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月光曲》教案

浙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月光曲》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浙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月光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2.學會7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能用“格外”、“彷彿”造句。

  3.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進一步學會藉助課題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進一步學會藉助課題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難點:

  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繪《月光曲》的內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貝多芬說的兩次說話,體會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教學準備:

  《月光曲》和課文的錄音,小黑板。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學習第一段。

  1.今天我們學習《月光曲》。“曲”是什麼意思?(沒有歌詞的樂曲叫做曲。)

  2.這個“曲”字還有一個讀音,讀曲(qū)。誰能按“曲”(qū)來組詞。

  3.《月光曲》這篇課文是講誰的?他是什麼人?你怎麼知道的?

  4.齊讀課文的第一段。

  二、學習最後一段。

  1.整篇文章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課文還有哪一段和他描寫《月光曲》的過程沒有什麼關係?(最後一段)

  2.自由讀段,讀後交流

  (1)這個曲子叫什麼?

  (2)一個曲子為什麼這麼著急,幹嘛飛奔回客棧,還要連夜寫下來?

  (3)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段。

  三、通讀全文,交流閱讀所得。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

  1.匯入:這一篇文章的題目是《月光曲》,可是文章並沒有寫《月光曲》,這《月光曲》在哪兒呢?

  2.自由讀第九節後交流

  (1)“月亮正從水天……輕紗似的微雲。”句。

  (這裡寫它的意境很美,說明它的旋律很優美。海面上很靜,月亮從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來。月光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光。)

  結合理解“霎時間”、“微波粼粼”、“一縷輕紗似的”等詞語。

  指導朗讀“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灑滿了銀光”部分。

  (2)“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來……”

  (3)“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濤洶湧的大海。”

  3.指導學生把海面上的三次變化用不同的語調讀出來。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風捲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4.《月光曲》的曲調在哪?旋律是什麼?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靜的,聲音很輕的;然後“月亮升高,風捲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後“月光照耀,波濤洶湧”應該是感情已到了極點了。所以就是聲音從輕到高,這樣的過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

  5.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皮鞋匠和妹妹的聯想。)這種聯想是怎麼產生的?

  6.什麼樣的曲子,什麼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月亮剛剛升起,大海微波粼粼?你們想想當時的鋼琴曲是什麼樣呢?能形容一下嗎?

  7.說經過:貝多芬面對著月光,彈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裡,產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聯想,接著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兄妹倆的聯想中是月亮升高,風捲巨浪,最後,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盪的,兄妹倆的聯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濤洶湧。

  8.播放《月光曲》錄音帶,感受旋律的變化。

  9.引:那麼究竟他的創作激情,創作的靈感從哪兒來的?——下節課學。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二、學習2——8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二層,思考回答

  (1)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裡散步?是什麼吸引了他的注意?

  (2)從兄妹倆的談話中,你能看出什麼?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他會怎樣想?怎樣做?

  (3)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什麼?一曲彈完了,為什麼又彈一曲?

  (①貝多芬是在秋夜,萊茵河畔一個小鎮的幽靜的小路上。時斷時續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②從兄妹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兄妹倆親密友愛,互相關心、體諒,手足情深。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很感動,他想我一定要為姑娘彈琴,於是輕輕地推開門進屋。③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彈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彈完了,貝多芬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讚美,想到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琴聲就能分辨出彈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知音,因此貝多芬也很激動,決定再為盲姑娘彈奏一曲。)

  2.《月光曲》的內容究竟是說什麼的?是月光和大海的變化嗎?

  (《月光曲》的內容是寫兄妹倆的,特別是寫盲姑娘的。寫她這麼窮困,卻依然要學習貝多芬的樂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寫兄妹倆的貧窮;月亮升高,風捲巨浪是寫兄妹倆學習貝多芬的曲子很投入;月光照耀、波濤洶湧是寫他們看到貝多芬心情非常激動。 《月光曲》也是寫貝多芬自己的心情的,開始是寫貝多芬的心情很平靜,然後第二層寫的是貝多芬的心情漸漸不平靜了,最後一層就是寫貝多芬看到兄妹倆這麼熱愛音樂,所以他心情不平靜。還可以這麼說:樂曲的第一樂段,是描述他在小樹林裡散步,聽見了斷斷續續的琴聲,心裡產生了一分觸動,所以彈出曲子來就是柔和的,徐緩的,這樣的曲子聽在兄妹倆的耳朵裡,使他們產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像,然後貝多芬看到兄妹倆如此貧窮,自己心情也十分感動,手下的琴聲有力,加快了,兄妹倆想象成月亮升高,風捲巨浪;最後是貝多芬覺得自己遇到了知音,萬分的激動,然後手下的琴聲是高昂激情的,使兄妹倆聯想成的.是月光照耀、波濤洶湧。一句話,貝多芬的《月光曲》所寫的內容就是那天晚上他的遭遇和他的心情。)

