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預防地震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預防地震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預防地震教案(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預防地震教案1

  活動目標:

  1、 對地震演習活動有興趣,初步瞭解地震中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2、 在活動中感受老師和家長對自己的關心,初步體驗保護生命的情感。

  3、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提高預防地震的能力。

  4、 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地點:

  新新幼兒園

  參與人員:

  教師:小班教師、幼兒園安全員

  幼兒:小班幼兒

  家長:部分祖輩家長

  其他:無

  活動準備:

  1、各班讓幼兒瞭解“地震”,觀看錄影,觀察地震前的物象變化的錄影、地震造成災害的錄影,對地震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2、對幼兒進行一次針對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

  一、觀看逃生錄影

  討論:

  1、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是發生了地震

  (燈在搖晃、人站不穩了,山搖地動等等)

  2、 地震後,哥哥和弟弟是怎麼樣逃生的?

  (不能乘電梯、不能躲在建築物的下面、要逃到空曠的地方)

  3、 哪些是危險的事,我們不可以做?正確的方法是什麼?

  二、地震演習

  1、如果發生地震了,你會用什麼方法救自己?

  2、“地震”演習

  “地震啦”,聽到地震的訊息,幼兒馬上尋找又快又安全的方法逃生自救。(用枕頭、小被子等保護好頭部,有序地逃到操場上)

  大家排好隊,有順序的快步走入樓道,不要慌亂,在樓道中不要擁擠,走到離房子較遠的地方,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三、小結

  教師:我們在汶川大地震中所看到的,地震很殘酷,很無情,所以我們時刻要記住教訓,在幼兒身上開始注意自然災害的逃避方法。

  地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但是,地震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做好預防逃生的工作,就可以避免很多的危險和麻煩。對我們幼兒社會教育是一個現實的作用,只要有了這樣的應變能力,在任何自然災害面前都學會保護自己。

  教學反思:

  為了上好這一課,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精心準備各種實驗材料,設計教案,力圖透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引領著學生順著正確的思路來完成本課教學內容。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出現了我預設之外的一些問題。如在匯入新課後,我設想學生猜測地震的成因時,學生能說出可能是地下的岩層受到震動產生的,或者地面受到震動產生的。

  幼兒園預防地震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地震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學習地震時安全自救的常識。

  2、培養安全和自救的意識。

  活動準備:

  地震錄影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讓幼兒觀看地震錄影,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鍾老師今天帶來了一段影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剛才我們看到的畫面,你們知道是發生了什麼事嗎?(地震)

  3、教師:你從哪些方面看出是地震?(教師引導幼兒從房屋破壞、地面裂開、人員傷亡等方面進行描述。)

  教師小結:影片裡面的地面劇烈的搖晃,移動,房屋一間一間的倒塌,人們紛紛竄逃,哭聲喊聲連成了一片。

  二、引導幼兒理解地震的含義

  教師:你們知道為什麼叫地震嗎?(因為地震指的是劇烈的地殼運動,使地面迅速發生顫動。)你知道地震是怎麼產生的呢?你知道嗎?

  教師小結:我們人類是生活在地球的表現叫地殼,地殼不是靜止不動的,他像一個頑皮的孩子總是不停的運動,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地殼在運動呢?那是因為他運動的慢,如果他運動力氣過大、過猛,地殼上的岩層就經受不住裡的衝擊發生斷裂,於是出現了地震!

  三、結合掛圖,瞭解地震所造成的危害。

  1、教師:你們遇到過地震嗎?你在哪裡見過地震。

  教師小結:我們這裡沒有發生過地震,但是在其他地方發生過大地震比如我們中國唐山市在1976年發生過7.8級大地震,2008年在汶川縣發生了8級大地震,2010年玉樹發生了7.1級地震!在國外也經常發生地震,比如前段時間發生在日本的震驚全世界的9級大地震!

  2、教師:地震時有什麼景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危害!(老師結合圖片講述)老師這裡收集了一些地震後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教師小結:地震了,會摧毀了所有的房屋,地震還造成了山體滑坡;造成了橋樑中斷;壓死壓傷了許多人;許許多多的人失去了親人,無家可歸,也有許許多多的小朋友成了孤兒!

  四、引導幼兒學習自救的方法!

  1、教師:地震是分等級的,當大地震時地面、房屋明顯的搖晃,不要多久就會山崩地裂!如果是小地震的話,我們就會感覺有一點點的震感,一般不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如果我們這裡發生地震了,你們會怎麼做呢?

