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心理健康教育《學會正確歸因》校本課程教案

八年級心理健康教育《學會正確歸因》校本課程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心理健康教育《學會正確歸因》校本課程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瞭解歸因的重要意義。

  2、指導學生學會積極的歸因,樹立自信。

  教學過程:

  引言

  如果你最喜歡的電影演員演了一部非常糟的電影。你會怎麼解釋呢?有幾種可能的理由,例如:也許他那陣子身體狀況不佳,也許他家裡突然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也許他因為搭檔太差勁,而不能發揮如意。也許他本身就是一個並不高明的演員。他以前的成名全是偶然。如果你選擇了前三個之類的非賞演技的原因,你還會喜歡那個演員,如果是最後一個歸因,你肯定不會再像以前那麼喜歡他了。

  換一個主人公,你有一次考得特別好,你又會怎麼解釋?碰的?還是你那天心情特別好,意外?還是你終於考出了真實的水平了?如果你把考好的原因歸為前兩因類,則你不會更從地對自己有信心,對運氣一類的,你會因此

  對自己更有信心。

  這兩例都說明了同一行為不同歸因的不同效應。

  我們在完成一項工作任務的時候,往往會尋找自己和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和失敗的原因,這就叫“歸因”。奧地利的心理學家海德提出了“歸因理論”。提問:你們對這次月考滿意嗎?那麼你們是如何歸因的?是稀裡糊塗地讓它過去,還是真正地學會吃一塹長一智呢?其實,我認為:輸或贏都要明明白白,只有明白了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你才能有的放矢。現在,我請大家寫下你們這次考試失敗或者成功,原因是什麼?

  將認為自己失敗的與認為自己成功的分開。根據反饋來分析,向學生解釋正確歸因的方法。能力、努力、運氣和任務難易是分析學習或工作成敗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說,有自信心的人把成功的原因歸因為自己的能力強,而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己不努力。認為自己要努力程度到了自己必定成功。相反,缺乏信心的人,常把成功的`原因的歸為運氣好,任務容易、自己無法決定的外部因素,而把失敗歸結為自己能力差甚至無能。(積極歸因:當失敗時,要告訴自己“這次失敗是因為我的努力不足,我的能力是足夠的,只要我努力了,無論下次任務有多難,我都可以戰勝困難”)

  指導學生閱讀林肯的故事,並在每次失敗中找出可能的原因。

  討論兩個問題:

  1、最終是什麼原因導致主人公最終堅持不懈?

  2、揭示主人公就是著名的美國總統林肯。這時,你會怎麼歸因?

  分享:故事《沉香與木炭》

  引導:每個人都是一座金礦,調整自己的歸因傾向,學會積極歸因,走向成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