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兒歌《春天來了》教案

小班兒歌《春天來了》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兒歌《春天來了》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兒歌《春天來了》教案1

  活動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兒歌。

  語言訓練:春天來了,小草也變綠了,小樹也發芽了。

  貼上大樹

  材料準備

  教學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師:小朋友,春天來了,春姑娘帶來一幅圖畫咱們來看看,(出示一幅圖畫,畫有紅花綠草小樹)小朋友們看一看圖片上都有什麼啊?他們都是什麼顏色的?

  把圖畫上的話完整的說一遍:春天來了,小草也變綠了,小樹也發芽了。

  師:有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把這幅漂亮的圖畫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咱們一起來學習吧!

  二、學習兒歌

  1.教師讀,幼兒欣賞。

  2.教師領讀,幼兒跟讀(鼓勵幼兒男孩女孩分開來讀)

  3.變換各種形式朗讀(大小聲,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聲音讀等)

  4.遊戲:小樹長高了變矮了朗讀兒歌<<春天到>>

  5.教師帶領幼兒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幼兒邊做動作邊學習兒歌。

  三、貼上大樹

  小朋友,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一幅畫,你們看這畫沒有顏色,這裡有一些綠色的小米粒,我們給它粘上好嗎?(邊粘邊欣賞歌曲<<我和小樹來比賽>>

  活動延伸

  和爸爸媽媽去戶外尋找春天。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需要藉助圖片、玩偶等等一些能夠激發幼兒說話興趣的教具來完成,活動的過程中還需要運用動作演示、角色表演等教學方法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但使用不當就會適得其反,把幼兒的注意力引到了玩上,而忘了用語言表達,這樣就起不到語言教學的真正目的。我認為語言教學最重要的還是教師如何用教師本身語言的生動性來感染幼兒,把幼兒帶入故事情景,讓幼兒有說的慾望,有說的渴求,把平時的`語言學習加以提煉昇華。

  幼兒語言的發展是一種比較隱性的行為體現,它不象數學美術那樣當場見效,很容易讓家長看到孩子今天學到了什麼。但幼兒期語言的發展卻會影響到孩子今後入小學或初中的語文學習,句子的完整表達、詞彙的積累等對孩子今後的寫作學習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在回應評價幼兒的回答時應該更講究一些語言的豐富性,而不是簡單地把幼兒的回答再重複一遍,比如:“你用這麼美的話讚揚它啊”。“你能用更美的詞語說說它的優點嗎?”等等,這樣就會使語言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班兒歌《春天來了》教案2

  目標:

  1.透過觀察、談話、遠足等活動,知道春天來了。並能從樹、花、草中找出春天來時的特徵。

  2.根據動植物的特徵,學習並創編兒歌。

  3.拓展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準備:

  已經觀察過春天的景色,春天的背景圖、柳樹、小草、花兒、燕子、青蛙等圖片,文字條、錄音帶。

  過程:

  語言導人課題: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今天我們就學一首關於春天的兒歌,好嗎?

  1.出示春天的背景圖,貼柳樹的圖片後,教師示範說兒歌: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對著我們招招手。

  2.幼兒看圖片跟老師學說兒歌第一句。

  3.在背景圖上貼小草的圖片,教師示範說兒歌:春天來了,小草長高了,對著我們點點頭。

  4.看著圖片學說兒歌第二句後,連說兒歌2—3遍。

  5.出示文字條:春天來了,(1),對著我們(2)。

  教師講解創編的方法,貼圖片示範,如出示花兒的圖片,把它貼在(1)處,在(2)處說出花的動作:春天來了,花兒開放了,對著我們xx笑。

  6.依次出示燕子、青蛙等圖片,讓幼兒根據圖片進行創編,教師給予指導,幼兒創編時可播放春天的音樂,激發幼兒創編的情緒。

  7.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創編生活中的內容。

  8.教師記錄創編的兒歌,幼兒和教師一同說兒歌。

  9.教師小結:小朋友把春天編的真美,讓我們一起在春天裡跳起來吧。放音樂幼兒跳舞,自然結束。

  小班兒歌《春天來了》教案3

  教學思路:

  “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是新課標中的新教學理念其一。本課選用了貼近孩子生活、以孩子最感興趣的春遊活動為主題的歌曲。教學過程透過歌曲聽辨、唱遊、律動等自主探究手段,讓學生感受春天萬物復甦的勃勃生機和鳥語花香的美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熱情。

  本課的教學設計將情境、情感和學習內容三者有機結合,透過“聽聽、看看、唱唱、動動”等音樂活動,層層展開、步步深入,使學習活動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教學目標:

