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案模板彙總6篇

《海底世界》教案模板彙總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海底世界》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底世界》教案 篇1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

  1.教師一邊點選神奇的海底世界的錄相,一邊播放配樂朗讀錄音。

  (教室裡鴉雀無聲,學生瞪大了雙眼,盯著畫面,尋找著自己知道和不知道名的,見過和沒見過的景物,好奇心油然而生,求知慾在這種引發的過程中轉向於課文內容的學習。)

  2.看完錄相,聽完朗讀,你能說說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嗎?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側重寫海底景色奇異,哪幾個自然段側重寫海底物產豐富?

  板書: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形成一種內在動力,推動人們去探求知識。透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

  二、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全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課文最後一句。)

  (2)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景色奇異?(2、3自然段。)

  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物產豐富?(4-6自然段。)

  (3)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作者採用設問的修辭方法引出了下文,並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2.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出示投影:(採用覆蓋片,由海面向海底逐步演示。)著意表現海洋的光線,顯現出深海里有許許多多閃爍著有光點的深水魚在遊動。(如果能配有各種動物聲音更好。)

  (2)默讀2、3小節,邊讀邊結合投影概括一下海底有什麼特點?(畫批)

  板書:黑中有亮靜中有聲

  (3)誰能把這一特點讀出來?

  (一人讀,大家評。)

  (4)“依然”是什麼意思?還可以換成什麼詞?

  (仍舊、照舊)

  你還可以把這兩個自然段中的哪個詞換一換,使得意思不變?

  (波濤澎湃——波濤洶湧——是否——是不是)

  (5)為什麼海面上波濤澎湃而海底卻依然很寧靜呢?

  (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回答。)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7)自由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誰能補充省略號的內容?

  (8)小組交流,班上彙報。

  (有的像小貓一樣喵喵;有的像小老鼠一樣吱吱;有的像小雞一樣嘰嘰;有的像喜鵲一樣喳喳;有的像綿著一樣咩咩;有的像老牛一樣哞哞;……)

  (9)誰能補充“……的時候……”

  (鴨子或大雁玩耍的時候發出嘎嘎的聲音;小豬休息的時候發出哼哼的聲音;鴿子消譴的時候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10)練習朗讀或試著背誦。

  「這裡是本節課學習的重要階段,教師設計了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喜歡的內容,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養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勇於創新的重要途徑」

  三、自讀課文,遷移運用。

  1.默讀課文4-6自然段,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海底物產豐富?(採用畫批的方式學習。)

  2.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概括得準不準。

  3.班上彙報交流。

  板書:動物植物礦物

  4.描寫動物的一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圍繞一、二句話寫的。)

  (1)出示投影:①出現動物的群像,體現“多”和“各式各樣的方式”,從整體上給學生以總的表象;②接著依次出現“海參”,“梭子魚”、“烏賊”和“章魚”等,給學生以個體有表象。

  (2)總結方法:作者採用什麼方法寫的?

  (數字舉例、擬人、比喻、對比、修辭手法;總分段式。)

  (3)你可以用上述方法或其它方法介紹投影中或你自己知道的動物活動情況。

  (……)

  5.出示投影:主要表現海底地形與礦藏。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6.合理地添畫景物,為畫配詞。

  “海底有山、有峽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是本文的虛處或者說是空白處,給學生無限的遐想空間,有助於他們研讀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

  「這一環節的設計,文道結合,滲透了生態環保教育,從而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了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四、總結課文,激勵拓展。

  1.指名對照板書說說課文哪些地方說明了海底景色奇異,哪些地名說明了海底物產豐富。

  2.說說作者為什麼會寫得這麼好。

  3.鼓勵學生看書,查資料,瞭解探究海底更多深入的知識。

  「以師生竟爭的形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課內外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後續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五、作業

  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查資料豐富海洋知識;預習。

  「自留作業,自行設計,使學生既有自主思考的權力,又激勵著他們不斷創新的精神,進而超越課文,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海底世界》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認識、瞭解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2、透過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進行句與句聯絡的訓練。

