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精選11篇)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用不同的圖案裝飾製作陀螺,感受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

  2、提高動手能力,體驗自制玩具的愉悅和成功感。

  教學過程:

  一、出示陀螺,激發孩子的興趣。

  1、教師出示各種陀螺的圖片。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玩的玩具,看,是什麼呀?

  2、引導幼兒欣賞陀螺,說一說陀螺的樣子。

  3、你玩過陀螺嗎?是怎麼玩的?誰想來玩一玩?

  4、個別幼兒示範玩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前和轉動中顏色有什麼變化?

  5、小結:陀螺上不同的圖案,轉動的顏色也是不一樣的,真漂亮!

  二、教師講述陀螺的製作方法。

  1、師:陀螺這麼好玩,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製作一個會轉動的陀螺呀?

  2、教師邊講述製作方法邊示範。

  (1)拿出教師事先印畫上圓形的硬紙,用剪刀沿圓形剪下,注意要將邊緣剪光滑。

  (2)選擇豐富的色彩,開始裝飾陀螺。

  (3)在黑色中心上,插入牙籤。

  3、教師完成陀螺的當場示範,組織幼兒討論自己陀螺的構思。

  三、組織幼兒製作陀螺,體驗自制玩具的愉悅和成功感。

  1、發給幼兒每人一份材料,組織幼兒開始自制陀螺。

  2、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選擇豐富的色彩進行裝飾。

  3、指導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4、幫助幼兒把陀螺的“軸”插進去,完成陀螺的製作。

  四、組織幼兒玩自制的陀螺,體驗成功的喜悅。

  1、師:現在我們一起比一比誰做的陀螺顏色最鮮豔,轉動時的色彩最漂亮,轉的時間最長。

  2、組織幼兒自由玩自己製作的陀螺。

  3、請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陀螺。

  4、根據幼兒製作的實際情況進行小結。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嘗試在轉轉玩玩中探索發現陀螺旋轉起來後的視覺變化。

  2、具有仔細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3、體驗自己動手設計和製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陀螺一個,陀螺圖片,教師自制陀螺5、6個。

  2、學具:不同型別的陀螺若干,手工製作材料,剪刀每人一份,火柴若干,蠟筆。

  活動過程

  一、 玩玩轉轉,讓陀螺轉起來。

  1、教師出示陀螺,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這是什麼玩具? “你還見過什麼樣的陀螺?”

  2、幼兒自由探索玩陀螺。

  (1)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陀螺玩一玩,轉一轉。

  (2)幼兒自由玩陀螺,教師巡迴觀察。然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讓陀螺轉起來的,表演給大家看看。

  (3)討論:為什麼有的陀螺轉得時間長,有的轉的時間短。

  教師小結:陀螺轉的時間長與短和力氣的大小有關。用力大,陀螺轉的時間就長,用的力氣小,陀螺轉的時間就短。

  二、觀察陀螺旋轉後,在視覺上的變化。

  1、幼兒自由轉陀螺,讓幼兒仔細看看旋轉前與旋轉後什麼發生了變化?

  2、幼兒討論自己的發現。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起來後在視覺上的變化。

  教師小結:由於陀螺轉得很快看上去各種顏色混合在一起了,小塊的顏色變成了圓形,看上去都是圓的。

  三、製作陀螺

  1、幼兒選擇材料製作陀螺,告訴幼兒剪圓時注意邊緣要光滑。

  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自己製作,裝飾陀螺。

  2、幼兒自由轉動陀螺,發現轉起來後在視覺上的變化。自由討論交流。

  3、玩玩轉轉,看誰的陀螺做的最好,轉起來最好看,轉的時間最長。

  四、延伸活動,幼兒玩自制陀螺,進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種變化。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

  2、體驗自制玩具的愉悅和成功感。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陀螺色彩組合圖,教師製作多種圖案的陀螺5、6個

  2、室內陳列幼兒自帶的各種小陀螺。

  3、圓的硬紙板、牙籤、彩筆、火柴棒等。

  活動過程:

  一、參觀商店,匯入活動

  1、小兔開新店,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呀,小兔開了一家玩具店,非常開心,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吧!

  2、參觀小兔玩具店

  小兔的玩具店裡有什麼?

  二、透過觀察與已有的經驗,瞭解了陀螺的外型特徵,引起玩陀螺的願望。師:你們以前玩過陀螺嗎?小兔想請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來玩一玩。幼兒自由結伴玩陀螺。

  師:你是怎麼玩的呢?

