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科學教案

幼兒科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風產生的原因、風的特徵和種類。

  2、動手“製造風”,感受風的力量和等級。

  活動準備

  1、課件-可以產生風的物品。

  2、注射器、氣球、電吹風、風扇、尋找不同的風等。

  活動過程

  一、動手實驗,瞭解風產生的原因。

  1、教師用注射器吹起一個氣球,並用細繩紮好。

  在吹氣球的過程中,與幼兒互動。

  師:氣球有什麼變化?(變大了。)

  為什麼變大了?(因為有“氣”進入氣球。)

  “氣”從哪兒來?(從針筒中來。)

  針筒中的“氣”從哪兒來?(從空氣中來。)

  :我們周圍都是空氣(為下面認識風產生的原因打下基礎)。

  2、教師開啟電風扇,讓幼兒感受到“風”。

  師:現在將風扇關閉,你還能感覺到風嗎(沒有風了)。

  :當開啟電風扇時,由於空氣流動,我們感覺到了風,當關閉電風扇時,空氣不流動,所以就沒有風了。因此,風是由於空氣流動產生的。

  二、幼兒實驗,加深對風產生原因的認識。

  1、小朋友選己喜歡的物品,試一試如何讓空氣動起來產生風。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麼玩的(各組選出代表)。

  2、教師將吹起的氣球發給幼兒,請他們兩人一組,將氣球裡的氣放出,感受空氣被壓迫出來的動力,是否形成了風。

  3、分組討論: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能在什麼時候發現風或製造風。

  (騎車,汽車開動,快跑的時候)。

  三、歸納,分析風的種類。

  1、根據活動準備,尋找生活中不同的風。

  現在就請大家來說一說,你們都找到了哪些風。

  (空調吹涼風;颳大風時很冷;開啟冰箱有涼風;颱風;媽媽灑完香水後有香風;電吹風裡的風很熱。)

  教師: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風,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這些風。

  風是一個大家族,大自然中還有許多型別的風可以按等級分,按季節分,按風向分。

  如一級炊煙隨風偏,二級風來吹臉面,三級風吹葉動彩旗飄,四級風吹飛紙片……

  夏季的風溫暖潮溼,冬季的風寒冷乾燥。

  請幼兒根據兒歌判斷現在室外風的等級。

  2、實驗風的乾溼、風向。

  用風扇將噴出的水霧吹向孩子,讓大家感受風潮溼的感覺,並引導孩子回憶下雨時風的特點(有點涼,吹在身上有溼的感覺)。

  再用電吹風吹向幼兒的頭,感覺風很熱很乾燥。

  點燃蠟燭,讓孩子拿著站在視窗、門口和走廊上,觀察火苗的方向,並說出風是從哪兒吹來的。

  教師:小朋友瞭解了判斷風的等級、風向和風的乾溼的方法,這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你們以後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幼兒科學教案2

  活動名稱:

  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汽車的型別和特徵。

  2.瞭解一些汽車的特殊用途。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PPT課件《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我知道的汽車

  1.教師:大家平時見到的汽車長什麼樣?

  (幼兒的討論)

  2. 特殊功能的車(播放PPT1、2、3、4)

  教師結合課件,小結汽車的基本特徵以及功用。

  二.找一找:兒歌裡的汽車

  1.教師:除了剛剛說到的小汽車,你還見到過哪些車呢?

  (1)教師結合幼兒的討論,出示PPT 5、6、7、8、9

  (2)這些車有什麼用呢?和之前我們看到的車有什麼不同呢?

  2、欣賞兒歌:

  (1)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新的兒歌——車,我們先來聽聽。

  3.教師:兒歌裡都說了哪些車?它們長什麼樣?各有什麼作用?

