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發現》教案

《童年的發現》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發現》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的發現》教案1

  【教材簡析】本課是一篇鼓勵求知、鼓勵大膽想象、鼓勵探究發現的課文,透過作者回憶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件趣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第一區域性先概述了“我”九歲時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卻在後來因此受到懲辦。第二區域性具體敘述“我”發現有關胚胎髮育規律的前後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結果被老師誤解受到處分,但“我”從中獲得感悟。本文故事情節充溢童真童趣,語言風趣幽默,並有多處內心活動的描寫,真實展現了小朋友內心世界。學習這篇課文,要讓同學透過自讀自悟和討論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我”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從中激發同學勤學好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學習精神;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實表達自身的內心感受。

  【設計理念】

  課題中的“發現”一詞是本文的文眼,教學中引導同學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然後進行梳理明確主要學習任務。同學自主學習,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理清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教學建議】

  1、本課故事情節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時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學中放手讓同學緊扣“發現”一詞,自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即“發現了什麼?”“怎樣發現的?”“結果怎樣?”透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形式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貴之處。

  2、本文透過風趣幽默的語言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顯得真實可感,又極具情趣。教學中引導同學進行賞析評價,教學後可引導同學借鑑課文寫法,描寫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同學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同學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

  1、回憶自身童年的“發現”。

  2、透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鼓勵質疑。

  1.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要想學習好該怎麼做?(有疑問向老師請教)

  2.是的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節課就讓我們比比誰會提問?誰的進步大?

  二.板書課題,質疑學問。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童年的發現》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說你讀了課題後有何疑問?

  2.學生彙報:(重點問題:童年時“我”發現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童年時的“我”發現了什麼?

  ⑴讀課文第1、2自然段。

  ⑵體會:①“幾歲的時候”“完全”“獨立”這些詞語無不顯示著“我”這個發現多麼不平常,多麼出色,乃至現在說起來還為這個發現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說,“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犬笑”,這是為什麼呢?(一個九歲的兒童,竟然能獨立思考發現這樣重大的科學問題,這簡直是常人無法相信的。)

  又說“竟使我當眾受到懲罰”,他又為什麼當眾受到懲罰?課文這樣開頭有什麼作用?(以這樣的開頭設下懸念,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⑶小結: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他創立了關於物種起源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進化論。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而“我”小時候就發現了這一規律。

  2.“我”是怎樣發現的?

  ⑴自由讀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後小組內討論。

  ⑵全班交流。

  ①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②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互相聯絡的階段。第一個階段(3、4自然段)寫“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第二個階段(5—11自然段)老師給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第三階段(12、13自然段)寫“我”對“人究竟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的大膽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發現。

  ⑶小結:夢中飛行引出了“我”對這個現象的好奇,老師的解釋又引出了“我”的疑問:“人究竟是怎麼來的”,從而更加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樣痴迷”“絞盡腦汁”“想啊想啊”“終於”這些詞語都表現了“我”求知若渴的特點,同時也看出“我”驚人的想象力。

  3.“我”的發現可靠嗎?

  ⑴自由讀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歸納:“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

  是因為“我”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發現了這一規律,而且與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而格外高興。現在知道了當時自己的發現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這種心情使他無法控制,已顧不得是在課堂上,更顧不得這“笑”是否合時宜了。

  ②“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還不笑塌了房頂!”

  這句話是說“我”的發現會令人不可相信,人們絕對不可思議:一個九歲的孩子能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表面看,這句話是“我”慶幸自己沒有解釋,而實質上表現了“我”之所以有人們不可思議的發現,是因為“我”那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極強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含有雙重的意思,一是說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二是說“我”有了這樣重大的發現,跟世界上有重大發現與發明的科學家一樣遭遇驅逐與風險,這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當然這句話裡也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當時處理方法的不滿。

  4.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你認為“我”是怎樣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貴的是什麼?

  四、總結全文

  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什麼啟發?

  五、拓展延伸

  談談在你的生活、學習中有過什麼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胚、賦、豈”等十四個生字,理解“胚胎、禍患、盤旋、隨心所欲、絞盡腦汁、天賦、痴迷、困窘、驅逐”等詞語的意思,比較“迷戀”與“痴迷”的差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童年的發現,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關注生活的態度。

  3、欣賞課文語言,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享受童年幻想與探索的樂趣,提高語言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討論交流法

  教具:關於“胚胎髮育、進化論”的圖文資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聯想,談論“發現”。

  1、板書“童年”:齊讀;看到童年這個詞語,你聯想到了什麼?(快樂、幻想、幸福、自由、活潑、天真、可愛、生機、無憂無慮……)

  2、板書“發現”:齊讀;你有過哪些有趣、新奇的發現?