  三、欣賞觀察老師製作的陀螺,讓幼兒嘗試自己製作陀螺

  1、老師出示色彩組合圖,幼兒欣賞觀察

  2、教師簡單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製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規。

  3、裝飾好陀螺要求:提醒找到陀螺的中心圓點,插上牙籤或火柴棒。

  4、鼓勵幼兒選擇豐富的色彩,用多種方法裝飾陀螺,教師巡迴指導

  5、讓幼兒玩一玩自己做的陀螺

  比一比誰做的陀螺顏色最鮮豔,轉動時的色彩最漂亮,轉的時間最長。

  四、幼兒作品展示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後,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2、小朋友們真厲害,一會兒就幫助小兔做了這麼多漂亮的陀螺,讓我們去邀請聽課的老師來買陀螺,幫助小兔招攬生意好嗎?

  延伸:

  出示其他各種形狀的陀螺,並讓幼兒回家製作。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4

  一、選材意圖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啟用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要求透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現代幼兒藝術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我選擇了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動手動腦的美術創作活動——有趣的陀螺,讓幼兒自由選擇,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材料、寬鬆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為不同水平的幼兒考慮。透過“目測、尺量、棉線、紙條”多種方法找出圓的中心點後來製作陀螺,讓幼兒去體驗、感受色彩變化的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悅、滿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具體的美術活動能力,我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活動內容、材料。“用尺量、棉線量、紙條對摺”這些在平常美術活動中是很少見的操作方法來進行製作陀螺,這就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好奇欲、積極性,最關建的是這些活動形式讓孩子充分鍛鍊了他們的動腦、動手的能力,只要動腦、動手就能創作出漂亮有趣的作品。體驗審美愉悅以及滿足感、成功感。還給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自由構圖、用色;大膽表現自我;促進個性發展。

  2 、目標分析

  知識性目標:

  ⑴ 讓幼兒學習掌握用目測、尺、棉線量、紙條量的方法確定圓的中心點。

  ⑵ 體驗色彩變化的美,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社會性目標:

  ⑴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及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⑵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他們獲得創造後的愉悅體驗。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製作陀螺的方法。難點:找出圓的中心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1、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

  談話法維護寬鬆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 、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

  透過欣賞教師製作的陀螺,激發幼兒的興趣。

  3 、探索法讓幼兒瞭解、掌握找出圓的中心點的幾種方法。

  幼兒自己動手嘗試探索,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 、選擇操作法尊重幼兒個體差異

  根據活動內容、材料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放置三個輔助材料:尺、紙條和棉線。讓幼兒自己選擇探索活動。給每個幼兒自由的想象空間。

  5 、個別指導法為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

  幼兒美術活動雖然遊戲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並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四、教學準備

  1、 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從家中帶來各種陀螺陳列在教室內。

  2、教師製作多種圖案的陀螺若干個。

  3、陀螺畫面色彩圖一幅。

  4、印有直徑6釐米圓形的.硬紙片和白色硬紙、牙籤、彩筆、剪刀,供畫圓用的圓形瓶蓋、短尺、火柴棍等。

  五、教學程式設計

  第一部分 :談話、提問引出主題

  老師以談話的方式,逐一提問

  ①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們看這是什麼?

  第二部分:欣賞觀察色彩組合圖,體驗色彩的美

  老師逐一出示色彩組合圖,幼兒欣賞觀察,引導幼兒說出或表現出感受。

  本環節中難點的突破主要透過老師的陀螺畫面色彩圖,讓孩子瞭解掌握陀螺的畫面設計及塗色方法。

  第三部分:幼兒分組創作

  第一步 :示範創作方法

  1、 老師簡單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製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規。

  2、個別幼兒上前來按老師的講解操作,老師瞭解幼兒的掌握情況。

  3、老師據幼兒掌握情況再示範1—2次。

  第二步:介紹活動內容、材料,幼兒按意願選擇活動組。

  第三步:鼓勵幼兒大膽製作。 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製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主要採用講解和示範突出教學重點;透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個別指導突破難點。

  第四部分:幼兒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採用談話法,透過討論,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要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悅體驗。

  第五部分:結束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後,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製作陀螺,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透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夠嘗試製作簡易陀螺並裝飾。

