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二首》教案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二首》教案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究竟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二首》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教案 篇1

  《古詩二首》編排了兩首古詩,它們從不同的觀察角度描寫了春天。

  《村居》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學後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詠柳》是首詠物詩,描寫了早春二月的楊柳,借柳樹歌詠春天。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較好地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可利用這一點,激發課堂教學的情趣,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古詩教學達到魅力無窮、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課的古詩教學中,要以讀為主,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進入到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體驗,在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教學建議

  學習本課,可引導學生先自讀自悟,藉助文字想象詩中的畫面,然後再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還可先引導學生依據插圖來體悟課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再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從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含義,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春天的美景。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語境中整體認讀、自主識字,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識字。

  2.藉助畫面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小組合作朗讀、想象、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春光的美好和鄉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句,背誦古詩。

  難點

  1.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鄉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古詩的配樂曲子,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彩筆及畫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會認“鶯、拂、堤、柳、醉”5個生字,會寫“詩、村、童”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村居》,背誦古詩《村居》。

  3.理解古詩《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鄉村兒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點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

  體會詩人對春光的讚美之情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

  三、激趣匯入

  在二三月間,公園裡、學校中,到處都是春暖花開的景象。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一首古詩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隨老師一起吧!(板書課題:村居)

  四、自讀古詩

  1.請大家自由讀古詩,用自己喜歡的學習符號標記應重點注意的地方。(如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難寫的字等)

  2.(出示風箏圖,上面帶有生字)大家瞧,這些風箏多美呀,你能將它們放飛得更高嗎?(指名認讀生字)

  提示:“鶯”的韻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聲母是“d”,不是“t”。

  3.同學們真不錯,將漂亮的風箏都放上了天。讓我們再來認認它們!(齊讀生字)

  4.自讀古詩,想一想:古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5.小組交流。

  五、品悟古詩

  (一)學習第1、2句。

  出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靜的嗎?它有怎樣的美景?

  1.自由讀讀古詩,你會有很多發現的。

  2.學生自由讀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麼?分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帶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第1、2句)

  重點引導學生透過“長”“飛”“拂”“醉”等字眼體會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

  5.瞧,早春二月裡,草兒吐出嫩綠的新芽,黃鶯也飛來快樂地歌唱,河堤上的楊柳彷彿陶醉在這迷人的春色裡,在春風中輕拂堤岸。我們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你們想配合這美麗的畫面再來讀讀嗎?(指名讀)

  6.你還有什麼發現,有什麼感受?能說給大家聽嗎?(生彙報)

  7.這麼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讀好這兩句詩的。(生齊讀第1、2句)

  (二)學習第3、4句。

  出示: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你能讀好它嗎?

  2.自由讀這兩句古詩。

  3.在這麼好的春光裡,你想做些什麼呢?(指名說)

  4.村子裡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樣喜歡這美妙的春天嗎?他們在幹什麼?(分組交流)

  5.你們能配合畫面,說說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情景嗎?(分組交流,嘗試練說)

  重點引導學生透過“歸來早”“忙趁”體會孩童歡暢的心情。

  6.讀了這兩句詩,你有什麼感受?能說給大家聽聽嗎?(生彙報)

  7.你們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們能將自己的'想法融進詩裡讀出來嗎?(指名讀)

  8.想不想加入他們放風箏的隊伍中去呢?這樣吧,讓我們朗讀古詩,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吧。(生齊讀第3、4句)

  六、背誦古詩

  1.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孩子們也將自己心愛的風箏放飛。多美的春景圖呀!它不僅吸引了詩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這首古詩你們一定能背下來。

  2.集體配樂吟誦。

  3.生自由背。

  七、指導書寫

  指導寫好生字“詩”“童”“村”,重點寫好生字“童”。

  1.看“電腦小博士”的筆順順序,學生認真觀察筆順順序、筆畫寫法。

  2.指名反饋。

  “童”字是上下結構,共有12畫,可組詞為“兒童、童年”。

  3.觀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找到關鍵筆畫,再透過課件演示,提醒學生“立”的最後一橫最長。)

  4.教師範寫3個生字。

  5.學生描紅並臨寫3個生字。

  6.師生評議。

  八、梳理板書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夜宿山寺》。

  難點

  瞭解詩的大意,感受詩人夜宿山寺時的所見、所聞、所感。

  一、新課匯入

  1.同學們,老師帶大家走進一段影片。(出示課件1:懸空寺的影片)你都看到了什麼?你能看出這是建在什麼地方的樓嗎?

