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海底世界教案模板六篇

關於海底世界教案模板六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底世界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底世界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14個生字以及由生字帶出的詞語。

  2、透過教學,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並發表見解,瞭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教學重點:

  瞭解海底景色和物產豐富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透過讀書、訪問、查問資料或上網等,廣泛瞭解海洋知識。

  教師準備:投影儀、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海底景色奇異的特點。

  教學過程:一、激趣匯入,提示課題,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海洋的知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2)學生小組內自學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情況,注意“異”的上面是“”,不是“已”。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不讀錯字、不漏字,瞭解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瞭解課文主要寫什麼內容。

  四、學習一至三自然段。

  (1)感情朗讀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

  (2)學生自主學習二、三自然段。①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這部分。②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疑難問題。③四人小組互助學習,講座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海底景色奇異的句子。④學生彙報見解,師生適時交流、評議。⑤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3)小結:

  五、拓展延伸。畫一畫心中大海的景色。

海底世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2.透過對本課重點段的教學,進行句與句之間聯絡的訓練。

  3.學會本課生字、詞,讀準多音字“參”,會用“普通”和“物產豐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

  2.指導學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絡。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透過自學生字、詞,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到過海邊嗎?你看見過大海嗎?大海一望無際,大海波瀾壯闊。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壯觀,你可曾想過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呢?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去海底旅行,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奧秘吧!

  (二)教師範讀課文。(配樂),學生邊聽邊想海底世界的樣子。

  (三)學生聽讀後簡述海底世界的樣子。

  (四)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文中生字,並透過自學生字、詞。

  可讓學生採用填表法按要求進行自學。

  例:

  (五)檢查自學。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糾正讀音。

  2.提醒學生注意特殊韻母或整體認讀音節的發音。

  例:“卻”:qu8韻母中“{e”中的“{”上面的兩個點去掉了,這是因為{見到j、q、x後要脫帽行禮,萬不可寫成q{e。

  “私”s9和“異”y@是整體認讀音節。

  3.提示學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採用多音字組詞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4.指名分析字形結構。

  “卻”是左右結構,右半部是“卩”,不要寫成“阝”。

  “異”是上下結構,上半部是“巳”,不要寫成“己”。

  5.可採用形近同音字組詞的方式作鞏固練習。

  私( ) 兔( ) 煤( )

  和( ) 免( ) 謀( )

  肌( ) 異( ) 峽( )

  飢( ) 導( ) 狹( )

  (六)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詞語質疑。

  1.比較近義詞,理解詞義。

  奇異——特別,與“平常”不同,與“奇怪”意思相近。但“奇異”多用來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應用範圍廣。

  蘊藏——與“儲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潛藏而未顯露或等待開發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

  竊竊私語——原指人們偷偷地小聲說話。本課是把海底動物發出的聲音比作人在“竊竊私語”,顯得很生動。

  物產豐富——物產:天然出產的和人工製造的物品。豐富:(物質財富、學識經驗)種類多或數量大。即:天然出產和人工製造的物品種類繁多,數量大。

  (七)再次讓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八)作業。

  1.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透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透過課文3、4自然段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絡。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瞭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

  (二)指導學生讀懂3、4自然段,弄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絡。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讓學生看錄相。

  2.說說你看到的大海深處是什麼樣兒的?

  (二)抓重點句,瞭解特點。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讓學生思考,文中哪句話概括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特點?

  3.指讀有關句子:

  “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4.這句話著重介紹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點?

  (兩方面特點: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

  (三)粗讀課文,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並根據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段落。

  2.指名回答,課堂討論。

  透過討論讓學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側重講海底世界景色奇異。4、5、6自然段側重講海底物產豐富。

  3.引導學生回顧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1)思——問題。

  (2)畫——重點句。

  (3)找——重點詞語。

  (4)說——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異。

  (1)指讀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風浪嗎?有光嗎?

  (2)指名回答後,出示重點句。

  “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

  (3)課堂討論:“依然”是什麼意思?讓學生將句中“依然”換成一個與它意思相近的詞,使句子意思不變。

  “依然”指依照原來的樣子。經過討論,句中“依然”一詞,可換成與它相近的“仍然”,句義不變。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

  (4)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後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麼作用?