  3、板書“的”:齊讀;這就是今天要學的課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有什麼問題?(課文講的是一個小朋友童年有趣的發現;這個人是誰?到底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

  4、簡介作者:費奧多羅夫<

  二、自讀質疑,思考“發現”。

  1、方法指導:大家猜想得很有道理,童年的發現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自己讀課文。要求:第一,和讀其他課文一樣,要把課文讀通,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同時把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劃下來;第二,要邊讀邊思考,尤其是這篇課文,讀第一遍時,你或許會不太理解,所以請再讀第二遍,邊讀邊想,讀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並在相關處做上記號。

  2、自由閱讀:給學生以充足的自讀時間,教師巡迴指導、點撥。

  3、交流反饋:有一位名人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確實,能提出問題說明他讀懂了一些內容,更說明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所以,在交流過程中,大家應該大膽地彙報你閱讀的成果,這個成果包括: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或者說你思考了什麼問題?

  逐段朗讀,糾正讀音,交流成果:讀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麼?(童年的發現是發現了胚胎髮育的規律,回答了讀課題時的思考:到底發現了什麼?)有什麼問題?(“胚胎”是什麼意思?胚胎髮育的規律是怎樣的?……)出示圖片,理解“胚胎”。

  (2)指名朗讀第2自然段:透過聯絡上下文猜測的方法理解“禍患”;有什麼問題?(大家為什麼會笑?我又為什麼會笑?為什麼笑會受到懲罰?受到了怎樣的懲罰?……)

  (3)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讀準“滑翔、盤旋、隨心所欲”,比較“滑翔”與“飛行”的區別;讀懂了什麼?(經常夢見自己飛翔,夢中飛翔很快樂……);再讀一讀,讀出夢的快樂。

  (4)指名讀第4自然段:理解“天賦”;讀懂了什麼?(很多小朋友都有快樂的夢……)

  (5)指名朗讀5—11自然段:透過找近義詞理解“繁殖、豈止”,看圖瞭解“草履蟲”;有什麼問題?(夢中飛翔真的是因為人在遠古時代是鳥嗎?……)

  (6)指名朗讀第12自然段:讀懂了什麼?(作者是一個愛動腦筋的人……)

  (7)指名朗讀第13自然段:理解“絞盡腦汁”;讀懂了什麼?聯絡讀第1自然段提出的問題,這一段能回答第1自然段提出的哪個問題?(胚胎髮育的規律具體指什麼?)指名回答。

  (8)指名朗讀14—19自然段:理解“困窘”(我為什麼困窘?想象我當時困窘的樣子。)理解“驅逐”(課文中指什麼?)前面提出的哪些問題,可以從這段找到答案?(我為什麼笑?大家為什麼會笑?為什麼受到懲罰?受到怎樣的懲罰?)還有什麼問題?(老師為什麼會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母腹中的胎兒真的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嗎?怎麼再現的?……)

  (10)問題回顧:哪些問題在讀完課文後已經回答了,還剩下哪些問題?

  三、補充閱讀,理解“發現”。

  1、剩下的問題,絕大部分是關於進化論和胚胎髮育知識的。老師提供給大家一個網站,裡面不僅有胚胎髮育過程的相關知識,還有生物進化、人類發展及達爾文進化論的相關知識,請大家認真閱讀,然後談談自己閱讀後的收穫。

  2、上網自由點選,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3、交流閱讀收穫。

  四、總結練習,展示“發現”。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哪些收穫?可以從知識、方法等方面進行交流。

  1、詞語盤點:出示“胚胎、滑翔、盤旋、隨心所欲、絞盡腦汁、天賦、痴迷、困窘、驅逐”讀一讀,選擇難寫的寫一寫。

  2、內容理解:說說作者童年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

  3、方法總結:邊讀邊思考,學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感受形象。

  1、聽寫本課詞語。[禍患、天賦、痴迷、隨心所欲、絞盡腦汁、驅逐、眉目](教師說意思,學生寫出相應的詞語)

  2、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活潑可愛、愛動腦筋……)