  三.學念兒歌

  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邊看PPT邊逐句學念兒歌《車》。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科學教案3

  設計思路:

  前幾天,我班的陸思為小朋友帶來了一罐泡泡水,當他吹出五顏六色泡泡的時候,周圍孩子立刻沸騰起來了:他們中有的拍泡泡,有的吹泡泡,有的追泡泡……沒想到,第二天,更多的小朋友帶來了泡泡水,他們和泡泡玩得很開心,“泡泡”成了孩子們談話的熱點。由此,我想也許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新奇、好玩、會變的東西,何不憑藉著泡泡的特性,預設成一個集體的教學活動,使孩子們瞭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絡,運用動作、語言表達自己快樂的情緒,感受到探索的樂趣。

  於是,關於泡泡主題活動就這樣開展了。隨著主體的開展,許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無法繼續玩泡泡遊戲。於是,孩子們設法想自制泡泡水,那麼用什麼來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題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我把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一種素材設計了這一次活動,旨在透過活動讓孩子簡單瞭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絡,充分調動孩子運用以有的經驗積極思維,嘗試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 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各種材料,大膽嘗試製作泡泡水,體驗探索的樂趣。

  2、 願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幼兒自帶的洗手液、洗髮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帶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交流材料,回憶經驗。

  這幾天,我們小朋友對吹泡泡特別感興趣,大家還找到了許多會變泡泡的東西,跟好朋友說說你都找到哪些會變泡泡的東西?

  二、 分類介紹,豐富經驗。

  1、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麼?你發現它什麼時候變泡泡出來的?

  2、(當介紹到幼兒帶得較多的材料時,如沐浴露)還有誰帶來的也是沐浴露?你帶的是什麼沐浴露?

  三、 運用經驗,積極探索。

  1、(探索前)材料介紹。

  教師:今天我們就用自己帶來的材料做泡泡好嗎?戚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有杯子、蓋子上帶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籃裡也有各種不同的材料,你們也可以選擇。

  2、(探索時)注意點:(1)觀察孩子們使用材料的情況;(2)及時根據孩子們的探索情況給予指導和幫助;(3)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探索發現;(4)發現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時,及時讓其他幼兒傳遞資訊。

  四、 交流分享,體驗快樂。

  1、當有的幼兒製作出泡泡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和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快樂和經驗。

  2、遊戲:吹泡泡。

  我們一起去玩吹泡泡吧!

  評析:(浦東新區教科所 王正可)

  “泡泡從哪裡來”的主題源於教師對幼兒遊戲經驗的關注,並在許多幼兒對此感興趣的基礎上,轉換而成的一個預設活動。教師依據小班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慾望,但又限於其認知活動具有明顯的受情緒支配和對事物之間的內在關係難以理解的年齡特點,將此活動的設計旨在透過趣味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增強對事物變化的有意行性關注。

幼兒科學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對探究物體軟硬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體驗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物體軟硬的樂趣。

  2、透過感官感知物體的軟硬,掌握感知物體軟硬的方法,並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確的表達出來。

  3、初步掌握軟硬的概念,並且能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動難點:能按物體的軟硬進行分類。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兩個神秘袋、一個大筐兩個小筐;

  (2)軟的物品:棉花糖、麵包、娃娃、枕頭、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氣球、面巾紙、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鐵片、木頭、硬紙盒、茶杯、勺子、積木、石頭、玻璃瓶等。

  2、經驗準備:能說出軟硬物體的

  四、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體的軟硬

  1、教師出示神秘袋(一個裝軟軟的物品,一個裝硬硬的物品),先請一名幼兒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說一說感覺怎麼樣?猜一猜裡面是什麼?

  (教師把東西從神秘袋裡拿出來)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該物品,驗證這名幼兒說的感覺,讓所有幼兒都感受到物體的軟硬,並且能說出"感覺軟軟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種材料並試著進行分類。

  1、把軟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壓一壓,嘗一嘗,敲一敲,摔一摔。

  3、幼兒分組實驗,把軟軟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兩組,教師做適當指導。

  4、操作完成後,交換分組進行檢驗。

  5、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

  小結:透過手,牙齒,皮膚,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體軟硬。

  (三)鞏固:遊戲"送玩具寶寶回家",學習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遊戲規則:天黑了,軟寶寶玩具,硬寶寶玩具都要回家了,我們一起把軟寶寶和硬寶寶送回家吧。

  (教師將幼兒剛剛分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兒和教師一起分類,幼兒說感知方法,教師演示)。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尋找並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

  教學反思: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教案設計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兒的興趣,繼而引入主題。