  教師小結:當發生大地震時,能跑就跑,“跑”是在地震發生初時,而且一定要跑到空曠的地方,四周不要有廣告牌、電線杆等東西,以免倒下來時被砸到,跑的時候一定要抱著頭,保護好頭部。要是在短時間內跑不了,來不及跑了呢?那就“躲”,一定要躲在家中最小的房間裡,如衛生間,廚房,結實的桌子下、床下等,切斷電源、關掉煤氣,等到地震過後及時撤離。

  2、教師:地震真是可怕的自然災害!其實地震是可以預測的!

  教師小結:像前段時間發生的日本的9級大地震,日本的科學家們就預測出來了,他們知道在幾月幾日在什麼地方會發生地震,所以他們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大大的減弱了人員傷亡!而發生在我們中國的那幾次地震呢!我們國就沒有檢測出來!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國家的科學還沒有日本那麼發達!所以孩子們要從小熱愛科學,認真的學本領,長大以後為我們的國家做貢獻!

  3、教師:如果是我們幼兒園發生地震我們該怎麼辦呢?

  教師小結:如果是我們幼兒園發生了地震,在初步震動的時候,我們迅速抱著頭有順序的的排著隊伍,跑到下面操場的空地上去!跑的時候一定不能推,不能擠,沿著樓梯迅速的往樓下跑去。效果分析:

  幼兒園預防地震教案3

  活動目的:

  1、 透過四川汶川強地震,讓幼兒知道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嚴重災害。

  2、 引導幼兒知道發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掌握逃生的技巧。

  3、 培養幼兒從小學會關心、關愛他人,情繫災區,為災區獻愛心。

  4、 初步瞭解其地震的特性。

  5、 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有關四川地震的新聞錄象資料、影象,地震前後的照片,地圖。

  2、《紅袋鼠自我保護動畫之地震來了怎麼辦》。

  3、場地佈置:擺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櫃、臉盤、鍋爐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四川地震情況:

  1、觀看電視新聞:"2008年5月12日下午兩點四川省汶川發生了7.8級地震,綿陽、汶川市等周邊地區水電氣立刻中斷,機關、醫院、學校、商場、工廠全部停業,道路、水庫、橋樑、隧道等嚴重損壞,房屋垮塌、山體滑坡隨處可見。據初步統計,綿陽目前因災遇難5400 多人,受傷23000多人,至少還有18000餘人被埋在廢墟之下" 組織幼兒討論發生地震時的感受,小朋友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心情怎樣?爸爸媽媽對幼兒小朋友都說了些什麼?

  2、出示四川地圖,讓幼兒尋找發生7.8級地震震中的具體位置用紅筆做一個標記,以及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3、觀看地震的影像片,讓幼兒瞭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提問:"剛才小朋友都看到了什麼?"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壞,鐵路被毀,汽車、廣告牌被砸壞等。房屋倒塌後,家裡東西被壓壞,有的會造成人畜傷亡。提問:"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現象嗎?"教師小結,地面劇烈震動搖晃的現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種很少見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災害。是由於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岩層突然發生破裂而引起的。

  (二)地震來了我不慌。

  1、幼兒觀看《紅袋鼠自我保護動畫之----地震來了怎麼辦》瞭解安全避震的方法。組織幼兒討論,發生地震時,什麼地方比較安全?小朋友會怎樣做?小結: 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要驚慌,要鎮靜;要趕快跑到空曠的地方。不能使用電梯; 如果你在家裡的時候,要趕快把煤氣、電、水龍頭等關掉,然後把臉盤或是鍋等東西罩在自己頭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來,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燈或其他東西掉下來砸傷自己; 不可以躲在招牌處或玻璃處,以免它們掉下來摔傷;如果在車上,要趕快把車熄火,停靠在空曠的地方,走出車外。

  2、演習活動"發生地震時我不慌"

  聽防空警笛聲,幼兒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老師檢查幼兒是否躲避情況,提醒幼兒不要互相擁擠,躲好之後就不要隨便更換地方。

  (三)我為災區人民獻愛心

  提示幼兒"災區的房子都被毀了,災區的小朋友住在愛心帳蓬裡,缺少衣物和食物,我們能為災區做什麼呢?"

