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案模板九篇

海底世界教案模板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海底世界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海底世界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魚是有各種形狀、顏色、大小的,並初步瞭解魚的基本結構。

  2、區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嘗試用組合圖形的方法拼搭魚。

  3、培養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到 “海底世界”參觀

  2、各種大小、顏色的半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形狀模板

  3、印有水草等裝飾的畫紙

  4、各種顏色的蠟筆、漿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前幾天我們參觀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裡都有哪些小動物住在裡面呢?”(知道海底世界裡有許多魚和其他的小動物。)

  “他們長得一樣嗎?”“你都看到了哪些形狀的魚?”

  二、出示各種形狀模板,拼拼玩玩,認識魚。

  1、認識魚,知道魚是有哪幾個基本部分組成的。(魚身、魚尾和魚鰭)

  2、觀察認識材料。

  1)請你們看看這裡都有哪些形狀的材料?(出示四種形狀模板)2)分別辨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並在自己的桌子上找出圖形。

  3、 嘗試拼搭各種形狀的魚

  1)、材料準備好了,讓我們試試用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師示範模板拼搭小魚)

  2)、幼兒操作,師指導幼兒拼搭

  三、幼兒作畫,教師進行指導。

  1、將拼搭好的“小魚”貼上在紙上。

  1)“我們做好的小魚十分想家了,讓我們把他們送回海底世界吧。”

  2)教師示範一條小魚的貼上過程:魚身―魚尾―魚鰭

  2、添畫魚的各種花紋

  “小魚的身上還有許多美麗的花紋,請小朋友用小蠟筆為它們畫上吧。”

  四、幼兒自我介紹並欣賞作品:

  1、“你的海底世界裡,都有哪些形狀的魚呢?”

  2、為自己的小魚取名字。“你為它們取什麼名字?”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均對幼兒園美術教育做了全面具體的闡述,既要求幼兒園透過各種手段,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美的體驗,豐富幼兒對美的想象、美的創造,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且新《綱要》中又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於各種活動之中”。新鮮好奇,好動、好玩、愛做遊戲是幼兒的年齡特徵,也是幼兒的天性。因此這節美術活動《海底世界》我先以魔術筆“變魚”的遊戲形式吸引幼兒活動的興趣,在變魚的過程中,逐一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徵,並用遊戲的口吻想象它們之間發生的故事,使幼兒一直保持著積極專注的狀態,並且在變魚的過程中向幼兒潛移默化地傳授了油水脫離畫的方法,並讓個別幼兒參與幫助老師變魚,使幼兒對這種繪畫方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參與慾望。接著我再讓幼兒觀察PPT中的海底生物,進一步瞭解了海底生物的絢麗多彩和多樣性。這次繪畫我讓幼兒採取小組合作用油水分離畫的方法來創作海底世界,讓幼兒體驗了合作的快樂,最後我把海底世界連城一片,帶領幼兒參觀海底世界,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海底世界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從而使幼兒始終保持著興趣和嚮往。這次活動孩子們都能表現出豐富多彩的海底生物,但由於是第一次進行小組合作用大張紙繪畫,所以有些孩子畫的魚比較小,合作表現的比較少,不會和別的孩子一起配合完成一個故事,繪畫時孩子還是自己畫自己的,以後可以多采取這種形式活動,讓孩子學會和別人合作。

海底世界教案 篇2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16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讀寫課後第4題中的詞語,並會用“普通”“物產豐富”造句。

  2.會讀課後第3題中的句子,並能把帶點的詞語換成同義詞或近義詞,使句意不變。

  3.能分析課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與句的聯絡。

  4.能理解課文內容,正確回答課後問題。

  5.透過學習,使學生知道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科學,探索海洋秘密的興趣。

  6.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

  7.初步認識“先總述——後分述——再概括”的構段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海底景色奇異”和“海底物產豐富”的有關段落(重點)。

  2.課後第2題(難點)。

  教學用具:

  1.有關海底世界的錄影片或幻燈片或圖片。

  2.用小黑板或大張紙出示本課教學目的要求(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

  一、帶著問題,講讀課文第4段。

  1.提問題:(1)課文最後一句話什麼意思?(再概括的說,海底世界的確景色奇異,物產豐富。)(2)簡要說說海底景色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物產豐富又表現在哪些地方?(啟發學生從寧靜、黑暗、聲音、動物、植物、礦物6個方面進行回答。)

