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精選8篇)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精選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2、讓幼兒透過各種活動,瞭解清明節的意義。

  3、瞭解民族的傳統風俗,體驗春天的美好。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錄象、圖片、紙花

  活動過程

  一、透過談話讓幼兒知道清明節的日期。

  二、引導幼兒觀看錄象,體驗清明的氣氛。

  二、教師講解清明節的意義。

  1、清明時節氣候轉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園墓地不 免要荒蕪,需要整理;

  2、清明前後,山青水秀,桃紅柳綠,人們藉此大好春光,出去郊遊;

  3、為懷念 古人介之推,而現在已將清明節掃墓作為緬懷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動了。

  三、組織幼兒製作小花。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為我們換來的。為了紀念他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為我們的烈士們製作小白花來緬懷他們。

  四、教育幼兒愛祖國。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對古詩吟誦的興趣,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瞭解清明節人們踏春掃墓的傳統習俗。

  4、知道清明節是幾月幾號。

  5、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二、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觀察講述,引起學詩興趣。

  1、教師根據古詩講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圖片,提問,你在剛才的故事裡,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麼呢?(古時候的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麼呢?(在問路,在說話…)天氣怎麼了?(下雨)

  (二)觀看VCD片,觀賞體驗,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小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

  古時候,有一位杜牧的詩人,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問: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

  (請幼兒討論。)

  5、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解讀詩句,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麼?

  4、解讀其中的詩句,理解個別字詞“雨紛紛”、“欲斷魂”、“借問”、“遙指”,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四)學習朗誦,表達感情,幼兒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跟讀。

  2、幼兒分組學念,感受古詩意境。

  3、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提醒,注意表達合適的感情,輪流請幾批幼兒。

  4、請幼兒集體朗誦1-2遍,進一補感受古詩意境。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五、活動延伸

  1、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清明節來到時朗誦給爸爸媽媽等家人聽

  2、在圖書區添設古詩圖書,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感受古詩意境。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古詩《清明》,感受其古詩內的基本內容,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故事內描寫的畫面。

  2、激發幼兒對本次清明節活動的參與興趣和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對吟誦古詩的興趣。

  3、透過學習古詩《清明》,瞭解清明節的習俗以及清明節的日期等。

  二、活動準備

  1、古詩《清明》

  2、清明節PPT

  3、與清明節相關的資料和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PPT,出示第一張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講述一下在圖片中你看到的景象。

  (1)教師問:剛才我們欣賞的圖片中有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2)現在老師再請大家看下面一張圖,請告訴老師你在圖片中看到了什麼?他們正在幹什麼?而此時的天怎麼了?

  (3)幼兒答: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和一個老人家,他們在問路在說話,此時天上這下這雨。

  2、教師播放古詩《清明》的相關圖片,引發幼兒聯想季節,引出本次的主題,清明節。

  (1)春天到了,四處一篇綠色生機,花兒開了小鳥在唱著歌,而在春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那就是清明節。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人們在清明節這一天要幹什麼嗎?

  3、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會取掃墓、踏青,在古時候詩人杜甫還寫了一首關於清明節的古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教師播放古詩《清明》,幼兒安靜觀看。

  (2)老師邊播放古詩,一邊講解古詩中的人物和景象,引發幼兒的回憶。

  (3)教師朗誦故事並給幼兒講解其中的內容和理解。

  4、教師帶幼兒一起學習古詩,從故事中瞭解清明節的相關習俗。

  (1)教師有表情的,生動的有節奏的給幼兒朗誦一遍故事。

  (2)教師朗誦第二遍,幼兒可以小聲跟讀。

  (3)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跟著老師一起朗誦。

  四、結束部分

  請小朋友回家之後將今天學習的故事朗誦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五、資料參考

  古詩: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不得而知。於是我們班從一開學就讓他們接觸古詩詞,幼兒對年代久遠,與他們生活毫無關係的古詩詞從一無所知到饒有興趣。因此,特意設計了《清明》的音樂活動,開始嘗試將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幼兒隨著音樂吟誦了古詩詞,使幼兒大膽地,富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的認識與想像。