  活動過程中,以分組實驗D檢驗D交流討論為主線。

  首先讓幼兒分組實驗,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分組實驗可以讓幼兒自己探究各種感知方法,這樣對探究結果印象更深刻;然後讓幼兒交換分組,檢驗其他組的操作是否正確,幼兒在檢驗過程中,在發現別人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產生好奇;最後,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綱要》中明確要求,在科學教學活動目標中,幼兒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鞏固階段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再次分類,明確物體軟硬的特性並且用多種感知方法進行分類。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在活動延伸中,讓幼兒尋找並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軟硬並運用到生活中。

幼兒科學教案5

  【設計思路】

  探月衛星一次次成功發射,實現了深空探測“零”的突破。作為無數中國人智慧和力量的結晶,嫦娥一號奔月之成功,不但預告了中國載人登月成功的前景、科學技術更為精湛高超的前景,也預告了祖國進一步富強昌盛的前景、中國人對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前景。身為中國人舉國上下為之歡呼和沸騰,孩子們身邊隨處可以撲捉到人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歡聲笑語,報紙上、電視上、網上等等,來到幼兒園他們隨時會將自己聽到、看到‘嫦娥奔月’的新聞與老師、小夥伴滔滔不絕的說個不停,我便設計了《火箭升空》的活動,給孩子們提供更多延展的空間、交往溝通空間、表達體驗的機會、充分感受參與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透過觀看火箭升空的過程,幫助幼兒瞭解探月的新聞。

  2、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為我們祖國的科技進步而驕傲自豪。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結合《火箭升空》的內容。活動前請家長與幼兒共同蒐集製作親子小報,為幼兒傳遞有關嫦娥奔月的新聞。

  2、課件《火箭升空》

  3、班級設計火箭升空牆面,將親子小報和有關航空知識佈置場景

  【活動過程】

  一、談話討論:火箭升空

  提問:

  1、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火箭又一次發射成功的好訊息嗎?

  2、這架火箭的名稱是什麼?它是幾月幾日發射升空的?

  小結: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3、你還知道有關‘火箭升空’的什麼知識?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二、教師播放《火箭升空》課件

  觀看嫦娥一號升空的過程,幫助幼兒瞭解探月新聞。

  三、請幼兒談一談觀看課件後的感受

  教師小結: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為我們祖國的科技進步而驕傲自豪.

  活動結束:幼兒自由結伴觀看《火箭升空》的知識、親子小報,幼兒間相互傳遞更多有關嫦娥奔月的新聞。

  【活動反思】

  《火箭升空》的活動深受幼兒喜歡。在活動開展期間孩子們夠認真傾聽、討論、參與人們喜聞樂見的話題中。在親子自制小報時,孩子與家長共同蒐集圖片資訊積極主動,增進了親子間的溝通交流;觀看課件時,孩子們流露出認真專注的傾聽狀態,透過討論交流獲得同伴的經驗;在話題討論時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孩子們參與討論的積極和踴躍和輕鬆的交往氛圍。

幼兒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自然界中奇特的花草植物,知道它們奇特的功能。

  2、透過觀察畫面、盆景,感知有趣的植物,並大膽地講述植物的外形特徵。

  3、產生進一步探究花草植物的願望,對花草植物有好奇心。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投影儀一臺,電視機一臺。

  2、教師準備含羞草一盆,幼兒從自己家裡帶一盆有趣的植物、圖片資料或影像資料。

  3、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含羞草,引起幼兒的興趣。

  (1)你認識它嗎?知道它有什麼奇特的地方?

