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體育課教案範文

幼兒園體育課教案範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體育課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體育課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綱要》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在跳、爬、鑽、投擲、平衡、攀登等各種有趣的活動中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目標:

  1、透過探索、嘗試圈的不同玩法,發展幼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

  2、學習雙腳分合連續跳圈的方法。

  3、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重、難點分析:

  重點:探索、嘗試圈的多種不同玩法。

  難點:雙腳分合連續跳。

  二、教學準備:

  幼兒人手一個圈;錄音機、磁帶;劃定池塘的場地。

  三、教學程式:

  1、在音樂伴奏下,幼兒做準備活動:(3分鐘)

  幼兒人手一個圈,聽音樂按節奏做圈操(包括上肢運動、下肢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以音樂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動,為後面的活動作好充分的準備。)

  2、初步探索圈的多種玩法:(5——6分鐘)

  (1)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遊戲?比比看誰的辦法最多。”

  (2)幼兒分散玩圈,教師觀察指導。

  (3)請幼兒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誰願意來當小老師,把自己的好辦法教給小朋友?”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探索出圈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3、深入探索圈的多種玩法,並嘗試合作玩圈:(7——8分鐘)

  (1)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請你試一試自己沒有玩到的方法,並且嘗試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兒深入探索、嘗試:

  教師引導探索出跳圈的幼兒將圈擺出,嘗試用多種方法跳圈。

  (3)練習雙腳分合連續跳圈的方法:

  教師講解跳圈的方法:“一個圈的時候,兩隻腳並起來跳到這一個圈中;兩個圈的時候,兩隻腳分開,一個圈中跳入一隻腳。”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嘗試自己沒有玩過的方法,並探索與他人合作的玩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4、遊戲:網小魚(5——6分鐘)

  (1)交待遊戲規則:教師做漁翁,用圈做網,小朋友做小魚,在池塘裡遊,被漁翁網住的小魚,站到池塘邊。

  (2)師幼輪流做漁翁,進行遊戲。

  (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四散跑的能力及動作的靈活性,讓幼兒嘗試做漁翁,更加激發起他們參與遊戲的慾望,為本次活動掀起高潮。)

  5、放鬆活動《小魚遊》:(2——3分鐘)

  教師:“漁翁回家了,魚寶寶們可以在池塘裡自由自在的游泳、跳舞了。”教師和幼兒做放鬆活動,並聽音樂離開場地。

  幼兒園體育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練習雙手持物走和跑。

  2、發展躲閃的.能力。

  3、體驗碰碰車互相碰撞的樂趣。

  4、鍛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5、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動準備:

  ◎用紙箱製作的"碰碰車"(見資源包)若干,鈴鼓1個。

  活動過程:

  ☆匯入創設情境,請幼兒做走、跑等動作活動身體。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到遊樂場去玩,現在,我們就出發吧!

  ☆開"碰碰車"

  1、出示箱子,讓幼兒把箱子套在身上模仿開車,自由地在場地上四散跑。

  教師:請每個小朋友選一輛車上車,一起來開碰碰車吧。

  2、引導幼兒用箱子輕輕碰撞,並注意保持身體平衡,幼兒也可以及時躲閃。

  教師:碰碰車不怕碰,我們都來碰一碰。

  "碰碰車"大賽根據幼兒能力可以選擇以下不同難度的遊戲。

  1、在指定範圍內遊戲:在場地上畫一大圓圈,讓幼兒在指定範圍內躲閃。

  2、聽口令遊戲:聽教師的口令碰撞、躲閃、原地休息等。

  3、追逐遊戲:將幼兒分兩組,聽到鈴鼓聲後,一組幼兒要快速鑽出箱子去追另一組幼兒。

  結束活動:

  幼兒"開車"離開場地。

  教師: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天快黑了,我們回家吧。

  活動建議:

  活動《碰碰車》結合了幼兒已有的玩碰碰車的經驗,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在模仿碰碰車的時候,必須兩隻手拿著紙箱,透過玩"碰碰車",來鍛鍊幼兒雙手持物走和跑的技能。

  活動前教師要根據資源包中介紹的碰碰車的製作方法,製作"碰碰車",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家長教育資源,將製作方法傳授給家長,讓家長給幼兒製作"碰碰車"。在製作"碰碰車"的時候,一定要在紙箱上端繫上繩子,繩子的長短可視幼兒的身高來定,便於幼兒雙手拿著箱子。在開"碰碰車"的遊戲中,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持物的方法,兩隻手要手尖朝下、手背朝上,握在身體兩側的紙箱面上,要握牢。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在走和跑的時候,一定要握住紙箱,不要鬆手。幼兒在練習開"碰碰車"的時候,教師也要提醒幼兒輕輕碰撞,不要太用力,在撞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要及時躲閃。在最後的"碰碰車"遊戲中,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能力水平,選擇相應難度的遊戲,使幼兒得到適當的發展。

