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十一)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十一)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十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第一節圓柱的認識(P10—12)

  教材分析:

  教材先呈現出現實生活中具有圓柱特徵的建築物和生活用品的圖片,透過讓學生觀察,並提出問題“這些物體形狀有什麼共同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再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結合圖形的名稱,使學生對圓柱的認識經歷由抽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最後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見過那些圓柱形的物體,豐富了學生頭腦中圓柱形象的儲備。同時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圓柱的廣泛應用。

  學情分析:

  圓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體,學生有廣泛的認知基礎,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觀察圓柱體實物並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體的立體圖形,使全體學生經歷從抽象——表象——抽象的過程認識圓柱的基本特徵。

  2、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高、側面、及側面展開圖形狀及其與圓柱體的對應關係,並能夠對一些結論作出合理的解釋或實驗驗證。

  過程與方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觀察、猜想、操作、分析、概括水平,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師生互動中是全體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感受數學(圓柱體)的獨特魅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並使部分學生大致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豐富其學習數學的積極體驗。

  教學準備:

  圓柱體實物及模型、直尺、色卡紙、剪刀、膠帶、ppt課件等。

  教學設計:

  一、引入

  1、出示主題圖。

  師: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特點?

  生:這些都是圓柱體。

  師:圓柱體是立體圖形,平時簡稱它為圓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柱的認識。(板書:圓柱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圓柱的認識,先從生活出發,從而讓生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質疑探究

  PPT出示自學探究

  ①、透過製作圓柱體,想一想圓柱體是由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

  ②、圓柱的各部分有什麼特徵?

  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麼?在哪裡?有幾條?量一量圓柱的高,你有什麼發現?

  教師強調結合製作圓柱的過程,小組歸納總結。

  1、生彙報:圓柱有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兩個圓,一個側面。

  生:兩個圓是圓柱的底面,側面是圓柱的側面。

  2、生:兩個底面是兩個大小一樣的圓,側面是一個曲面,上下粗細一樣。

  3、生: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生:在兩個底面之間。

  生:無數條。

  生:透過測量發現圓柱的高都相等。

  師:你是怎麼量的?

  生:(討論後彙報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透過製作圓柱,加深學生對圓柱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自學能力,讓學生演示測量的過程,使學生明確:用直尺和三角尺可以比較準確,便捷的測出圓柱的高)

  師:日常生活中圓柱的的高還有那些不同稱謂?

  例如:硬幣的高教做【厚】;鋼管橫放時的高叫做【長】水井的高叫做【深】等。

  【設計意圖】圓柱高的認識是學生認識中的難點,應突破側面高的教學定勢,以兩底面間的距離從內外兩個方面幫助學生認識高,畫高。豐富學生空間意識觀念。

  小練習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練習,檢測學生對圓柱的基本概念與特徵的理解)

  圓柱的側面

  我們在製作圓柱時有沒有發現圓柱還隱藏著一個秘密,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你是沿著那條線展開的?

  (小組討論交流)

  生彙報,並適時板書

  生:沿著一條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

  生:沿著其中一條曲線剪,展開後是一個平行四邊形。

  生:不規則的剪是一個不規則圖形。

  師:沿著高剪,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麼關係?

  (生小組討論彙報)

  生: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的高。

  師:當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側面沿高展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為什麼?

  生:是一個正方形,因為前面說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的高,而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所以沿高展開後的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那麼沿高展開後就是一個正方形。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剪開、圍裹等實踐操作,把圓柱體的側面化曲為直,不僅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使學生勇於探索並有所收穫,培養學生良好的一絲不苟的學習品質。

  三、深化鞏固,解決問題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圓柱這種立體圖形,回憶一下:

  1、圓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2、它們各有什麼特徵?

  3、側面沿高展開可能是什麼圖形?

  4、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麼關係?

  作業佈置:

  ①、完成練習冊圓柱的認識。

  ②、尋找生活中的圓柱體

  教學反思:

  圓柱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圓柱在生活中經常可見,所以學生學生對圓柱是有初步認識的。所以,在新授時,有以下成功之處:

  1、在匯入時利用課前製作圓柱這一過程讓學生初步認識圓柱,學生透過製作圓柱,能很快知道圓柱有三部分組成,各部分有什麼特徵。

  2、教學中採用親自動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小組活動,採用合作,交流等形式,讓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及高。

  3、本節課的重難點是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在突破重難點是鼓勵學生用多種辦法去嘗試透過小組合作,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並且多鼓勵學生去說。

  4、多與生活聯絡,在練習時,有一道判斷題,在判斷已給物體是不是圓柱,一些不是圓柱的物體如腰鼓,手鼓等。

  不足之處;

  1、在講圓柱的高這一特徵時,沒有鼓勵學生動手測量,只是簡單地指了指。

  2、整節課鼓勵性語言較少,教師說話有些囉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