  3、這節課,我們要透過語言文字,透過反覆朗讀,深入感受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形象,同時欣賞作者充滿童趣的語言。

  二、閱讀欣賞,凸現形象。

《童年的發現》教案3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語言的幽默活潑的風格。

  教學重難點: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情景教學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材分析: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透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學情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講作者童年的發現。教師引導的著眼點不要放在發現本身,而應該放在發現的過程上。也就是說,應該讓學生知道“我”童年時為什麼會有這個發現。要讓學生自主讀書,充分地讀書,瞭解作者是怎樣發現的。透過讀議,讓學生明白,作者童年時之所以會有這個發現,跟他的敢於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是分不開的,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

  學生活動: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

  學法指導,課件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學校或班級):

  查詢工具書或資;多媒體課件。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掛圖

《童年的發現》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我” 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提出問題:老師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學聊天,他們告訴我,小時候他們發現過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同學說,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有同學說,我發現下雨過後天空會有彩虹;有同學說,我發現了雲在天上不會掉下來。同學們,你們曾經發現過什麼?

  2、是呀!我們的童年曾有過多少的發現啊!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他是怎樣發現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析賞課文

  1下面,我們一起齊讀一遍課文,仔細的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出示課件)

  2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第一段(1—2):講“我”九歲的時候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

  第二段(3-13)介紹“我”發現這一規律的具體經過。

  第三段(14-19)講述“我”因此受到的懲罰,以及“我”由此產生的感受。

  3讀了課文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並帶著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A“我”是一個富於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裡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哪裡。”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B“我”是一個執著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C“我”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孩子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4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麼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麼事情,都要冒著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三聯絡生活,總結交流

  1、總結:生活中並不缺少美麗,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給自己這樣一雙善於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們的生活是那麼的豐富多彩,我們的學習是那麼的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能有新的發現!

  2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

  [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體會,如:“發現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創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際的幻想”“我們也要培養大膽創新、堅持不懈的鑽研精神”……]

  四佈置作業

  1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2收集同學間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童年的發現》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自學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迷戀、隨心所欲、運轉自如、絞盡腦汁、一本正經、不懷好意”等詞語。能用比較的方法,體會“幾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並能運用。

  2、學習抓住文章主線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3、引導學生交流生活中的發現,在訓練表達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身邊事物發現與探索的興趣,並懂得只有在不斷的探索中才會有新的發現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文章主線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老師

  多媒體課件。

  學生

  1、 讀課文,並理解下列詞語:迷戀、隨心所欲、運轉自如、絞盡腦汁、不懷好意。

  2、 查詢資料(任選其一):a有關人類起源的資料b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激發興趣

  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們在不知不覺地成長著,我們的小腦袋中會有奇思妙想,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我們也會不懈地探索那些有趣的疑問……前蘇聯有一位叫費奧多羅夫的天文學家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寫了一篇文章——《童年的發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齊讀課題)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麼?

  說明

  從課題入手,學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問題,然後確定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如:“我”的發現是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即明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

  二、初讀課文 理清脈絡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

  提出問題——請教問題——發現規律——得到證實

  2、聯絡課文第1、2節,理解“幾乎”,並說說“我”探究了一個什麼問題?

  說明

  藉助全文的線索整體進入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明確“我”所提出的疑問,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三、再讀課文,瞭解探究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是怎麼一步步探究的?我對人體起源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怎麼變化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集體探討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第1節)

  “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哪裡。”(隨機理解 “似乎”)

  說明

  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優美的語句,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體會“我”在夢中飛行的快樂。同時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啟發他們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補充。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第2—9節)

  “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麼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呢?”

  說明

  讓學生想一想,這些問題之間有什麼關係,明白後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從一個又一個的追問中,感受到“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當時的情景,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讀出人物的一次次提問的語氣,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3)“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第10-11節)

  我絞盡腦汁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終於想出了眉目:“這就跟……正好九個月。”(隨機理解“絞盡腦汁”)

  說明

  理解“絞盡腦汁”使學生能夠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執著探索的精神。

  四、抓住“發現”, 精讀深究

  1、學習第11節,明白“發現”的具體內容

  (1)指名讀第11節,理解“眉目”,劃出“眉目”的具體內容。

  (2)交流所劃的句子,想想童年的發現究竟是什麼?