  二、回到整體,認識課文主要內容。

  1.本課主要講的是什麼?(介紹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的物產。)

  2.學了本課,你有什麼想法?(啟發學生熱愛自然科學,長大了去探索海洋的奧秘。)

  三、回顧全文,分析課文結構。

  點明課文“總——分——總”的寫法,結構方式是先總述(第1段),後分述(第2、3段),再概括(第4段)。

  四、看課後題,進行句子訓練。

  1.看課後第三題,進行換詞訓練,要求句意不變(可換“仍然”“仍舊”“照舊”“是不是”等)。

  2.看課後第四題,讀寫詞語,練習用“普通”“物產豐富”造句。

  五、指導朗讀,背誦第3自然段。

海底世界教案 篇3

  一、情境性匯入。

  1、同學們,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大海的圖片!

  美嗎?

  對啊,真美,平時,我們都用哪些詞語和句子來形容大海的美呢?

  4、是啊!一望無際,波瀾壯闊的大海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嚮往和回憶呢!那你們有沒有想過,當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大海深處又是怎樣的呢?(稍停)今天讓我們一塊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齊讀課題。

  4、想自己去了解了解嗎?開啟書,自由地讀讀課文吧!

  二、整體性感知。

  1、對不起,打擾大家一下,剛才我發現這位同學邊讀書,一邊還畫記了一些優美的詞語,這個方法很好,推薦給大家。好了,大家繼續讀書吧!

  2、恩,每個同學都讀得很投入,我都被感染了,剛才還和這位同學一起讀了一個自然段呢?

  3、透過剛才的朗讀你都瞭解了些什麼?

  4、課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看誰最先找到!

  3、對了,學會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句子,這是我們快速瞭解課文內容的好方法,來,我們在這句話下畫上波浪線,一起來讀讀。

  相機板書:景色奇異 物產豐富

  4、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對了課文就是圍繞這句話來介紹海底世界的。那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景色奇異?哪幾個自然段又寫了物產豐富?

  (2、3自然段)(4、5、6自然段)

  三、研究性感悟。

  1、我們先一起來看看寫海底景色奇異的二、三自然段。

  2、誰來讀?這麼多同學願意讀啊?我把推薦的權利交給大家,誰願意來推薦一位同學讀書,你為什麼要推薦他呢?

  3、好吧!你來讀第二自然段,要把他誇獎你的那些特點讀出來。

  4、確實像他所說的那樣,讀書的水平高。下面就請你推薦一位同學讀第三自然段吧!

  5、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得很有感情!

  6、你們也像剛才這兩個同學一樣好好讀讀,不過這次讀啊,還要將自己覺得寫出了海底奇異的句子畫記出來,好好讀讀,想想為什麼?呆會來參加“我讀書,大家評”的活動,好嗎?

  7、學生自由讀書。

  8、開展“我讀書,大家評”的活動。

  9、請一個同學讀書,一個同學評議,總結:其實,評議別人讀書也是一門藝術呢!不但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也可以再指出不足,如果覺得自己讀得更好,也可以讀讀呢!

  10、品評讀書,相機板書。

  重點指導:

  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

  引導:我剛才注意了,你在讀的時候把依然讀重了,為什麼呢?總依然這個詞語我們可以讀懂什麼?

  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在遊動。

  引導:

  你靜靜地想一想,讀到這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呢?

  是啊,邊讀書邊想象畫面,這是讀懂課文的好辦法,來大家也來試試,邊讀邊想畫面。

  你想到了什麼?你呢?想得真好,帶著你的感受你來讀讀這句話!讀得真好,看來邊讀邊想畫面的方法不錯,是不是?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好像在打鼾……

  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呢?老師是這樣理解的,我想讀給大家聽聽!你理解了嗎?我們一塊來讀讀!

  海底的動物們在竊竊私語呢!你都能聽到些什麼聲音啊?誰願意來讀?還會發出像什麼一樣的聲音呢?

  現在請大家輕輕地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一段,邊聽邊想象,呆會你要和大家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讀讀!想看看真實的畫面嗎?