  (2)引導幼兒看看、摸摸含羞草,觀察並說說:含羞草是怎麼變化的。

  2、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植物。

  (1)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奇特植物的圖片、照片或相關資料向本小組同伴介紹。

  (2)每組推選1-2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帶來的最奇特的植物。

  3、觀察畫面,感知奇特的花草,瞭解它們特殊的功能。

  (1)幼兒自己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奇特的花草,並與同伴交流。

  (2)教師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講述引導幼兒看圖,並逐一介紹:

  ①會捉蟲子的花草:毛氈苔、豬籠草、瓶子草、捕蠅草。

  ②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王;

  ③會動的花草:含羞草、向日葵;

  ④長在水裡的花草:睡蓮、王蓮、荷花;

  ⑤可以治病的花草:黃連、金銀花;

  ⑥沙漠裡的植物: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指。(幼兒教育)

幼兒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探索、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徵。

  2、嘗試製作水泥沙,初步瞭解沙子的功用。

  3、喜歡科學探索活動,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活動準備:

  每組一盆沙子,人手兩個杯子、攪拌棒。

  沙畫圖片、水泥、水若干。

  活動過程:

  一、玩沙、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沙)這是什麼?你以前見過嗎?請你去輕輕地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玩一玩這些沙長的什麼樣?(幼兒操作)

  教師透過幼兒的回答小結:沙子是細細的、一粒一粒的,摸在手裡軟軟的------

  二、進一步探索沙子的特徵

  剛才,有的小朋友說沙子會流的,請你來演示給小朋友看看(一個幼兒操作)教師操作:原來沙子會流動的,請你想一想還有什麼東西也會想沙子一樣流動的?(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講述)

  我們以前做過糖和鹽的小實驗,還記得糖和鹽放在水裡會怎樣嗎?如果沙子放了水會不會溶解呢?(幼兒猜測)我們一起來試一試(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三、瞭解沙子的功用

  小朋友,你們知道沙子有什麼用嗎?(可以玩、畫畫(出示沙畫)

  出示水泥沙,這是什麼?(幼兒猜測)老師告訴你們這是用沙子做的,請你來摸一摸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沙子是軟軟的,而這個確實硬硬的。原來軟軟的沙加了水泥和水,太陽一曬就會變成硬硬的水泥沙,沙子是造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小豬想要請我們小朋友為他做一間堅硬、牢固的房子,你們想幫他嗎?(交代方法、要求)

  活動延伸:

  你們的水泥沙做好了嗎?現在把他放到太陽下曬一曬,就會變的堅硬,可以給小豬造房子了。

  小百科:沙(砂)子的用途很廣泛:它除了用於建築、修路、過濾、養殖美化、當冶煉的速容劑外、還是製造玻璃的主要材料它含矽元素、在體育運動上除了沙池外還可做練拳的沙包、防洪用的沙包它功不可沒!

幼兒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感受傳聲的秘密。

  2、對科學活動有興趣,願意探索。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是什麼樣子的?(幼兒發現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麼玩的?

  二、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遊戲

  1、教師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麼?

  2、幼兒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4、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發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1、提出疑問:

  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出示幾根聽不清楚的傳聲筒)這是怎麼回事呢?

  2、出示小問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麼不同?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麼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個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麼符號嗎?這根傳聲筒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傳聲筒(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晰了,這是為什麼呢?幼兒自然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問號。

  四、觀察比較,解決問題

  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麼不同?讓他們發現有小問號的傳聲筒裡有紙團堵著。

幼兒科學教案9

  一、目標:

  1、在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2、透過遊戲,已學過的顏色:紅、黃、綠,嘗試認識紫、金黃色。

  二、活動準備:

  1、請一名大班扮成聖誕老公公

  2、蘋果、香蕉、香梨、葡萄、桔子實物各一小袋,裝於大口袋,紅、黃、綠、紫、金黃色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

  三、活動過程:

  1、歡迎聖誕老公公引題:

  ①師:小朋友看誰來啦?

  ②與聖誕老公公互相問好

  2、複習紅、黃、綠,學習紫、金黃色

  ①聖誕老公公派發禮物,引導幼兒複習已學習的顏色;紅、黃、綠

  ②聖誕老公公再次送禮物,引導幼兒認識紫色、金黃色

  3、遊戲:顏色寶寶找朋友

  ①介紹遊戲玩法:a、帶上頭飾。b、找找與自己顏色一樣的朋友

  c、一起說:我們是ⅩⅩ色寶寶,我們是好朋友。

  ②幼兒遊戲,師重點紫色、金黃色寶寶的對話。

  4、結束:

  ①送顏色寶寶回家。②與聖誕老公公道別。

幼兒科學教案10

  設計意圖:

  幼兒在活動中常常會操作各種玩具、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會帶來物品不同的運動狀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力”已經有了許多感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聯絡幼兒的生活,對於大班的幼兒可以提升到粗淺的科學知識、以合適的方式讓幼兒形成“力”的概念。基於這樣的認識與需要,我們設計了“神奇的力”的活動,讓幼兒在反覆操作中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瞭解“力”的初步知識。

  活動目標:

  1、透過各種操作活動和遊戲,幼兒初步感受物體的運動狀態、形成與力的關係。

  2、在探索活動中幼兒能與他人分享玩具和合作交流。

  3、激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物體運動和形變的'現象,探索其原因。

  活動準備:

  皮球、毽子、橡皮筋、小汽車、鉛球、絨球、油泥、拉力器、彈弓等。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運動或形變需要力,提出“力”的概念

  1、匯入: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好玩的東西,等一會兒你自己拉一拉、拋一拋、推一推,看看這些物體會怎樣。現在請你選擇一種玩具,找一處空地玩一玩,玩過後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麼,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什麼。

  2、幼兒自由選擇並第一次嘗試。(教師參與並巡迴觀察)

  3、幼兒集體討論:你剛才玩的是什麼,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

  4、運用運動與靜止的對應關係引導幼兒發現“力”。(集體把玩具放在桌上)

  師:咦,這些玩具放在這兒怎麼不動了呢?(因為只有手和腳用力了,玩具才會動)

  5、教師邊操作邊小結:如果物體運動或發生形變,那麼它一定受了某種作用,這種神奇的作用就叫“力”。

  二、再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現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過渡與匯入:小朋友,剛才我們玩了一種玩具,發現了“力”。現在請你們再選擇一樣不同的玩具,不過這次你要試一試,輕輕地用力它會怎麼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麼樣。玩過之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並指導幼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

  2、幼兒自由選擇並第二次嘗試。(教師參與並巡迴觀察)

  3、幼兒集體討論:你發現了什麼。(你輕輕地用力,它會怎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樣)

  4、教師邊操作邊小結:我們用力大的時候,物體就拋得高、滾得遠、運得快,形變幅度就大……我們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拋得低、滾不遠、動得慢,形變幅度就小……

  三、自由玩玩具,引導幼兒感受、發現用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過渡與匯入:小朋友,剛才我們都是一個小朋友玩一種玩具,現在請你選擇一個或兩個好朋友一起玩一種玩具,想一想、試一試,你們怎麼使這些玩具向不同的方向運動或形變?

  2、幼兒自由玩各種玩具,使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運動。(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選擇夥伴,並巡迴觀察)

  3、幼兒集體討論:你和誰玩的,怎麼玩的,物體是朝哪個方向運動或形變的。

  4、教師邊操作邊小結:我們向哪個方向用力,物體就向哪個方向運動或形變。

  四、活動總結

  師:今天我們找到了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叫“力”,它能使物體形狀或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用力大,物體就動得快,形變就大;用力小,物體就動得慢,形變就小。我們朝哪個方向用力,物體就向哪個方向運動或形變。“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五、活動延伸

  小朋友,除了藏在我們身上的力能使物體運動以外,“力”還藏在哪裡呢?

  例如:壺裡的水原來不動,燒開後水為什麼會在壺裡翻滾?電風扇為什麼會轉動?

  反思:

  1、從教師方面看:教師熟悉活動的內容與流程,瞭解本班幼兒園的水平和個別差異,活動準備充分、細緻;組織活動精神振奮,教態大方,語言表達準確流暢;活動設計目的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合理,層次清晰,材料的選擇和處理具有獨創性;教師利用幼兒熟悉的玩具匯入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過程中透過層層深入的三次探索活動,有效地調動和保持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過程中能適度地給幼兒以幫助並針對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指導。

  2、從幼兒方面看: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投入探索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地傾聽老師及其他幼兒的講解和回答;絕大多數幼兒能和同伴合作交流,發現規律,探索問題的答案,並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3、從教學效果看:絕大多數幼兒透過探索活動了解了“力”的基本知識,在活動中獲得了鍛鍊能力的機會,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透過結伴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園配合,激發幼兒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4、不足之處:由於本次活動幼兒有幾次自由操作的過程,故場地較難佈置。課堂上幼兒需動靜結合,故教師的現場控制能力還有待提高。活動前教師的知識儲備還應增加,這樣臨場應變能力會提高,對此課堂會更駕輕就熟。