  (3)引讀相關句子,瞭解“我”是如何進行推算的。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①理解句子意思,並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從生物最簡單的單細胞開始,我將每一百萬年摺合成一個月,從細胞變成小魚,大概經過一百萬年,這是胚胎在母體中的第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經過一萬年,這是胚胎在母體中的第二個月,以此類推,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這就是我的發現。)

  ②聯絡整段話,反覆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說明

  引導學生將前後幾句連起來理解,抓住“絞盡腦汁”、“想啊想啊”、“嘿”等詞語體會這發現的來之不易,從而更能體會到發現後的興奮之情,才會發出“竟如此簡單明瞭”的感慨。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學習第12節,明白“我”的發現哪些得到了證實。

  (1)聽了生物老師的講課,我為什麼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裡絲毫沒有惡意。)

  (2)“我”的發現與達爾文的理論有哪些異同之處?(可結合課文和課前蒐集到的有關人的起源的資料談一談)

  說明

  關於人的起源進化論的知識,“我”作為一個兒童只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有限的知識去推論、去思索,得出的結論難免幼稚、簡單化、絕對化,那位低年級的老師為了讓9歲的學生聽懂,對這個問題作了通俗化的解釋,有些話就不十分精確了。而這位生物老師引用的達爾文的話是比較縝密的、科學的,學生透過比較應該可以感受到。

  3、學習13節,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1)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2)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透過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話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3)透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說明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一語雙關,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經歷和科學家的故事從兩個角度去理解: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為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與紀念。

  五、聯絡課文內容,感悟人物形象

  從“我”探究“人究竟是怎麼來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並帶著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1、“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裡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哪裡。”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2、“我”是一個富有好奇心、求知慾強、執著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六、概括主要內容 總結課文

  1、根據板書,把課文的內容說給大家聽一聽。

  說明

  要求學生思維縝密,條理清晰地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定難度,在表達時讓學生藉助板書進行概括,可以使他們在邏輯上更有條理,表達更準確。

  2、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

  說明

  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體會,如:“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際的幻想”、“發現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創造”、 “我們也要對身邊的事物有探索和發現的興趣”“因為作者敢於提問、留心觀察、反覆思考、大膽想像才有了這樣的一個發現”……

  3、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交流。

  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 夢裡飛行

  童年的發現 請教問題 追問探究

  胚胎髮育的規律 發現規律 摺合推算

  得到證實 達爾文的觀點

《童年的發現》教案6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語言的幽默活潑的風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髮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覆朗讀課文的第13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並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

  “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瞭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彙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悟“發現”

  1、默讀課文,思考: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並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根據學生的理解,大概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隨機指導。

  (1)“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裡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哪裡。”

  ◇輕聲朗讀這段話,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這樣一個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了,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高興、驚喜、新奇......)

  ◇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朗讀這段話,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當“我”發現或者是幻想了這樣一個規律時,“我”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我”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找一找“我”問了幾個問題?把問題畫出來。

  ◇想一想,這些問題之間有什麼關係?

  (一個問題套著另一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

  ◇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這段話。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想象“我”研究以條魚的樣子,朗讀這句話。

  ◇你覺得“我”會翻來覆去的看些什麼?會想到一些什麼?

  (3)“我”是一個幽默的孩子。

  ①“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你覺得這段話哪些地方很幽默,為什麼讓你讀著想笑?

  ◇舉例說說“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例,比如:哥白尼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後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

  ◇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麼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麼事情,都要冒著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②“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的幽默和機智。

  二、聯絡生活,嚮往“發現”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自由的討論,教師要鼓勵支援。比如:

  (1)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亂想就是一種“發現”。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胚”、“豈”、“痴”、“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時代求知若渴、尋根探究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麼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在人長大或變老後,常常會回鄉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 舒爾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那麼,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麼事呢?

