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聶耳》教案

《少年聶耳》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少年聶耳》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少年聶耳》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要求正確規範。

  能力目標

  透過講解、指導掌握生字的不同寫法,使學生寫得更加勻稱美觀。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情感目標

  透過對生字的書寫,引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教學重點:

  正確規範的進行書寫。

  教學難點:

  在實際生活中能正確運用。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認讀生字

  1、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會認和會寫的字,自由認讀。

  會認的字:創 革 縣 鄰 笛 奏 調 階 託 午 神 貫

  會寫的字:軍 代 喜 歡 總 短 求 教 午 哥 陰 許

  2、指名認讀、組詞。

  3、變序認讀。

  二、學寫生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由學生說說用什麼方法記憶字形。

  2、左右結構:代歡短教許

  3、上下結構:軍

  三、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喜”“短”“教”字

  教師巡視學生的寫字情況,對出現的共性問題及時指出,進行指導。

  四、欣賞評議 共創共享

  1、教師組織學生對展示的學生作品進行現場評述。教師展示學生作品,作為其中的一員參與交流。教師除對交流起組織作用外,還對交流作點評、導撥,引導學生協作探究。

  2、教師將有代表性的學生學習結果轉換到大螢幕上供全體學生交流。

  五、總結昇華 拓展延伸

  交流收穫

  師:今天,同學們寫的很認真,把字寫的很到位。希望你們在平時的作業中也能把字寫漂亮!

  師:學有所獲,你們今天這節課有何收穫?

  生談。

《少年聶耳》教案2

  《少年聶耳》課文原文

  聶耳是我國傑出的音樂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革命歌曲,我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他譜曲的。

  聶耳誕生在雲南省玉溪縣,少年時代他就非常喜歡音樂。他的鄰居是一位木匠師傅。每當夜幕降臨,這位師傅總愛坐在門口,用一支短笛吹奏各種山歌小調。聶耳常常跑到木匠師傅跟前,坐在石階上,手託著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側耳傾聽。

  有一次,聶耳指著短笛懇求說:“師傅,您笛子吹得太好了,能教教我嗎?”木匠師傅聽了,微笑著點點頭,說:“你也喜歡吹笛子?好吧,我收你做徒弟。”從此,聶耳就天天到他那裡學吹笛子。

  一天下午,聶耳和哥哥到昆明西山去遊玩。哥哥去攀登龍門,聶耳卻獨自站在一棵大青樹下吹起了笛子。

  傍晚,天空忽然陰雲密佈,下起了濛濛細雨。聶耳全神貫注地吹著笛子,似乎一點兒也沒有覺察到。悠揚的笛聲飄蕩在林間小路上,許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細雨中靜靜地聽他吹笛子。哥哥從龍門下來,看見聶耳站在雨中吹笛子,連忙跑過去替他撐著雨傘,讓他盡情吹奏。迎著滇池上的點點歸帆,聶耳用美妙的笛聲,讚美家鄉的湖光山色。

  《少年聶耳》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讀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學習體會“專心做事”的良好品格。

  2.瞭解聶耳,走近聶耳,拓寬知識視野。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4.認識“創、革”等12個生字,會寫“軍、代”等12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自主閱讀,理解文意,學習聶耳專心做事的精神。

  教學準備

  少年聶耳和成人聶耳的生平圖片資料等。

  教學時間

  2課時(第2課時略)。

  教學過程

  一、國歌匯入,分步揭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說出它的原名,詞、曲作者。(板書:聶耳)

  2.願意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聶耳嗎?學生彙報所收集的相關資料。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聶耳小時候的故事。(板書:少年)齊讀課題。

  (國歌是大家所熟悉的。以大家所熱愛並能熟練演唱的國歌引入本課教學,可以迅速拉近學生和聶耳之間的距離,使大家覺得聶耳是那麼可親,可敬。充分挖掘語文課程資源,利用學生收集的有關聶耳的資料,使學生多角度地、更完整地瞭解聶耳其人。在此基礎上順勢匯入新課,給人一種水到渠成之感。)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自然段互讀、互聽,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分段讀課文。大家評一評,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4.你認為少年聶耳是一個怎樣的人?自由補充課題:少年聶耳

  隨機板書:喜歡音樂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每一個年段的學生都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們應該堅持一條理念:閱讀教學要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這樣,就要保證每一個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初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整體感知。)

  三、圍繞主線,品味探究

  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聶耳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讀重點詞句。

  (1)小組交流圈畫出的句子,每個人都說一說自己選了哪句話?從什麼地方體會到聶耳喜歡音樂,為什麼?