  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參”和“量”,能正確讀寫“依然、是否、竊竊私語、普通、貝殼、免費長途旅行、顯微鏡、金屬、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等。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教學重點: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

  教學難點:透過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進行句與句聯絡的訓練。

  教學準備:課前透過讀書、查閱資料或上網等,廣泛瞭解海洋知識。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海底世界》,讓我們一起到海底世界看看,大海深處到底是怎樣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第一、第七自然段。

  1、默讀課文:全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具體寫海底世界的?

  討論板書:2、3、4、5、6

  2、齊讀第一自然段:這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大海深處是怎樣的?(板書)

  3、 結尾又怎麼寫的呢?齊讀。

  海底世界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板書)

  4、第2、3、4、5、6這五個自然段,哪幾自然段寫了景色奇異?哪幾自然段寫了物產豐富?

  5、小結:作者這樣向我們介紹海底世界,條理多麼清楚啊!文章條理清楚,總結這麼寫,簡單明瞭。再齊讀第七自然段。

  三、 合作探究第二——六自然段。

  1、過渡,讓我們抓住“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八個字合作學習第2-6自然段。

  2、討論如何合作學習。結合學生回答把第2—6自然段讀一讀,再找一找什麼地方寫景色奇異,什麼地方寫物產豐富的,最後用直線畫出重點的句子來。板書:讀—找—畫。

  3、觀看課件《海底世界》,把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的內容變成直觀的畫面,讓學生把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進行自我修改,尤其是分辨哪些是重點句子

  4、 彙報2、3自然段自學心得。

  a.海底世界的景色是怎樣的?(寧靜、黑暗)

  b. 海底依然很寧靜,點撥:“依然”是什麼意思?在什麼情況下依然寧靜?波濤澎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海面的風浪影響不到海底?

  教師引讀:因為再大風浪,——……

  海底又為什麼是黑暗的呢?

  海底的景色是“寧靜”、“黑暗”的,為什麼又說是奇異的呢?

  師引讀: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

  “卻”表示什麼?——轉折

  師述:當然,從光點的點可以看出也只是一點點的光亮,儘管如此,在黑暗的海底,也足以顯出它的奇異來了。練習朗讀。

  c.“黑暗”中有“許多光亮”是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的一個方面:

  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摘錄。

  自由輕讀:能否總結出景色奇異的第二個方面?(“寧靜”中有“各種聲音”。)

  指導理解該段中句與句的聯絡:

  齊讀第一句:這是提出問題?換詞代替“是否”

  “不是的”這是作了——回答

  師述:一問一答,肯定了海底是——有聲音的,這兩句聯絡非常緊密。

  聲音是哪來的?都有些什麼聲音?齊讀三、四、五句

  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

  引讀:由於是竊竊私語,所以只有用——水中聽音器,才能聽到各種聲音。

  出示:因為……所以……連線這兩層意思,理解兩句間的因果關係。

  師引讀:“各種聲音“,都有些什麼聲音呢?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還好像——,還有呢,所有用了省略號。

  注意:這裡是冒號,不是句子的結束標點,引導學生認識第四句。

  師述:寧靜當中能聽見各種聲音,但只是微微的(練習朗讀),真是太奇異了。奇異的地方還有呢?(正因為如此還有各不相同的作用)

  d.小結:這一段,首先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肯定了海底是有聲音的,接著指出聲音來自海底動物,很輕,只有用聽音器才能聽到,然後用打比方的手法向我們具體介紹了四種聲音,最後還寫了不同的聲音的作用。句與句之間聯絡得非常密切句子聯絡緊密。

  5、練習檢查四、五、六自然段的自學情況。

  過渡: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體現在“寧靜”能聽到“各種聲音”,不同的聲音還能起不不同的作用;“黑暗”中有“許多光點”。“奇異”這個詞用得非常妥貼,條理也非常清楚。那麼它的物產豐富又體現在哪兒呢?