幼兒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式製造“彩虹”。

  2.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選擇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2.部分製造“彩虹”的材料:鏡子、淺盤、透明的圓珠筆筆桿、水、七彩顏料等。

  活動過程

  1.產生興趣。

  ――有個小朋友在雨過天晴的日子裡看到過一條美麗的彩虹,可是它一會兒就消失了。這個小朋友感到很遺憾。他就非常想要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

  ――啟發幼兒為這位愛彩虹的小朋友想辦法。

  2.人造彩虹的誕生。

  ――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方法嘗試製造“彩虹”。如:房間裡的彩虹。在淺盤裡裝上水,把鏡子斜放進盤子,然後對準太陽轉動盤子,使太陽射到鏡子上,調整鏡子的角度,“彩虹”就會出現在牆壁上。

  一滴油彩虹。在一盤水上放一滴油,也會有產生“彩虹”效應,但這需要耐心調整觀看的角度。

  筆桿彩虹。讓陽光透過透明的圓珠筆筆桿射到白紙上,小心地轉動筆桿,白紙上就會出現“彩虹”了。

  3.交流實驗結果。

  ――製造出“彩虹”後,請幼兒互相欣賞。

  ――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演示自己製造彩虹的過程。

  ――我們不僅幫助了那個小朋友,而且連我們自己也能輕鬆地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彩虹了。

  活動建議

  1.人造彩虹的製造方式多種多樣,應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使他們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若幼兒對製造彩虹的過程非常感興趣,教師可延長活動時間,允許孩子充分探究。

  3.其他製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裡,背對太陽的方向,用噴霧器_,能形成“彩虹”:將七種顏色的油畫顏料滴進水裡,用小棍輕輕攪動,製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花紋,將白紙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顏料印到白紙上,晾乾後成為彩虹畫。

幼兒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簡單製作種子標本,對種子產生認知_,發展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意識。

  2、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過程

  1、出示枇杷種子,提問:你認識這顆種子嗎?

  2、出示黃豆、西瓜、水稻的種子,提問:你能說出這些種子的名稱嗎?

  3、出示蘋果、梨、葡萄3種外形相似的種子,提問:誰能把蘋果的種子找出來?

  (提問逐步提高難度,激發幼兒內在的認知需求。)

  4、師:讓我們來想個好辦法,一下子就能找出你想找的種子。

  幼1:畫個蘋果放在種子旁邊。

  幼2:在蘋果種子旁邊做個蘋果。

  5、師小結:畫好果實剪下貼在掛曆紙上,做成圖示,把相應的種子貼上在圖示下就成了種子標本。

  6、幼兒自選喜歡的種子,繪製相應的果實圖示。

  幼兒大多數選擇四五種種子,且多是繪製較簡單的水果類。教師提醒可利用現成的圖示後,蔬菜、糧食、樹木的種子也受到了幼兒的青睞。

  7、將種子用透明膠固定在相應的圖示下(教師協助幼兒完成)。

  8、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

  反思:

  活動設計的各個環節都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創造性為出發點,既讓幼兒的發現成果得以展示,又鞏固了已有的知識,便於幼兒更好地觀察。

幼兒科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幼兒初步瞭解茶葉的製作過程,知道茶葉是從哪裡來的。

  2、幼兒觀察茶葉泡水後有何變化,瞭解渴茶的好處。

  3、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

  1、幹茶葉。

  2、錄相帶(採茶情景)、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1、品嚐茶水

  請幼兒說說你喝的是什麼?

  2、師:你都知道有什麼茶葉嗎?請你說一說。

  3、你眼中的茶葉長什麼樣子?請你畫一畫,看看誰畫的最像。(幼兒作畫,並展示在展板上)

  4、出示茶葉,幼兒觀察比較各種茶葉的顏色形狀有什麼不同。

  5、幼兒討論茶葉是從哪裡來的。

  6、錄影

  討論:你從錄影裡看到什麼、知道什麼。

  7、茶葉泡水後會有哪些變化呢?

