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語文教案:湖心亭看雪

初二上冊語文教案:湖心亭看雪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上冊語文教案:湖心亭看雪,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瞭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4,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課文學習中理解白描手法並懂得怎麼樣運用白描手法。

  2,初步學習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作者的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和流露出的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運用白描來寫景的手法。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1,同讀、同議、同寫、同評;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鋪墊引入

  “未若柳絮因風起”,浪漫!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飄灑灑的雪花,無時無刻不在激動著我們,讓我們享受著熱烈、靜穆、自由。我們可以堆雪人、滾雪球、做冰雕……啊,下雪,真的不錯哦!雖然我們這裡雪未下,但我可以帶你們去西湖感受一下雪的情趣哦。多媒體顯示“雪景”,匯入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朗讀感知

  1、教師設定背景音樂,教師範讀或者聽錄音,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提示學生注意幾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霧凇(sōnɡ)沆碭(hànɡdànɡ)一芥(jiè)

  2、學生個讀,學生點評,學生分組讀

  3、再讀課文,參照註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質疑。

  (2)組內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並解難。

  (3)集中釋疑。後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三、品讀體味

  1、多媒體顯示學生最感興趣的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同學意譯,學生明確:湖上瀰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可結合配套插圖,回放一下雪景的畫面。

  四、問題探究

  1、作者在描寫雪景的時候,具有怎麼樣的特點呢?

  在學生思考、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多媒體顯示兩段有關描寫雪景的文字,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掌握一種新的描寫方法。

  (過渡)你們認為白描是不是隻用於寫景呢?不是的,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於寫人的範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多媒體顯示:)

  “他留著濃黑的鬍鬚,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髮……”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幾個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說說所提供的畫面,其餘同學來做一個點評。

  2、多媒體出示:“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粒”,湖心亭巧遇一事。你們認為作者在寫景和敘事的時候融入了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可適當提示,學生明確。

  五、齊讀齊背,再品味

  六、遷移運用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1,學生背誦《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學生思考,交流。明確。

  3,試著運用白描手法,模仿寫一段關於雨、霜、或者其它的文字,好嗎?要注意情感與景的交融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