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教案(精選5篇)

二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教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教案1

  【教材說明】

  《絕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的古詩誦讀。《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該詩畫面明麗,語言形象,情感歡悅,意蘊暢達,描寫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達了詩人愉快的心情和對和平的嚮往。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

  【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從學生的角度和課程階段目標及教材特點,初步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字,學會生字。

  2、過程和方法:透過觀察朗讀時間活動,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透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設計理念】

  在低年級的古詩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是學生有感情朗讀的重要前提,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在理解詩句上,結合畫面讓學生體會意境,在評價朗讀中來提高學生誦讀能力。

  【教材說明】

  製作多媒體課件展現古詩內容。

  【教學策略】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採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根據以上分析,設計了情境激趣——自讀古詩——感悟意境——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

  【教學流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課題

  1、播放春景,引導想象: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節,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我們邊聽音樂,邊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跡。引導學生想象。

  2、指名說自己眼中的春天。

  3、交待課題,齊讀課題。

  【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啟發性的談話,可以拉近文字內容和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課堂。】

  二、自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古詩。

  2、檢查生字:要想走進杜甫的古詩,必須穿過一個美麗的花園,花園裡的花可美。

  讓我們去欣賞一下吧!花中帶有古詩中要求認識的生字。

  在這裡可以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識記生字。

  3、學生再讀古詩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同時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以自主識字、遊戲檢查、充分交流相結合,有效調動學生的識字熱情。】

  三、感悟意境品讀古詩

  1、播放意境圖一:春天來了,新綠的柳樹上兩隻黃鸝在唱歌。

  交流:你看到了什麼?黃鸝可能會說些什麼?課文中的哪行詩寫了這幅圖?這兩隻可愛的小鳥會怎麼讀呢?指導學生讀詩句:兩隻黃鸝鳴翠柳。

  2、播放意境圖二:添上一行白露在天上飛。

  交流:你還看到了什麼?一行白露在天上是怎麼飛的?指導學生讀詩句:一行白露上青天。在指導讀的時候可以加上動作。

  3、播放意境圖三:推開窗子,遠方有雪山。

  交流:窗外有什麼?指導學生讀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你讀懂了什麼?

  4、播放意境圖四:江中停泊著船隻。

  交流:江中還有什麼?這隻船是從哪裡開來的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出詩句:門泊東吳萬里船。

  5、指導學生讀詩句,注意評價的語言要有指導性。

  【生動畫面、形象意境圖為學生充分展示對文字內容獨特的理解感悟,為學生的朗讀實踐,搭建了一個平臺。】

  6、採用喜歡的方式在小組內練習誦讀。

  7、在全班展示誦讀情況。

  【在小組內練習誦讀,學生可以學會和他人合作。】

  四、拓展遷移開闊眼界

  1、給古詩配上音樂。

  【衡量學生是否理解了文字內容,就是看學生能否對文字進行再創造。】

  2、介紹古詩: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又許多詩人都寫出了讚美它的詩歌,你知道哪些呢?學生介紹並引導學生讀記。

  3、課後收集一些杜甫的詩或描寫春天的詩。

  【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能力是語文學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於拓寬學生視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學生成功心理。】

  二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瞭解古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透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並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教學過程: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1、朗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自讀詩歌,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千秋雪

  萬里船

  3、理解上述詞語的意思,逐句詩句的內容。

  黃鸝——也叫黃鶯,一種益鳥。身體呈黃色,嘴淡紅,在春天經常啼唱,聲音很好聽。

  翠柳——翠,就是新綠。翠柳就是指處春時節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鷺——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鳴——鳴叫。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

  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

  萬里船——萬里指遙遠。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點理解“含”的意思,並引導學生體會畫面的意境。

  句意:從視窗可以看見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船隻。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4、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同時用簡筆畫的形式加以表現,使學生有更直觀的瞭解和體會。

  5、川聯詩句內容,要求學生獨立說出譯文。

  6、結合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近景———

  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景———

  一行白鷺上青天。數量

  遠景———

  窗含西嶺千秋雪,色彩

  近景———

  門泊東吳萬里船。

  7、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知道朗讀,背誦。

  8、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

  (2)解詩題

  (3)明詩意

  (4)悟詩情

  9、“知詩人”————唐朝詩人杜甫。

  10、“解詩題”————絕句: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補充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境。