  重難點分析:

  幼兒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難的,他們往往能流利地背誦出古詩詞,卻講不出詩歌裡面表達的是什麼事情,更無法體會詩歌的意境。在進行教學前,我發現我班絕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能背誦這首詩歌,但他們對詩中描繪的意境及所傳達的情感一無所知。於是,我首先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體會其中的情緒;另外,透過運用圖畫和配樂講故事的方式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大意表現出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的意境,學習在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裡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複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著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4、交流欣賞: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附古詩: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渾。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組織幼兒去掃墓,讓幼兒理解掃墓的意義。

  2、培養幼兒瞭解我國的烈士,尊重烈士的情感。

  3、教育幼兒愛國愛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且富裕的幸福生活。

  4、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白紙

  2、線

  3、彩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知道4月4日是什麼節日。

  教師介紹:4月4日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同時還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回去掃墓,緬懷先烈,祭奠祖先。

  2、引導幼兒知道為何人們會在清明節這一天去掃墓。

  教師介紹:清明節天氣變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在這草長鶯飛的時節裡是非常那個適合出門踏青郊遊的。因此這一天也很適合去陵園墓地掃墓,也很適合組織開展清明節掃墓活動以及緬懷革命先烈等活動。

  3、教師組織幼兒集體手工製作清明節花圈。

  (1)教師扎一個小型的竹圈,然後寫上輓聯

  (2)幼兒用白色的`紙做小花,然後將這些白色的花貼上在老師製作好的竹圈上面,然後再貼上輓聯。

  4、教師組織幼兒去掃墓。

  (1)在掃墓之前,教師先給幼兒講解注意事項

  (2)掃墓的過程中要嚴肅不要講話不要打鬧,要表示自己對先烈的尊重

  (3)教師選出兩名力氣大、體力好的幼兒抬著小花圈,其餘的幼兒排著隊出發。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在一年當中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節日之一,但是小朋友們對清明節瞭解多少呢?以下就讓我們以清明節為主題探討下有關四季中的節日,及瞭解清明節的由來!

  二、活動目標

  1、知道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日子,大家都會為祖先們掃墓;

  2、知道清明節的由來;

  3,掃墓時應該注意安全事項。

  三、活動預備

  展示有關清明照片

  四、活動程序

  (一)看圖講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形你看到了甚麼?

  小結: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大家在掃墓。

  2、演示畫面二,現在,你們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嗎?

  教師講解小結

  3、演示畫面三,掃墓是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4、從文字上看,清明多是甚麼意思?

  5、今天老師預備了很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遊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6、小結:清明不但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順的天氣和萬物甦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先人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但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你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烈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節時發生的安全隱患事件

  3、發問:有甚麼感覺或?(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 篇7

  一、班會目的

  1、向同學們介紹清明節的由來與發展,相關的習俗、詩歌。

  2、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習烈士的崇高革命精神,繼承發揚革命傳統,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激勵師生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精神。

  3、響應政府的號召,也是為了環保,提倡“文明清明,綠色清明”的祭奠活動,把環保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會中……

  4、讓學生人人動手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加強學生傳承民俗文化的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班會前的準備

  班上有10個小組,各小組抽籤分工,然後按抽籤結果,分別承擔蒐集有關清明節的相關知識、做PPT、寫感想等。

  三、班會時間

  第六週五第6節

  四、班會步驟

  1、班主任匯入

  2、第一個小組(梁達凱、孫天宇等同學)介紹清明節的由來。

  3、第二個小組(陳綺雯、黎梓君等同學)介紹清明節的相關詩歌。

  4、第三個小組(梁柳珊、梁文宙等同學)介紹清明節祭奠的英烈(主要是廣東的)。

  5、第四個小組(王玉媚等同學)介紹清明節的有關習俗。

  6、第五個小組(蕭佩儀等同學)介紹近年來推行的綠色清明節的做法,並讓同學們討論: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綠色、文明祭奠先烈?

