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最後的姿勢》教案

六年級上冊《最後的姿勢》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上冊《最後的姿勢》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二類字。聯絡課文語境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初步瞭解譚老師,在腦海中形成他最後的姿勢的初步印象。

  4、在讀明白文字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脈絡,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在讀明白文字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脈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08年5月12日,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這一天汶川發生了8級大地震,7萬人遇難,37萬人受傷,1.7萬人失蹤,損失達4000-5000億。但是,災難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災難,還有其他的,比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章,板書:最後的姿勢。

  2、齊讀課題《最後的姿勢》

  二、檢查預習

  1、昨天我們預習了課文,課文的主人公是(譚千秋)誰來簡單介紹一下譚千秋?(學生講,補充)

  2、請同學們準備好默寫本,聽老師報:

  洗漱、廢墟、震撼、凹下去

  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訂正)

  3、哪些詞語的意思是你預習時就瞭解意思了?(重點:震撼、詮釋)廢墟這個詞能看圖片說說嗎?

  4、你在預習中,讀書的時候,你認為有哪些字要提醒大家?(指名講)

  5、透過預習,你能來模仿一下,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怎樣的嗎?(請生模仿)

  6、初讀課文,讀完後思考: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什麼樣子的?用“——”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

  7、交流初讀情況:你們想怎麼讀?請誰讀?(評議)

  三、理清課文脈絡

  1、再次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三言兩語概括出來。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你能按時間順序來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嗎?

  第一段(1):5月12日,譚老師和平常一樣,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寫了譚老師在地震來臨時,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感人經過。

  第三段(8-10):地震後,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老師的深情讚頌。

  四、作業:蒐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閱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品讀語言文字,理解“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體會出譚千秋老師的人格魅力,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3、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錶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2、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錶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地震來臨的一刻,用書上的一個詞語也可以說是——生死攸關。

  2、什麼是生死攸關?(關係到人的生存和死亡)生死攸關的一刻就是關係到人的生存和死亡的一刻,那時候,譚老師作出了怎樣的抉擇?讓我們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共同去感受譚老師那定格在生命最後一刻的姿勢。

  二、感受人物品質

  1、過渡:課文又將我們帶入那場災難,讀讀課文2-7自然段,用筆把環境描寫的句子畫下來,好好讀讀這些句子。

  環節一

  ⑴、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災難的發生。為課文打下凝重的底色)

  ⑵、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從“!”你又讀出什麼?課桌搖晃、樓房搖晃,你會感受到什麼,你會怎麼想?)指導朗讀

  ⑶、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搖晃的越來越厲害意味著——

  刺耳的吱吱聲意味著——

  陣陣塵埃騰空而起意味著——

  讀讀這句話,感受危險迫在眉睫。

  ⑷、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在這地動山搖中,我彷彿看到那所學校的孩子——)

  環節二

  出示四句環境描寫,從課桌搖晃到地動山搖樓房塌陷這種人間慘劇,這種過程一共多長時間?

  短短的幾秒鐘啊!看看我們的譚老師做了什麼?

  2、換一種線條,把描寫譚老師的句子畫下來,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會體現出譚老師的精神,請你認真去讀,並且把感受批註下來。

  ⑴、“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

  譚老師在這句話裡講了大公無私,“大公”的意思在這句話裡已經有了——

  無私的意思是——

  這樣平平常常的一句話,卻用悲壯的一幕來實現。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⑵、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

  能想象譚老師當時怎樣大聲喊嗎?(神態,動作)指導朗讀。

  來不及多想,但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他沒有少想,就是——

  譚老師講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你在教室裡拿著攝像機拍,你的鏡頭裡出現的是怎樣的畫面?如果你的鏡頭轉向譚老師,你又會看到什麼?

  當孩子們逃向生的希望的時候,教室裡有一個人沒有動,說說當時譚老師在幹什麼?

  ⑶、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了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注意譚老師的動作嗎?拉、撐、護幾個動作一氣呵成,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譚老師,你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你的血肉之軀,

  為孩子擋住---------

  為孩子擋住---------

  給你我的翅膀,讓你繼續飛翔。

  3、師:地動山搖,破裂的鑽塊、水泥……樓房塌陷了……譚老師已深深地被埋在廢墟中,當人們在廢墟中發現他的時候,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

  三、評價人物品質

  1、學生輕讀課文8—10小節,文中寫了三個人物的語言,分別是怎樣說的?

  2、出示:“我們發現他的時候……四個學生都還活著!”

  “地震時,眼看……身上。”

  “如果……希望留給學生。”

  ⑴、學生默讀文章句子,思考:從句子中你又能體會什麼?

  ⑵、引導學生體會譚老師的品質(抓住重點詞:撲留)(這一撲說明了……這一撲說明……這一撲又說明……)

  3、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歌頌人物品質

  1、同學們,文章透過側面描寫寫出譚老師的偉大品質,在學生眼中,譚老師的課繪聲繪色,不僅妙語連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老師眼中,他是最疼愛學生的人,從教26年來譚老師教學成績顯著,被評為特級教師,他在校園中哪怕看到一塊小石頭都要撿起來,原因是生怕學生們在玩耍中受傷,然而這一切再也看不到了,留在老師和同學們腦中卻是這——

  出示:張開雙臂……姿勢

  2、這樣最後的姿勢,這樣的姿勢在文中共出現了三次,你知道其中的目的嗎?(學生討論,集體交流)。

  3、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譚老師的一切行為,如果將這一切行為都化成一個字的話,那是一個什麼字?(愛勇……)如果把他那張開雙臂的姿勢定格為最後的姿勢的話,我們還可以說這是怎樣的姿勢?(英勇的姿勢頑強的姿勢愛的姿勢師德崇高的姿勢……)

  4、這是多麼崇高的姿勢呀,多麼充滿愛的姿勢,讓我們一切緬懷譚老師,緬懷譚老師那永存的姿勢——齊讀句子

  5、譚千秋一個普通的老師,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教師的愛與責任,說愛,那是因為,說是責任那又因為。同學們,俗話說“大愛無痕”,譚老師就是將自己的大愛化成了最後的姿勢,所有人們這樣讚頌——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6、就像詩人臧克家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英雄人已逝但不死的是。

  五、昇華情感

  1、譚千秋的精神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腦中,他的英雄事蹟將載入史冊,有人寫了這樣的一首詩——

  愛

  ——獻給譚千秋老師

  你用身體寫出了

  比任何書法作品都美的

  愛

  成就了一個最完美的雕塑

  成為永恆

  弧線

  ⑴、學生自讀

  ⑵、指導感情朗讀

  2、此時此刻相信你也有很多的話語想對譚老師講,想表達自己的情感,請你們拿起筆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

  六、拓展

  汶川大地震是一場百年不遇的災難,人在自然災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堅強和人間的大愛是光彩奪目的。在這國難家難突然降臨之時,可愛可敬的人們演繹了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交流所蒐集的資料,交流感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