  二、按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三、就下面三個問題中感興趣的問題與同伴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俄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之所以有個發現,一是敢於提問,二是反覆思考,三是大膽想象。結合體會,有感情地朗讀第3——13自然段。

  2、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俄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1)結合作者的故事,談對這一句話的理解。

  (2)結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談談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選擇覺得有趣的段落讀一讀

  先自己練讀,再讀給同伴聽。

  六、說說自己是否也有過有趣的發現。

  七、總結

  童年的發現,儘管有時候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正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第二課時

  一、比一比,再組詞。

  {鉤( ) 構( )

  {防( ) 妨( )

  {競( ) 竟( )

  {嬰( ) 櫻( )

  {遙( ) 搖( )

  {軀( ) 驅( )

  二、把下面的歇後語補充完整,補充的成語在課本中找。

  唐憎唸佛——

  傻子堆積木———

  孫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寫近義詞。

  奇妙—— ( ) 妨礙—— ( ) 禍患——( ) 情不自禁——( ) 絞盡腦汁—— ( ) 隨心所欲——( )

  四、縮句。

  1、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人的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

  ——————————————————

  2、我在九歲的時候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

  ——————————————————

  3、我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某些特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兩個句子合成一個句子。

  1、老師同意。 / 汪波小組組織這次班會。

  ——————————————————

  2、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 / 他不小心。

  ——————————————————

  3、同學們歡迎潘晴。 / 潘晴給大家講故事。

  ——————————————————

《童年的發現》教案8

  教材簡析: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課文是以倒敘的形式寫的,共分三部分。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絡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麼會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做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本課,要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透過大膽質疑,反覆讀書,帶領學生和作者一起去體驗作者“發現”的歷程,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童年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妨、礙”2個會認字,讀讀記記“妨礙、情不自禁、隨心所欲、天賦、痴迷、一本正經”等詞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知道“我”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

  教學難點:理解“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慾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透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板書課題,匯入新課

  1、板書:“童年”,談話: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著無數個“為什麼”,充滿著神奇的幻想與想象,在我們的童年中曾有過多少的發現啊!

  2、板書:“的發現”,齊讀課題:童年的發現。學生質疑課題:

  作者童年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

  【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貴的驛站。激情的導語能喚醒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懷著真摯的心走近課題,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同學提出的問題。

  2、按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罰。

  第二段(3—13自然段)重點寫“我”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由於“我”在睡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就去問老師,老師給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的原因,“我”對這個問題大膽猜想,思考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後,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本單元的一個訓練重點。因此,在初讀課文時,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發現”

  1、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是怎樣發現的?

  2、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如下:

  (1)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理解有關的句段。

  (2)把發現的過程用幾句話概括出來。

  3、反覆朗讀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十個月。

  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並用自己的話轉述。

  4、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

  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5、歸納我的發現過程: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我對“十月懷胎”進行思考,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緊扣“發現”,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句子、相關的語段,透過小組合作交流,朗讀體會我的發現及發現的過程。】

  四、研讀課文,感悟“發現”

  1、認真讀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孩子?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討論:“我”童年時為什麼會有這個發現?敢於提問;不斷研究;大膽想象。

  3、課堂交流他是個怎樣的孩子時,可根據學生的理解,預設如下:

  (1)“我”是一個喜愛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裡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哪裡。”

  輕聲朗讀這段話,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然後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十個月。”

  朗讀這段話,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當“我”發現或者是幻想了這樣一個規律時,“我”是怎樣的心情?(格外高興、得意……)

  (2)“我”是一個喜歡提問的孩子。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找一找“我”問了幾個問題?把問題畫出來。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這段話。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你覺得“我”會翻來覆去的看些什麼?會想到一些什麼?

  (3)“我”是一個有幽默感的孩子。

  “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你覺得這段話哪些地方很幽默,為什麼讓你讀著想笑?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舉例:

  哥白尼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後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就曾因為在天體運動上的發現受到審判並被投入監獄。

  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教師先放手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因為有前面閱讀的鋪墊,學生能夠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教師以學定教,組織交流,適時引導,扣住關鍵的詞句,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慾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五、聯絡生活,嚮往“發現”。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

  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達爾文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

  夢中飛行——請教老師——大膽猜想

  敢於提問不斷研究大膽想象

《童年的發現》教案9

  二 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2. 情感態度價值觀: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學方法

  導學法。質疑探究法、體驗法。

  教學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透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

  2.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方法

  導學法。質疑探究法、體驗法。

  教學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透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髮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學習生字,注意“澄”字的發音。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覆朗讀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並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瞭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彙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二次備課

  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1)“我”發現了什麼?

  (2)是怎麼發現的?

《童年的發現》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透過作者發現胚胎的發育過程,體會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給童年帶來的快樂。

  3.瞭解課文童真童趣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被老師罰出教室後的心理感受。

  2.瞭解課文是怎麼做到真實反映童趣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大家邊聽範讀,邊想一想我為什麼那麼痴迷於幻想?

