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上)

《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上)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背誦課文。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4.初步瞭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5.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3.初步瞭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屏示詩句: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些詩句寫的是同一個地方——杭州西湖。

  二、介紹湖心亭與作者

  1、湖心亭:位於西湖中,據說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閣,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環水,花柳相映,綠水盈盈環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2、張岱: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明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遊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

  代表作:《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明亡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於明王朝滅亡之後,表現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是哪裡?——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客居異地。

  (3)“明亡後不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補充:明亡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三、朗讀

  1.聽範讀,標註字音。

  2.自由朗讀。

  3.齊讀。

  四、理順文章大意

  1.結合註釋,翻譯課文。圈畫翻譯難點。

  2.交流難點,翻譯全文。

  參考: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

  這一天初更以後,我划著一隻小船,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冰花一片瀰漫,天、雲、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一道痕跡,湖心亭是白雪中的一點,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芥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米粒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面對面坐在那兒,一個小書童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湖中還會有這樣痴情賞雪的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名,(他們回答)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我到達自己船的時候,船伕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痴,還有像你一樣痴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