  8、幼兒討論:喝茶有什麼好處。

  9、律動:採茶舞

幼兒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引導幼兒透過觀察、實驗、記錄獲得有關雞蛋在鹽水中變化的具體實驗。

  活動重點:

  幼兒能透過商量、分工、合作、共同探索。

  活動難點:

  能透過猜測、實驗、記錄感受鹽的多少與雞蛋之間的變化關係。

  活動準備:

  熟雞蛋、筷子、小勺、記錄紙、鹽各6份、紙板、紙、泡沫、塑膠板、瓶蓋、碟片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聽故事《瀟灑哥落水了》後提問:有什麼好辦法能將瀟灑哥救上岸呢?

  二、實驗(一)

  1、教師:剛才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好辦法救瀟灑哥上岸,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有什麼?請你們利用我們桌上的道具試著讓我們的雞蛋浮在水面上。

  2、幼兒實驗、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3、小朋友做完實驗後,請小朋友說出自己是用什麼道具讓雞蛋浮起來的。

  三、實驗(二)

  1、分組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認為很好的辦法,救了我們的瀟灑哥,但是,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個特殊的道具(鹽)想請小朋友再來試著用鹽做一次實驗看看雞蛋能不能浮起來。

  要求:三個好朋友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放一次鹽就要在紙上記錄一次,還要記錄下雞蛋在鹽水中的變化。

  2、幼兒實驗,教師巡視提醒幼兒做好記錄。

  3、(1)觀察雞蛋在鹽水中浮起來的變化。

  (2)請每組的組長向大家介紹自己組的記錄內容。

  教師小結:

  小朋友一起努力相互配合,我們發現雞蛋仔鹽水中會漸漸的浮起來,也成功的救了我們的瀟灑哥。可是瀟灑哥它還有一個煩惱,就是它得救了以後就不怕掉入水中了,可是他們還有其它的蛋類好朋友如(鵪鶉蛋、鴨蛋等等)它們能在鹽水中浮起來嗎?我們下次再來做實驗,小朋友再見!

幼兒科學教案15

  設計思路:

  長期以來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涉及物理和生物方面的內容比較多,而關於化學實驗的內容非常的少,其實化學活所涵蓋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不少的內容是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醋和蘇打反應產生大量的氣泡讓孩子非常感興趣,這一點給了我啟發,我嘗試在礦泉水瓶蓋上打洞,插吸管,然後再把醋放進礦泉水瓶裡,加入蘇打後立刻蓋上瓶蓋,果然和預期的一樣,反應中產生的氣體將瓶中的液體透過吸管擠了出來,噴的很高。我又利用了孩子最喜歡的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這一素材,編了一個打倒灰太狼的故事背景,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經驗的日益豐富,已不滿足於瞭解某種現象,他們更對探究事物變化規律的實踐過程感興趣,而且也更樂意利用這些想象進行一些更進一步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要要善於發現幼兒生活中的突發事件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支援探索的興趣,促進活動發展。

  活動目標:

  1、透過小實驗知道蘇打水和醋可以產生氣泡、學會記錄。

  2、進一步瞭解醋、小蘇打與泡泡之間的關係。

  3、培養幼兒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調動學習積極性。

  活動準備:

  1、每兩個人用6個杯子,一個勺子,一個透明塑膠瓶,一個插好吸管的蓋子,一個小臉盆,一塊抹布,一個透明漏斗,一個碗

  2、醋、蘇打粉、冰紅茶、橙汁、醬油

  3、教師記錄表。

  4、PPT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以羊村長的口氣:各位小朋友們,早上好!我是慢羊羊村長。歡迎你們來到我的羊村,今天,除了來了你們這群小朋友以外,看還有很多客人老師也來到了羊村,我們回過頭去和她們熱情的打個招呼。(這時電話鈴響了,播放報警錄音)咦,電話鈴聲響了,我來聽聽是誰?(接電話)天吶!灰太狼即將要帶著他的新武器來攻打我們青青草原了。小朋友,請你們幫我一個忙,也發明一個新武器來對付灰太狼,好嗎?好的,那首先想一想要製造一個什麼樣的武器呢?(幼兒回答)那我們就來製造一個威力巨大的,會冒泡泡的氣泡彈。

