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1

  目的:

  1、透過遊戲活動,鞏固學過的加減運算,發展幼兒的心算能力。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敏捷性、靈活性。

  準備:磁性教具(小貓、雞、猴、狗、兔、鴨、樹房子一幢)、桃子五個(上面分別寫有三筆至五筆的題目)、魚若干(人手一條,上有看心算的題目)

  流程:引起興趣→邀請客人→請客吃桃→客人送禮

  (一)引起興趣

  師:“今天小貓請客,它會請誰呢?”

  (二)邀請客人

  1、聽數記數

  “小貓留了幾個電話號碼,請我們聽一聽、記一記、撥一撥。”(幼兒說對一個,就請出一個小動物)

  2、看數記數

  “這裡還有幾個電話號碼,我們看一看,記一記、撥一撥。”(方法同上)

  (三)請客吃桃

  1、“小動物要乘火車去小貓家,我們來開火車好嗎?”(複習補數)

  2、“小貓的家到了,小貓準備了桃子來招待朋友,但是先要考考小動物,看誰能回答出桃子上的題目,桃子就給哪個小動物吃,我們一起幫幫它們好嗎?”(讓幼兒做一位數三至五筆和含兩位數的題目)

  (四)客人送禮

  師:“小動物也帶來了許多小貓愛吃的魚,我們一起來幫它們送給小貓好嗎?還要請小朋友把魚身上的題目做出來。”(幼兒看心算,並把答案寫上去,做好後就去送給小貓)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2

  活動名稱:

  綜合“顛倒世界”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藉助“顛倒”所產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進行顛倒前後的比較對照。

  2、能用語言、繪畫大膽表現有趣新奇的“顛倒世界”。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1、傾聽故事《顛倒世界》。

  2、提問:烏鴉亞伯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奇怪的地方?

  看到這樣一個顛倒的世界,亞伯的心裡會怎麼想呢?

  3、討論:聽了這個故事後,你心裡有什麼想法嗎?

  顛倒的世界裡什麼事情都顛倒過來了,你知道烏鴉亞伯還看到了哪些顛倒過來的奇怪事情嗎?請你把它畫下來。

  4、繪畫:幼兒將自己想象出的顛倒事情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

  5、你講我猜。幼兒互相猜測同伴繪畫的意思,再聽聽作者自己的介紹。

  6、延伸活動:組織幼兒進行“顛倒世界”活動,讓幼兒彎下腰看看周圍的世界。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3

  活動目標:

  1、在觀察中對南瓜的認識。

  2、從南瓜顏色以及形態清楚的分清南瓜。

  活動準備:

  1、南瓜餅一份。

  2、一個大南瓜。

  3、南瓜花與秧圖片。

  活動過程

  一、南瓜餅

  1、誰認識桌上放著的好吃的啊?

  2、南瓜餅好吃不好吃啊?

  3、誰知道南瓜餅用什麼做的呀?

  4、那你們認識南瓜不?

  5、大家來認識桌上的南瓜吧。

  二、觀察南瓜和圖片

  1、南瓜的秧莖部細長長的,莖上有小刺,整個身體都是綠色。

  2、南瓜開花大大的,有黃色的花瓣。

  3、南瓜的葉和身上的顏色一樣,寬卵形葉邊有鋸齒的形狀,葉面有絨毛。

  4、看南瓜的皮光滑,果長的大扁球形,面上有縱溝和隆起,像桔瓣狀。

  5、南瓜的種子是白色的,長成橢圓形,能吃或入藥。

  三、說南瓜

  1、南瓜大家都吃過怎麼做的?

  2、南瓜粥、餅、湯、燉南瓜……

  3、誰知道南瓜的食用益處?

  4、吃南瓜對胃好,南瓜中有鋅的成份,對我們的皮膚、指甲、眼睛都有益。

  5、南瓜的全身都對我們身體有益,我們要多食用南瓜。

  活動結束

  1、搶答問題,獎勵南瓜餅。

  2、在複習中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4

  教學目標:

  1.知道椅子和凳子的區別。

  2.瞭解椅子和凳子不同的用途。

  3.初步瞭解其特性。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重點難點:

  1.瞭解椅子的凳子的區別。

  2.明白凳子和椅子各自在生活中的優缺點。

  教學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幼兒有認識彩虹的經驗

  環境準備:製造“彩虹”的材料:鏡子、淺盤透明的圓珠筆筆桿、水等

  教學過程:

  一、出示椅子

  你們看,這是什麼?

  二、出示凳子

  那這又是什麼?