  2、願意在玩自制玩具的時候觀察並思考轉動前後陀螺顏色的變化。

  3、體驗自制玩具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教師自制陀螺若干

  2、 圓形卡紙(找好圓心),棉籤(下端纏上膠帶)、蠟筆、記號筆每人一份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制玩具並體驗自制玩具的快樂

  難點:觀察並思考轉動前後陀螺顏色的變化

  活動過程:

  環節一:認識陀螺"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簡易陀螺,小朋友們想不想一起玩玩?"(展示,每桌一個)提問:

  1、"小陀螺有什麼組成?"(紙片、中心軸、花衣裳)

  2、"小陀螺應該怎麼玩?"請小朋友探索(轉動並演示)

  3、"你覺得如果做一個的話應該怎麼做?"(部分小朋友回答並總結)

  環節二:自制玩具"今天我們一起做個小陀螺好不好?"講解過程:

  花衣裳--中心軸指導語:

  "我們一起來看看,哦,小陀螺是由一根小棉籤和一個圓紙片做成的!其實呀,老師偷偷告訴你們,這個圓紙片是小陀螺的裙子,現在是白色的,我們一起給她設計衣服好不好?小朋友們可以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也可以直接給他們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我們的小陀螺呀非常害羞,所以呀我們要先給她穿上花衣裳。來看這支棉籤,一邊有小陀螺的小舞鞋,一邊是小陀螺的頭,千萬別穿倒了喲!小朋友們給她們穿衣服的時候穿到這塊纏著透明膠帶(有利於固定圓紙片)的地方就行了,那是小陀螺的小內衣!"注意事項:

  簡易陀螺不可晃動圓紙卡,容易壞掉。

  指導語:

  "小朋友們,小陀螺很小,你們請他跳舞的時候千萬不要碰她們的衣服,不然會壞,裙子壞了小陀螺就不肯跳舞了!"

  環節三:玩自制簡易陀螺並探索

  1、工具,製作小陀螺

  2、玩自制小陀螺提問:"小朋友們,小陀螺不僅會跳舞,而且會變魔術!你們看一看小陀螺的小裙子不跳舞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跳舞的時候變成了什麼樣子?想一想,為什麼?"(發現問題並討論)

  活動延伸:

  小陀螺舞蹈大賽:

  孩子們用自己的小陀螺比賽並說一說自己的小陀螺的裝飾,為什麼轉得快?為什麼轉得慢?為什麼轉得時間長?為什麼轉得時間短?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孩子們開動腦筋,自己的發現創造,他們很感興趣。在活動中,幼兒才是真正的活動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輔助者。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製作陀螺,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也會透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以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6

  有趣的陀螺

  設計意圖:陀螺是我們的一樣傳統玩具,小朋友們都很喜歡,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玩,還經常比比誰的陀螺漂亮、誰的陀螺轉的快、轉的穩,還經常問我們一些有趣的問題,看著他們那投入的樣子,讓我們產生了設計這一活動的念頭。於是,我們就和孩子們一起收集大小不一、各種各樣的陀螺關,在與材料的互動中,感知陀螺的各種特性,同時還能培養幼兒孩子的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細心、耐心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製作簡單的陀螺,發現陀螺轉動需要達到平衡的秘密。

  2、體驗自制玩具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玩具陀螺若干

  2、彩色紙片、餑薺、櫻桃蕃茄、桂圓等水果、積木、蠟筆、牙籤、火柴棍、果凍殼、樹枝(有彎有直)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結伴玩各種陀螺,激發製作陀螺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樣好玩的玩具,是什麼呢?(出示陀螺)

  幼:陀螺。

  師:陀螺是什麼樣子的呢?

  幼:陀螺是尖的,下頭也是尖的,那樣才能轉。

  幼:底下是尖尖的,上頭是圓圓的,中見有個小孔,還有一根豎插的東西,會轉的。

  透過觀察與已有的經驗,幼兒瞭解了陀螺的外型特徵,引起幼兒玩陀螺的願望。

  師:你們以前玩過陀螺嗎?老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來玩一玩。

  幼兒自由結伴玩陀螺。在玩的過程中,小朋友之間相互交流著玩陀螺的發現,還有一些小朋友開展著比賽,比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透過玩陀螺這一環節,小朋友直接感受著陀螺的各種特性,也感受著遊戲的快樂。

  師:你是怎麼玩的呢?陀螺再你的手中怎樣?