  (2)各小組選出自己組內體會最深的句子,由組長當眾彙報交流,其他組員作補充。

  (3)根據小組彙報情況,集體品味感悟重點詞句。

  如重點句①:聶耳誕生在雲南省玉溪縣,少年時代他就非常喜歡音樂。

  引導抓住重點詞“非常”來領會。

  重點句②:聶耳常常跑到木匠師傅跟前,坐在石階上,手託著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側耳傾聽。

  結合課文插圖,引導抓住重點詞“常常”“一眨也不眨”“側耳傾聽”,以及表示動作的詞“跑”“坐”“託”來領會。可以做一做動作,體驗“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樣子,想象聶耳專心的神態(樣子),再有感情地讀一讀,從而領會聶耳聽音樂的專注和入神。

  重點句③:抓住聶耳和師傅的對話。

  可以分角色讀一讀,讀出聶耳渴望拜師學藝的那種誠懇、迫切的心情,再有感情地讀一讀,從而體會到聶耳從小就對音樂情有獨鍾。

  重點句④:哥哥去攀登龍門,聶耳卻獨自站在一棵大青樹下吹起了笛子。

  引導抓住重點詞“獨自”“站”體會聶耳對音樂的忘我之情。

  重點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陰雲密佈,下起了濛濛細雨。聶耳全神貫注地吹著笛子,似乎一點兒也沒有覺察到。

  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體會聶耳的“全神貫注”。想一想,你在學習時遇到過“全神貫注”的人嗎?可以說看到的、聽到的,也可以說自己親身經歷的,從而深刻理解“全神貫注”的意義。

  3.再回顧課文,文章圍繞聶耳喜歡音樂寫了哪兩件事?(板書:向木匠師傅學吹笛子西山大青樹下練吹笛子)

  (這個教學環節是文章的中心環節。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有序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補充合作學習成果,有效地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在嘗試新型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句,讀一讀對話,做一做動作,說一說切身體驗,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同時,進行一些必要的語言訓練,如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抓住表示動作的詞使句子表達得更具體,初步滲透圍繞中心編排內容的寫作方法等,努力夯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

  四、誦讀全文,積累語言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迴歸整體)

  2.我來摘一摘。

  好詞:如“陰雲密佈、側耳傾聽、全神貫注、濛濛細雨、點點歸帆”等。

  好句:自己最喜歡的,描寫有特色的一句或幾句話。

  (有意識地積累文字中有特色的四字詞語,以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不斷地充實學生的語言庫存。)

  五、讀中思考,讀寫結合

  1.再次迴歸整體。朗讀全文,思考少年聶耳是一個怎樣的人。

  (引導學生進一步走近聶耳,逐步加深對聶耳的認識。)

  2.說一說,你遇到過專心做一件事而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的人嗎?可以讓學生把這個情形寫下來,能寫多少就寫多少。

  (讀寫結合,抓住時機進行“小練筆”,逐步提高學生寫話能力,為三年級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鞏固識字,積累詞語

  1.開展豐富多彩的識字遊戲,如開火車、猜字遊戲等,檢查並鞏固識字。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填寫在“自選詞語”的小貨車上。

