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選讀之《周而不比》教案

《論語》選讀之《周而不比》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選讀之《周而不比》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理解孔子關於交友目的、物件和態度等的觀點。

  2.對孔子的交友觀作出自己的評價。

  3.掌握“與、友、諒、責、斯、數、道”等詞在文中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司馬遷《史記》:“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ppt①)

  《周而不比》記錄了孔子說的14句話,這14句話講了一個共同的話題:交友。希望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可以“見孔子之為人”。

  二、探究文字

  (一)交友目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朋友,請問你最好的朋友是誰?你為什麼會和他成為至交?

  現在讓我們回到課本,來看看孔子交朋友的目的是什麼。請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以友輔仁”,其中“以”表示“用、憑藉”。孔子認為交友的目的是“用朋友來輔助仁德的培養”。那麼孔子說的“仁”又是指什麼呢?

  南懷瑾《論語別裁》:“所謂‘仁’就是愛人,也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自處的高度修養,也可以說是做人的藝術。”(ppt②)

  (二)交友物件

  古往今來,人們對交友一事都很重視,戰國時期苟子就曾說過:“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意思是說朋友是相互信任、擁有的物件,所以選擇朋友要慎重。那麼交怎樣的朋友才能幫助我們提高仁德修養和做人的藝術呢?

  明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其中“友直”“友諒”等中的“友”是意動用法,表示“以一…為友”。“直”指“正直”,“諒”指“誠信”。孔子認為交朋友應該有一定標準,那就是與正直的人交友,與誠信的人交友,與博學多聞的人交友。

  同時孔子又指出了三種“損友”——有害的`朋友:便辟(諂媚逢迎)者、善柔(假裝和善)者、便佞(巧言善辯)者。整句話可理解為:“與諂媚逢迎的人交友,與態度偽善的人交友。與誇誇其談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為什麼和這三種人交友是有害的呢?

  明確(結合歷代名家的註解加深對“損友”的理解):

  ①便辟(pianbi):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馬融《論語馬氏訓說》)

  ②善柔:謂面從而背毀者也。(皇侃《論語義疏》)

  ③便佞(pianning):辯而巧也。(皇侃《論語義疏》)(ppt③)

  孔子曾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試想。連自己都很少具備仁德修養,又怎能輔助朋友呢,只能讓人“近墨者黑”。所以和這三種人結交有弊無益。

  (三)交友態度

  北師大教授于丹曾說過:“交到好朋友,等於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智慧的世界,能夠讓我們的人生具有光彩。”在和朋友交往方面,大聖人孔子有一位自己的“偶像”。此人和孔子同時代,長得又矮又小,而且相貌猥瑣,叫晏平仲。孔子讚揚他“善與人交”,而且達到了令別人“久而敬之”的程度;甚至連司馬遷也說:“如果晏平仲在世,我給他揮揮馬鞭趕趕車,也是很高興和嚮往的事。”

  在孔子看來,我們怎樣做才會成為像晏平仲那樣的“善交者”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孔子給我們的建議。

  1.子日:“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明確:“躬自”指“自我”,“責”可理解為“要求”,“厚”後省略“責”,與“薄責”相對。孔子認為和朋友相交,就應該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對待別人的過錯,就不要像對自己那麼嚴格,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遠離朋友的怨恨了。

  2.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3.子貢問友。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明確:以上兩句講的是如何把握朋友相交之度。“數”讀shuo,可譯為“頻繁”,指侍奉君主或和朋友相交煩瑣無度;“忠告”是指“對朋友忠言相告”。“道”意為“勸導”,“毋”指“不要”。前一句可理解為:“侍奉君主,(如果)頻繁地反覆提意見,就會招致羞辱;對待朋友,(如果)相交煩瑣無度,就會遭到疏遠。”後一句可理解為:“(如朋友有過失),對朋友要好言相勸,不聽就作罷,不要自討羞辱。”

  朱熹《論語集註》:“事君,諫不行,則當去;導友,善不納,則當止。至於煩瀆,則言者輕,聽者厭矣。是以求榮而反辱,求親而反疏也。”(ppt④)

  你能接受孔子這樣的觀點嗎?請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有一個故事叫“刺蝟取暖”:一群刺蝟挨在一起希望用對方的體溫溫暖自己。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會產生傷害;離得遠了,又不能相互取暖。經過長時間的調整,它們終於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中國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於“規過勸善”,這是朋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錯誤相互糾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勵,互相“輔仁”,這就是真朋友。但規過勸善也要有一定限度,娓娓道來,這叫“善道之”,而不應該聲色俱厲。你好好給朋友提意見,但是“不可則止”,朋友一定堅持己見就停下來,不要自取屈辱,這就是朋友之間的分寸把握。

  所以,和朋友交往,有時“距離能產生美”;在給朋友提意見時,應注意把握時機和火候。只有掌握一定分寸,才既能適當地提醒朋友,又能和朋友和諧相處。

  4.或日:“以德報怨、何如?”子日:“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明確:大小多少、以德報怨是老子哲學中一種調和、化解矛盾的思想。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孔子沒有直接反對。只是在邏輯上作了一個論辯。他說:“人家對我好,我又該怎樣報答呢?”他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直”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以直報怨”的?

  南懷瑾《論語別裁》:“儒家思想有一點俠義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腳;你對我不好,我不理你,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對我好的當然對他好,對我不好的當然不理他,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張明辨是非的。”(ppt⑤)

  所以“直”可理解為“正直的行為”,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對我好的當然對他好,對我不好的當然不理他,只有這樣,才更能弘揚正氣,打擊邪惡。

  三、交流評述

  你對交友目的、物件的看法和孔子的觀點相同嗎?你怎麼看待孔子在交友方面提出的建議?

  明確:這個問題不必有固定、統一的答案。主要是讓學生在誦讀傳統文化經典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解讀,喚起學生切身的生活感受,引導學生在生活感受中達成評判。進而化經典為經驗,突顯《論語》的當代文化意義。

  四、結束

  生活中如果我們用孔子的交友態度去結交朋友,就叫“周而不比”。“周”指“朋友相交以道義合”,而“比”指“以利益合”,整句話可理解為“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北師大教授于丹:“《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pp⑥)

  我想,能夠結交到好朋友。能和朋友快樂地相處,透過朋友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情操,這也是一種人生真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