  幼:我把陀螺放在地上,用手捏住小柄,然後用力一旋,陀螺就飛快的轉起來了。

  幼:我和朋友一起比賽,我的陀螺轉的最快,轉的時間最長啦。

  幼:我的陀螺轉起來,一格紅一格黃的顏色分不清了,都變成橘黃顏色了……

  幼:陀螺真好玩,我真想自己也來作個陀螺。

  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讓幼兒滿足遊戲的願望,同時也瞭解陀螺的基本特性。在活動中,透過教師引導,同伴交流,自己積極探索,發現了陀螺在運動中的特點。激發幼兒自己製作陀螺的慾望。

  二、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自己製作陀螺,探索怎樣才能使陀螺轉得又穩又快。

  師:小朋友也想自己來製作一個陀螺,那我們可以用什麼材料來製作陀螺呢?

  1、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許多材料,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呢?(教師向幼兒介紹材料)

  2、請你選擇喜歡的材料自己製作一個漂亮的陀螺。(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作好了嗎?請你們拿著陀螺來玩吧!(幼兒玩自制的陀螺,教師觀察)

  4、咦,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不起來,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的起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陀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教師與幼兒共同尋找原因並加以說明、修改)

  1、我們一起來試一試修改後的陀螺能不能轉起來。

  2、下面請小朋友再去用其他材料製作陀螺,想一想怎樣才能使陀螺轉得又穩又快,並選出轉的時間最長的一個準備參加比賽。(幼兒繼續製作教師指導)

  三、遊戲“陀螺大王”,結束活動。

  1、拿好你轉的最好的陀螺參加“陀螺大王”比賽,誰的陀螺轉得時間最長誰就是今天的“陀螺大王”。

  2、頒獎、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這一操作活動極為感性趣,在操作活動中,教師為小朋友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吸引著他們。小朋友能自己選擇各種操作材料,反覆實驗,自己製作陀螺。當他們成功時,他們高興的舉著陀螺給老師、給小朋友看;當不成功時,他們會提出問題,並能反覆嘗試,尋找問題的所在。孩子們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精神得到了培養。同時,在活動中小朋友感受到了操作活動的喜悅,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科學奧妙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轉轉玩玩》中觀察陀螺旋轉時的圖案與色彩的變化。(包括陀螺轉動的速度、顏色、形狀、大小等)

  3、探索陀螺原地穩定旋轉時技巧,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

  (1)自制抽動陀螺。

  (2)購買玩具陀螺。

  (3)捻動的陀螺

  (4)實物投影儀

  2、學具:

  (1)不同型別的陀螺若干個。

  (2)製作材料: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及各種色彩的卡紙若干、瓶蓋、廢紙卡等。

  活動過程

  一、玩玩轉轉,讓陀螺轉起來。

  1、教師表演,抽動陀螺、捻動陀螺,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教師提問:這是什麼玩具?(陀螺)。請問小朋友還見過什麼樣的陀螺,提醒幼兒思考與現在玩的不同的一些陀螺玩具。

  2、讓幼兒自由轉動,並進行觀察。

  (1)教師提出問題,幼兒分組進行探索、觀察,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

  (2)怎樣才能使陀螺穩穩的上時間的轉動呢?教師可採取讓每個幼兒拿一個陀螺,來轉一轉,玩一玩。從中找出問題的答案。

  (3)幼兒玩轉陀螺,教師巡迴觀察並指導。

  (4)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讓陀螺轉起來的,請表演給大家看。(個別幼兒幼兒表演時動作不規範或轉動效果較差,這種情況教師要給個別指導。如:教師示範,要把陀螺捏緊,穩穩的用力一捻,陀螺就會轉動起來。

  3、幼兒自由結伴,進行轉動陀螺的比賽,(相同的陀螺為一組,找出比較認真的幼兒來為本組當評委,進行比賽。)

  4、討論,為什麼有的陀螺轉動時間長,有的轉動時間短。

  5、教師演示上弦的陀螺,幼兒觀察並發表各自的見解:上一下弦 陀螺一轉就停,上幾下弦陀螺就轉個不停。

  小結:拿穩放平陀螺,平穩用力不能偏,陀螺才能轉穩。陀螺旋轉時間的長短與用力氣大小有關係。用力大,轉的時間久長;相反,有力小,轉的時間就相對短些。

  二、轉轉看看、陀螺變變。透過這一活動,讓幼兒來觀察不同顏色的陀螺旋轉後,顏色與圖案的變化。

  1、幼兒自由結伴轉動陀螺。

  (1)提問:陀螺旋轉之前與旋轉之後有什麼變化?