  2.這座樓就是山西懸空寺的藏經樓,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這兒遊玩,寫下了一首詩:《夜宿山寺》。(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指導讀“宿、寺”兩個字。

  4.(再讀課題)你從課題中明白了什麼?(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廟裡)

  想象一下,白天,人們到廟裡參拜、進香,很熱鬧,那麼,晚上的寺廟呢?(安靜)我們應該怎麼讀?(輕柔、緩慢)(再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1.師:聽老師讀一遍古詩,注意古詩的節奏、停頓。(師範讀)

  2.自己讀一遍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指名讀古詩,學生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讀一讀。

  4.(出示生字:宿、寺、危、辰、恐、驚)這些生字寶寶相信你們已經認識了,誰能說說你是透過什麼方法認識的?(和同學們一起交流)

  5.師:老師和大家一起讀讀這首詩,好嗎?老師讀前兩個字,同學們讀後三個字。(師生共讀)

  6.我們交換角色,你們讀前兩個字,老師讀後三個字。

  7.自己練讀,然後齊讀,最後請個別學生讀。

  三、品讀古詩

  1.自己讀,看看能讀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結合書上的插圖認真思考,還可以求助其他同學,實在不懂的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2.(出示:危樓)齊讀,認識生字“危”,並用“危”組詞。問:(看圖)這是一座什麼樣的樓?(很高)從哪兒能看出它很高?

  (樓周圍雲霧繚繞;樓上的人很渺小。)

  (平地而起的大樓看起來已經很高了,何況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樓,就更高了。)

  3.齊讀“危樓高百尺”,體會這一句詩還有哪兒表現了樓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嗎?這是誇張的寫法。李白是一個想象力非常豐富的人。比如他在讚美廬山瀑布時,曾留下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廬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見他性格中的大氣和豪爽。

  4.學生練讀、指讀這一句詩。

  師:我聽出來了,你重讀了“危”字,為什麼這麼讀?

  這首詩第一個字就是“危”字,和後面的“高”字巧妙結合,看來這座樓真是高聳入雲,氣勢雄偉。

  5.還有哪句詩讓你感覺到這座樓很高?(手可摘星辰)

  6.“摘”這個字我們認識嗎?誰能給它組個詞?(摘抄、採摘、摘葡萄……)

  讀一讀,說說你是用什麼樣的感情讀的。(輕鬆、高興)為什麼感覺輕鬆?

  (因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來,說明樓太高了,離天很近。)

  7.(播放影片)現在我們和李白一起登上了這座山上的一座高樓上,抬頭看,你看到了什麼?(繁星點點,一輪明月……)星星離我們那麼近,似乎我們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麼高聳入雲的高樓呀!讀出李白此時的心情吧!

  8.再讀“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這句詩。(齊讀、指讀)

  9.在一個繁星點點的夜晚,站在高聳入雲的樓上,李白說:“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自己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麼?(李白不敢大聲說話,害怕驚動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樓上大聲說話,真的會驚動天上的仙人嗎?

  (前面我們說過了寺廟的夜很寧靜,萬籟俱寂,樓很高,距離天空很近,所以怕大聲說話會打破這夜的寧靜,驚動天上的仙人。)

  那我們應該怎麼讀?(聲音小一點)

  10.山中寧靜的夜色,讓人的心也如此沉靜,讓我們齊讀“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11.配樂範讀古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一邊想象畫面,一邊加上動作。

  四、背誦古詩

  1.(看課文插圖)背誦這首古詩。

  2.回家我們可以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誰想背給爸爸聽,老師來當爸爸。(師生表演)

  3.如果我是媽媽,讓你說說這幅圖,你會說嗎?(指名說,以鼓勵為主)

  五、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危、敢、驚)引導學生說出每個字的間架結構。

  2.提醒學生應該注意的筆畫。如:“危”的第四筆是豎撇;“敢”的第七筆是提。

  3.學生在書中的田字格里描紅、臨寫,教師指導,及時評價。

  六、拓展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夜宿山寺》這首詩,誰能說一說,我們是怎麼學會這首詩的?(反覆朗讀、背誦,結合插圖想象,求助老師和同學,預習時查字典瞭解字詞意思……)