  二、小實驗

  師:要想製造氣泡彈就一定要用到蘇打水,可是蘇打水和哪個好朋友相聚在一起會冒出泡泡呢?今天我給大家準備了蘇打水,還有許多不同的材料,有醋寶寶、醬油寶寶、冰紅茶寶寶和橙汁寶寶,等著小朋友們去尋找這個答案。如果有泡泡冒出來,就說明我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現在就請小朋友們安靜地走到桌子邊找答案吧!

  有一組小朋友已經找到了答案,我請一個小朋友來回答蘇打水和什麼寶寶相聚在一起會產生很多氣泡啊?(幼兒回答:醋)

  三、實驗一

  師:小朋友很聰明,找到了答案,下面我們就要正式開始製造我們的氣泡彈了。這裡有一段喜羊羊的爸爸,羊博士送來的影片,教我們在座的小羊如何製造氣泡彈,請仔細觀察影片哦!(觀看)

  看完影片了,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說一說如何製作氣泡彈,小朋友說,我來操作。(先加入50毫升的醋,看好刻度線,瓶子上有一個數字50,只要把醋倒到數字旁邊的線就可以了,為了防止醋不倒在外面,我們可以使用這個漏斗。(教師示範後方旁邊)。然後我們再來製作蘇打水,挖一勺蘇打粉到水裡攪拌均勻,利用漏斗倒入瓶中,迅速把吸管插入瓶中,蓋子蓋緊,不要留下空隙)

  看來小朋友們都會了,我這裡還有一張實驗流程圖,如果記得不清楚的小朋友可以看著圖操作。在操作的時候,如果有小水珠噴出來,觀察完後拿一塊抹布把桌子擦乾淨。還有一個要求就是實驗結束要求小朋友來記錄你的實驗結果,有沒有成功。我們來看一下記錄表。介紹記錄表

  好,現在請小朋友們開始操作吧!

  四、講解第一次結果,檢視分析記錄表,總結出不成功。並做第二次試驗

  師:實驗做完了,誰來說說你觀察到什麼現象?(瓶子裡有泡泡產生?沒有從吸管裡冒出來嗎?)啊呀,我們第一次做的氣泡彈沒有打倒灰太狼,聽聽灰太狼還發出了奸詐的笑聲。不行!看來我們要把實驗改良一下。剛才說了,瓶子裡泡泡不多,所以沒有從吸管裡冒出來。那這次我們加大劑量,試一試倒70毫升的醋,加2勺蘇打粉會不會產生很多很多的泡泡。請小朋友再做一次科學家吧!

  五、講解第二次結果

  師:看著小朋友的笑臉,看到記錄表上這麼多的勾,我知道一定有好結果了,你們一定是成功了。小朋友來說說你觀察到了什麼?(泡泡從瓶子裡冒出來了)哇!小朋友們都很聰明,我們把氣泡彈製造出來了,看看灰太狼什麼反應呀?

  六、總結

  看看這張表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怎樣的結果呢?(醋比第一次用的多,蘇打粉比第一次用的多,冒出的泡泡也就更多)

  今天每隻小羊們都很棒,大家團結協作,開動腦袋,做出了氣泡彈,打走了灰太狼,那我們就來唱首歌慶祝一下吧!

  活動實施效果:

  用醋和小蘇打製作的氣泡彈配上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題,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熱情十足地開展了活動。在活動中,我設計了三次實驗,讓孩子們清楚地瞭解到醋和小蘇打能起反應,冒出泡泡,並且醋和小蘇打加的越多,泡泡冒得越多。在實驗結束後,記錄實驗結果也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孩子們學會看懂記錄表,並能從記錄表中看出實驗的結果。實驗不能由一個人完成,需要兩個夥伴互相幫助,商量後再行動,兩人實驗也能確保每個人都能進行操作。我設計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背景,孩子們激情洋溢地參與了每次實驗,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在孩子們打敗灰太狼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本次活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