  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線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

  2.學習第3自然段。

  讓學生運用學習一段話的方法,學習這一段。

  (1)思。想一想這段話有幾句?每句話是什麼意思?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絡起來的?

  (2)指讀句子,並分別說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聲音呢?”

  讓學生討論:“是否”是什麼意思?將“是否”換成另外一個詞語,使句意不變。“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讓學生採用換詞語的方式理解句義。

  3.學生自讀3~5句。想想這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中的哪個詞語講的?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經過討論,讓學生弄明白這三句話是圍繞著第2句“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這句話的意思講的。

  (1)指讀重點句,理解詞語。

  (2)什麼是“竊竊私語”?

  (“竊竊”形容聲音細小。“竊竊私語”指揹著人輕輕地交談。本課是比喻海底動物發出輕微的聲音。)

  (3)讓學生用動作演示“竊竊私語”。

  (4)作者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用這個詞語賦予動物以人的行為,使它們更加可愛、動人。)

  (5)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這一排比句式具體描寫動物發出的聲音,同時用“蜜蜂、小鳥、小狗”的叫聲來比喻海底動物的叫聲,這些都是孩子們熟悉的事物,特別能引起兒童的情趣。講課時,可採用有感情地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裡表示什麼?

  (省略號在這裡表示還有許多種動物的聲音。)

  (7)教師讀句子:

  “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

  提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這句話告訴我們各種動物還會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換自己的聲音。)

  (8)指讀這段話,並小結這段話表述的內容:靜中有聲。(奇特)

  (9)小結學法:學習這段話我們主要抓住了什麼?

  讓學生明白,要弄懂句與句之間的聯絡就必須注意抓重點句中的重點詞語。

  (10)讓學生自己說說海底景色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靜中有聲)

  4.用上面的學法自學課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產豐富。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海底有哪幾類物產?文中分別寫了些什麼?

  (1)指名回答,教師依照學生的回答板書。

  5.學習第4自然段。

  (1)指讀課文,想想這段話有幾句?每句話是什麼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話。第1句講“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多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後四句分別介紹了海參、梭子魚、烏賊、章魚和貝類的活動方式。)

  (2)“已經知道”這四個字說明了什麼?

  (說明海底動物不只是三萬多種,還有很多很多,只不過現在還沒有發現。)

  (3)第1句與2至6同之間是什麼關係?

  (先總述後分述。)

  (4)你是怎麼知道的?

  (從“各有各的活動方法”這一概括詞語中看出來的。)

  (5)出示填空練習。

  ________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________每小時能________,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動,能________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6)填空後指讀句子,體會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有些貝類自己不動,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這句話作者給貝類賦予了人格化的描寫,使它們更加可愛、動人。)

  6.指讀5、6自然段。

  (1)課文怎樣介紹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讀有關句子,找出其中的連線詞語。

  (“有……有……還有……”作者用這樣的排比句式描寫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種多樣。)

  (3)讓學生找最有特點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豐富的礦產,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稀有金屬是很寶貴的礦產資源。在陸地上蘊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這種稀有金屬,說明海底有豐富的物產。)

  (5)課文中描寫植物和礦產的時候,為什麼只寫這幾種?

  (讓學生體會作者抓最突出的特點描寫的方法,同時說明海底豐富的物產中也包含著“奇異”。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是分不開的。)

  (五)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六)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看圖,再激趣、展開想象。

  1.出示掛圖。

  2.談話激趣。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瞭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麗多彩,景色如此奇異,物產如此豐富。想象一下,假如你來到海底,你要做些什麼?

  以此深化和延伸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去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檢查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二)練習用“普通”、“物產豐富”造句。

  二、教學重點、難點

  練習用“普通”和“物產豐富”造句。

  三、教學過程

  (一)練習造句。

  1.理解詞義。

  2.指讀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

  3.師範引路。

  (1)普通。

  媽媽是一位普通的教師。

  (2)學生口頭造句練習。

  (3)物產豐富。

  原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例句:西沙群島是個物產豐富的地方。

  (4)學生口頭造句練習。

  (二)檢查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三)作業:畫一幅海底世界的圖畫

海底世界教案 篇3

  《海底世界》(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認識海底世界,獲得有關海洋的知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

  難點是體會作者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與設計

  (一)複習匯入

  同學們,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你可以用詞語來概括一下嗎?(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二)研讀課文

  1 讀課文2自然段。

  你聽(用電腦播放海濤音效),當海面上洶湧的時候,海底依然……(引說) 那麼,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也沒有呢?(也不是)你從哪兒知道的?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彷彿聽到了什麼?(討論)說說你聽到了海底動物們都常常做什麼呢?(理解“竊竊私語”)這些聲音就這樣我們可以聽到嗎?那怎麼才能聽到呢?

