大班科學區域活動設計:瓶兒響叮噹

大班科學區域活動設計:瓶兒響叮噹

  活動目標:

  ⒈感知不同材料在瓶子裡發出的不同聲響。

  ⒉初步培養聽辨、比較和分析的能力,感受探索聲音帶來的樂趣。

  材料準備

  有蓋的各種瓶子、花生、綠豆、米粒等若干

  指導要點

  ⒈同樣的瓶子放入不同數量的相同豆子,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你能分辨我放的豆子是多還是少?

  ⒉將不同的豆子放進同樣的瓶子裡,聲音如何?哪種豆子放在瓶子裡聲音響?

  ⒊聽辨、比較和分析,將同樣的豆子放進不同的瓶子裡,聲音如何?不同的豆子在不同的瓶子裡呢?

  實施步驟

  第一層次:同樣的豆子,數量不同,同樣的瓶子。

  ⒈先出示一隻空瓶子搖一搖,聽聽有沒有聲音?

  ⒉再拿出一顆豆子放在瓶子裡搖一搖。有聲音嗎?什麼樣的聲音?

  ⒊原來聲音是可以製造出來的。出示已裝好許多豆子的瓶子,搖一搖,這裡還是一粒豆子嗎?為什麼?原來許多豆子和一粒豆子在瓶子裡發出的聲響不一樣。

  ⒋幼兒自己裝一裝、搖一搖、比一比、猜一猜、說一說。

  ⒌總結:同樣的瓶子,放入不同量的相同豆子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第二層次:不同的豆子,同樣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豆子,先逐個認識,什麼豆子?瞭解形狀、大小。

  ⒉同樣的瓶子放一顆不同的豆子,聲音一樣嗎?

  ⒊同樣的'瓶子放許多不同的豆子,哪種豆子聲音響一點,哪種豆子最輕?

  ⒋幼兒自己探索操作,可以裝進不同的豆子,請同伴猜猜我放的是什麼豆子?

  ⒌總結:同樣的瓶子,不同的豆子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第三層次:同樣的豆子、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不同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瓶子,先逐個認識,什麼瓶子?瞭解材質的不同。

  ⒉同樣的豆子放在不同的瓶子裡,聲音一樣嗎?幼兒自己操作探索,相互聽辨、比較、分析。

  ⒊小結:同樣的豆子,不同的瓶子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⒋幼兒自己探索操作,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聲音如何?

  ⒌感受探索不同聲音帶來的樂趣。

  反思分析

  幼兒在製造聲音上有一定的經驗,而且他們對聲音的探索慾望也比較越強。區域活動中正是讓幼兒藉助各種材料嘗試製造各種不同的聲音,積極參與到科學探索中,感受不同聲音帶來的樂趣。雖然我預想的是分層次進行,逐步探索,但是離開老師的指導後,孩子們並沒有按照我的層次進行,而是自己“隨意”探索。儘管如此,幾種層次的比較孩子們都有嘗試過,也得出一樣的結論,並且積極性一直很高。那也未嘗不可啊!給予孩子自己發展的空間唄,只要我們教師心裡有這幾條清楚的方向,在孩子們不能正常開展時給予及時的引導即可,沒有必要一成不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