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水教案四篇

【熱門】水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透過實驗,觀察物體在透明容器裝水前、後的影像變化。

  2、注意幼兒安全的操作,培養實驗的安全意識。

  3、幼兒學習記錄物體的影像變化。

  二、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透明玻璃瓶,圖片,毛巾,記錄紙等。

  三、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瓶子,瞭解瓶子的形狀,材料。

  提問:“小朋友們看,這些都是什麼?”“你們看這些瓶子都一樣嗎?”“他們有什麼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從形狀,大小,材料,等方面進行觀察。)“剛才我們說了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那麼你們看看這些瓶子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嗎?”(注意引導幼兒說出瓶子的材料和透明的特點)

  2、引導幼兒透過空的瓶子看物體,觀察物體的變化並進行記錄。

  (1)幼兒透過瓶子看周圍的物體。

  提問:“你們有沒有試著用空瓶看東西?”“請小朋友們每人拿一個瓶子去看一看周圍的東西,看看他們和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分批拿瓶子,以免過於擁擠)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

  提問:“你剛才是怎麼看的?看到了什麼?有沒有變化?”

  (3)幼兒透過瓶子看記錄表上的圖片並進行記錄。

  “剛才我們看了周圍的東西,我們的記錄紙上有漂亮的圖片,你們可以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仔細的看一看,可以想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看,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4)幼兒相互進行交流。

  3、引導幼兒在瓶子裡裝上水,透過裝水的瓶子看圖片,並進行記錄。

  (1)猜想:“剛才我們用空的瓶子看東西,請你們想一想,如果在瓶子裡裝上水,看東西會有什麼變化?”

  (2)幼兒操作驗證:“剛才小朋友們猜得都不一樣,到底誰說得對呢?讓我們來試試好嗎?裝水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注意引導幼兒分批裝水並幫助幼兒將蓋子擰緊,將瓶子和手擦乾)

  (3)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第二張記錄紙上。

  (4)幼兒相互交流,教師評價總結。

  4、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使所照成像變形。

水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水的特性,瞭解水的用途。

  2.體驗玩水的樂趣。

  3.初步懂得節約用水。

  4.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5.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活動準備:各種玩水用具、

  活動過程:

  一、玩水

  1.提供各種玩水用具,讓幼兒自由玩水。

  2.啟發幼兒感受水的特性。

  二、我們離不開水

  1.引導幼兒發現,作什麼事情的時候需要水。

  2.組織幼兒看圖片進一步感受我們離不開水。

  3.在周圍尋找和發現,還有什麼東西需要水。

  三、傷心的小水滴

  1.利用教具,講述故事的第一部分,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師第二部分,

  3.出示圖片,討論:小水滴住哪裡?

  4.我們怎樣節約用水?

  四、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活動反思:

  大班孩子在生活中很喜歡玩水,對水的特性也有初步的認識。水的三態的變化在生活中也經常出現,像水燒開會冒水蒸氣,孩子夏天吃的冷飲不吃一會就化了……透過這節課的小實驗讓孩子對水的三態的變化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並能夠聯絡到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做科學小實驗的興趣。活動延伸部分讓孩子們討論如何節約用水,本節活動的重點是透過小實驗讓孩子瞭解水遇冷會結冰,冰遇熱會變成水,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其中水變冰,對於冰變成水的過程,孩子已經有了一部分的經驗,所以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為難點。

  我的語言不夠精練。在這節活動課中,活動目標的制定雖說簡單但是有點太多了,在科學活動中需要老師準確精練的引導話語,我在上課過程中給孩子的引導話語有些羅嗦,這需要在以後的活動中更加註意。對於大班孩子來說活動內容安排的有點多,最後環節應該製作課件讓孩子們從直觀上產生節約用水的意識,這樣孩子們才會更結合生活實際思考如何節約用水。另外酒精燈應該用火柴點,不能用打火機,這是一個錯誤,課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應該在實驗延伸的時候給孩子更多發言機會。實驗的操作可以再熟練一些。

水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查一查我國的節水標誌含義是什麼?“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關地球水資源的資料和我國目前水資源的情況。

  二、組織教學

  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工作。

  三、講授新課

  1、瞭解有關水資源的知識:

  (1)播放:瞭解水的作用、水資源現狀。

  (2)提出問題:你能想象嗎,假如沒有水,地球將是什麼樣?

  (3)說一說,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汙染水的現象?

  (4)小組討論:怎樣才能更有效地保護水資源,維持生態平衡?

  2、欣賞有關水資源的圖片資料和藝術作品。

  3、展示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4、欣賞學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現形式。激發創作靈感。小報的組成包括:

  (1) 主題:文字清晰、醒目、突出。

  (2) 裝飾圖案:色彩鮮豔、形象生動。

  (3) 文字介紹:內容具有科學依據、真實、概括。

  四、學生作業

  小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結

  1、生作品,說說你有什麼好的節約用水的建議?

  2、我們珍惜、愛護水資源,廣開水源, 們的子孫後代就不必再為缺水而發愁,寶貴的水資源也就能為我們永續利用了!

水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實驗,獲得有關容量守恆的經驗。

  2、樂意動手動腦探究水的變化,瞭解它的主要特性。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容量比較)

  2、標有刻度的瓶子,水,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提問

  出示趣味練習:容量比較

  教師:小朋友看一看這六瓶水是一樣多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現在我們想辦法做一下實驗,比較一下水的多少吧。

  二、實驗操作

  1、教師:用什麼辦法驗證呢?怎麼操作?

  要求:實驗用的兩瓶水不能混在一起,實驗時動作慢一點,避免將水灑出影響實驗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

  (1)高矮不同的兩隻瓶子

  方法是透過比較水位的高低,我們可以看出瓶子的'水是一樣的。

  原來瓶子的高矮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2)粗細不同的兩隻瓶子小

  選擇兩個相同的空瓶,把裝在大小不同的瓶內的飲料倒入其中,比較出飲料一樣多。

  方法:任選一個瓶子,將一瓶飲料倒入,用筆畫或粘紙條的方法做標記,把飲料倒出後再將另一瓶飲料倒入該瓶,看飲料位置與原來留下的標記是否一致,比較出飲料一樣多原來瓶子的粗細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3)一隻含內容物的的瓶子內容物為石子

  方法是取出瓶中石子,比較水位的高低。

  內容物為海綿小結:

  方法是將海綿中的水擠回瓶中,比較水位的高低。

  原來瓶子裡面是否有物體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

  3、總結:瓶子的高矮、粗細、內含物是不影響水的多少的,這種現象就叫做容量守恆。

  三、活動延伸

  想一想,如果把兩塊一樣重的橡皮泥塞進不同形狀的瓶子裡,橡皮泥會變重嗎?

  回去試試看吧!

  反思

  本節教學,課前我準備不充分,語言組織不嚴謹,在環節上銜接不好,以至於活動層次有點不分明。這個活動的教具太多,擺放的問題我考慮的不周到。針對這個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課後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動中,能夠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