  1、能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學習活動。在音樂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喜歡聆聽樂曲《郊外去》、《野蜂飛舞》。在聽賞中能感受樂曲的基本情緒、感受音樂的快慢、強弱對比。並能用跑、跳、蜜蜂飛舞等動作來表現音樂的變化。

  3、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來了》。有創造性地用動作來表現歌曲,主動用歌聲、動作來表現對春天美好向往的情感。

  4、透過音樂學習來認識、親近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關注環保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能用自然、優美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來了》。

  2、能感受兩首樂曲的基本情緒,並能用動作(或律動)主動參與表現音樂中的快慢、強弱變化。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感受、體驗和表現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並能大膽、自信、創造性地參與音樂學習活動。激發熱愛大自然、關注環保的情感。

  教具準備:

  音響、課件、打擊樂器、“小明星”獎章等

  教學方法:聆聽法、啟發法、聽唱法、表現法、遊戲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設計表:

  教學環節

  教學步驟

  設計意圖

  一、情境匯入

  (說說看看)

  1.聽音樂《春之聲圓舞曲》進入教室。師生問好。

  2.“說說”——

  老師:學生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

  學生:春天!

  老師:春天美嗎?

  學生:美!

  老師:你們能說說春天有些什麼漂亮的景色嗎?

  (學生自由說出春天的各中景色)

  3.“看看”——

  老師:在漂亮春天裡,人們都喜歡去春遊,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有關春天的相片和圖片(播放本班學生去春遊的相片和春天的美景圖)

  創設春天的情境,讓學生一走入教室就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播放學生自己去春遊的照片,這樣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說說”、“看看”中自然地走入新課的學習活動中。

  二、感受體驗1

  (聽聽動動)

  1.老師:春天有那麼多漂亮的景色,今天,老師想和學生們一起在音樂中走到漂亮的郊外,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播放鋼琴曲《郊外去》,師生隨音樂做走、跑、跳的動作。)

  2.分別聽賞《郊外去》的快、慢音樂片段,讓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

  3.老師:我們來到了漂亮的郊外,到處是樹木、花草,漂亮極了!瞧,還有幾之小野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我們一起來聽聽小野蜂的音樂……

  (播放小提琴曲《野蜂飛舞》,師生隨音樂做野蜂飛舞的律動。)

  4.老師:你聽到這段《野蜂飛舞》的音樂,能想象到野蜂在做什麼嗎?(學生自由發言)

  5.“聽聽比比”——

  老師:你們知道《野蜂飛舞》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嗎?

  學生:小提琴。(出示小提琴圖)

  老師:《郊外去》是用什麼樂器的演奏的?

  學生:鋼琴。(出示鋼琴圖)

  (對比聽賞兩段音樂,邊聽邊模仿鋼琴、小提琴的演奏姿勢。)

  學生在“聽聽動動”的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快慢對比、強弱對比。教師引導學生用動作、律動來表現音樂的情緒及快慢、強弱對比。

  三、感受體驗2

  (唱唱創創)

  1.老師:在春天裡,不僅有優美的景色,還有許多優美動聽旋律、歌曲。下面我們來學習一首日本歌謠《春天來了》。(播放歌曲範唱)

  2.學唱歌曲

  A.隨範唱拍出歌曲節拍。

  B.隨範唱拍出歌曲節奏。

  C.按節奏讀歌詞。

  D.聽唱歌曲。

  3.唱唱創創

  鼓勵學生創編動作來表現歌曲。

  4.課外延伸、環保教育

  老師:學生們學會了這首日本歌曲《春天來了》,關於春天音樂和歌曲還有許多

  許多。今天,老師給學生們帶來了另外一段有關春天的音樂,音樂裡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播放動畫片段)

  老師: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森林中長大,她從小就愛護大自然中花草樹木、主動照顧森林裡的小動物,正是由於她的善良和勇敢,才能使松百合在寒冬裡開放。

  請學生們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她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做?

  (學生自由討論、回答)

  學唱歌曲的步驟,體現了音樂以“聽”為本的原則,先讓學生多聽,並且每聽一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聽音樂拍節拍、聽音樂拍節奏等。再用聽唱的方法學唱歌曲。

  歌曲學會後,引導學生有創造性地用動作表現歌曲,進一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歌曲學習後,動畫片段的欣賞,是教師精心設計課外音樂欣賞的延伸。讓學生聽賞課外有關春天的音樂,並藉故事加以情感的薰陶和環保的教育。

  四、鼓勵評價

  課堂小結

  1.讓學生互相討論、評價自己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評出“小明星”。教師發給“小明星”獎章。

  2.老師:今天,我們在音樂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希望學生們都能做一名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好孩子。

  教師根據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態度、積極性,評價以鼓勵為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