  11、學生自由為作者加詩題。

  進一步體會“絕句”為題的好處,體會詩人創作時的激情。

  12、“悟詩情”———

  在體會背景和詩題的情況下,自然領悟到詩人是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13、朗讀全詩。

  二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教案3

  教學目的:

  1、理解《絕句》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習利用註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瞭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3、學習杜甫的另一首古詩《絕句》。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複習《早發白帝城》

  二、學習《絕句》

  1、介紹作者

  杜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他一生寫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亂平定之後,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訊息,也跟著回了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一組即景小詩。興到隨筆,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絕句描寫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麗的景色。

  2、默讀全詩,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草堂一幅怎樣的畫面。

  3、小組學習

  (1)組內讀詩,說說這首詩講的什麼意思?

  (2)你們感受到詩人當時什麼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4、教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人寫了千年的積雪、揚帆待發的船隻,為整首詩平添了一種氣魄。一個“含”字,不僅把很遠的景物移到近前來了,而且把西嶺的積雪和草堂的建築和成了一個整體,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廣闊的背景中顯得更加明媚秀麗。《絕句》中“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一句,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絡生活體驗,藉助圖片或錄影片,展開想象,感悟詩句的意境。詩人身在草堂中,透過視窗遠眺積雪終年不化的西嶺,那雪嶺的壯麗景色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再向門外一看,見到停泊在岸邊的來自東吳的船隻。“泊”,停靠,“萬里”,虛指遙遠。船隻來自遠方的東吳,又將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這隻有在和平環境中才能做到,對剛剛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來說,看到船隻暢行萬里,是多麼令人振奮和欣慰啊!“萬里船”是從空間來講,“千秋雪”是從時間來說的,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多麼開闊!

  5、看圖說一說詩的意思。

  三、課後延伸

  1、運用本詩學習方法,閱讀杜甫另一首《絕句》,與課文對比,想一想,有什麼相同之處。

  絕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註釋】遲日:即春日。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圖,流露出詩人閒適、歡悅的心情,格調清新,對仗工整,自然流暢,描摹景物清麗細緻,與課文中《絕句》異曲同工。

  2、開一個詩歌朗誦會,弘揚祖國的五千年的文化。

  四、作業

  1、把透過想象把《絕句》中的美好景色寫出來。

  2、介紹關於古詩文方面的書,找找關於這兩位詩人的其他作品。

  二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會認“絕、鸝”等6個生字,會寫“絕、含”等4個生字,掌握“行”1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3、理解古詩《絕句》的內容,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絕、鸝”等6個生字,會寫“絕、含”等4個生字,掌握“行”1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絕句》,理解詩句的大意。

  難點

  根據詩意想象畫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麗、景色迷人,感受詩人的心情。

  三、複習匯入

  1、小組比賽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蓮葉無窮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介紹詩人杜甫。

  四、自讀古詩,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3、彙報生字詞解決情況,教師相機強調。

  “行”是多音字,在詩中讀“háng”,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是“xíng”,組詞“行走”。

  4、同桌互認生字新詞。

  5、指名讀詩,齊讀,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五、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白鷺、積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裡看到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古詩,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古詩)

  5、梳理詩句,說說詩意。

  (出示課文插圖,小組討論,說說詩意。)

  六、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

  (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詞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的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著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七、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絕”“含”“嶺”“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並練習組詞。

  2、啟發學生說說自己的記憶方法。

  3、重點指導“絕”與“嶺”的寫法。

  4、老師範寫。

  (指導學生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的地方)

  5、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八、拓展延伸

  蒐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二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藉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透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並提高鑑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於春天的詩。

  二、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絕句》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詢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詢“絕句”的定義。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談話匯入:同學們,當嚴寒的冬天過去的時候,什麼季節來臨了?春天是什麼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甦、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於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麼。學生描紅。

  (2)指名讀詩正音。

  三、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藉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彙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那麼,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麼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裡的……

  “萬里船”:為什麼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指名同桌彙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配樂齊背古詩。

  四、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並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麼景物。

  2、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於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代詩,也可以模仿絕句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

  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4、學生自己創作詩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五、佈置作業,讓學生自選兩項。

  1、背誦並默寫《絕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早晨會的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3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詩作,準備參加“春之聲”賽詩會。

  4、把你已經創作好的春天的詩,向本班“春之聲”詩刊投稿。

  板書設計: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