  (2)幼兒進行交流,討論在旋轉前和旋轉後有什麼變化?談談自己的發現。(轉動後陀螺的顏色與圖案有什麼變化。

  2、教師引導幼兒透過實物投影儀,觀察陀螺旋轉起來後,顏色在視覺上的變化。

  小結:由於陀螺轉動很快,看上去,五彩的陀螺各種顏色有些混合色,小塊的顏色變成了圓形。

  三、做做玩玩,觀察不同形狀的陀螺旋轉後,形狀在視覺上的變化。

  1、組織幼兒製作不同形狀的陀螺。

  (1)選擇適合的材料(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邊長2釐米的卡紙,火柴棒等。

  2、幼兒自己製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找準插孔,將火柴棒磷頭朝下安裝。引導幼兒進行裝飾陀螺。

  3、轉轉看看,讓幼兒發現陀螺形狀在視覺上的變化。

  (1)幼兒自由自由轉動陀螺。

  (2)提問:陀螺旋轉後看上去有什麼變化?

  (3)幼兒自行討論交流。(略)

  4、教師引導幼兒透過實物投影儀,來觀察不同形狀的陀螺轉起來後,形狀在視覺上的變化。並引導幼兒概括:由於陀螺轉動的非常快,所以,無論是什麼形狀,轉動起來後我們看上去都是圓形的。

  活動延伸

  幼兒玩自制陀螺,進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種變化。

  活動反思

  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使他們體驗探索和發現的樂趣,瞭解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科學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這一大班科學活動,孩子們一直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中是因為整個活動自然流暢,層次分明,適合大班幼兒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戰性,它激發了幼兒探索新事物的興趣和熱情,孩子們一直表現出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透過圖片,觀察陀螺的外形特徵,學會陀螺製作的基本步驟。

  2、嘗試利用圓規畫圓,利用多種材料裝飾陀螺。

  3、透過玩陀螺,感受制作的成功感,體驗動手的樂趣。

  教學重點

  陀螺的製作及裝飾方法。

  教學難點

  陀螺的製作方法。

  課前準備:

  1、各種各樣的陀螺。

  2、準備圓規、鉛筆、膠水、硬紙板、小棒、彩紙、剪刀等製作工具和材料。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看,你們認識老師手中的物品嗎?

  在老師小時候就玩這樣的玩具,陀螺。

  板書課題(21、陀螺轉轉轉)

  二、新授

  山東民間自制的玩具種類繁多,這些玩具就地取材,都帶有本鄉本土的特色。陀螺,就是兒童們十分喜愛的玩具。傳統陀螺大致是木質和鐵質的倒錐形,玩法是用是用手發動旋轉起來,再用鞭子抽陀螺的底部,使其不停的旋轉。欣賞各種各樣的陀螺(木質、鐵質塑膠、果凍殼、粘土等)。討論:

  1、你喜歡什麼樣的陀螺?

  2、什麼樣的造型才適合陀螺旋轉?怎樣裝飾才能使陀螺鮮豔亮麗?

  小組討論製作陀螺的材料,造型及如何裝飾。

  三、演示捻捻轉陀螺的製作方法。

  1、用圓規在硬紙板上畫幾個等大的同心圓。

  2、小心的用圓規的針尖在圓心上扎一個孔,把畫好的圓剪下來。

  3、將剪好的圓形疊加後用膠水粘牢。取6釐米長的細木棍或牙籤,將一頭削尖,穿透圓心,尖頭部分留三分之一長。

  4、試試旋轉一下,看是否能夠旋轉,可除錯其平衡,使旋轉更穩定後粘牢。

  5、設計美麗的彩繪圖案裝飾陀螺,使陀螺更好看。

  6、一個漂亮的陀螺製作完成了。

  四、藝術實踐:

  用你準備的材料製作一個既可以旋轉起來又裝是好看的陀螺。

  五、評一評

  介紹自己的作品材料、造型及如何裝飾的。

  互評誰製作的陀螺更穩定,裝飾更好看?