  同學們,希望大家課後蒐集一兩首李白寫的其他古詩抄在本子上,並用今天學到的這些方法來學習。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教案 篇3

  課題

  古詩二首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本課安排的是兩首古詩,分別是唐朝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和唐朝詩人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兩首古詩都用凝鍊精妙的語言描寫了祖國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兩首古詩意境深遠,極具畫面感。《望廬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基於教材特點,在教學中,透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充分利用插圖來展現美,發揮想象充實美,聯絡生活發現美,進而動情地表達美。

  兩首古詩文字優美,充滿韻味。透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時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採取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識字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透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

  3、能體會詩句的意思及蘊含的哲理。(難點)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能夠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學生)

  2、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談話匯入,引出古詩(用時:5分鐘)

  1、引導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古詩。

  2、教師板書《登鸛雀樓》,教學生識記“樓”字。

  3、結合學生質疑介紹“鸛雀樓”。出示圖片。

  4、介紹詩人王之渙。

  5、範讀全詩,指導朗讀。

  1、學生背誦自己學過的古詩。

  2、學生認讀“樓”,再想一想怎樣記住這個字。

  (1)學生跟著老師範寫進行書空“樓”。

  (2)說說注意點,並臨寫一個。

  3、學生讀題質疑。欣賞圖片,瞭解“鸛雀樓”。

  4、瞭解詩人王之渙。

  5、跟著老師朗讀古詩,讀出節奏。

  1、學生交流自己學過的古詩不多,它的作用是創設一個詩歌的氛圍。

  2、鸛雀樓、詩人的資料只需老師簡單介紹即可,而瞭解鸛雀樓的雄偉壯麗是為學習詩歌做準備的,所以應該用圖片介紹。

  二、圖文結合,細讀品味(用時:25分鐘)

  1、教師朗讀古詩,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想象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交流過程中相機地說出一些詞語幫助學生積累。如:山窮水盡、層林疊翠、煙消雲散、名山大川等。

  2、指導學生讀詩句,師生合作畫簡筆畫,理解“白日”“依山盡”。

  3、指導學生說說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發揮想象:小朋友,見過夕陽西下的景象嗎?看到這麼美的情景你會情不自禁地說些什麼呢?

  5、指導朗讀,讀出詩中描繪的意境。

  6、指導想象:如果再往上走,還能看到哪些景象呢?

  7、教師小結: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還得繼續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指導學生找到詩中描寫這個意思的詩句。

  9、指導朗讀,理解“欲窮”“千里目”“一層”。

  1、學生聽讀,思考:詩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幾句詩寫出了這些景物?(1)用筆在詩句中圈畫出來。(2)圖文對照,想象畫面,並用“看到了( )的____”的句式說說這些景物。(3)認真讀詞語。

  2、自由讀第一、二兩句詩,和老師一起畫簡筆畫,理解“白日”就是指太陽。“依山盡”就是指太陽靠著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後消失在天邊。在理解詞義中識記“依”“盡”。

  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這樣的景色,會說些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6、想象:再往上登,還會看到哪些景物?(如:船隻、飛鳥……)

  7、聽老師小結,再從詩句中找到後兩句,理解詩歌蘊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理解“欲窮千里目”的意思,瞭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遠。

  9、有感情地朗讀詩句。理解“一層”指很多層。

  1、這首詩是五言絕句,學生要想領會這二十個字中描繪的意境以及蘊含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師渲染氣氛,讓學生透過圖文對照、聯絡生活實際的方法進行想象畫面。

  2、古詩很凝鍊,在指導學生理解字詞的時候,要避免簡單告知,可以透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如根據詩句合作繪畫等。

  3、古詩的意境深遠,無需學生多講,要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指導他們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出示生字,指導書寫(用時:8分鐘)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依、盡、層”,再次認讀,並練習組詞。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書寫注意點,並指導臨寫。

  3、教師範寫生字,重點講解“盡”的書寫要領。

  4、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的書寫成果,組織交流反饋。

  1、學生認讀生字並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

  2、學生觀察並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書寫注意點。

  3、觀察老師範寫,一邊觀察一邊做書空練習。

  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書寫的優點和不足,並改進。

  1、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觀察生字的特點。

  2、重點指導“盡”,引導學生抓住漢字書寫規律。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用時:2分鐘)