  看完了,你又有新的感受了嗎?帶著你的感受你來讀!讀得真好!

  11、你瞧,透過作者語言的描繪,我們感受到了海底確實是個景色奇異的世界。黑暗中有光亮,寧靜中又有動物在竊竊私語。有信心把這些語句背下來嗎?大家準備準備,你可以背一個段落,可以背幾句話,還可以背揹你認為優美的詞語,好嗎?開始吧!

  12、誰有勇氣在大家面前背背。

  四、創造性閱讀。

  1、剛才大家學得真好。你們這麼聰明,曾老師相信描寫海底物產豐富的這三個自然段,你們自己都可以學懂!有信心嗎?

  2、那大家先自由地好好地讀讀這三個自然段,讀完後,根據課文內容提提問題!開始吧!

  3、問題都提好了嗎?那帶著這些問題去考考你的好朋友吧!

  4、我想了解一下,你剛才問了好朋友一個什麼問題?那你又是怎樣回答的?

  5、這幾個自然段你們都讀懂了嗎?

  6、老師欣賞大家的自信。接下來,我們將以小組為單位,舉行“答題大比拼”。

  7、準備好了嗎?

  請看題:

  A、判斷

  a、海里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種。

  b、最大的海藻長達一百米。

  c、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煤、鐵、石油和天然氣,但沒有稀有金屬。

  d、海參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呢!

  B、填空:

  a、海參靠( )爬行。

  b、貝類自己不動,能( )。

  c、海底有( )、有( )、也有( )。

  d、植物的色彩( ),有( )、有( )、還有( )。C、問答:

  a、“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你認為這一句話寫得好嗎?為什麼?

  b、課文第四自然段把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寫得可有趣啦!你能讀讀嗎?

  c、課文中說海底是個物產豐富的世界,豐富就是多的意思,那海底什麼多呢?

  8、請小組長亮出得分題板!看來每個同學都學得不錯!

  五、拓展性延伸。

  1、課文學到這,我們已經瞭解了海底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想親自下到海底去探探險嗎?好的,我們將乘坐潛艇出發了,我就是船長,各位探險員準備好了嗎?只要你發現了什麼,你都要向船長報告啊!我們出發吧!

  2、報告船長,我用水中聽音器聽到了海底動物發出的聲音了,你聽,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像小雨一樣沙沙呢!

  說得多好啊!你竟能想到沙沙的雨聲,你的想象太讓人佩服了!

  3、這次探險行動就到在這吧!謝謝你們讓曾老師也增長了不少見識呢!我想,課文學到這裡,我們一定都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齊讀:

  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資料提供者:

海底世界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小學九年義務教材第六冊第六單元裡第二篇講讀課文。本文知識淺顯,語言流暢、自然。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文章在教材中的地位,我認為這節課應完成以下四個目標: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透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透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探究性的閱讀教學,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因為它突破了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開放的過程可以從情境的創設、角色的轉換、資源的拓展三個方面表現出來。

  2、內涵挖掘,注重人文性

  語文教學應該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積極、樂觀的探索精神,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我在挖掘教材的內涵時,注重了人文性,關於這一點在課堂交流和課堂作業中能體現出來。

  3、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四、說設計思路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我本節課教學思路是這樣的:(教師的活動主要是一個“創設”,三個“引導”:)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

  ↓

  創設情境

  觀察,交流對話

  ↓

  ↓

  引導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

  引導表達

  讀?說?寫?評

  ↓

  ↓

  引導拓展

  蒐集、處理資訊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計劃用兩種方法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錄影,配樂朗讀

  2、出示問題,引發探究(設計的問題是)

  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對具體情境的體驗、領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展更協調。)

  (二)自主合作,探究特點(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四個步驟)

海底世界教案 篇5

  美麗的海底世界裡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有珊瑚、水草,還有小朋友最喜歡的魚,魚的種類非常多、它們的身體形狀各種各樣,有稜形、有三角形、還有......有的魚身體形狀和顏色花紋是對稱的,有的魚身體形狀和顏色花紋是不對稱的。他們和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水裡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裡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遊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說著悄悄話,可快樂了。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稱剪紙的方法剪各種魚,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的協調操作。

  2、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及表現美的能力,激發幼兒美工活動的興趣。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美工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1、“海底世界”課件一份;小魚頭飾8個。