  六、小結

  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很多都可以變成好看又好玩的玩具,用心觀察,巧裝飾,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創意。

  板書設計:

  21、陀螺轉轉轉

  造型

  裝飾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視覺暫留造成的奇妙現象。

  2、在遊戲中體會兩種顏色相配的陀螺旋轉後會產生新顏色的奇妙現象,並能認真記錄。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陀螺轉動時顏色的奇妙變化。

  教學難點:瞭解奇妙的視覺暫留現象。

  活動準備

  塑膠陀螺(幼兒人手一個)

  自制彩色卡片若干

  實驗大記錄表一張

  幼兒實驗記錄表(幼兒人手一份)

  油畫棒

  有關視覺暫留的幾種玩具

  活動過程

  一、出示陀螺,幼兒自由探索,激發興趣。

  1、玩陀螺

  師:寶貝們,大家快來看看,圖片上的兩位小朋友在玩什麼呢?他們看起來玩的很開心。大家玩過陀螺嗎?你們想不想來玩一玩呢?老師給大家帶來好多呢,一會兒就讓你的陀螺寶寶隨著音樂一起舞蹈吧!音樂一停,陀螺寶寶的舞蹈也要暫停,他們要休息一會兒。寶貝們聽明白了嗎?好,跳起來嘍!(播放音樂)大家玩的開心嗎?請你們來說說你是怎麼玩的?

  2、引出彩色卡片

  師:剛才老師也玩了玩,確實很好玩,可是我的陀螺寶寶說“我有點冷,我不想玩了”。哦,原來寒冷的冬天到了,陀螺寶寶也怕冷,所以他不願意和我玩了,不過,沒關係的,侯老師給它準備了一頂好看的帽子,這樣,它出來跳舞的時候就不會感覺冷了。大家看我給陀螺寶寶選擇的小帽子吧。(出示彩色卡片,引導幼兒觀察,說出卡片顏色)好,現在我要請它跳舞給你們看了。(音樂開始,教師分組給幼兒展示旋轉的陀螺)

  3、嘗試第一張卡片

  師:有的小朋友說他也想來試一試,那我們快來試試吧,看看你們轉動陀螺時能發現什麼小秘密?現在請小朋友給你的陀螺寶寶戴好帽子,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來試試吧!等陀螺寶寶停止跳舞以後把你發現的小秘密告訴我們。(提供紅黃卡片,播放音樂,幼兒旋轉陀螺,教師觀察)

  二、嘗試驗證,感知色彩變化,學會簡單的記錄

  1、師:請一位小朋友來大聲告訴我們你發現的秘密。(出示記錄表,幼兒回答,教師作好示範記錄)好,大家的小眼睛都特別亮,表現都很棒,你們可以為陀螺寶寶得到第二頂帽子,讓我們轉轉看吧!看看這次有什麼新發現?

  2、提供紅藍卡片,幼兒旋轉陀螺,再次探索顏色變化。

  3、請一位幼兒用完整的話表述陀螺轉動前和轉動時的顏色變化,並請另外一位幼兒幫著做好記錄。

  4、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所以可以得到更多的帽子,那我們趕快來發現其中的秘密吧!(幼兒每人一張記錄表,各種顏色卡片)播放舒緩的音樂,幼兒操作記錄,教師觀察指導)。

  5、請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說說自己發現的小秘密。

  小結:寶貝們,你們都很了不起,就是一個個小科學家呀!發現了這麼有趣的現象,那咱們來想想,為什麼兩種顏色轉動起來就會出現一種新顏色呢?(幼兒回答)鼓勵幼兒的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觀看影片,展示幾種有關視覺暫留的小玩具,再次引起幼兒興趣。

  1、觀看影片

  師:偉大的科學家伯伯也發現了這個秘密了,並給這種奇妙的現象取了個名字,叫做“視覺暫留”。當我們看卡片時,看到了紅色,在轉的時候紅色不會馬上消失,而會在眼前停留幾秒鐘,緊接著黃色也映入眼前,兩種顏色就重疊起來了,也就形成了新的顏色——橙色。

  2、引起興趣

  師:原來視覺暫留現象就在我們身邊呀,就連好看的動畫片也是根據這個現象製作成的,老師也試著根據這個科學原理做了一些小玩具。(出示玩具,簡單操作,讓幼兒說出發現的小秘密,並請幼兒來玩一玩。)看來我們都可以當小魔術師了。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感受,就能發現好多的小秘密。請小朋友慢慢去發現吧!