  1、教師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識字。

  2、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將詩句中描繪的畫面講給家長聽。

  1、學生從老師的總結中知道:要多動腦筋想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2、學生完成作業,並請家長對自己的作業做出評價。

  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從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是否能讀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複習回顧,匯入新課(用時:3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背誦古詩《登鸛雀樓》。

  2、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1、學生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教師必須要求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鼓勵學生採用不同形式說詩中描繪的畫面,進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

  二、理解詩題,知曉詩人(用時:5分鐘)

  1、介紹詩人李白。出示ppt資料。

  2、板書詩題,指導學生讀題,讀準“瀑”“布”。識記這兩個生字。

  3、指導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說題目的意思。

  4、出示圖片,欣賞廬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態。

  1、聽老師介紹詩人李白,瞭解他的詩歌特色。

  2、朗讀題目,讀準字音。交流識記方法。

  3、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4、看圖說說瀑布的樣子,瞭解廬山。

  教師要教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題目的意思,從而為下面理解詩句打下基礎。

  三、初讀疏通,初知詩意(用時:15分鐘)

  1、出示帶拼音的詩句,指導學生朗讀古詩,相機正音:讀準“紫煙”。

  2、認識生字:相機區別“爐、煙”,學寫生字“照、爐、煙、掛、川”。

  3、指名讀整首詩,糾正、齊讀。

  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

  讀古詩特別要讀出詩的韻律美,韻腳一定要讀準,讀到位。(如“煙”“川”“天”)

  5、出示詩的停頓及重音,範讀並指導讀出古詩的節奏美。

  1、學生自主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認識生字,交流識記方法,區別“爐、煙”。

  3、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書寫生字“照、煙、川、掛”。把難寫的字多寫幾遍。

  4、朗讀全詩,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韻腳。

  5、學著老師的樣子讀出詩歌的節奏。

  1、教師要不遺餘力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2、在指導生字書寫的時候,要發揮示範的作用,要能及時反饋。

  四、再讀課文,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用時:15分鐘)

  1、指導學生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

  2、播放廬山風光片,飽覽廬山秀美的風光。教師解說。

  3、指導朗讀第一、二兩句詩。理解詩意。

  (1)指導學生體會“生”“掛”的精妙。是誰把瀑布掛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4、指導學生細讀第三、四兩句詩,理解字詞,感受詩歌意境。

  (1)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麼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誇張用法。

  (3)補充“銀河”“九天”各指什麼。

  (4)“疑”是什麼意思?作者“疑”什麼?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5)指導學生朗讀詩句。

  5、小結: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露無餘。

  6、指導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7、指導背誦。

  1、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

  2、欣賞廬山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3、讀第一、二兩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1)思考、交流:一個“生”字就把香爐峰描繪成一個仙境,把雲霧寫活了;是大自然把瀑布掛在了山上。體會“生”“掛”用法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4、默讀第三、四兩句詩,圖文對照思考交流:

  (1)“飛”“直”寫出了瀑布的高、筆直的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誇張用法,突出瀑布長的特點。

  (3)透過資料瞭解——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九天: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的一重稱為九天。詩裡形容極高的天空。

  (4)理解“疑”,瞭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從極高的地方傾瀉而下,體會壯麗的景象。

  5、聽老師總結。

  6、聽音樂,有感情地朗讀。

  7、背誦古詩。

  1、理解詩句,教師要指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對於詩中涉及的誇張的修辭方法,教師不多強調術語,讓學生在想象裡、在朗讀中自然體會。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用時:2分鐘)

  佈置作業:蒐集其他描寫瀑布的詩歌讀一讀。

  在家長的幫助下,蒐集有關瀑布的其他詩歌,並且讀一讀。

  如果孩子能力強,也可以寫一寫,還可以為自己的小詩配插圖。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認識“樓、依”等12個生字,會寫“樓、依”等10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並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詩人寫的,都是面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不由自主就抒發的讚美之情。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自由讀詩