  三、比較凳子和椅子

  1.揭示正確說法:凳子、椅子

  2.你們看看凳子和椅子有什麼區別?

  四、凳子和椅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1.你們想想看我們在什麼時候坐過凳子?什麼時候坐過凳子?

  2.坐過的椅子多還是凳子多?

  3.你喜歡做凳子還是椅子?為什麼?

  4.你們看看凳子和椅子有什麼區別?

  5.你們想想看我們在什麼時候坐過凳子?什麼時候坐過凳子?

  6.你喜歡做凳子還是椅子?為什麼?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5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各樣的小草,瞭解草的多樣性及主要用途。

  2、認識有關愛護草坪的標誌,知道要愛護小草。

  活動準備:

  1、家長與幼兒一起到野外尋找野草,並拔二三棵放入塑膠袋內備用。

  2、蠟筆、紙張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知、探究。

  1、玩一玩、看一看、比一比、聞一聞,說說各自帶來的野草,是什麼顏色?它們長得一樣嗎?有什麼用?它們是哪些小動物的食物?

  2、帶幼兒進入可踩的草地上,(注意清楚草地上的碎石等危險物)用手按一按,赤腳踩一踩,講講有什麼感覺?

  3、我們拔的野草與草坪上的小草有什麼不同?

  4、人們為什麼要種植那麼多的草坪?

  5、草坪上還是哪些小動物的家?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二、學習“愛護草地”的有關標誌。

  1、看一看、猜一猜,這些標誌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2、你還在哪裡看到過這種標誌?

  三、畫標誌。以小組為單位,想象並創作標誌。

  四、將標誌貼在標牌上,並組織幼兒將標牌插到幼兒園內的草坪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6

  製作目標:

  1、動手能力得到鍛鍊。

  2、會使剪刀。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製作器材:

  紙杯、美工刀、剪刀、彩筆、雙面膠等;

  製作過程:

  第一步,在紙杯的外面塗上動物的顏色。

  如,要做小雞就塗成黃色,要做小狗就塗成黑白的斑點,要做老虎就塗成黃色。

  第二步,用筆在紙張上畫出動物的身體部件。

  如,兔子的耳朵、小雞的嘴巴、大象的鼻子等,一定要注意突出這些部位的特點,然後用剪刀將其剪下來;

  第三步,把這些小部件粘合在紙杯的相應位置上。

  紙杯的方向以底部做為動物的頭部,也就是說,耳朵要粘合在紙杯的底部,然後嘴巴等粘合在靠近紙杯開口處的地方。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每一種動物都非常地個性鮮明,小雞有可愛的翅膀和嘴巴,小兔子有長長的耳朵,大象有長長的鼻子和大大的耳朵。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四角向中心折紙的技能。

  2、引導幼兒繼續學習摺紙的方法。

  3、培養幼兒仔細、耐心的習慣。

  活動準備

  正方形彩紙

  幼兒寶寶走秀影片

  若干摺好的衣褲

  精美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入活動,引起興趣“小朋友,你們剛剛看到哪些東西呢?今天我們就來折許多新衣服,這好後襬一個衣攤好嗎?”

  2.引導幼兒學習摺紙“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摺紙本領,就是從四角向中心折,將正方形紙兩次對邊折然後開啟找到中心媽媽(中心點)四個角是四個孩子,他們都要找到中心媽媽和她親一下。這就是四角向折,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折。

  3.請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要看著老師一步一步地折,一步也不能丟掉,”最後對摺成衣服。在折衣服的基礎上學折褲子:“衣服有了,沒有褲子怎麼辦呢?”“看,衣服還會變魔術呢!一變變成了一條褲子。”請幼兒說說是怎樣變褲子的。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對齊抹平,四角向中心折共折三次。

  5.展評幼兒的作品,把衣褲穿在繩上,可以做集場的角色遊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8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蜈蚣爬”的合作行走方式,鍛鍊腿部和腰部的力量。

  2.體驗按左右方向順序遊戲的方法,提高辨別左右方向的能力。

  3.積極與同伴合作,體驗多人同步行走的快樂,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使幼兒喜歡參加遊戲活動,並從遊戲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感受運動的快樂,愉悅身心。

  活動準備

  1.幼兒20名。

  2.幼兒玩過一些合作的小遊戲。

  3.寬敞的場地、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隨音樂帶領幼兒做熱身運動:佇列練習。

  大圓—開花走—六路縱隊—向左、右、前、後四個方向高人,矮人走。師用哨音提示幼兒。

  2.一起玩向左向右走的遊戲,為學習新動作做鋪墊。

  請幼兒分別面向或背向教師玩“1、2、3”的遊戲,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找準左、右方向。