  ◆資源包小製作碰碰車將廢舊紙箱裝飾成汽車形狀,大小以幼兒身體能鑽進去為宜,在紙箱上端繫上繩子,幼兒可以把繩子掛在脖子或雙肩上。

  活動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體育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聽訊號向指定方向跑,找到自己的站位。

  2、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紅、黃、綠色的拼板若干;音樂,錄音機,小鼓,大灰狼頭飾。

  過程與指導

  一、拼板操

  1、教師和幼兒共同說說小拼板的用途。

  2、師生一起伴隨《小叮噹》的音樂做拼板操。

  引導語:“小拼板的本領可大了,它會變魔術,現在它要和我們一起來做拼板操。”

  二、遊戲:小拼板變變變

  1.變成方向盤

  引導語“小拼板又要變了。”“小拼板變變變,變成方向盤。”(教師和幼兒一起轉動拼板模仿開汽車,注意變換方向——向前開、向後開、轉個彎等。)

  2.變成碰碰車

  引導語:“小拼板變變變,變成碰碰車,碰碰車開起來嘍!”(教師引導幼兒和同伴、教師碰一碰。碰碰手臂、後背、臀部、膝蓋等。)

  3.自由變化

  引導語:“小拼板變成了碰碰車,還可以變成什麼呢?每個小朋友想辦法讓你的小拼板變一變吧?”

  (幼兒分散嘗試用各種方法玩小拼板)

  4.集體模仿

  變成小飛碟——向上拋拼板;變成小馬——雙腿夾緊拼板跳;變成帽子——頭頂拼板四散走;變成小河——拼板放在地上,雙腳跳過;變成烏龜殼——拼板放在背上,手腳著地爬;變成小雨傘——手舉拼板起踵走……

  三、遊戲:小動物找家

  引導語:“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把小拼板變成了那麼多有趣的東西,現在小拼板想變成小動物的家,和我們一起玩‘小動物找家’的遊戲好嗎?”(教師以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把拼板放地上。變成小動物的家。幼兒模仿小動物跟著“媽媽”出去玩,聽到“大灰狼來了”馬上跑回“家”——找塊拼板站好,並說說自己“家”的顏色。)

  3.根據指令找“家”

  引導語:“你們的本領真大,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家。我們再來玩一次,我說什麼顏色,

  你們就找什麼顏色的家。”(幼兒模仿小動物四散出去玩,聽到教師說“找×顏色的家”後,迅速找到正確的拼板站好。教師觀察指導幼兒是否都找到了相應顏色的拼板:在拼板少、人數多的情況下鼓勵幼兒動腦筋“讓每個小動物都有家”。)

  用鼓敲擊快慢不同的節奏,幼兒根據節奏變化走跑交替,聽到教師發出“找家”的訊號時,再一次迅速找到相應顏色的“家”。

  活動點評

  小班幼兒的思維正在由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性思維過渡。他們的情感外露、不穩定,思維帶有很大的情緒性,這個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非常注重遊戲性和情境性。

  選擇拼板作為本次活動的器械,對小班幼兒來說非常適宜。拼板在幼兒園隨處可見,它色彩鮮豔,既安全又有可變性,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幼兒憑藉拼板大膽想象,嘗試不同的玩法,從中獲得了身體運動的經驗,提高了身體的平衡性和靈敏性。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其中。幼兒在教師的暗示下,在情節變化、玩法多樣的活動中伴隨著訊號的變化向指定方向跑並快速找到自己的站位;同時又在教師倉lJ設的問題情境——在人數多拼板少的前提下,每個人都能快速找到指定顏色的“家”(拼板)。這一活動情境的設定具有挑戰性,激活了幼兒的運動智慧,他們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的用手指在拼板中間一劃,說:“我站這裡,還有一個小朋友站那裡,我們兩個人都有‘家’了”;有的把沒有找到“家”的幼兒用力住自己的家裡拽,“我們兩個人站在一起呀”;有的三個幼兒緊抱著擠在一塊拼板上……體現了幼兒的智慧和童趣。

  建議教師在幼兒把拼板變成小飛碟、小馬、帽子、烏龜殼、小雨傘、小河等物體進行身體活動的過程中,伴以變化的、有節奏的兒歌提示,這樣既能幫助幼兒在不斷變化的兒歌韻律節奏中學習動作的變化、身體的控制,又能激發小年齡幼兒語言學習的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