  物產類別 數量 有什麼

  動物 活

  動

  方

  法

  植物

  礦物

  小結:這三個自然段使我們從動物、植物、礦物三方面看到了海底豐富的物產。齊讀四、五、六自然段。我們現在的小學生,未來的科學家,你們已經重視開發海底礦產了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用海底礦產來建設新的社會,為人類服務!

  四、總結全文

  1、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點明瞭要講的是“大海深處”的情況,激起我們的閱讀興趣,第二——六自然段,緊扣第一段提出的問題,具體而生動地描述了海底的景象,最後發出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樣的讚歎。

  再讀最後一段。

  2、這種開頭提問,激發興趣,最後總結,解開謎底的寫法,使文章結構緊湊、完整,上下文聯絡密切。

  五、朗讀全文,給課件配音,再一次體會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

  板書:

  23海底世界

  2寧靜

  3黑暗

  1大海深處是怎樣的 ? 4動物 7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5植物

  6礦物

《海底世界》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和了解海洋動物的基礎上,用簡筆畫表現它們的形態。

  2、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影片、勾線筆、蠟筆、教師範畫一張。

  活動過程:

  一、觀看影片,引起主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小電影,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小電影裡你都看到了什麼?那這些魚都生活在哪裡呢?

  二、教師示範。

  師:原來這些魚都生活在美麗的海底世界。今天老師想把美麗的海底世界搬到我們的紙上。那海底都有些什麼呢?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邊說邊示範畫)小丑魚:它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它的身體是圓形的,用弧線來畫出它的嘴巴、魚鰭還有尾巴。別忘了給魚鰭還有尾巴畫上直直的魚刺。然後畫上眼睛,在畫眼珠的時候要記得留白,最後用波浪線來裝飾它的身體。

  鯊魚:我們先畫一條直線,接著用弧線來畫嘴巴,鯊魚有鋒利的牙齒,我們要用折線。用其他的弧線把身體畫完整,魚鰭和尾巴是三角形的。

  石頭:海底有什麼呢?石頭大大的,我們可以用光滑的弧線畫。

  水草:水草怎麼樣的?大家都還記得扭扭草嗎?水草也是用弧線扭啊扭啊,一根太孤單了,我們再畫幾根。

  珊瑚:珊瑚就像一根根的小樹枝,我們用弧線來繪畫。

  熱帶魚:這種魚身體扁扁的,我們先畫兩條弧線,再用一條弧線連起來,尾巴也是弧線哦。添上眼睛和身體這條魚就完成了。

  劍魚:老師還認識一種劍魚呢,它身體瘦瘦的,背上有刺一樣的東西,我們用直線來畫。

  水母:老師還要給你們介紹一個新奇的朋友呢,叫水母,它的身體呀是一個扁扁的圓形,這是眼睛和嘴巴,它的腳呀和我們的水草一樣,用光滑的弧線扭啊扭啊,真好玩。

  海星:它和什麼長得很像呢?原來是我們的五角星,不過海星的身體可比五角星圓潤呢,每個角都是弧線。

  螃蟹:我還想在這裡畫一隻螃蟹,螃蟹是什麼樣子的?身體圓圓的,眼睛凸出來,還有兩個厲害的大腳,其他的小腳畫上直線,然後一折就可以了。

  貝殼:海底還有貝殼呢,我們畫一個大半圓,再畫個小半圓,裝飾上線條,貝殼就完成了。

  師:咦,海底除了這些,還有哪些東西呢,一會小朋友可以發揮想象,把你想到的東西畫出來。

  師:你們覺得這個海底世界漂亮嗎?那我們怎麼做才能讓它變得更漂亮呢?哦!給它塗上漂亮的顏色,讓它變得更加漂亮!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給海底世界塗一塗顏色。(出示範畫)看!海底世界塗好顏色了,漂亮嗎?

