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絕句》教案(精選5篇)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絕句》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絕句》教案(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絕句》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會認“絕、鸝”等6個生字,會寫“絕、含”等4個生字,掌握“行”1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

  3.理解古詩《絕句》的內容,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會認“絕、鸝”等6個生字,會寫“絕、含”等4個生字,掌握“行”1個多音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絕句》,理解詩句的大意。

  難點

  根據詩意想象畫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麗、景色迷人,感受詩人的心情。

  三、複習匯入

  1.小組比賽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蓮葉無窮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介紹詩人杜甫。

  四、自讀古詩,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3.彙報生字詞解決情況,教師相機強調。

  “行”是多音字,在詩中讀“háng”,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是“xíng”,組詞“行走”。

  4.同桌互認生字新詞。

  5.指名讀詩,齊讀,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五、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白鷺、積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裡看到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古詩,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古詩)

  5.梳理詩句,說說詩意。

  (出示課文插圖,小組討論,說說詩意。)

  六、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

  (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詞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的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著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七、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絕”“含”“嶺” “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並練習組詞。

  2.啟發學生說說自己的記憶方法。

  3.重點指導“絕”與“嶺”的寫法。

  4.老師範寫。

  (指導學生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的地方)

  5.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八、拓展延伸

  蒐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絕句》教案2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複習已經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並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作意圖。

  4、理解“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近年來雖然《考試說明》把詩歌鑑賞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鑑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上,但在實際考查中,詩歌鑑賞題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過去多年的詩歌鑑賞的備考策略,往往強調指導學生認真分辨題型、明確。試題常見的置誤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等。但是,20xx年高考的詩歌鑑賞題,以主觀表述的形式考查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這種命題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詩歌鑑賞的難度,也迫使我們在詩歌鑑賞的教學及備考工作中及時採取新的策略。

  根據考試說明,我們對20xx年詩歌鑑賞的命題走向有這樣一個初步認識:材料的選擇應該是淺易的、膾炙人口的,在設題角度上分兩個方面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進行鑑賞,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允許考生在尊重定論的'基礎上適度發揮。所以,這節高考詩詞鑑賞指導課主要圍繞《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設計,使學生掌握把握詩歌鑑賞的基本要點。

  2、學生情況分析

  為了既能體現命題者在《考試說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鑑賞”的要求,又能在題目的區分度上達到理想狀態,高考所選擇的詩歌材料應會比較淺顯,學生能初步讀懂。經過一輪訓練,學生對詩歌主觀題的命題形式基本瞭解,但在真正讀懂詩歌的思想內容,把相關的表達技巧與具體的詩句關鍵詞的把握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本節課的設計把培養學生把握關鍵詞並以此來獲得詩人情感資訊作為重點。

  3、教學方法分析

  針對學生文化底蘊薄弱,詩詞形象思維能力差等特點,本課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等優點,採用音樂、動畫、圖片等營造詩歌氣氛,調動學生的情感。本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透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小結和學生的朗讀、分析等互動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的目標。

  【教學重點】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透過動詞及形容詞來把握詩人情感,分析詩歌內容。

  3、瞭解並掌握“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題

  以文學體式(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進入唐詩,順帶複習中國文學史上的幾種常見文學體式。

  二、瞭解杜甫生平並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原籍襄陽,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後居長安。及安史之亂,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棄官。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攜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有《杜工部集》。

  2、透過兩首詩體味杜甫的愛國情感

  3、引入《絕句》

  三、講解《絕句》

  (一)透過直觀觀察及朗讀來體味詩歌所反映出來的作者情感。

  (二)透過分析詩中的關鍵詞語來體味作者情感,使同學瞭解詩歌鑑賞的要點。

  1、分析動詞入“情”

  鳴:①請同學找出能夠形容鳥叫的詞語並歸為兩類

  ②創設情境表現黃鸝的存在狀態

  上:①如果用“衝”字代替會改變什麼?

  ②概括理想中的“上”這個動作

  小結:表現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詩人喜悅的情懷。

  含:引導得出“含”字所表現的詩人情感

  泊:透過此字型會作者思緒

  小結:寫出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欲架舟重遊江南的願望

  2、分析形容詞入“境”

  可以根據四個形容詞製成四幅圖畫,在引導學生給四幅畫命名、調配畫面色彩的同時體會作者情感

  3、分析數詞入“趣”

  用對比法使學生看到數詞的作用

  黃鸝加上兩個,成對出現,當然就雌雄合鳴,具有喜慶意味,氣氛就融合協調了。

  白鷺加上一行,就寫出了白鷺成行起飛的特徵,令人更感到真實而富韻味。

  雪而千秋,言其積累之年深日久,可見西嶺之高寒。(時間)

  船而萬里,言其來程之遙遠,重遊江南之思緒,越遷越長了。(空間)

  。總結:一鳴一上,近景清脆,遠景悠揚,一收一放,遠大的要收回來,近處的卻放出去。在空曠遼闊的畫面中,雄渾博大的境界出來了。

  四、點出“寓情於景”的。寫作特點

  五、作業:

  根據所講鑑賞方法鑑賞《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背景: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但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確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繫與心同”,表示自己雖懷智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遊,悠然無所作為。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絕句》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藉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透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並提高鑑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於春天的詩。

  二、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 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絕句》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詢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詢“絕句”的定義。

  五、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談話匯入:同學們,當嚴寒的冬天過去的時候,什麼季節來臨了?春天是什麼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甦、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於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麼。學生描紅。

  (2) 指名讀詩正音。

  三、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藉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彙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 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那麼,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麼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裡的……

  “萬里船”:為什麼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指名同桌彙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配樂齊背古詩。

  四、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並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麼景物。

  2、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於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代詩,也可以模仿絕句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

  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4、 學生自己創作詩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五、佈置作業,讓學生自選兩項。

  1、背誦並默寫《絕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早晨會的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3、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詩作,準備參加“春之聲”賽詩會。

  4、把你已經創作好的春天的詩,向本班“春之聲”詩刊投稿。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絕句》教案4

  教學內容:

  教學第一首古詩《絕句》。

  教學目標:

  1、能讀懂古詩《絕句》,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結合詩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詞語。

  3、會背誦、默寫《絕句》。

  4、初步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2)揭題,板書:古詩二首

  (3)教師範讀。

  思考:這兩首詩寫哪個季節的景色?寫了哪些景物?

  二、教學《絕句》。

  1、解題: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有的古詩按詩的內容列題目,這首詩就用舊詩體裁做題目。

  2、介紹作者:杜甫,唐代詩人。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1)自由讀,拼讀生字音節,觀察插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讀懂。

  (2)檢查自學效果。認讀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讀古詩,說說哪些地方學懂了。

  4、再讀古詩,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問:鳴是什麼意思?翠柳指什麼?鳴翠柳怎麼理解?

  回答後,教師小結:黃鸝,鳥的名稱,又叫黃鸝,這句的意思是:兩隻黃鸝在翠綠色的柳叢中一唱一和地叫著。

  (2)理解第2句。

  問:一行是什麼意思?青天指什麼?上青天怎樣理解?

  回答後教師小結:白鷺是一種頸和腿都很長的白色水鳥。青天:藍色的天空。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群白鷺在藍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3)理解第3句。

  問:窗含是什麼意思?千秋雪指什麼?

  回答後教師小結:窗含,從屋裡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視窗包含著。也就是窗櫃裡圍著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這句詩的意思是:從視窗可以看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4)理解第4句。

  問:泊是什麼意思?萬里船指什麼?

  回答後教師小結:泊是船在岸邊停靠的意思。東吳是指古代吳國所在地,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我國東部。這句的意思是:門外江邊停靠著遠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隻。

  5、自由讀古詩,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名朗讀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朗讀、背誦。

  四、默寫《絕句》,完成《作業本》第6題。

  五、完成《作業本》第2、3、5題。

  課後反思:

  在古詩的教學中,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讀古詩理解古詩中一些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整首詩。往往忽視了課文中插圖的作用。課文中的插圖我仔細觀察和古詩的意思是有密切聯絡的。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自己先理解古詩的意思,然後再理解。發現有些不用教師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學古詩時千萬別忘記插圖的作用。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絕句》教案5

  一、教學目標

  觀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們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2)理解1、2句,重點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誰說得好:先默讀詩句,再閉眼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先小組討論;

  再全班交流。

  (4)瞭解作者的敘述順序及在顏色上的捕捉、鋪設的精妙。

  (5)學習3、4句,重點理解“千秋、含、泊、萬里船”(藉助學生的生活實際)

  (6)說說詩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蘊涵於詩歌中的感情(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

  (8)欣賞體會這首詩歌的美(以討論形式進行)

  A、色彩美:黃、翠、白、青

  B、聲音美:鳴

  C、動靜相襯美:前2句與後2句的動靜相襯

  D、遠近搭配佈局美:第一聯與第二聯,第三聯與第四聯的結合

  E、寓情於景美:

  二、朗讀古詩,背誦。

  三、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解題《早發白帝城》

  〈二〉、瞭解李白的

  有關資料

  〈三〉、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四〉、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2、記字形,理解詞義

  朝辭、白帝、彩雲間、還、啼、猿、輕舟、萬重山

  〈五〉、理解詩句意思

  1、小組內說說詩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討論,可以向“鄰居”請教。

  2、每小組彙報一句,其他小組可以補充,重點理解“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3、指名學生將詩歌大意串講一遍,力求做到流暢通順

  〈六〉、欣賞詩歌,說說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暢美

  (3)節奏韻律美

  (4)用詞之美:彩雲間、輕舟、一日還、萬重山

  〈七〉、指導朗讀

  (1)關於本詩的韻腳與押韻

  (2)本詩的節奏與停頓劃分

  (3)學生試讀,老師範讀,比較點評

  (4)比賽朗讀

  〈八〉、佈置作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