  2.大家來讀一讀你瞭解的情況。

  3.開啟書,預習生字。

  二、學生初讀課文,並畫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寫出不認識的字。

  凋縷芳籲耍訓斥脾罕藤愈凌秉颼撩梳

  衰絹僑眷

  2.指名給這些字加上拼音。

  3.讓學生讀拼音節。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詞語。

  1.再讀課文,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透過,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3.理解其它詞語。

  4.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讀讀這些詞語。

  四、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難讀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學習,克服困難。

  3.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並注意糾正錯誤讀音。

  4.教師指導讀難句。

  (1)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2)哈哈!這跟畫地圖差不多到這一段的結尾。這一推理語句,要讀出氣勢來,折字要重讀。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語速稍快,應讀得活潑,突出驅逐、迫害等詞語。

  5.再練練難句的朗讀。

  五、作業:抄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引導學生自學。

  讓學生默讀全文,思考:

  1.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

  2.判斷: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一件事。()課文圍繞發現寫了三件事。(√)

  3.小組討論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夢,老師告訴我人是由小魚進化來的。

  (2)我得出結論,人如何由小魚進行成人的。

  (3)在生物課上被老師罰出教室。

  二、深入重點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讓學生結合課題質疑。

  2.從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麼?

  3.從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麼?

  (1)小組輪流讀一遍,討論。

  (2)發言。

  (3)打出投影:仔細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出什麼含義來?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裡的驅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師的處罰嗎?

  4.自由讀第三件事,你體會出什麼?

  5.透過你的朗讀,讀出這份天真來。

  6.指名讀這一部分,強調有感情地讀。

  三.作業

  熟讀這篇課文。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夢中飛行――>人的進化

  地理課上――>胚胎髮育

  生物課上――>驅逐迫害

《童年的發現》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2個字,理解“澄澈、困窘、天賦”三個詞語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掌握大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麼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課題

  師出示一些關於胚胎髮育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生自由回答)師:“這叫做胚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這麼小小的一個胚胎髮育形成的。人胚胎髮展的規律現在對你們來說還比較難懂,但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究竟他真的發現了什麼,又是怎麼發現的呢?今天我們來看一下他童年的發現。”(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學習生字。

  指名讀詞語,正音。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賦(fù)、豈(qǐ)止、絞(jiǎo)盡腦汁(zhī)

  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賦(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帶問題默讀課文,找出“我”的“發現”是什麼,畫出相關句子。

  生彙報:“我”的“發現”集中在第十三段

  三、循果查因,理解“發現”的過程

  1.師:“作者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果呢?是誰告訴他的呢,還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2.仔細閱讀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畫出“發現”過程的相關資訊並進行小組討論,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總結出“發現”的流程圖。(10分鐘)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做必要的指導並維持課堂紀律和注意時間的把握)

  3.推選小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一個清晰的過程

  ① 我做夢總迴夢到自己在飛翔,而且發現其他同學也一樣,於是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藉助課文中優美的句子,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是否有過同樣或類似的經歷,大膽想象)

  ② 我們一起請教老師,請老師回答我們的問題

  (“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麼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透過這些一連串的句子讓學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③ 老師的回答沒有完全揭開“我”心中的謎,我渴望知道人是怎麼來的。於是透過抓魚等的活動進行探究。

  ④ 透過自我思考,終於找到的答案。

  流程圖: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麼來的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從圖中的資訊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這一偉大的“發現”源於對事物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引導學生平時要大膽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舉例科學家的例子說明這個道理。

  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勇於發現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麼來的 大膽思考問題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案12

  一、複習匯入

  1、認讀生詞

  2、聽寫,訂正。

  3、複習發現過程。

  二、精讀“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學到這兒,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你再次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1、交流讀句子。

  2、輕聲地讀讀第三自然段,把表示“飛行”意思的詞語畫出來。

  3、交流畫了哪些詞語?

  4、讀著這些詞語,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5、老師也來讀讀這段文字,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感受那夢中飛行的無拘無束和興奮驚奇)範讀——指名讀——配樂齊讀。

  6、不僅“我”會在夢中飛行,我的小夥伴也都會在夢中——飛騰。多麼快樂的一群孩子!讀到這兒,一個怎樣的孩子出現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書:充滿幻想)

  ●“我”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孩子。

  1、同桌讀讀我和老師之間的對話,你感受到了什麼?(追問,急切,打破沙鍋問到底)

  2、師生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指名板書:打破沙鍋問到底)

  ●“我”是一個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1、是呀,我想得是那樣痴迷,以至於在田野裡抓到一隻青蛙,我就會——;以至於看到猴子,我就會——;我就這樣絞盡腦汁地想,想啊想啊,嘿!終於想出了眉目:哈!