  (1)引導幼兒每人說"一句祝願的話","畫一個心願",表達對災區人民的關愛和祝福。

  (2)在《心手相連》的音樂聲中組織幼兒進行愛心捐助儀式,幼兒將準備捐助的文具、玩具、心願卡投放到愛心捐助箱內。

  (四)、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瞭解異常現象口訣,並向家長介紹所掌握的防震知識,宣傳獻愛心活動。

  附:兒歌: 動物界

  震前動物有預兆,發生異常要報告;

  魚浮水面向上躍,冰天雪地蛇出動;

  雞飛上樹豬外竄,老鼠搬家往外逃;

  狗在靜夜狂奔叫,兔子豎耳蹦又跳;

  家鵝展翅高處飛,鴨不下水岸上鬧;

  鴿子傍晚離巢去,牛羊恐懼四處跑。

  小百科: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幼兒園預防地震教案4

  活動意圖:

  地震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很嚴重的災難和傷害,大地震在中國這麼頻繁,說明中國大陸是在地質活動比較活躍的地震帶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必要從小學習一些預防地震災害的知識,為了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在汶川地震六週年之際,我們開展了健康活動《地震來了我不怕》。本次健康活動是結合幼兒園開展防震逃生演練而提前組織的一個安全教育活動。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人初步瞭解地震產生的原因和地震前的徵兆,學習防震避震的經驗和方法,懂得基本的防震避震知識,透過演練增強幼兒的自我防護意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掌握一些地震知識。

  2、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幫助幼兒克服恐慌的心情。

  3、引導幼兒知道發生地震時應如何應變,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的新聞錄影資料、影像,地震前後的照片,江西地圖,地動儀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電視新聞:青海玉樹發生了7.1級地震,目前,因災死亡2220人人,12135多人受傷。1.5萬戶民房倒塌,有10萬戶災民需要轉移安置。

  2.觀看電視新聞:2005年11月27日江西省九江縣發生了5.7級地震,目前,因災死亡12人,正在醫院救治51人,其中重傷4人。全省受災人口564萬,倒塌房屋1.8萬間,因災損失10億元。幼兒討論發生地震時的感受,小朋友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心情怎樣?爸爸媽媽對幼兒小朋友都說了些什麼?

  3.出示江西地圖,讓幼兒尋找發生5.7級地震震中的具體位置(北緯29.7度,東經115.8度),用紅筆做一個標記,以及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4.觀看地震的影像片,讓幼兒瞭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提問:“剛才小朋友都看到了什麼?”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壞,鐵路被毀,汽車、廣告牌被砸壞等。房屋倒塌後,家裡東西被壓壞,有的會造成人畜傷亡。提問:“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現象嗎?”教師小結,地面劇烈震動搖晃的現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種很少見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災害。

  5.小實驗,讓幼兒感知不同強度的震動對物體會產生不同的現象。將一臺按摩振動器,放置在用積木搭成的建築物下面,按動輕微、中度、強度不同的檔位鍵,讓幼兒觀察振動器振動的強弱,建築物會出現不同的搖晃現象。引發到自然界的地震也是這樣,地震的強度小,對自然界不會造成危害,有時人感覺不到,地震強度大會造成建築物有毀滅性的危害。

  6.地震知識的介紹

  (1)為什麼會發生地震呢?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 地震是由於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岩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

  (2)地震可以預報嗎?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能不能象天氣預報那樣事先讓人們知道呢?地震預報是地球科學中的一門前沿學科,也是當今世界上的科學難題之一。動物、自然界異常對地震的臨震的預報有一定的意義。長期以來人們這些異常現象編成了口訣。

  動物界 自然界

  震前動物有預兆,發生異常要報告; 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

  魚浮水面向上躍,冰天雪地蛇出動; 無雨泉水渾,天旱井水冒;

  雞飛上樹豬外竄,老鼠搬家往外逃; 水位升降大,有的變味道;

  狗在靜夜狂奔叫,兔子豎耳蹦又跳; 天變雨要到,水變地要鬧;

  家鵝展翅高處飛,鴨不下水岸上鬧; 建立預報網,異常要報告。

  鴿子傍晚離巢去,牛羊恐懼四處跑。

  (3)學習抗震安全拍手歌

  安全兒歌的學習,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緊急避險、狹小空間、沉著冷靜、不乘電梯、求救電話等知識讓幼兒多方位的瞭解防震知識。

  7、組織幼兒現場模擬演練

  “地震來了,趕快躲避!”在我的口令下,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演練躲避的方法,我針對幼兒躲避的方法進行總結,表揚反應迅速、正確躲避的防護方法,如個別孩子躲到衛生間的角落後,我提醒他們還可以把枕頭包住頭部來保護自己,對幼兒躲避擁擠的地方給予指導,疏導他們躲到不同的角落,如靠近水源的牆角,樓梯承重牆角落等。現場模擬演練有效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和自救的意識。

  8、活動結束。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的自救知識,當地震來時不用怕!我們只有多學習和演練自救的方法,來保護自己。小朋友們,記得把我們今天學到的自救方法與家人、朋友分享,好嗎?”