  3.指導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二層。

  仔細琢磨盲姑娘說的話,瞭解她是一個怎樣的人?聽了她的話,貝多芬心裡會想些什麼?讀讀課文,想想劃劃,並同學交流探討一下。

  (1)盲姑娘酷愛音樂:斷斷續續的琴聲表明她眼睛雖然看不見,但仍然不停苦練;十分渴望聽到貝多芬的演奏;聽到有人為自己彈琴,雖然不知道對方是貝多芬,但十分恭敬有禮地“連忙讓座”。

  盲姑娘懂音樂:雖然雙目失明,儘管從未聽貝多芬彈奏過,卻能聽出是貝多芬在彈奏。

  盲姑娘體貼兄長:儘管十分渴望聽音樂會,但體諒家境貧窮,哥無能為力。

  (2)貝多芬同情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貧窮家境,為姑娘雙目失明仍熱愛音樂且非常懂事而感動,為遇到知音而激動。

  (3)有感情地朗讀第2--8自然段,特別是在對話中讀出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對哥哥的體諒,讀出貝多芬對盲姑娘和皮鞋匠這樣的窮人的同情之情。

  三、完成部分作業。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能借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默寫。

  運用第一節課學習生字詞語的方法記住生字和詞語,試著默寫出來。(不要求人人全部默出)

  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回憶課文內容,結合課題,說說課文中的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再把它用語言組織起來。

  2.要求人人說,說清楚。

  三、繼續學習課文,鞏固《月光曲》的內容。

  1.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畫圖,體會美妙意境。

  2.再聽《月光曲》。感情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如同貝多芬散步時心情平靜,聽到盲姑娘說的話之後,心情變得不平靜,體會《月光曲》的感情變化,表現出樂曲旋律由平靜到不平靜的變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讀“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她那恬靜的臉上”、“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茅屋。”

  4.背誦第9自然段。

  四、學到這裡,你覺得這個傳說有道理嗎? (進一步瞭解貝多芬)

  1.故事的地點環境與《月光曲》一致。

  小鎮環境幽靜,茅屋裡月光清幽。

  2.貝多芬的為人與品格的確如此。

  貝多芬十分憎恨專權,極其蔑視封建貴族的偏狹庸俗,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50歲時兩耳失聰,仍堅持創作。課文的這個“傳說”反映了人民群眾的願望和好惡,表現了貝多芬的為人與品格。

  3.故事中貝多芬的心情變化與《月光曲》的旋律變化一致。

  五、完成作業本習題。

  月光曲教學反思

  《月光曲》這篇課文是一篇培養學生聯想、想象能力的好課文。課文寫了發生在故事過程中的人物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還寫了故事中的人物由實實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和想象。在教學第九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透過自讀、自悟,理解語言文字;透過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月光曲》的優美;透過有感情的朗讀,抒發自己的情感。

  一、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討論

  第九自然段是透過皮鞋匠的聯想來表現《月光曲》的內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調、節奏到底是什麼呢?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覆地讀,讀完以後,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同學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啟發,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說,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地產生碰撞,產生靈感,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合作。最後,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採用分層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二、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去說,去想像

  《月光曲》是一首優美的鋼琴曲,它所蘊涵的內容很豐富、很深刻的,這就給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創造了空間。我及時抓住這個契機,在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播放音樂讓學生閉目欣賞《月光曲》,用心去感受。伴隨著和諧優美的曲子,學生很快進入了愉悅其耳目、激動其心靈、開發其智力的境界。這時,我又不失時機地讓學生說說聽了樂曲後彷彿看到了什麼,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情趣高漲,各抒己見。有的說,看到了調皮的孩子;有的說,看到了跳舞的小魚;有的說,看到了漲潮;有的說,看到了出海的探險家在這一想一說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