  (1)那就讓我們帶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來聽聽海底到底有些什麼聲音?書上是怎麼描寫的?(出示這一句)齊讀。這句話中最後的省略號有什麼用處?還有哪些聲音?句式訓練:如果你用上特別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還好像 ……

  (2)讓我們帶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再來聽聽,我們還能聽到什麼聲音呢? 我們知道海底動物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就是同一種動物在不同的情況下也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引讀)

  (3)小結:這一自然段先講海底是寧靜的,接著講寧靜中有聲音,然後講有哪些聲音,最後講了同一種動物在不同的場合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海底世界就是這麼光怪陸離,這麼千奇百怪。那就讓我們帶上特製的聽音器在一起來感受下海底世界奇異的聲音。

  2、研讀課文3-5自然段

  (1)、(過渡)多麼奇異的海底世界呀,現在請同學們再去讀讀課文3-5自然段,看看你又發現了什麼?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2)、你可以選你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想一想,你明白了什麼?把你讀明白的說給同桌聽聽。

  (3)、同學們,你們最想先了解什麼?

  (4)、大家都想了解動物,好,我們就去海底動物世界。請同學們認真讀讀第3小節,看看你發現了什麼有興趣的動物?

  a你看到的`有趣的動物先說給同桌聽聽,它們有趣在哪兒?想想怎麼說,才能讓大家也喜愛。

  b集體交流:說說你喜愛動物 利用多媒體展示動物圖片,學生邊看畫面邊有感情地朗讀。

  c海底就這幾種動物在活動嗎?你還發現了什麼動物的活動方式?

  d小結:海底有這麼多有趣的動物,它們的活動特點各不相同,所以說——引讀第一句。(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

  (5)、剛才我們瞭解了可愛的海底動物,你還想了解什麼?(植物 那我們就去海底植物天地看看

  a出示第4自然段,請同學們自由讀第4自然段,思考:它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b交流:海底植物天地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植物色彩多種多樣,有------ ,有------ ,有------ ,有------

  植物形態各不相同

  c你喜歡這些海底植物嗎?誰能透過你的朗讀讓其他同學也喜歡這些海底植物?

  先讀給你的同桌聽聽,讓同桌先也與你一同分享 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奇異的海底植物吧!齊讀第4自然段

  (6)、瞭解海底蘊藏的礦產資源。

  海底世界除了有趣的動物、奇異的植物,還有其他東西嗎?

  出示“海底有……稀有金屬。”請同學們自由讀該段, 讀了這一段你想說什麼?

  你知道什麼是“蘊藏”嗎?(蘊藏:蓄積而未發掘)海底還蘊藏著很多豐富的、珍貴的物產等待著同學們去發現去開採。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海底世界的物產豐富,齊讀

  透過學習,我們知道海底世界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所以我們說海底真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今天我們走進了海底,認識了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

  那就請你們用自己的讀來表達你們的感情吧。讓我們在朗讀中再次來感受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集體朗讀。

  (三)拓展延伸

  海底是神秘的,海底是誘人的,透過這節課上學習我們瞭解了奇異的海底世界。相信同學們一定對海底世界很感興趣,那今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就是《我是小小解說員》,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回海底世界的解說員。請你們回家後把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按一定的順序介紹給你身邊的親人或是朋友,可以嗎?看看到底誰是最出色的小小解說員?