  三、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海底世界這麼美麗,你們想不想畫一畫自己的海底世界?好,現在大家行動起來吧。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師:小小畫家們,你們都完成了嗎?誰願意來給大家講講你的海底世界裡都畫了些什麼。

  師:小朋友畫得真不錯,我們拿著自己的作品去給隔壁的小朋友欣賞一下吧。

《海底世界》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小學九年義務教材第六冊第六單元裡第二篇講讀課文。本文知識淺顯,語言流暢、自然。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文章在教材中的地位,我認為這節課應完成以下四個目標: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透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透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探究性的閱讀教學,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因為它突破了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開放的過程可以從情境的創設、角色的轉換、資源的拓展三個方面表現出來。

  2、內涵挖掘,注重人文性

  語文教學應該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積極、樂觀的探索精神,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我在挖掘教材的內涵時,注重了人文性,關於這一點在課堂交流和課堂作業中能體現出來。

  3、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四、說設計思路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我本節課教學思路是這樣的:(教師的活動主要是一個“創設”,三個“引導”:)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

  ↓

  創設情境

  觀察,交流對話

  ↓

  ↓

  引導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

  引導表達

  讀?說?寫?評

  ↓

  ↓

  引導拓展

  蒐集、處理資訊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計劃用兩種方法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錄影,配樂朗讀

  2、出示問題,引發探究(設計的問題是)

  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海底世界的瞭解,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對具體情境的體驗、領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展更協調。)

  (二)自主合作,探究特點(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四個步驟)

《海底世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感悟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2、抓住重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並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瞭解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

  教學難點:

  找出第四自然段的重點句,知道動物是怎樣活動的,並體會這段話是怎樣寫具體的。

  五、教學過程:

  1、匯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海底世界,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海底世界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讀 課文, 你從哪感受到海底是“ 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把它畫下來,一會我們一起交流。 2 、學生自瀆課文,邊讀邊畫感受最深的語句。

  3、學 生彙報,交流 ( 學生說到哪段學習哪段 )

  A亮光

  讀句子,談談讀後的感受。

  當學生談到感到很奇異時,教師追問: 為什麼你這樣認為?

  (前面一句講到“500 米以下就全黑了” ,而這一句卻說“500 米以下有光點在閃爍” ,就覺得奇異。)

  教師小結:在大海深處,黑暗中有光點,這種景象的確讓我們感到很奇異。你能想想這些光點還會像什麼嗎?(自由發揮想象)

  你們的想象真豐富,更使我們感受到大海深處的奇異,你能把這種奇異的美景讀出來嗎?

  自己練習,指名朗讀。

  B聲音

  讀句子,談談讀後的感受。 師:海底的動物竊竊私語說了什麼,我們能聽到嗎?為什麼不能? 讓我們去聽聽,海底的動物都發出那些聲音? ( “ 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好象在打鼾 ……” )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也喜歡這句話,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積累的這句話和書中的比一比,你們覺得哪一句更好一些呢?

  大螢幕出示: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嗡嗡,有的啾啾,有的汪汪,有的在打鼾……

  (書中那一句比較好,因為把海底的動物發出的聲音用我們比較熟悉的小動物的叫聲來比較,我們聽起來就覺得很親切,很熟悉。) 師:那你們試著把這句話讀一讀,讀出你們對這些小動物的喜愛,讀出這些聲音的有趣。(指導朗讀) 指讀三名同學,老師和學生對他們的朗讀有適當的評價,最後全班有感情地齊讀。 師:現在同學們想一想,海底除了這些聲音還有可能發出哪些聲音呢?你們也可以用書中這種方式來說,好嗎?現在下面自己試著說一說。 ( 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小牛一樣哞哞,有的像小貓一樣喵喵,有的像小羊一樣咩咩,有的還好象在唱歌 ……

  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小豬一樣吭吭,有的像小青蛙一樣呱呱,有的像小羊一樣咩咩,有的還好象在演奏 …… ) 師:你們說得真好,在大海深處,我們能聽到這麼多有趣的聲音,的確能讓我們感到海底世 界的奇異,你們再讀讀這句話,看看從中又能感受到什麼?

