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體育過河教案

大班體育過河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體育過河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體育過河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平衡性和協調性;

  2、提高幼兒的模仿能力和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

  二、器材與場地準備

  1、器材:梅花樁16個、軟性棍25-30個平均每人1個、軟性環50-60個平均每人2個、秒錶;以及竹扁擔及塑膠瓶;(如下圖)

  2、練習場地佈置:①設定兩條跑道;②將梅花樁分別佈置在兩個跑道上,間距為25CM,均勻排列;3、比賽場地佈置:在跑道起點畫一條約1米長的起點線,在起點線正前方50釐米處設定梅花樁;

  三、運動形式及動作要領

  1、樁上行走:幼兒身體直立,保持平衡從梅花樁上透過;2、挑水行走:幼兒需要將“水”挑著,透過梅花樁;

  四、運動過程

  第一部分 準備活動徒手熱身操;

  第二部分 分項練習1、平地挑“水”前進,每名幼兒1~2次;2、身體直立、兩臂展開保持平衡透過梅花樁,每名幼兒1~2次;3、挑“水‘透過梅花樁,每名兒童1~2次;

  第三部分 運動競賽幼兒按總人數分成兩組,站在各自跑道的兩邊,每個跑道有8個梅花樁。遊戲開始後,每隊的第一名挑好水要踩過8個梅花樁到達對面把水交給第二名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如果軟性環掉了或者幼兒從梅花樁上掉下來都算違規,在原地把環挑好迅速踩上梅花樁繼續進行遊戲。

  五、活動建議

  1、幼兒在挑水過河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能力比較差的幼兒進行保護和引導。

  2、遊戲從簡到難,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克服困難的意識3、幼兒在自由練習挑水過程中注意不要相互推擠?

  大班體育過河教案2

  設計思路:

  為了豐富幼兒園區角活動內容,為孩子們創設可供操作、活動的區角遊戲,每學期,我們都要組織幼兒收集廢舊物,透過啟發幼兒觀察物品特點,引導其創設玩法,來實現這些物品所隱含的教育價值。在這些物品中,可樂瓶是孩子們的最愛。他們會用可樂瓶進行踢球、投擲、打保齡球等遊戲,並且樂此不疲。為了讓孩子們更為廣闊的領閱可樂瓶玩法的樂趣,科學利用可樂瓶對幼兒進行體能及動作訓練,我們設計了這節體育遊戲課《過河溝》,透過讓孩子們觀察可樂瓶上的標記進行系列赤腳運動——單腳跳、雙腳跳、跨越及跑步繞行等,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感受力及身體平衡協調能力,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培養其勇敢、團結、挑戰自我身體極限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透過可樂瓶系列赤腳體育遊戲,發展幼兒跳、跨、跑及身體平衡能力。

  2、廢舊物的再利用,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3、培養幼兒勇敢、團結、挑戰自我身體極限的良好品質,發展創新精神。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5、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1、教師一個裝了豆子的可樂瓶;

  2、幼兒人手一個可樂瓶,分四組,分別貼上四種標記,如圖:

  3、音樂磁帶、山羊公公家;

  4、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師生人手一個可樂瓶入場。教師出示裝了豆子的可樂瓶問;

  孩子們,這是什麼?可樂瓶會唱歌,你們想聽嗎?

  2、播放音樂,用可樂瓶配打節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3、師:可樂瓶不但會唱歌,而且還會跳舞呢!我們和它一起跳,好嗎?

  4、在音樂的伴奏下,師生一起利用可樂瓶做準備操。

  5、師:剛才,我們的小腳又蹦又跳,很辛苦,我們來給它按摩一下吧!——師生脫下鞋襪,習地而坐,用可樂瓶進行腳部按摩。

  “洗洗腳”(可樂瓶置於腳板,雙腳來回搓動,活動腳板。)

  “彈彈琴”(腳趾在可樂瓶上做彈琴動作,活動腳趾。)

  “抱起寶寶搖啊搖”(平躺地上,雙腳夾住可樂瓶,腿部直立與身體呈90度角,左右搖擺雙腿,活動腿部肌肉。)

  “我和寶寶睡個覺”(雙腿夾住可樂瓶,平直於地面,身體前傾,雙手抱腳,活動腰部。)

  二:鍛鍊遊戲

  1、師:可樂瓶不但會唱歌跳舞,還可以做很多的遊戲,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2、幼兒四散站立,利用可樂瓶創設各種玩法,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幼兒學會採取合作的形式,使玩法突破侷限性。在幼兒進行投擲和踢球等活動時,需要督促孩子們注意保持間距,保證安全。

  3、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創編的玩法,鼓勵孩子們之間模仿學習,集體分享。

  4、鍛鍊遊戲——看標記做動作“過河溝”

  A:師:今天,山羊公公要請我們去做客,可是,去他家的路很遠,要經過一些小河溝,會有一些困難,你們有信心嗎?