  自主識字

  認讀。

  讀準“瀑、布”,韻母都是“u”,聲母分別是“p”和“b”。

  “盡”是前鼻音,“層”是後鼻音。

  識記。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讓學生對照識字。

  “樓、依、遙”都是形聲字,根據熟悉的構字部件來識記,也可以採用換偏旁的方式聯絡熟字來識記。

  “欲”組詞“慾望、食慾”識記字義。

  “層”,看看插圖,這鸛雀樓一層疊著一層,數數有幾層。

  “爐”,從“火”從“戶”,表示家裡盛火的器具,聯絡生活想一想見過哪些爐子——煤爐、微波爐。可將“爐”與“廬山”的“廬”作比較鞏固字形。

  指導寫字

  “樓、依、爐、煙、掛”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樓、依、爐、掛”要特別注意筆畫的穿插。“爐、煙”左側“火”的捺應改成點。

  三、朗讀感悟《登鸛雀樓》

  板書題目,並解題

  [登鸛雀樓]題意是登上鸛雀樓。

  師:簡介鸛雀樓,簡介作者

  理解詩句之意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詩句之意: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湧奔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想要。窮:盡,使達到極點。千里目:眼界寬闊。更:再。詩句之意:要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樓層。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麼?(《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行寫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勢雄渾的意境;後兩行寓理於詩,寫出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詩句解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兩句詩寫的是詩人登樓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意思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黃河入海流”寫近景,意思是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湧奔流,寫出了水的氣勢磅礴,景象壯觀。兩行詩對仗工整,“白日”對“黃河”,景物相對,色彩也相對;“依山盡”對“入海流”,動詞相對,厚重有力,既構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達了充沛的氣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兩句詩是詩人登樓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樓層,表達了詩人不凡的胸襟與抱負。詩中的“千里、一層”都是虛數,可理解為更遠、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看圖想象,有感情朗讀。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麼呢?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登鸛雀樓》這首詩透過描繪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雄偉壯觀的景象,抒發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誦讀背誦。

  四、作業佈置

  朗讀背誦《登鸛雀樓》。

  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登鸛雀樓》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背誦《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感悟《望廬山瀑布》

  板書題目,並解題

  [望廬山瀑布]望:遠看。題意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師:簡介廬山(見附錄)

  簡介作者:(見附錄)

  理解詩句之意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日照:陽光照射。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雲聚散猶如香爐那樣,因此而得名。)生:發生,產生。(指山間雲煙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紫煙:紫色的雲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雲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遙:遠。前:山前。川:河流。詩句之意: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雲霧瀰漫,濛濛的水汽透過陽光,呈現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煙,繚繞著香爐峰。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絲帶高掛于山川之間。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飛流:飛奔的流水。直下:筆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虛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長。疑:懷疑,以為。銀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現的明亮光帶(天河)。落:瀉落下來。九天:指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所以稱九天。)詩句之意: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瀉而下,使人以為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麼?(第一行寫背景;第二行寫靜態;第三行寫動態;第四行寫聯想。)具體寫瀑布的詩句是哪幾句?(二、三句)

  詩句解析

  前兩句:寫詩人遠望廬山瀑布的雄奇之景。“一個“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的雄奇壯觀。

  後兩句:“飛流”二字表現出瀑布凌空而出,噴湧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虛數,極盡誇張地寫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飛流的壯觀。一個“疑”字率直道破這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作者在詩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比喻、誇張)

  師: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寫背景時,“生”字形象寫出了山間煙雲猶如從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的一團白煙,飄渺與青山藍天之間。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貼切的比喻,表現了自己奇特的想象,從而使整個形象顯得更加雄偉壯麗,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第三句是誇張。不是實指,而是形容其長、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掛、飛、直下、疑、落。)

  師:“生”(上有)。“掛”字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遙看時的形象,點名“遠看”題意。“飛”把瀑布噴湧而下的景象描繪地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高峻,又顯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這些眼前。“疑”是大膽、奇特的想象。

  你讀後有什麼感受?(瀑布氣勢磅礴,景色壯美。)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透過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充分體現了詩人浪漫的情懷。

  誦讀背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指導誦讀:一、二緩、舒;三、四快、高。

  三、作業佈置

  讀下面兩首古詩,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讀背《望廬山瀑布》,並完成課後練習題。

  四、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望廬山瀑布

  白日……

  所見 遠望——照 生

  黃河…… 遙看——看 掛

  欲窮…… 近觀——飛 下

  所思 聯想——疑 落

  更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