  (靜中有聲,更感到海底深處的奇異。)

  動物的活動方法

  海底動物的各有各的活動方式,文中具體講了哪幾種動物的活動方式?

  自己讀,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動物用你最喜歡的形式來彙報。

  我是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爬,用具體數字說明慢)師:那我們就把這種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的這種感覺讀出來好嗎?(指導朗讀) 我是梭子魚,我的身體象梭子,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其他火車還快。(體會快,與我們熟悉的火車進行比較,使我們更能感受到速度快。) 我是烏賊他是章魚,我們是一對好朋友,都是無脊椎動物。我們先向前噴水,靠水的反推力迅速後退。(表演)

  貝類,又懶又聰明。(指導朗讀)師:書上用準確的語言把各種小動物的運動方式寫得特別清楚,你們能抓住書中的重點詞句把海底各種動物的運動方式表演出來,你們更了不起。讀全段,思考:這段在寫作方法上有什麼特點嗎?

  透過查資料,你還了解其他動物是怎樣活動的嗎?

  小結:海底動物的活動方法各不相同,使我們感受到海底的奇異。

  植物

  讀,看課件,體會物產豐富、景色奇異,再讀。

  礦物

  讀,體會物產豐富、景色奇異,

  六、小結全文

  1、師:請同學們看黑板,海底世界不但暗中有光,而且靜中有聲,還有這麼多植物,動物和礦物,在你眼中海底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呢? ( 1 )海底是一個美麗的世界,因為海底有各種美麗的動物和植物。 ( 2 )海底是個有趣的世界,因為海底的魚類還可以發出各種聲音。 ( 3 )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因為海底世界暗中有光、靜中有聲,還有那麼多的植物和礦物。(板書:物產豐富、景色奇異)

  2、師:你們說得都非常好,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師:面對這樣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你們有什麼感受嗎? ( 1 )海底世界比陸地還要美麗,我真希望到真正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希望你的願望早日實現) ( 2 )等我長大了,我要在海底建一座城市,請老師和全班同學都到海底去生活。(謝謝你,到時候老師和全班同學一定會去的) ( 3 )海底這樣美麗,我希望我們人類不要再破壞海底的環境,讓海底的動物們也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

  3 、師:透過今天的學習,老師相信你們對海底世界一定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認識,關於大海,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比如現在發現的海底的動物已經有幾十萬種了,老師希望你們透過今天的學習和查詢的大量資料,回家也來寫一寫、畫一畫你眼中的海底世界,好嗎?

  作業:蒐集一些有關海底的資料,對海底有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

《海底世界》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繽紛絢麗的海底世界,萌發對海底世界的探究興趣。

  2。積極觀察聯想,大膽的表現海底世界的各種生物。

  3。嘗試用油畫棒和水粉筆進行油水分離畫的美術活動,體驗“變魚”過程帶來的快樂。

  4。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 大排筆、藍色顏料、油畫棒,大張畫紙、桌布、圍裙、袖套

  2。 畫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圖一張、海底世界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們見過海底世界嗎?在海底世界裡有什麼?”

  “今天,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張海底世界的圖畫,我們來看看海底世界裡有些什麼美麗的東西。”

  2、出示範畫,引導幼兒猜測。

  師:咦,海底的魚都去哪裡了呢?

  二、以變魚的遊戲形式講解示範如何使用大排筆進行刷畫,並引導幼兒觀察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徵。

  1、出示水粉筆,教師用“魔術筆”沾上顏料,刷在畫紙上。

  師:沒關係,我這裡有一隻魔術筆,只要我把筆的毛在顏料裡蘸一蘸,在盤子邊上刮一刮,再在我的畫上刷一刷,就能變出魚來了。

  2、講解魚的動態和外形特徵。提問:“你們看看我變出了什麼?它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它們在幹什麼?”