  2、環境佈置:“海底世界”背景裝飾;黑板上畫有一些魚的示意圖;課前讓幼兒觀賞過各種各樣的魚的圖片。

  3、幼兒美工活動工具:各色方形、長方形紙,水彩筆、剪刀、膠水等;裝廢紙碎紙的小盒子等。

  4、小魚遊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匯入活動。

  1、幾個幼兒頭戴小魚頭飾聽音樂做小魚遊動作進教室;(教師引導幼兒和“小魚”一起做魚遊動作,活躍課堂氣氛。)

  2、提問:小魚生活在那裡?(幼兒回答)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美麗的海底世界畫面,現在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欣賞。)

  (1)多媒體演示、教師結合圖片,用對話、提問引導幼兒觀察。

  (2)師:美麗的海底世界裡有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有珊瑚、水草,還有小朋友最喜歡的魚,魚的種類非常多、它們的身體形狀各種各樣,有稜形、有三角形、還有......有的魚身體形狀和顏色花紋是對稱的,有的魚身體形狀和顏色花紋是不對稱的。他們和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水裡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裡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遊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說著悄悄話,可快樂了。

  二、基本部分,裝扮“海底世界”。

  1出示海底世界背景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已經學過很多關於魚的知識,認識了好多魚,還會貼上魚,今天我們來剪些魚、裝扮一個漂亮的海底世界好嗎?)

  2示範講解操作步驟

  (1)用方形色紙對摺成長方形剪不同形狀的魚(以中線折縫處為中心向開口處剪出不同形狀的魚,再用鏤空和剪貼的辦法剪出魚的花紋、眼睛。)

  (2)用方形色紙對摺成三角形剪不同形狀的魚(以一邊開口處開始向中線折縫處剪出不同形狀的魚,再用鏤空和剪貼的辦法剪出魚的花紋、眼睛。)

  (3)幼兒要相互協作、共同佈置海底世界(提醒幼兒注意大小,用剪刀時要小心。)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用學過的方法參照示意圖剪出不同形狀的魚。)

  適當指導能力較差的幼兒掌握折剪時的方法,鼓勵能力較強的幼兒多剪幾種不同大小、顏色、形態的魚和水草等海洋生物。

  三、結束部分,欣賞、講評。

  1將每小組的'畫組成統一景觀,注意桌面、地面保持整潔。

  2展示講評(教師結合幼兒作品講評)

  四、活動延伸,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師:小朋友裝飾的海底世界太美了,魚寶寶和媽媽玩的可開心了。可是有時侯魚寶寶和媽媽也不開心,海底世界不那麼美了,海洋生物越來越少,海水也不那麼清澈了,為什麼會這樣呢?(請幼兒說一說是為什麼,引導幼兒講出應該怎樣做。)

海底世界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瞭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徵,並能用剪、貼、畫等方式方法制作各種各樣的魚。

  2、瞭解魚的對稱性,掌握魚的基本的製作方法。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活動重、難點:

  瞭解魚的對稱性,掌握魚的基本的製作方法,並能用剪、貼、畫等方式方法制作各種各樣的魚。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刀、卡紙、彩紙、膠棒等工具。

  活動過程:

  1、課前匯入

  1、播放<<海底世界>>影片,讓同學們欣賞海底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2、提問:透過觀看影片,誰能說說你都看到些什麼?

  3、指名學生把看到的內容說聽。

  4、教師:

  海底世界是深藍色的,海水裡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魚類,同時還生長著各種門類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5、既然海底這麼美,大家想不想用你的小巧手把它表現出來呢?

  6、板書課題:海底世界

  2、教授新課

  1、欣賞海底世界課件,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小組討論製作方法

  3、教師演示製作方法

  在製作過程中可透過剪、貼、畫等方法進行製作。

  3、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1、能抓住魚的基本特徵進行製作。

  2、造型要新穎、獨特。

  3、要保持地面乾淨,在製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4、作業展評

  大家互相欣賞對方的作品,談談自己的體會。

  5、課堂

  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兒,希望以後大家能創作出比海底世界更美好的景象。

海底世界教案 篇7

  一、教學要求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詞;瞭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情感目標:瞭解海底世界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激發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3.發展目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方法描寫事物。

  二、教學重點

  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三、教具準備

  1.學生頁

  2.教師簡報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觀看海底世界的錄影。

  2.談談觀看後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把握內容

  1.自由練讀,勾劃生字詞,根據網頁提示讀準字音。

  2.“開火車”“小組競賽”檢查學生生字的讀音。

  3.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四、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你可知道大海的深處是怎樣的?