  延伸活動:

  1.瞭解我國重大地震的歷史記載;

  2.瞭解江西發生的五級以上地震的情況;

  3.瞭解其它自然災害 如:旱災、水災、颱風、海嘯等。

  區域活動:

  投放各種自然災害的圖片。

  相關資訊: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動(即地震)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

  活動反思:

  幼兒參與本活動的興致很濃,為了讓孩子更深刻形象地瞭解和熟悉一些地震災害來臨的情況和自救方法,我們透過這次活動,使孩子們知道了一些有關地震的自救方法,以防護孩子們健康成長。幼兒透過本次活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貴。

  幼兒園預防地震教案5

  一、緊急疏散原則

  指揮得力 、謹慎從事、 全體動員 、及時疏散 、 保護師生 、 減少損失。

  二、地震臨震應急反應

  (一)緊急避震

  1、要保持鎮定,切莫驚慌失措。儘快躲避到安全地點,千萬不要匆忙逃離教室。

  2、在教室內的學生,應立即就近躲避,身體採用臥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體儘量小,躲到桌下或牆角,以保護身體被砸,但不要靠近視窗。要迅速在課桌下抱頭或頂書包躲避。

  3、躲避的姿勢:將一個胳膊彎起來保護眼睛不讓碎玻璃擊中,另一隻手用力抓緊桌腿或床腿。在牆角躲避時,把雙手交叉放在脖子後面保護自己,可以拿枕頭或其他保護物品遮住頭部和頸部。

  4、臥倒或蹲下時,也可以採用以下姿勢:臉朝下,頭近牆,兩隻胳膊在額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額枕在臂上,閉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幼兒,也應立即選擇有利的安全的地點,就近躲避,臥倒或蹲下,用雙手保護頭部,不要站在視窗邊。

  6、在教室外的幼兒,應在教師指揮下跑到空曠的地方,要用雙手放在頭上,防止被砸,要避開建築物和電線。

  7、老師要按預先的分工,迅速到每個教室檢查避震的情況,發現有采取不正當措施的,要及時糾正。

  (二)緊急疏散:根據幼兒園各年級所處位置及幼兒 年齡特點,緊急疏散的具體要求是:

  1、拉響警報:聽到警報(鈴聲)後由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組織本班級幼兒立即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2分鐘後沒有大反應,幼兒再次拉響警報(鈴聲),各班級應馬上按照幼兒園規定的緊急疏散路線快速、有序地撤離教學樓。

  2、撤離路線:大一班幼兒從右邊樓道下樓直接撤離至操場,大二班幼兒從左邊樓道撤離至操場,小班幼兒從右邊樓道迅速撤離至操場西開闊地,中班幼兒從左邊樓道撤離至操場。

  在日常學習中要教育幼兒,地震時第一不能跳窗戶,第二不能一窩蜂似地往外擠,應在老師的帶領下,全班小朋友一齊行動,把桌椅擺放得有利於避震;與外牆和窗戶操持一定的距離, 避免外牆倒塌或玻璃破碎時傷人;避開室內的懸掛物;留一定的通道,便於震時緊急撤離;把小班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離的地方。震後有秩序的撤離。 要求:

  ①、上課時發生震情:

  1、做到不驚慌、採取就近避險。

  2、必須按疏散線路疏散,各班成兩路縱隊透過走廊,以免碰撞、擁擠、踩傷。疏散時要按指定路線,不要擁擠。

  3、遇到災情,千萬不要跳窗戶。

  4、各班教師負責指揮幼兒疏散,不得擅離崗位,有秩序將學生撤離到操場。

  5、各門口口要有教師指揮。

  6、疏散過程中,讓幼兒以雙手護頭或書包、書本護頭,以防被砸。

  7、疏散過程中,要迅速,要排隊有秩序前進,不要慌亂奔跑,不要爭先恐後。

  8、疏散途中不能穿過建築物,要儘量避開建築物和電線。

  9、各班幼兒到達集中地後,幼兒要蹲下,保護頭部。以班為單位集隊,各班應立即清點人數,並向園長報告。

  ② 課間發生震情:

  1、值班教師、值周教師負責組織住校幼兒的疏散。

  2、轉向處有教師或管理員指揮幼兒透過,避免碰撞、踩傷。

  3、要求值班教師每人自備手電筒。

  4、教育幼兒如遇災情,要聽從指揮疏散。

  (三)自救互救疏散後,各工作小組履行自己的職責,進行震後的自救工作。

  三、災情速報

  (一)災情速報物件:災情內容向上級地震部門、政府、教育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各專業防救組責任單位彙報。

  (二)災情速報的內容包括:震感、人口傷亡、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等情況。

  (三)速報程式:

  1.幼兒園應急疏散領導小組立即啟動相應的地震應急預案,在1小時內瞭解下列情況:

  (1)影響範圍:指地震造成有感程度和破壞範圍。

  (2)人口影響:指人員傷亡情況。

  (3)經濟影響:指地震對建(構)築物、生命線工程、重大工程、重要設施、裝置的損壞與破壞等情況,對當地生產的影響程度以及家庭財產的損失等。

  2.地震災情的速報實行統一指揮、分級管理、專人負責和按程式速報的原則。

  3.災情速報人員分工:

  (1)指揮組:班豐梅張宗躍 黃影 (收集了解地震及震後全面情況,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2)疏散組:岑建霞 王豐梅韋巧 黃安娜 (報告人員到達疏散地點 。)

  (3)醫療救護組:韋仕芬李文梭韋本鳳 蘇家巧劉仁飛(彙報人員傷亡情況。)

  (4)消防治安組:伍飛造黃聲慧彙報道路、建築物的破壞情況。

  (5)宣傳報道線:張仕豔 (總結匯報此次地震總體情況。)

  幼兒園預防地震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地震的基本知識及地震造成的危害。

  2、幫助幼兒掌握地震發生時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逃生技巧。

  活動準備準備:

  有關地震知識的錄影短片。

  教法建議:

  根據本節教材特點,建議採用講授法和學習指導法。

  關於“多地震的國家”的教學,可由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己看書。“主要地震帶”的教學。要結合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佈,從原理講清我國為什麼多地震;四個主要地震區結合圖進行教學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透過一段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形成豐富的感性知識,認識到地震確實給我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從而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標題。“地震監測和預報”,雖然是選學課文,但卻是重要的防災常識,且本節教材內容不多,課時也允許,所以“選學課文”和“讀一讀”要組織學生學習。關於“火山的分佈”的教學,注意兩點就可以了:一是明確我國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現的火山名稱在圖中找出,讀出所在省區。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地震知識的錄影片段,瞭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一)透過短片讓幼兒瞭解,由於地球不斷運動,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岩層突然發生破裂或震動,這就是地震。

  (二)教師提問:剛才你們看到了什麼?地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呢?

  幼兒自由講述:地震時,地面會劇烈震動、裂開大縫,房屋倒塌,家裡的東西都被壓壞了,有時我們的生命也受到威脅,地震的確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危害。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避震的知識。

  二、幫助幼兒掌握一些地震發生時自我保護的方法。

  (一)小朋友,如果發生了地震,我們該怎麼做呢?

  (二)教師對正確的做法進行小結:

  1、當你在室內的時候,可以躲在牆角、廁所等容易構成三角支撐的地方以及結識堅固的傢俱底下或旁邊。用身邊的坐墊、枕頭等柔軟物保護頭部。選好躲藏處後,正確的避震自姿勢為;蹲下,低頭,閉眼或用手保護頭部。還可以用溼毛巾捂住嘴、鼻子以防吸入灰塵和毒氣。千萬不要跑到陽臺或窗戶旁邊,要遠離玻璃門窗,或是懸掛物物下。

  2、如果是在室外,應該儘快跑到開闊的地方。要遠離樓房、圍牆、樹木、廣告牌等,更不要躲到地下通道中或高架橋下面。不要坐在汽車裡,要到空曠的廣場避難。

  3、千萬不能跳樓或者進電梯。

  4、如果被埋,不要驚慌,要想辦法保護自己。可以設法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求救訊號。

  三、教育幼兒在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及時躲避,運用逃生技巧。

  地震雖然很厲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張。在地震發生時,地面開始搖動後,還是有一小段時間可以用來躲避,如果在這段時間內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會受到傷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