海底世界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的海洋生物,綜合運用搓、壓、盤、手捏等多種方法表現海底生物的形態糕

  2.會利用多種廢舊材料進行裝飾。

  3.能充分想象、盡情創作。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欣賞過"海底世界"影片。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

  3.音樂《水族館》。

  4.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教師:我們一起欣賞過奇妙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透過活動前的影片短片,幼兒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對於海洋生物也會有更深刻的感性認識。把自己的感知經驗透過語言表達出來,這也是一種知識的再現和積累過程,而且透過讓他們充分表達,幼兒各自的感知經驗得到分享。

  2.分組討論:用學過的多種方法塑造奇妙的海底世界。

  (1)引導幼兒思考自己製作的內容及方法。

  教師:你想製作些什麼?準備怎麼做?

  (2)幼兒分小組討論。

  (3)請小組代表交流作品構思。

  3.幼兒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背景音樂)(1)鼓勵幼兒運用搓、壓、盤、手捏以及各種廢舊材料來製作和裝飾。

  (2)教師適時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4.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評價。

  (l)鼓勵幼兒將本組的作品編成一個故事。

  教師:請每組的代表來講講你們的海底世界裡發生的故事吧。

  ●此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組織能力和表述能力,更好地介紹小組的創作意圖。

  (2)教師對構思新穎的作品予以重點點評。

  活動建議: ☆家園共育為了讓幼兒能更好地表現各種海底生物,家長可以引導幼兒有目的地欣賞一些實物魚。有條件的可以去水族館參觀並用相機拍攝下來,回家後與幼兒一起討論魚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用泥怎樣來體現,魚鰭除了用泥做還可以用什麼輔助材料來表現更好,等等。這樣有利於幫助幼兒學會思考,學會知識經驗的遷移。

  【評析】

  本活動是幼兒在陶藝中所學技能的綜合運用。因為是初次進行綜合技能的使用,會有些難度,但教師不必參與太多,做好引導和鼓勵即可。如,在製作前注重幼兒間的相互交流和協商,體現幼兒間的互動與經驗的分享;在製作過程中儘可能地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來製作海底的生物,注意廢1日材料的創意使用,力求新異等。

海底世界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繽紛絢麗的海底世界,萌發對海底世界的探究興趣。

  2。積極觀察聯想,大膽的表現海底世界的各種生物。

  3。嘗試用油畫棒和水粉筆進行油水分離畫的美術活動,體驗“變魚”過程帶來的快樂。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 大排筆、藍色顏料、油畫棒,大張畫紙、桌布、圍裙、袖套

  2。 畫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圖一張、海底世界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們見過海底世界嗎?在海底世界裡有什麼?”

  “今天,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張海底世界的圖畫,我們來看看海底世界裡有些什麼美麗的東西。”

  2、出示範畫,引導幼兒猜測。

  師:咦,海底的魚都去哪裡了呢?

  二、以變魚的遊戲形式講解示範如何使用大排筆進行刷畫,並引導幼兒觀察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徵。

  1、出示水粉筆,教師用“魔術筆”沾上顏料,刷在畫紙上。

  師:沒關係,我這裡有一隻魔術筆,只要我把筆的毛在顏料裡蘸一蘸,在盤子邊上刮一刮,再在我的畫上刷一刷,就能變出魚來了。

  2、講解魚的動態和外形特徵。提問:“你們看看我變出了什麼?它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它們在幹什麼?”

  小結:海底世界的魚有的大有的小,有三角形的,有半圓形的,有圓形的,有橢圓形的,有的象香蕉形的,還有的是長長的彎彎曲曲的,它們不僅長的形狀不一樣,身上的花紋也不一樣。

  3、講解油水脫離畫的畫法,提問:為什麼魔術筆能變出魚?

  小結:先用油畫棒在畫紙上畫出魚,然後用水粉筆沾上顏料刷在畫紙上,當顏料遇到油畫棒畫出的圖案時,圖案就能顯現出來了,這種畫法叫油水脫離畫。

  4、出示海底世界PPT,請幼兒觀察海底世界各種魚的形態和顏色。

  “我海底世界的魚是變出來了可是他們少了什麼?我的筆魔力還不夠,所以魚的顏色沒有變出來,真正海底世界的魚兒是什麼顏色的呢?海底世界除了魚還有什麼呢?它們長什麼樣的?我們來看看。”

  小結:海底世界裡的各種生物不僅形狀長得不一樣,而且顏色花紋也不一樣,有紅的,有黃的,有藍的,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三、操作部分。