  2.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引導質疑。

  3.確立研討的主題:為什麼說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4.學生根據網頁的提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

  5.小組交流彙報。

  6.教師根據彙報引導學生透過討論、觀看錄影等多種方式體會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7.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

  8. 指導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總結全文,拓展能力

  1.上網搜尋或結合課前的查詢到的資料,向同學介紹你喜歡的一種海底動物或植物。(運用學到的方法)

  2.在留言板上寫下你對海底世界的讚美。

  作業設計

  收集有關海底世界的資料,製作一張手抄報。

  第二課時(略)

  板書設計:

  靜中有聲

  動物多、有趣

  海底世界 植物種類多、色彩多 景色奇異 物產豐富

  礦藏豐富

海底世界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海底的興趣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進行繪畫。

  3、培養幼兒良好的美工活動習慣,耐心細緻的做事態度。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觀賞過各種各樣的海底動物的圖片,

  2、本班幼兒已初步掌握畫幾種海洋動物的技能。

  3、大幅掛圖《美麗的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四個大字卡,四種海洋動物的撕紙範畫、舒緩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4、幼兒美術工具:水彩筆、彩紙、膠布,裝廢紙碎紙的小盒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張非常有趣的海底世界的掛圖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出示掛圖,引出問題。

  1、這是一幅海底世界的掛圖(邊說邊在圖上方貼上“海底世界”四個字)在圖上你看到了什麼?(例如:我在圖中看到了綠色的水草。最後引導幼兒可以用有…有…還有…練習說話。)

  2、看,這個海底世界很漂亮,可我總感覺少了一些什麼?(少了很多海洋動物吧?)

  3、對在這個海底世界有各種各樣的海洋動物,我們看一看誰遊了過來。(依次出示四種海洋動物並請幼兒說一說它們的外部特徵)

  4、可是他們太少了,沒有朋友跟他們玩,他們都感到寂寞了。怎麼辦呀?小朋友幫他們想個辦法吧。(幼兒想辦法)。

  三、幼兒進行製作。(放舒緩的音樂)

  我們可以自己製作喜歡的一兩樣的海洋動物放到海底世界中給它們做伴。

  教師演示①畫外形。②進行裝飾。③撕外形。(教師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指導。對美工基礎較好的幼兒鼓勵他們大膽創作,嘗試不同的方法,製作更多與眾不同的海洋動物,幫助美工基礎較弱的幼兒掌握難點,完成作品,提醒幼兒將撕下的廢紙放進碎紙的小盒中,製作完畢收拾好自己的美工工具和材料)。

  四、請幼兒把製作好的海洋動物貼到海底世界去。(放音樂教師帶孩子做律動)

  現在我們拿好自己製作的海洋動物,閉上眼睛(閉眼動作),再睜開眼睛,我們已經來到了海底世界,(教師做出驚奇的表情)我們帶著我們的小魚一起游到那前邊的海洋小動物那裡和他們一起遊戲。(教師帶孩子隨音樂做律動)

  五、活動點評

  幼兒將海洋動物貼到掛圖上後,教師與幼兒共同欣賞,請幼兒上來講講哪個海洋動物是自己做的?你做的是什麼?教師表揚大膽創新、作品顏色鮮豔、撕的輪廓邊緣整潔的作品。

  六、活動總結

  今天咱們做的這個海底世界可真漂亮,今天我們學做了四種海洋動物其實海底還有好多種類的海洋動物,以後王老師還帶你學做其它的海洋動物好不好?!

