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3《熱空氣和冷空氣》教案設計

新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3《熱空氣和冷空氣》教案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1.3《熱空氣和冷空氣》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材簡析】

  《熱空氣和冷空氣》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認識空氣》第3課的內容。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認識了空氣在顏色、狀態、氣味等方面的特徵,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空氣具有流動性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從空氣的流動性引入空氣受熱和受冷時會怎樣流動的話題,指導學生用實驗、觀察等方法,認識到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沉,進而認識地球各個地方冷熱不同,造成空氣冷熱不均,導致了冷暖空氣的迴圈流動而形成風。

  教材安排了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供學生探究,第一,認識熱空氣是怎樣流動;第二,觀察冷熱空氣的對流,研究熱空氣上升的原因;第三,製作觀察空氣流動的簡易裝置;第四,解釋現象,推想風的成因,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形成風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是科學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把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提升到應用科學的方法認識物質性質的層面上來。透過二年的學習,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學習科學課的基礎,也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學習方法。但對於“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的性質學生難以透過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課的教學設計要圍繞學生的認知規律來進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實驗和分析進行認知。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

  2.知道當溫度有冷熱差別時,空氣就會流動。

  科學探究目標

  學會做熱空氣上升的實驗。

  科學態度目標

  1.對於溫度帶給空氣的變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動參與探究,積極分享成果。

  2.能夠細緻地觀察,如實地記錄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實驗現象。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瞭解“熱空氣上升”

  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學和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熱空氣上升是因為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

  難點:透過實驗認識冷熱空氣的流動規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影片(冷熱空氣對流、風的形成)、集氣瓶、毛玻璃片、熱水、冷水等。

  學生準備:蠟燭、火柴、紙蛇、熱氣球袋、紙筒、線香、風的形成材料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師:透過上兩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空氣的性質,空氣除了能佔據空間,有質量,還具有什麼性質呢?

  生:會流動。

  2.師:在每個小組的實驗盤中都有一支蠟燭,大家觀察蠟燭的四周有什麼?(生:空氣)

  3.點燃蠟燭後,蠟燭周圍的空氣有什麼變化?(生:變熱了)

  4.師:蠟燭周圍的空氣被加熱了就變成了熱空氣,熱空氣會怎樣流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內容:熱空氣和冷空氣(板書課題)。

  二、提出問題,合理猜測,實驗探究

  1.師:蠟燭周圍的空氣被加熱變成了熱空氣後會怎樣流動呢?大家來猜一猜。

  生:向上、向下……

  2.師:要怎樣用實驗證明我們的猜測呢?請閱讀課本P7頁,小組討論,比一比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又好又多。

  學生小組討論,彙報討論結果。

  生1:我們小組的想法是:點燃蠟燭,在蠟燭的火焰上方撒一些很輕的碎屑狀的東西,觀察它們是怎樣運動的。

  生2:我們小組的想法是:點燃蠟燭,在蠟燭的火焰上方放一個會很輕的會轉動的物體。

  生3:我們小組的想法是:點燃蠟燭,在蠟燭的火焰上方放一個很輕的塑膠,看塑膠袋會不會“飛起來”。

  3.師:大家的想法都不錯,老師這也有一個想法:點燃一支蠟燭,然後把手放在蠟燭火焰周圍的不同方位,感受熱風往哪個方向流動。

  4.師:下面,我們就透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想法,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方案進行實驗。實驗時請注意:①不點燃蠟燭前,先將實驗物品放到蠟燭上方,觀察現象,並進行記錄;②組員做好分工,密切合作;③認真觀察,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方式如實記錄實驗現象;④注意安全,準備一塊溼毛巾,發生意外時迅速將溼毛巾蓋在火焰上,然後遠離燃燒物,不要傷到自己或引燃其他物品。

  5.學生進行實驗:紙蛇轉動的實驗、感受熱風流動的實驗。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實驗中進行指導。

  6.教師演示:模擬熱氣球上升的實驗。

  7.師:透過剛才的實驗你們發現什麼?(學生彙報)

  生1:我們發現不點燃蠟燭時,紙蛇不會轉,點燃蠟燭後,紙蛇就轉動起來了,說明熱空氣往上流動。

  生2:我們發現不點燃蠟燭時,塑膠袋是癟的,點燃蠟燭後塑膠袋慢慢鼓起來,然後就飛起來了,說明熱空氣往上流動。

  生3:我們發現不點燃蠟燭時,將手放在蠟燭周圍,沒有什麼感覺,點燃蠟燭後,我們在火焰上方感受到了熱風吹到手上的感覺,說明熱空氣往上流動。

  8.師:剛才我們透過觀察紙蛇和塑膠袋的運動,推測出了空氣受熱後會上升,我們能用眼睛看到熱空氣向上流動嗎?(生:不能)為什麼?(生:因為空氣是透明的.)

  9.分組實驗: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螢幕前,用強光電筒照射火焰,這時,就會看到火焰上方空氣的影子在不停的向上運動,這進一步說明了空氣受熱後會向上升。

  第二課時

  三、觀察冷熱空氣的對流

  1.師:同學們,當熱空氣和冷空氣相遇後會怎麼樣呢?請看課本P8頁的實驗,思考①將冷瓶倒放在有煙的熱瓶上,抽掉玻璃片,煙會怎樣流動?這說明了什麼?②將冷瓶與熱瓶的位置上下對調後又會出現什麼現象呢?為什麼?

  2.師:我們透過一段錄製好的實驗影片來觀察冷熱空氣的對流(播放多媒體影片)。

  3.師:看到了什麼現象呢?

  生:我們看到熱瓶內的煙向上流動,冷瓶內的煙向下流動,形成一個迴圈了。

  4.師:觀察得很仔細,將熱瓶放在冷瓶上面又是怎樣的現象呢?

  生:熱瓶內的煙一動也不動。

  5.師:誰來解釋為什麼會這樣呢?

  生:因為熱空氣是向上流動的,不會向下流動。

  四、聯絡生活、學以致用

  1.師: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現在老師家要安裝暖氣片,你覺得安裝在什麼位置合適呢?為什麼?

  生:牆的下方,因為熱空氣向上流動。

  2.師:為什麼冷藏櫃可以不加蓋子?

  生:因為冷空氣向下流動。

  3.師:剛開始上課時,透過複習我們知道了空氣流動就會形成風,請結合第一課空氣佔據空間的相關知識,根據冷空氣和熱空氣的流動規律,看課本P10頁的圖說一說大自然中的風是怎麼形成的。

  生小組討論,彙報討論結果。

  生(嘗試解釋):陽光使地表溫度升高,溫暖的地面加熱它上方的空氣,這時熱空氣就會上升,熱空氣上升後就會騰出空間,冷空氣會補充到熱空氣上升後留下的空間裡,空氣的流動就形成了風。

  4.風是我們身邊熟悉的自然現象,生活中你還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風?試一試。(生嘗試)

  5.師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科學無出不在,只要你有一顆好奇心,善於觀察,多動手多動腦,你們也能成為科學家。

  五、拓展提升

  閱讀課本P9頁,製作觀察空氣流動的簡易裝置,想一想實驗說明了什麼?

  【板書設計】

  熱空氣和冷空氣上升下降輕

  熱空氣和冷空氣重空氣總是在迴圈流動的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