  1、提出操作要求。

  (1)今天請每桌的小朋友合作畫一幅海底世界,畫的時候先商量一下你們要畫什麼海底動物?它們在幹什麼?誰在畫紙的哪裡畫,畫面要怎麼安排?最好大家畫的都不一樣,你們的海底世界就豐富了。畫的時候請小朋友先用深藍色的油畫棒畫出喜歡的魚和水草,再用其他顏色的油畫棒為它們穿上漂亮顏色的衣服,塗顏色時要用力些,要把整條魚都穿上美麗的衣服,然後再用大排筆刷上顏料就可以了。

  (2)在塗色的時候大排筆蘸好顏料後要在盤子邊上刮一刮,不然顏料會滴的到處都是。

  (3)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清潔,手髒了要及時擦乾淨。

  2、幼兒分5組操作,每組幼兒共同完成一幅海底世界,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畫出不同形態的魚,並添畫水草和泡泡。

  四、結束部分。

  展示幼兒作品,請個別幼兒上來介紹自己的畫,說說是什麼魚?它在做什麼?請個別幼兒說說你最喜歡海底世界的哪個地方?為什麼?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均對幼兒園美術教育做了全面具體的闡述,既要求幼兒園透過各種手段,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美的體驗,豐富幼兒對美的想象、美的創造,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且新《綱要》中又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於各種活動之中”。新鮮好奇,好動、好玩、愛做遊戲是幼兒的年齡特徵,也是幼兒的天性。因此這節美術活動《海底世界》我先以魔術筆“變魚”的遊戲形式吸引幼兒活動的興趣,在變魚的過程中,逐一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徵,並用遊戲的口吻想象它們之間發生的故事,使幼兒一直保持著積極專注的狀態,並且在變魚的過程中向幼兒潛移默化地傳授了油水脫離畫的方法,並讓個別幼兒參與幫助老師變魚,使幼兒對這種繪畫方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參與慾望。接著我再讓幼兒觀察PPT中的海底生物,進一步瞭解了海底生物的絢麗多彩和多樣性。這次繪畫我讓幼兒採取小組合作用油水分離畫的方法來創作海底世界,讓幼兒體驗了合作的快樂,最後我把海底世界連城一片,帶領幼兒參觀海底世界,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海底世界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從而使幼兒始終保持著興趣和嚮往。這次活動孩子們都能表現出豐富多彩的海底生物,但由於是第一次進行小組合作用大張紙繪畫,所以有些孩子畫的魚比較小,合作表現的比較少,不會和別的孩子一起配合完成一個故事,繪畫時孩子還是自己畫自己的,以後可以多采取這種形式活動,讓孩子學會和別人合作。

海底世界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嘗試牙籤刮畫,願意大膽創作。

  滲透目標:

  鍛鍊幼兒小肌肉的發展。

  活動準備:

  1、課前讓幼兒看海底世界的VCD。

  2、海底世界壁畫一幅。

  3、範畫一幅,教師操作4K畫紙一張:第一層塗彩色,第二層塗黑色。

  4、幼兒操作畫紙第一層塗彩色,第二層塗黑色。

  5、油畫棒、牙籤。

  活動過程

  一、觀察壁畫,引發興趣

  請幼兒說出壁畫中生物的特點,如海星有幾個角,螃蟹有幾條腿等等。

  二、引導幼兒嘗試刮畫

  1、出示範畫,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示範後,讓幼兒在教師操作畫紙上嘗試刮畫。

  3、請幼兒開始嘗試用牙籤刮畫海底世界,教師巡視並從旁指導。

  三、活動評價

  師:小朋友畫出了很多海底動物,而且畫的非常棒,我們一起佈置一個海底世界吧。下來小朋友可以看看還能畫出什麼,你可以再添上去。

  提示:

  1、因為繪畫必須有形體基礎,因此第一個環節為觀察生物的外形特點。

  2、要引起幼兒對刮畫的興趣。

  3、幼兒學著用牙籤刮畫出海洋生物,表現出千變萬化。

  4、幼兒始用牙籤要小心,不要折。

  5、該環節將作品全部展示給幼兒,激發幼兒再次創想的慾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