  活動延伸:

  回家請父母和你共同製作一個漂亮的海底世界,比比哪家做的最漂亮。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節美工綜合課,在幼兒認識海洋的基礎上增加幼兒對海洋的興趣,讓幼兒在歡快的氣氛中加深對海底世界的認識。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進行繪畫,培養幼兒良好的美工活動習慣,耐心細緻的做事態度。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興趣濃厚、積極參與其中,同時也做出了很多漂亮的海洋動物,自己興奮不已,課後還有的小朋友回味無窮。

  我對這次活動做了一些課後反思同時也希望把這種收穫的喜悅能和大家分享。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教具是製作好的手工掛圖和海洋動物的圖片,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準備了鋼琴名曲《水邊的阿蒂莉娜》《雨中漫步》……在孩子做作品時和老師帶孩子律動時加以運用,在陶冶孩子的情操和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採用了開門見山的形式引入圖片。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漂亮的圖片,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讓他們主要對畫面顏色進行了觀察與分析,並運用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把圖片中看到的事物說出來,當時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出示完四個海底動物的圖片後,又設定了一個環節,一隻小魚說這麼大的海底世界朋友太少了希望多一些朋友。這是孩子的天性都是樂於助人的這樣很自然的就點燃他們製作的慾望。於是我就演示了製作的海洋動物的過程。他們就會全神貫注地觀察。當然繪畫海底動物和撕紙方面孩子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在幼兒製作作品時我為他們準備了鋼琴名曲讓他們在情緒舒緩是敞開想像的翅膀繪畫中自己喜愛的海洋動物,作品完成以後假設自己變成了繪畫後的作品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律動的形式,讓靜置中的幼兒又動了起來,更好的除錯了課堂的氣氛。最後把海底動物都送到了海底世界和前面的四個海洋動物一起嬉戲。

  大人看孩子的畫往往搖頭,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在活動結束時對孩子作品的點評由於時間關係可能略顯倉促,這是以後我應該注意的因為這一環節很重要孩子們可以互相觀察、互相點評,互相取長補短。

海底世界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透過牆飾中出現的不合常理的現象引發幼兒的思考和想象,激發幼兒創編故事的興趣。

  2、透過幼兒間的討論交流,開闊幼兒思維想象的空間,讓幼兒瞭解創編故事的方法,適時引導,提高幼兒創編故事的能力。

  3、瞭解並依據故事的結構,學習創編有一定情節的故事內容。

  4、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敢於並願意從多角度想象和表達。

  5、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活動環境與材料:

  創設一面海底世界的牆飾,其中的動物植物等,都由幼兒根據自己興趣選擇放什麼,不放什麼。當幼兒的想法與牆飾內容不符時,允許幼兒先按照自己的願望表達。

  準備一些白紙、彩筆等

  活動準備:

  從新學期開始引導幼兒討論在空空的牆壁上,我們佈置些什麼,引導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組織幼兒討論並基本達到共識。而後,教師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透過各種途徑尋找相應材料,教師也為幼兒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和工具等,支援並幫助幼兒順利實現自己的想法,為創編故事做準備。

  活動過程:

  1、以牆飾中隱含的問題情景引發幼兒思考和創編的興趣幼兒喝水的休閒時間裡,教師發出疑問"小兔為什麼會在海里?

  2、幼兒充分發表意見,教師耐心並認真傾聽幼兒的不同想法教師鼓勵幼兒依據自己的經驗做不同的設想

  3、教師提議以此"海底世界中的小兔子"為主題創編故事

  4、與幼兒討論創編故事的方法·說明故事名稱·小兔子掉進海里的原因·小兔子掉進海里以後結果怎麼樣?

  5、幼兒選擇獨立或小組結合的方式進行繪畫創編教師用規範的正楷字幫助幼兒記錄所講內容、名稱,並將記錄及經幼兒同意稍加整理不影響原意的文字念給幼兒聽。

  6、創編交流活動在當天及以後兩週內的生活環節閒暇時間,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分別進行講述。

  活動的延伸和擴充套件:

  回家後幼兒以繪畫表現想象內容和主題及講述中表達的語言水平判斷幼兒創編故事水平。

  遊戲;我們要表演: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進行表演。自己分配角色,創造性的用動作和表情表演故事內容,製作演出道具,包括頭飾等,增強幼兒創編的興趣。

  活動反思: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教學設計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教學過程的開放,從而體現探究性。先是情境的創設:在廣闊的海洋裡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你想了解這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嗎?”,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產生撞擊,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當學生身臨其境,激起探究欲時,教師實行角色的轉換。當學生就“課文哪些地方體現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特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請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動手寫一寫。“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