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教案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教案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會寫“宮、侯”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描繪的景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匯入新課:春色是美好的,人們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樣,安靜美好。杜甫借花、蝶、鶯來歌頌春,一起背誦《江畔獨步尋花》。我們再走入春天的長安城去看看寒食節的景象吧。

  2.知詩人,解詩題。

  韓,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原有詩集,後散佚,明人輯有《韓君平詩集》。

  寒食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清明節的前1~2天,節日期間不能生火做飯。

  二、讀準字音,自學生字、詞語。

  1.自學“御、暮”兩個漢字。指導學生從意義上區分“暮、幕”,從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2.指名讀詩,要求讀準、讀通。

  3.再讀詩句,畫出停頓、重音。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意。

  (一)連詞成句,讀懂詩意。

  1.想想每個詞的意思,遇到不會的怎麼辦?(查字典、看註釋)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寒食節,在冬至後的第105天,清明節前1~2天,節日期間不能生火做飯。

  御柳:皇帝御花園裡的柳樹。

  漢宮:這裡用漢朝皇宮來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禁火,但朝廷傳賜蠟燭給公侯之家,受賜的可以點火。

  五侯:這裡指天子寵幸之臣。

  2.把詞語連成句子,小組內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嫋嫋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3.全班彙報。(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二)展開想象悟詩情。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1.指名讀第一句。出現在你眼前的是什麼景象?(板書:飛花 御柳)

  2.“飛花”是什麼情景?“無處不飛花”寫出了花的什麼特點呢?(落花隨風飛舞,寫出了花的輕盈美麗。)

  ①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意蘊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

  ②指導讀出花飛柳搖的美。

  ③用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

  3.交流寒食節有哪些習俗。(寒食節禁火、吃冷食。)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日落天黑時,長安城裡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指名讀第二句。

  5.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想說的?(板書:蠟燭 輕煙)

  四、補充資料,加深理解。

  1.補充課前蒐集到的資料,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用自己的觀點去理解這首詩的含義。

  2.寒食節民間禁火,而漢宮卻傳燭賜火,這說明了什麼?

  (皇帝特許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燭並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

  五、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朗讀全詩,熟讀成誦。

  2.課下蒐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同學交流你自己的見解。

  板書設計

  - 第二課時 -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展示牛郎織女故事圖,提問:這是什麼故事?請同學們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2.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跟這個故事有關的詩《迢迢牽牛星》。

  3.板書課題,解釋題意。(選自《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寫作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迢迢,遙遠。)

  二、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藉助拼音自由讀詩。同桌互讀,集體交流。指導學生讀好以下詞語。

  迢迢(tiáo tiáo) 皎皎(jiǎo jiǎo) 擢(zhuó)素手 札札(zhá zhá) 機杼(jī zhù) 脈脈(mò mò)

  2.重點指導書寫“素、章、盈、脈”四個生字,注意字的佔格和筆順。

  3.熟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三、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1.藉助註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小組內交流。

  2.全班彙報。

  ①彙報詞語意思。

  迢迢:遙遠。

  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東。

  皎皎:明亮的樣子。

  河漢:銀河。

  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西。織女星與牽牛星隔銀河相對。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織機發出的響聲。

  機杼:織機的梭子。

  章:有花紋的紡織品,這裡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幾許: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脈脈:用眼睛表達情意的樣子。

  ②連詞成句,交流每句詩的意思。

  (看那天邊)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

  (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正擺弄著織機(織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

  (她思念牛郎,無心織布),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整幅布帛,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

  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

  雖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水,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而不能用話語交談。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再讀古詩,與同學交流詩文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織女與牛郎被銀河阻隔,不能相見的哀傷與不幸的情感。)

  2.詩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織女的哀傷與不幸的情感?(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五、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熟讀成誦,小組交流:詩中的織女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美麗、勤勞、孤獨、哀怨、痛苦)

  2.推薦閱讀《牛郎和織女》。

  板書設計

  - 第三課時 -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貼出圖片(一個寧靜、美麗的夜晚,一輪玉盤似的月亮高懸夜空),你看到了什麼?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麼?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可誦讀關於月亮的古詩)

  2.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首關於月亮的詩《十五夜望月》。

  二、釋題意,明作者。

  1.十五夜: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

  2.王建,字仲初,許州(治今河南許昌)人,唐進士,曾任昭應丞、渭南尉。一生困頓,晚景尤其淒涼。早年以宮詞著稱,中年後,詩風轉變,其樂府詩多方面地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統治階級的暴行。語言通俗明晰,凝練精悍,風格簡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體。

  三、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藉助拼音自由讀詩。同桌互讀,集體交流。

  2.重點指導書寫“棲、鴉”兩個生字,注意“棲”字右面是“西”,不要加橫。“鴉”是左右結構,注意書寫時筆畫的穿插避讓。

  3.熟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四、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1.藉助註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小組內交流。

  2.全班彙報。

  ①彙報詞語意思。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

  棲:歇,休息。

  冷露:清冷的露珠。

  溼:打溼。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裡指思鄉懷親的思緒。

  ②連詞成句,感悟詩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樹枝上棲息著烏鴉。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溼庭院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家?

  五、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文中寫了哪些傳統習俗?(八月十五望月)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習俗?

  2.再讀古詩,與同學交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八月十五遊子的思鄉之情。)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熟讀成誦,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

  2.課下蒐集描寫中秋節習俗的古詩或思鄉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課前佈置了蒐集與古詩相關的資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古詩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2.朗讀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經過充分地朗讀,能體會詩文的意思,理解詩人的情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