  3.學習新遊戲“蜈蚣爬”。

  (1)師交代遊戲名稱,並引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2)多名幼兒分組嘗試“蜈蚣爬”遊戲比賽,師敲鼓表示快、慢節奏。請合作較好的幼兒進行示範。

  4.音樂下教師組織幼兒做放鬆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9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和操作活動,發現圓形積木比方形積木滾得快的現象。

  2、培養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發展觀察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每桌一小筐圓、方積木。

  2、搭好一組斜板。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察教師操作。

  1、出示圓形和方形積木

  教師以遊戲口吻:圓圓和方方要來打滑梯了,請小朋友看好啊!

  2、教師操作

  (1)方方先滑梯

  (2)圓圓再滑梯

  誰滑的快呀?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小朋友把你籮筐裡的積木拿出來一個一個放在那邊的滑梯上,

  請它們滑滑梯,看看這些積木是不是滑得一樣快?

  三、討論並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

  1、圓積木、方積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樣快?

  2、這次舉行個滑滑梯比賽,兩塊積木同時滑滑梯、看誰滑得快,

  比賽完後講給大家聽好嗎?

  四、討論

  1、剛才你的積木滑滑梯比賽時,誰滑得快?

  2、圓積木比方積木滾得快,也滑得快。

  所以,汽車、摩托車、腳踏車的輪子多是圓圓的,這樣就開得快了。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每人選一樣東西拿到下面的大滑滑梯上去滑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10

  活動目標:

  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中秋節也是水果豐收的節日。

  透過家庭小組式競賽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組號牌 自帶水果 一次性塑膠 刀具 盤子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介紹活動的意義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坐在月下不光賞月還要品嚐月餅和各式豐收的水果,感受生活的富足。

  二、介紹遊戲規則:

  今天我們的家長也帶來了豐富的水果,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個別家庭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名稱,基本特性)現在我們將舉行一個製作水果拼盤的大賽,活動規則如下:

  1、以三個家庭為一小組,發放號牌。

  2、在規定時間內,不但要比造型還要比桌面整理。

  3、幼兒參與性將作為優先評獎標準。

  4、獎項有:配合默契大獎和造型獎。

  三、水果拼盤比賽教師注意進行部分協作,其他班教師記錄並進行評獎。

  四、評選與品嚐活動頒發獎狀,互相交換品嚐水果拼盤。

  五、教師進行今天活動的小結

  你們今天這個中秋節過的怎麼樣?(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覺)你還知道哪些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呢?你喜歡過這些節麼?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11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序列,產生對規律活動的興趣。

  2.能仔細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的主要特徵。

  3.嘗試自創規律,發展幼兒的實際運用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規律3-59,3-58,3-57

  2、可以串掛的釦子,雪花片等,穿掛用的繩子。

  活動過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1.欣賞衣服

  引導幼兒觀察一些同伴的衣服,並發現衣服上的規律。

  2.觀看課件,進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

  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或什麼地方)?

  你能找到其中的規律嗎?

  這個規律是怎麼樣的?

  3.找找周圍有規律的事物

  (1)教師: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你能找出來嗎?

  (2)幼兒互相討論

  -衣服上的花紋

  -地磚

  -欄杆

  -律動

  -做操中動作的反覆等等。

  二、幼兒操作,感知各種規律

  1.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體交流自己運用的規律,並將其轉換成符號形式。

  3.引導幼兒分析與提煉規律的主要特點。

  三、運用規律

  1.排隊:我們小朋友可以排排隊,排出規律。

  2.編動作:用動作表現規律。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1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描述人物的表情,能較連貫完整地講述高興、傷心、生氣等不同情緒體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推測,說出多個引起不同情緒的原因。

  3、讓幼兒能透過觀察他人的表情,體諒、理解他人的心情。

  二、活動準備:

  哈哈鏡若干面;古怪果紙偶一隻;彩色信三封;音樂。

  三、活動過程:

  1、以古怪果送禮物,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1)請幼兒分組照哈哈鏡,感受照哈哈鏡的快樂心情。

  (2)幼兒說出照哈哈鏡的感受。

  2、古怪果請幼兒玩遊戲“照鏡子”。

  幼兒當鏡子,老師照鏡子,老師要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表情,並請幼兒說出有什麼表情。

  3、分組活動:(幼兒分成三小組)