  2、一個怎樣的小男孩出現在了你的眼前?(指名板書:善於觀察,勤于思考)

  ●“我”是一個幽默的孩子。

  1、交流,讀句——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2、你能談談“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嗎?(教參: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

  3、小結: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麼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麼事情,都要冒著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一切。

  三、拓展延伸,嚮往“發現”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四、總結。

  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希望我們的同學都能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發現規律——尋找答案——大膽猜想——得到證實

  仔細觀察 大膽創新 堅持不懈 勤奮鑽研

《童年的發現》教案13

  訓練思路

  1、 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以讀促練。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時,緊緊抓住課文的重點與難點,《祖父的園子》中作者在童年時期無憂無慮,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嚮往;《童年的發現》在作者童年時代有什麼樣的發現。再引入到學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憶的童年趣事。引導啟發學生收集素材,擴充套件思路,選擇材料等,為習作做好準備。

  2、 從說到寫:

  讓學生出示照片或相簿,勾起對自己類似經歷的回憶,充分講述自己的趣事。互相啟發,進一步開闊思路,這樣既能激發興趣,又能產生趕快寫下來的慾望。

  3、 鼓勵表達,激勵創新

  學生經過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說出來,接著指導學生列寫作提綱,尊重學生意願,以學生自己確定的中心選擇材料,把寫的方法放開,鼓勵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儘量把事情的“有趣”寫出來,即有童真童趣,又能從天真無邪的童年生活中激發創新精神的火花。在教學中,透過交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本次作文中發現進步,和編輯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發學生的成功感,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目標

  1、回憶本單元課文,觸發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2、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圍繞話題流暢記敘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願意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習作,分享習作的快樂。

  4、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建構知識的學習習慣。

  教學實施

  一、佈置觀察,積累素材

  學完《童年的發現》後,給學生較充裕的時間,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用心去回憶自己腦海中積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過什麼樣的發現。

  二、激發興趣,拓展思路

  1。談話匯入,激發學生習作的慾望。如,可以這樣說:著名的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牛頓因為發現蘋果落地的秘密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因為發現了壺蓋跳動的原因而發明了蒸汽機……有多少發現,就給人帶來多少驚喜。可見,發現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本領,誰掌握了這個本領,誰就有可能成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們,一定也有自己獨特的、有趣的發現,想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

  2。讓學生自由說一說都發現了什麼。學生可能說到日常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媽媽愛美了,爸爸勤快了;發現馬路邊的路燈按時亮起來,公園裡的動物多起來了;發現種子怎樣發芽,向日葵如何轉動了;發現電視裡的環保廣告多了,發現人們都在學英語了;發現戰爭太可怕了,美國太霸道了。還可能說到學習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語文書變了,課文比以前有趣了;發現老師講課方式變了,學校活動多了;發現應用題有五種解法,記生字也有竅門;發現新老師像朋友一樣,同桌也不討厭了。教師根據學生說的,適當總結評價:你們幾位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發現,你說的是學習中的發現,真是有心人!透過這樣來肯定學生的發現,開啟學生的思路。

  3。引導學生讀習作提示,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發現清楚地告訴別人。要求把發現了什麼以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題目可以用“我發現……”,也可以自擬。

  三、自主習作,因材施教

  學生構思後自主習作時,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指導。對全班的習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選擇典型的習作(如,過程寫不清楚的,語言表達存在問題的),相機評價,具體指導。

  四、朗讀習作,評議修改

  選典型習作三至五篇,讀一個評一個,師生共同評議。從是否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了、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等方面進行評議。結合評議,引導學生對所評習作口頭修改或補充。然後,各自修改習作,進行謄抄。修改時先自己修改,再請小夥伴幫助修改。

  五、佳作欣賞,激勵評價

  此環節安排在批閱習作之後。首先,選出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習作,請小作者讀給大家欣賞,師生簡要地進行品析;然後請這次習作有較大進步的學生讀他們的作品,教師點評鼓勵。最後,教師總結,不僅表揚學生作文的成績,更要表揚學生的發現和創造。

《童年的發現》教案1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能正確認讀“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我”發現了什麼,重點了解“我”是怎麼發現的。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時刻,在玩樂的時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今天,讓我們走進蘇聯作家費奧多羅夫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童年有怎樣有趣的發現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4。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作者圍繞“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後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5。激趣朗讀,作者的發現有趣嗎?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三、閱讀理解,“‘我’發現了什麼?”