  小結:海底世界的魚有的大有的小,有三角形的,有半圓形的,有圓形的,有橢圓形的,有的象香蕉形的,還有的是長長的彎彎曲曲的,它們不僅長的形狀不一樣,身上的花紋也不一樣。

  3、講解油水脫離畫的畫法,提問:為什麼魔術筆能變出魚?

  小結:先用油畫棒在畫紙上畫出魚,然後用水粉筆沾上顏料刷在畫紙上,當顏料遇到油畫棒畫出的圖案時,圖案就能顯現出來了,這種畫法叫油水脫離畫。

  4、出示海底世界PPT,請幼兒觀察海底世界各種魚的形態和顏色。

  “我海底世界的魚是變出來了可是他們少了什麼?我的筆魔力還不夠,所以魚的顏色沒有變出來,真正海底世界的魚兒是什麼顏色的呢?海底世界除了魚還有什麼呢?它們長什麼樣的?我們來看看。”

  小結:海底世界裡的各種生物不僅形狀長得不一樣,而且顏色花紋也不一樣,有紅的,有黃的,有藍的,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三、操作部分。

  1、提出操作要求。

  (1)今天請每桌的小朋友合作畫一幅海底世界,畫的時候先商量一下你們要畫什麼海底動物?它們在幹什麼?誰在畫紙的哪裡畫,畫面要怎麼安排?最好大家畫的都不一樣,你們的海底世界就豐富了。畫的時候請小朋友先用深藍色的油畫棒畫出喜歡的魚和水草,再用其他顏色的油畫棒為它們穿上漂亮顏色的衣服,塗顏色時要用力些,要把整條魚都穿上美麗的衣服,然後再用大排筆刷上顏料就可以了。

  (2)在塗色的時候大排筆蘸好顏料後要在盤子邊上刮一刮,不然顏料會滴的到處都是。

  (3)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清潔,手髒了要及時擦乾淨。

  2、幼兒分5組操作,每組幼兒共同完成一幅海底世界,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畫出不同形態的魚,並添畫水草和泡泡。

  四、結束部分。

  展示幼兒作品,請個別幼兒上來介紹自己的畫,說說是什麼魚?它在做什麼?請個別幼兒說說你最喜歡海底世界的哪個地方?為什麼?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均對幼兒園美術教育做了全面具體的闡述,既要求幼兒園透過各種手段,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美的體驗,豐富幼兒對美的想象、美的創造,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且新《綱要》中又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於各種活動之中”。新鮮好奇,好動、好玩、愛做遊戲是幼兒的年齡特徵,也是幼兒的天性。因此這節美術活動《海底世界》我先以魔術筆“變魚”的遊戲形式吸引幼兒活動的興趣,在變魚的過程中,逐一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徵,並用遊戲的口吻想象它們之間發生的故事,使幼兒一直保持著積極專注的狀態,並且在變魚的過程中向幼兒潛移默化地傳授了油水脫離畫的方法,並讓個別幼兒參與幫助老師變魚,使幼兒對這種繪畫方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參與慾望。接著我再讓幼兒觀察PPT中的海底生物,進一步瞭解了海底生物的絢麗多彩和多樣性。這次繪畫我讓幼兒採取小組合作用油水分離畫的方法來創作海底世界,讓幼兒體驗了合作的快樂,最後我把海底世界連城一片,帶領幼兒參觀海底世界,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海底世界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從而使幼兒始終保持著興趣和嚮往。這次活動孩子們都能表現出豐富多彩的海底生物,但由於是第一次進行小組合作用大張紙繪畫,所以有些孩子畫的魚比較小,合作表現的比較少,不會和別的孩子一起配合完成一個故事,繪畫時孩子還是自己畫自己的,以後可以多采取這種形式活動,讓孩子學會和別人合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