  師:這些小河溝是用可樂瓶擺成的,請小朋友按手中可樂瓶的標記在活動區裡擺放小河溝。——幼兒根據可樂瓶上的標記看場地圖上的標記擺放要求進行小河溝的佈置。

  B:教師介紹過河溝的動作及觀察標記的要求,並分組進行鍛鍊遊戲活動;

  標記一活動區:單腳跳過小河溝

  動作提示:幼兒在標記一活動區內,雙手叉腰,一腳彎曲,重心落在另一腳上,身體略向重心方向傾斜,保持跳躍時的平衡,連續跳過8個瓶距30釐米的可樂瓶。

  標記二活動區:雙腳併攏跳過小河溝

  動作提示:幼兒在標記二活動區內,雙手叉腰,雙腳併攏,連續跳過8個瓶距30釐米的可樂瓶,雙腳跳躍落地時雙膝彎曲,注意足部力量的緩衝。

  標記三活動區:跨越小河溝動作提示:

  幼兒在標記三活動區內,依次跨過8個瓶距60釐米的可樂瓶,在跨越的時候,要求幼兒注意一腳跨過後另一腳要馬上跟上,雙腳輪流跨越,身體保持平衡,不要搖晃。同時,注意跨越時的安全,避免踩在可樂瓶上摔倒。

  標記四活動區:跑步繞過小河溝

  動作提示:幼兒在標記四活動區內,根據可樂瓶擺放的形狀要求,呈S狀跑步繞過8個瓶距60釐米的可樂瓶。在繞行時,可增加活動的.刺激性和趣味性,利用“河溝裡有一條大鱷魚,千萬小心,不要掉進溝裡啦!”做語言匯入,教師扮鱷魚,適時的出現在河溝的不同地方,使幼兒跑步繞行時保持與瓶子之間的距離,避免掉進溝裡,被鱷魚“吃掉”。

  三:挑戰遊戲——根據標記變化及時更換動作過河溝

  遊戲方法:教師在幼兒活動過程中,適時變化可樂瓶的擺放位置,引導幼兒學習觀察標記的變化及時更換動作。在變換可樂瓶的擺放過程中,可由易到難,從二種標記的混合到三、四種,加深幼兒動作變化的難度,發展幼兒的注意力及完成動作的靈敏性。

  四:去山羊公公家

  1、引導幼兒向山羊公公問好。

  2、山羊公公:歡迎你們來做客,小朋友們辛苦啦!今天,你們表現的真勇敢。走了這麼遠的路,肚子餓了吧,我請你們吃東西好嗎?

  3、肢體放鬆運動——趣味互動小遊戲《漢堡包》

  兒歌:七個拉答七個拉答炒炒炒,(放鬆腿部肌肉)

  崩個拉答崩個拉答飽飽飽,(放鬆腳步)

  七個拉答炒,崩個拉答飽(放鬆腰部)

  七個拉答崩個拉答漢堡包,——啊嗚(做吃狀,全身放鬆坐下)

  4、足部按摩放鬆活動:

  捏捏腳;(放鬆腳背)

  數數腳趾;(放鬆腳趾)

  小腳跳舞;(放鬆腳腕)

  碰碰小腳;(小朋友互相碰碰小腳,放鬆整個足部)

  5、組織幼兒洗腳,穿上鞋襪,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已經能夠自主的跑,跳,並能參加一些基本的體育活動,傳球這個遊戲很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遊戲中能夠手腳並用,達到全身的協調運動。在遊戲中能獲得很大的樂趣,它既增強了幼兒的體質,又強化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動作的協作能力。

  大班體育過河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雙人合作在有間隔的紙板上又快又穩的走過,發展平衡及協調能力。

  2.探索雙人配合走過有間隔的物體時相互協調的方法。

  3.有合作意識,能與同伴協調一致,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4.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5.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40張報紙、紙板20塊、龍頭及龍尾頭飾各4個;錄音機、背景及放鬆音樂等。

  2.幼兒有報紙一物多玩的初步經驗。

  活動過程:

  a)熱身活動:

  過關遊戲:長龍跑:

  幼兒5人一隊共4縱隊,每縱隊為一條長龍,排頭為龍頭,排尾為龍尾。

  幼兒聽訊號由每隊龍頭帶隊找空地方四散跑,不能斷開或與其他龍交叉,聽哨聲返回為過第一關;再聽訊號跑出,中途聽語言提示兩龍相接繼續跑,聽哨聲返回為過第二關;第三次跑出後聽訊號提示四龍相接跑,聽哨聲返回就為過第三關。

  b)探索學習雙人在有間隔的紙板上走

  1、玩報紙:

  一人玩報紙:跳報紙、跑報紙(貼紙跑、繞紙跑等)、玩紙棒、玩紙球(拋接、滾、擲等)

  二人自由結伴玩報紙:連續跑、繞報紙走或跑、棒擊球、趕球進門、走有間隔的紙板等。

  交流模仿雙人玩報紙方法,引出走有間隔的報紙的方法。

  2、間隔走紙板

  探索二人合作走紙板:一二隊、三四隊面對面分別找對面的幼兒為伴。

  玩法:走板幼兒雙腳站在紙板上,一隻腳先踏上前面的紙板,另一隻腳在踏上去站好。移板幼兒把板放在與第一塊板對齊的前面,等走板幼兒雙腳離開第一塊板踏上第二塊板後再把後一塊板前移。

  第二次探索:討論:紙板擺放的間距要適合等;

  3、競賽遊戲:過河不溼鞋

  一二隊一組、三四隊一組進行比賽,每組第一對幼兒從起始點出發走過"石頭"過河跑回拍打第二對幼兒的手站至隊尾,第二對幼兒出發過河,一次迴圈,最先完成的小組為勝。

  第二次遊戲走"石頭"和擺"石頭"的幼兒互換角色進行遊戲。

  三、放鬆活動

  呼吸調整;

  聽音樂放鬆身體、拍打四肢;

  活動建議:

  過河時必須踩在"石頭"上走,如落進"河裡"要踏上"石頭"站穩再走。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