  1。自讀課文1、2自然段,說說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發散開去,以課文內容為切入點展開討論。

  2。朗讀體會。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髮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2)在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地體會作者的感受。

  四、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並談自己的體會。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痴迷,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這個秘密的,並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五、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後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引導透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3。從課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透過學生的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於探究和想象,並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六、總結交流

  引導學生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後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在生活中要養成善於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要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

  [教學反思]

  本課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緊扣“發現”一詞,自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即“發現了什麼?”“怎樣發現的?”“結果怎樣?”透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形式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貴之處。

《童年的發現》教案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瞭解作者的發現和發現過程,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於探索和豐富的想象。

  教學重點

  理解感悟作者求知若渴、勇於探索和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明與發現,總伴隨著驅逐和迫害”這個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人類進化方面的資料和一些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課前要同學們蒐集有關人類進化的資料或者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2、學生交流。

  3、教師小結引出課題,並簡單介紹作者。

  二、整體感知,理清條理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喜歡的詞語。

  2、檢查生字讀音。

  3、快速瀏覽課文,思考:

  文章可以劃分為哪幾部分?依據是什麼?各部分主要講了什麼意思?哪部分是課文主要內容?

  4、學生交流。

  5、教師小結: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依據是先概括敘述,然後具體敘述,最後總結。第一部分概括敘述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第二部分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第三部分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

  三、理解感悟

  1、自由讀課文重點部分(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麼?畫出相關語句,仔細讀一讀,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些句子的意思。

  (2)作者的發現分為幾個階段?(分為三個階段:夢中飛行——為什麼會飛行——人究竟是怎麼來的和作者大膽的猜想。)

  2、再默讀這部分課文,思考:

  (1)作者在這個發現過程中,產生過哪些問題?最想弄明白的問題是什麼?畫出有關語句,仔細讀一讀,看看這些問題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2)為了弄明白這些問題,作者有怎樣的表現和內心活動?畫出有關語句,仔細讀讀,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3、學生交流。

  4、教師重點引導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於探索的精神以及豐富大膽的想象。

  5、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並畫出有關語句:

  你覺得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你從作者的身上學到了什麼?

  6、學生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主要從以下方面指導:

  (1)作者是個充滿幻想的孩子,如:

  “每天夜裡做夢我都飛……似乎想去哪兒就能飛到哪兒。”

  “哈!我總算弄明白了!……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十個月。”

  (2)作者是個愛尋根究底、勇於探索的人,如:

  “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老師……等你們升入高年級,老師課上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我絞盡腦汁思考這個問題……嘿!終於想出了眉目。”

  (3)作者是個幽默豁達的人,如: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這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明與發現,總伴隨著驅逐和迫害。”(這是個重點、難點,要指導學生舉例來理解:比如哥白尼、阿基米德等為科學事業遭受迫害的故事。)

  以上這些句子,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聯絡生活,激發熱情

  1、你在生活實踐中有過什麼發現嗎?說一說。

  2、學了這篇課文後,你今後在學習、生活中會有所改變嗎?會怎樣做呢?

  五、拓展練習

  蒐集科學家童年有趣的故事讀一讀。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積累文中的成語。

  《童年的發現》作者簡介

  費奧多羅夫(1828—1903),曾寫過很多有關俄羅斯國家歷史、宗教、自然界、圖書館事業等方面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關人的思想、人的生命價值、人類與周圍世界與無窮宇宙相互關係的科普文章和論述。

  他是一位極富創見的思想家,一個獨特的哲學體系和人類思想發展史上最大膽的烏托邦的創始人,也是俄國最早提出飛向宇宙的宇航學奠基人。他學問淵博。據說他知道魯緬採夫圖書館(列寧圖書館前身)幾乎所有藏書的內容。他不僅精通歐洲各主要語言,而且對包括漢語在內的許多東方語言也頗有研究。他對哲學、自然科學、藝術都有很深的造詣被人稱為“百科全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