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案_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_語文教案

《琥珀》教案_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_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琥珀》教案_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_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琥珀的形成、被發現過程及科學價值等有關知識。

  3.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並試著解決。

  [教學重難點]

  1.瞭解琥珀的形成、被發現過程及科學價值等有關知識。

  2.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並試著解決。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匯入新課

  1.回顧提問:經過上學期的提問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呢?這一單元,我們將繼續學習關於提問的遷移運用。

  2.(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琥珀嗎?你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它嗎?它是怎樣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琥珀。(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琥珀的資料。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一)默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記錄自己的問題。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疑難點。

  1.如果是讀音方面的問題,順勢個別指導。

  2.如果發現好的問題,應及時給予肯定,並啟發其他同學。

  預設:(1)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這塊琥珀是什麼樣的?

  (2)課文按先後順序都寫了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

  (二)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同桌互相讀,並互相糾正。全班齊讀。

  2.理解詞語。(引導學生透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點撥:重點理解“推測”一詞,可以讓學生先查字典,找到其正確的解釋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後和它的近義詞“猜測”進行比較。

  (三)小組討論,交流問題答案。

  1.自由朗讀課文,獨立思考上面提出的問題。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推測琥珀的形成過程→琥珀的發現過程→琥珀的形態)

  三、指導書寫

  1.師出示會寫字,生根據字的結構進行討論後,全班交流。

  2.師範寫:餐、辣、滲。生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匯入

  1.引導學生快速默讀全文,回顧課文內容。

  2.匯入新課:上節課我們解決了大家提出的部分問題,這節課,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還能發現什麼問題。

  (1)組內交流,整理問題。先在組內交流自己的問題,劃去相同或相似的問題。組內解決不了的或發現的新問題,記錄在小組問題清單上。

  (2)彙總問題,形成小組問題清單。

  預設: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麼?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選課件,出示問題)

  1.獨立思考後同桌討論。集體交流。

  2.學生交流過程中想象畫面,找出相關句子。

  3.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第一、要有松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

  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樹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蒼蠅和蜘蛛在一起,且捱得很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住。

  第四、松脂不斷往下滴,最後積成了一個松脂球。

  4.(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歸納變成化石的條件。

  (二)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根據課後提示進行推測)

  2.分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透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麼了嗎?

  (三)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1.默讀思考最後一個自然段。

  2.小組討論後回答。用“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說話。

  三、小結拓展

  今天的課上,我們做了心思敏捷、細膩的推理家,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組琥珀圖片,邊看邊想象,這些琥珀中又發生了什麼驚心動魄的故事?

  [教學板書]

  5.琥珀

  琥珀松脂球天氣熱

  松樹老

  蒼蠅、蜘蛛恰巧一起

  松脂不斷滴落

  化石時間漫長

  地殼變化科學價值極大

  [教學反思]

  學了這篇課文,學生可以根據文中說的條件推理出其他琥珀的形成過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會產生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美文。所以我在課程的最後出示了一組琥珀圖片,讓學生編故事,他們對這個十分感興趣。

  本次教學中我在小組彙總問題時把學生抓得過緊,學生自學彙報時間過短,提出的問題缺乏一定的深度,同時課堂略顯沉悶,後來拓展練習時他們才興奮起來。看來以後在此部分可以給學生提好要求再讓他們充分自學討論,相信效果會更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