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能力目標:要求把握描寫的物件的特點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概括。透過對散文語言的評價賞析,體會品味散文之美。

  情感目標:認識大自然中生命的意義、價值及其對人類的啟示。

  教學方法:朗讀感悟法、賞析點評法、對比閱讀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透過反覆朗讀感悟,領會作者對大地的深情。

  教學難點:要求把握描寫的物件的特點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概括。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疏通文字

  學生自由誦讀,教師對生字進行檢測。

  酒盅墳冢銜築巢繁衍撒種崛起

  蜷曲檁條椽子礪刀怵目喙羈絆

  蜣螂哺育偃息悽愴拾掇

  二、讀課文,篩選要素

  學生速讀全文,概括說說作者寫了大地上的哪些事情?

  自然景物:麻雀、螞蟻、熊蜂、小鳥、太陽、田野

  人的活動:孩子、捕鳥人

  三、讀課文,概括內容

  選擇其中的三種景物進行細讀,要求把握描寫的物件的特點對段落內容進行概括。並闡述這樣概括的理由

  例如:第六段《樹上的麻雀》、第十九段《失巢的蜂》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透過對散文語言的評價賞析,體會品味散文之美。

  教學難點:認識大自然中生命的意義、價值及其對人類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品析語言:

  選擇最喜歡的段落進行大聲朗讀,並從中選擇一個詞、一句話進行賞析評價。

  學生進行交流。

  例如:第19段的“伏”:準確寫出了蜂的`動作特點,還能使讀者聯想到泰然處之的神情。

  例如:“樹木伸展的願望,是給鳥兒送來一個個廣場”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樹幹對於鳥兒的貢獻巨大。

  二、讀課文,領會情感:

  背誦最喜歡的段落,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驚人的發現?

  對事物的細心觀察;對自然與生命的領悟。

  理解作者對大地的深情是文章的線索,也是文章的主旨。

  三、讀課文,感悟主旨

  瞭解作者的生平,再讀課文,理解作者所闡述的“大地道德”的理念。

  附錄:葦岸,1960年1月生於北京市昌平縣北小營村,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2年在《醜小鴨》發表第一首詩歌《秋分》,1988年開始寫作開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8年,為寫《一九九八二十四節氣》,葦岸在家附近選擇了一塊農地,在每一節氣的同一時間、地點,觀察、拍照、記錄,最後形成一段筆記。1999年在病中寫出最後一則《二十四節氣:穀雨》,5月19日因肝癌醫治無效謝世,享年39歲。按照葦岸自己的意願,他的親友將他的骨灰伴著花瓣撒在故鄉的麥田、樹林與河水中。葦岸一生文字很少,不足二十萬字。生前只留下一部《大地上的事情》,在病榻上編就了自己的第二本書《太陽昇起以後》,20xx年5月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