  3、小結

  寶貝們!今天大家和侯老師一起見證了陀螺的顏色變化,還了解了“視覺暫留”現象。一會兒我把這些好玩的玩具放到咱們的科學探究區,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繼續來玩。

  四、活動延伸

  寶貝們,今天老師和你們在一起特別開心,我想和你們繼續做好朋友,同時,我有兩個小願望想讓你們來幫我實現,我想看看三種顏色或多種顏色的陀螺轉動起來的變化,那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製作好嗎?還有一個小願望就是我想知道生活當中哪裡還有視覺暫留的現象,也請小朋友用心去觀察,把你們的發現分享給老師和小朋友。

  五、活動結束

  幼兒整理活動所用物品,隨音樂走出活動室。

  活動總結

  此活動透過孩子們感興趣的陀螺激發幼兒活動興趣,結合美術元素讓幼兒感知旋轉陀螺的色彩變化,知道兩種顏色相配會產生一種新的顏色,在活動中,我覺得整個活動思路還是很清晰的,孩子們的探索興趣也被較好的激發著。在提問和回應上,能做到簡潔、明瞭,能運用指向性明確的語言來引導孩子的思考和探索,幼兒透過嘗試、感知,實驗在玩中發現科學秘密,積極性很高。由此過渡到“視覺暫留”這一科學現象,再次激發了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也萌發了他們今後繼續探索的願望。不過,在活動中有些細節沒有處理好,比如引出“視覺暫留”這一科學現象後,應當再用通俗、淺顯的語言來給幼兒作出解釋,使幼兒更容易接受,今後需要不斷改進,以求更上一層樓。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陀螺感興趣是從易志福小朋友帶來的五彩陀螺開始的,這個五顏六色的會唱歌的小玩意一下子就把所有孩子們的目光鎖住了。他們即好奇又興奮,對這個會唱歌的陀螺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望。孩子們蠢蠢欲動,都想試一試,玩一玩,目不轉睛的盯著這悠悠轉的陀螺爭先恐後的問易志福:“能讓我轉一轉嗎?”“給我玩一玩,好嗎?”“讓我試一試吧?”……在新《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於是,我迅速捕捉幼兒的這時的興趣和需要,讓幼兒利用生活中觸手可及、俯拾皆是的資源,從直接、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開始享受到自主探究、主動表現帶來的樂趣。讓幼兒在做中學、做中思,在做中親身感受科學、探索科學。 由此,我設計了《有趣的陀螺》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透過玩陀螺,瞭解陀螺的外形特徵及旋轉的奧秘。

  2.啟發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驗證陀螺製作過程,並記錄製作方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3.在情景遊戲中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 ⑴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形狀、大小顏色各不相同的陀螺。 ⑵火柴棒、大頭針、較硬的圓形紙、記錄卡若干份。 ⑶攝像機、陀螺擂臺賽。

  2. 經驗準備 在科學探索區中提供各式陀螺供幼兒操作、探索,找到教育目標與幼兒經驗的契合點,以便收集適宜完成教育目標的資訊資源。

  活動過程:

  一、“轉轉發佈會”——設定情境,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慾望

  1. “轉轉發佈會”後提問:

  ⑴你是怎樣讓陀螺轉動起來的?

  ⑵陀螺旋轉與不旋轉有什麼不同?

  ⑶怎樣讓陀螺旋轉時間更長呢? 幼兒玩陀螺後分小組根據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把自己的自身感受、探索過程和結果表達出來,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慾望。

  2.欣賞陀螺,從而瞭解陀螺外形特徵。

  指導語:陀螺是什麼樣子的?

  (如:下面尖尖的,中間有個圓片等,可啟發幼兒回想陀螺的共同之處)

  二、“陀螺”誕生記──讓幼兒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嘗試動手設計製作並記錄結果

  1.討論製作方法 指導語:有趣的陀螺怎樣誕生的呢?