  (1)出示古怪果寄來三封彩色的信。

  (2)組長領取信件,老師幫助幼兒理解信的內容,指導幼兒分組活動。

  各組幼兒自由討論,請他們想出多個引起不同情緒的原因。要求組長用數字把本組小朋友說的原因一一記錄下來。比比哪組想得多,說得好。

  (3)集中幼兒,各組幼兒請出代表講出四種引起信封內人物表情的原因。

  (4)古怪果請

  幼兒開啟小信封,幼兒領取獎品。(要求把古怪果貼在手背上)

  4、歌表演“表情歌”:

  請幼兒根據“表情歌”的內容,一邊唱一邊做出相應的表情和動作。

  5、愉快、自然地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13

  活動目標

  知道獼猴桃和樹的顏色和外形。

  讓大家瞭解獼猴桃的營養與作用。

  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獼猴桃盆栽。

  獼猴桃一盤。

  活動過程

  一、獼猴桃

  1、獼猴桃的外形及顏色。

  ——獼猴桃是橢圓形的,外皮是黃褐色。

  2、獼猴桃的裡面及顏色。

  ——獼猴桃是綠色,中心是白色的,心的周圍有黑色的小芝麻。

  二、獼猴桃樹

  1、透過盆栽觀察獼猴桃樹。

  2、獼猴桃樹葉的外形和顏色。

  ——獼猴桃樹葉是倒卵形,樹葉正面是深綠色,背面蒼綠色上面有灰白色或淡褐色星狀絨毛。

  三、獼猴桃的營養與作用

  1、獼猴桃的枝葉、根都能治病。

  2、獼猴桃裡有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身體裡別的營養吸收。

  3、小朋友吃獼猴桃可以讓人精力充沛,能讓你們身體健康有精神。

  4、大家一起吃獼猴桃。

  小百科: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口感酸甜。味道被描述為草莓、香蕉、菠蘿三者的混合。獼猴桃除含有獼猴桃鹼、蛋白水解酶、單寧果膠和糖類等有機物,以及鈣、鉀、硒、鋅、鍺等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17種氨基酸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葡萄酸、果糖、檸檬酸、蘋果酸、脂肪。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14

  活動目標:

  1、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表格、卡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觀察發現、引出課題。

  師:這些算式我們學過嗎?

  生:學過

  師:都是什麼算式?

  生:都是9加幾的算式

  師:以前學習了哪些幾加幾的進位加法呢?

  生1:學過8加幾的進位加法。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生2: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識、總結規律。

  1、師:請同學們觀察,第一列算式有什麼特點?9+2、9+6、9+9

  生:一個加數都是9。

  師:另一個加數有怎樣的變化?你能說說算式是什麼?

  生:算式是:9+3、9+4、9+5……9+9

  師:第2列算式分別是什麼?生:8+4……8+9

  師:觀察這兩列算式有什麼特點?

  生:一個加數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個加數又逐漸多1。

  2、師:它們的和又是怎樣變化的呢?(和也逐漸多)共同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觀察表格、發現規律,教師小結。

  三、幼兒操作。

  1、教師分發藍色計算本子,請有兒完成地17—18頁20以內加法練習(2)、(3)

  2、幼兒操作教室巡迴指導,作業批改。

  活動反思: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複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好的成效。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線起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20以內加減法》含反思15

  活動目標:

  1、嘗試在光滑的瓶身上貼上彩紙或者其他材料,耐心地完成作品。

  2、感受作品帶來的色彩美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隻空酒瓶

  2、各種顏色的手工紙、皺紋紙、橡皮泥、剪刀、筆、固體膠等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歌曲《我會變》匯入課

  1、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2、除了可以變成大皮球還可以變成什麼呢?用動作來表示。

  二、讓瓶子變身

  1、剛才你們玩《我會變》,玩的很開心,空酒瓶也想來玩這個遊戲呢,請你給空酒瓶想想,它可以變成什麼?

  2、出示老師做的幾個瓶子,讓幼兒觀察,並說出用到了哪些材料

  三、製作七彩花瓶

  1、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將彩色皺紋紙貼上到瓶身上(撕貼、剪貼)

  2、將七彩橡皮泥貼上到瓶子身上,稍微用力壓一下

  3、引導幼兒在彩色手工紙上畫上各種圖案,貼上到瓶子身上

  4、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自己耐心製作的花瓶,說說自己的感

  四、七彩花瓶展示會

  1、講戶外採集的狗尾巴草、野花、樹枝插入自制的七彩花瓶中,感受色彩美和造型美

  2、引導幼兒重點欣賞作品中豐富多變的色彩 。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