  7、全班暢談過清明節的意義。

  8、全班同學宣誓

  9、班主任總結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手工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及其在我國繪畫史上和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

  學習課時: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激情匯入,出示課題。(出示CAI《清明上河圖》全圖的畫面)

  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先欣賞一幅我國古代繪畫,想一想這幅畫給你的印象是什麼?(交流)它是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一顆璀燦的明珠。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介紹這幅繪畫作品的。(板書:24 清明上河圖)

  二、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本文比較詳盡地評介了我國古代一幅極其珍貴的繪畫作品的內容、特點及其重要價值。

  三、自學《清明上河圖》畫面內容。

  課文裡是分哪幾個部分介紹《清明上河圖》畫面上的內容呢?(板書:市郊景象、汴河兩岸、市井街道)

  A.分組自學畫面內容。(分成三組學習)

  B.彙報交流。

  1.《清明上河圖》的市郊景象(出示CAI)

  (1)觀察畫面,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問題問題。

  (2)這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枝芽萌動、農田初綠。

  (3)這一部分寫出了人們的哪些活動?給你總的感覺是什麼?

  趕集的人們馱著貨物從條條道路向城裡進發,碼頭停泊數條大船,人們忙著搬運糧食,這些都準備進行交易。

  春意盎然,一派繁忙的景象。

  2.《清明上河圖》的汴河兩岸(出示CAI)

  (1)觀察畫面,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問題問題。

  (2)“熱鬧非凡”是什麼意思?從哪兒看出熱鬧非凡?

  不是一般的熱鬧,而是非常熱鬧。這從“行人眾多,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可以看出來。

  (3)“人聲鼎沸”是透過什麼表現出來的?作者能寫出這些聲音說明了什麼?

  3.《清明上河圖》的市井街道(出示CAI)

  (1)觀察畫面,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問題。

  (2)這一部分給你的總的感覺是什麼?(好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3)從哪兒看出這“繁榮昌盛的景象”?“百家藝向春售,千里農商喧日晝”是什麼意思?

  各行各業,五行八作的人們各自展示自己的絕活,在明媚的春天裡,購物者人來人往,商家店肆生意興隆。

  (4)街市上都有哪些人?課文裡是怎樣描寫的?

  “士農工商”寫出了人們的社會階層;“男女老幼”寫出了不同的性別和年齡;“騎馬的,乘轎的”寫出了他們的社會身份;“購物的,叫賣的”寫出了買賣雙方。無論階層、社會地位、年齡性別,他們共同組成了這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四、自學第五、六自然段。(討論、彙報)

  作者分三個部分詳盡地描述了《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作品的具體內容。這幅作品它又有什麼特點呢?作者又是對它怎樣評價的呢?

  1.《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給你總的印象是什麼?課文是怎樣描寫它的特點的?誰能找出來讀一讀?我們可以用書中的哪兩個詞語來形容?(板書:規模宏大、場面繁雜)

  2.對於這樣的一幅作品,作者是怎樣對它評價的?

  (板書:重要地位、歷史價值、珍貴資料)

  它不僅在我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還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成為研究我國宋代社會各方面情況的極其珍貴的形象資料。

  五、指導朗讀。

  本課雖然是一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但文中對畫面內容的描述生動具體,而且飽含著對作品讚賞的情感。所以我們在讀課文時要進入情景,對描述的畫面必須展開想象,達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境界。

  六、朗讀欣賞。(出示CAI)

  邊看、邊聽、邊想、邊說。

  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市郊景象  重要地位

  《清明上河圖》 汴河兩岸 規模宏大,場面繁雜 歷史價值

  市井街道  珍貴資料

  資料提供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