  (教師要給幼兒充分的討論時間,關注幼兒不同的設計思路,引導幼兒探究可行的製作方案)

  2.總結、記錄製作步驟 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設計思路。

  設計步驟如下:

  ⑴用中心對稱的方法在圓形紙上進行裝飾,並均勻塗色;

  ⑵將裝飾好的圖形剪下;

  ⑶在紙的中心先用大頭針戳個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內。

  3. 陀螺產生了

  幼兒按自己的設計方案,自主探究陀螺的製作過程。

  注意:⑴啟發幼兒運用各種顏色大膽進行裝飾,畫出不同圖案,設計不同造型。

  ⑵找準中心點,注意掌握重心。

  三、陀螺擂臺賽——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經驗,體驗成功的喜悅(拍攝此過程)

  1.比一比,誰的陀螺轉動時間長?

  2.啟發幼兒思考:為什麼陀螺靜止時能看見幾種色彩?轉動起來就不見了呢?

  活動延伸:

  運用硬紙板和火柴棒試著把陀螺製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它們能否轉動起來。

  活動反思:

  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使他們體驗探索和發現的樂趣,瞭解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科學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這一大班科學活動,孩子們一直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中是因為整個活動自然流暢,層次分明,適合大班幼兒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戰性,它激發了幼兒探索新事物的興趣和熱情,孩子們一直表現出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主要是基於以下方面的組織和實施:

  第一,透過“玩陀螺”激發幼兒內在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慾望。

  在實踐中,我們改變傳統的“教”的模式,注重給孩子提供大量的自主探究機會,使孩子們學得更主動、更自由、更有活力。觀其行,激其趣。透過情境設定“轉轉發佈會”教師成為活動的支持者,成為幼兒的玩伴,並適時地為幼兒的探究創設陀螺擂臺賽展示舞臺,不僅讓幼兒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又能引發幼兒之間的互動,實現資源共享,更能激發幼兒探究陀螺轉動的興趣和熱情。

  第二,透過“做”陀螺,讓幼兒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親身感受科學,探索科學。

  幼兒對科學的理解是透過一系列活動能動實現的,然而,總會有一部分孩子的實驗以失敗告終。解其惑,展其趣,在幼兒碰到挫折時,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十分重要,教師若能關注孩子失敗的原因,引導幼兒勇敢地面對問題。比如:製作陀螺過程中找不準中心點,軸過長、過短,材料製作過於簡單等等,在不斷的質疑中尋求癥結所在,並鼓勵幼兒積極與材料及同伴互動,在多重互動的過程中贏得成功和自信。在此環節中教師還應鼓勵幼兒表述操作結果,與同伴交流經驗,加深幼兒對科學的理解,使感性知識系統化,使學習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

  第三,透過“比陀螺”驗證自己的製作,共享實驗的成功與失敗。

  有差異的學習經驗與能力導致孩子在實驗中出現不同的構思,方案和驗證過程。在驗證過程中,我們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觀點,錄其行,延其趣。為此教師錄製了此環節,對幼兒探究活動的精彩記錄促成新的活動產生,延續幼兒的探究熱情,而以興趣為目標的擂臺賽,更讓幼兒體驗探究和創新樂趣。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從實現世界中常見的物品或身邊發生的事情開始,教師應用即有趣又能引起兒童科學思考的情景或方式引入主題,使孩子們關注周圍常見事物,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同時使孩子們的探究有明確的方向,保證探究的有效性,不斷地支援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活動。

  中班美術:有趣的陀螺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嘗試在轉轉玩玩中探索發現陀螺旋轉起來後的視覺變化。

  2.具有仔細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3.體驗自己動手設計和製作的快樂。

  4.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及花紋的陀螺。

  2.有一定硬度的紙板若干,剪紙、扎孔圖釘、牙籤、彩色筆等。

  活動過程

  一、玩玩轉轉,讓陀螺轉起來

  1.教師出示陀螺h

  1.幼兒自由轉陀螺,讓幼兒仔細觀察旋轉前與旋轉後什麼發生了變化。

  2.幼兒討論自己的發現。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起來後在視覺上的變化。

  教師小結:由於陀螺轉得很快看上去各種顏色混合在一起了小塊的顏色變成了圓形,看上去都是圓的。

  三、製作陀螺

  1.幼兒選擇材料製作陀螺,告訴幼兒剪圓時注意邊緣要光滑。

  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自己製作,裝飾陀螺。

  2.幼兒自由轉動陀螺,發現轉起來後在視覺上的變化,自由討論交流。

  3.玩玩轉轉,看誰的陀螺做得最好,轉起來最好看,轉的時間最長。

  四、延伸活動:

  幼兒玩自制陀螺,進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種變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