  《少年聶耳》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少年時代的聶耳非常喜歡音樂的事。在學生讀通課文後,我就提出了一個統領全篇的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聶耳非常喜歡音樂?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的,幾乎全篇字字句句都在向我展示一個喜歡音樂的聶耳,但學生如何從字的表面體會到它的內涵呢?這是這節課教師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默讀後紛紛找出了答案。有的說,聶耳常常聽木匠師傅吹笛子,而且聽的時候眼睛一眨也不眨,還“側耳傾聽”,從這可以看出他喜歡音樂。這是關於聶耳神態的描寫。一個“側耳傾聽”,讓學生體會到聶耳聽入迷了,聽得非常認真。有的說,聶耳想讓木匠師傅教他吹笛子時,用了“懇求”的語氣。於是,我先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讓學生用“懇求”說一句話,最後再讀出聶耳懇求的語氣。學生從中也體會到了聶耳想學笛子的迫切願望。更多的學生從聶耳冒雨吹笛子中感受到了他對音樂的熱愛。他全神貫注地吹笛子,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讓人欣喜的是,周圍有那麼多的人,也冒雨傾聽,這是因為笛聲太優美了,吸引住了行人而這美妙的笛聲,正是聶耳勤學苦練的結果。

  一個問題,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而在語言文字的品析中,學生領悟了文章的內涵,讀進去,又讀出來了。由此我想:如何設計有價值的問題,應是我們在備課時要好好琢磨琢磨的。

《少年聶耳》教案3

  教材分析:

  1、本課講述了少年聶耳學吹笛子的故事,表現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課文選取典型事件刻畫人物形象,選取了聶耳在雨中吹笛子這件事,把專注、認真、熱愛音樂的少年聶耳刻畫得生動形象,體現出文章在選材上的以小見大的特點。

  2、本文人物描寫抓住特點,準確傳神。課文抓住聶耳行動、語言、神態等方面的特點進行描寫,如聽笛子的一段動作和神態描寫,懇求認師的語言描寫及雨中吹笛子的動作描寫,都非常準確傳神。另外,人物描寫又注重了正、側面描寫相結合,正面描寫準確傳神,側面描寫事半功倍,從而更全面地刻畫人物,深化了課文主題。

  教材設計理念:

  從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培養學生自學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能邊讀邊思考,畫出具體描寫聶耳少年時代就喜歡音樂的句子。

  2、能感受、認識勤學苦練是事業有成的要素。

  3、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4、認識12個字,會寫12個字。

  教學重難點:

  1、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內容。

  2、能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教學準備:

  磁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播放《義勇軍進行曲》

  2、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歌曲嗎?對這就是《義勇軍進行曲》,也是我國的國歌,你們知道這首歌的曲作者是誰嗎?(聶耳)同學們你們知道的可真不少。聶耳從很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音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聶耳的少年時代,看看他是如何學習音樂的,今天我們來學習第3課《少年聶耳》。

  二、初讀感知

  1、師範讀課文,學生認真傾聽。

  2、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3、快速閱讀課文畫出生字和同桌互認生字。

  4、檢查認字情況(課件出示生字)指名認讀,小組賽讀。

  5、現在這些生字寶寶要帶我們去讀課文了,你們有信心讀好課文嗎?指名分段讀課文。

  6、同學們的課文讀的非常好,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第一段,然後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過渡:聶耳一生創作了那麼多的優秀作品,那麼他是怎樣學習音樂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2—5段,認真想一想。

  1、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聶耳是怎樣學習音樂的,並畫出寫聶耳喜歡音樂的句子。

  2、全班彙報

  重點句:(1)聶耳常常跑到木匠師傅跟前,坐在石階上,手託著下巴眼一眨不眨地側耳傾聽。(課件播放當時的畫面)

  (2)迎著滇池上的點點歸帆,聶耳用美妙的笛聲,讚美家鄉的湖光山色。(課件播放當時的畫面)

  (3)聶耳全神貫注地吹笛子,似乎一點兒也沒有察覺,解釋(全神貫注,刪去文中的“似乎”行嗎?為什麼?)

  3、指導朗讀(配樂齊讀最後一段)

  三、指導書寫

  喜:兩個“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筆是豎,不是豎鉤。

  四、擴充套件延伸

  你遇到這專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記了周圍一切的情況嗎?從聶耳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總結:同學們“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沒有我們辦不成的事。

《少年聶耳》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16個新詞語;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2.能用自然段歸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3.能照樣子用“每當……總……”造句;能聽寫句子。能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能劃出課文中具體描寫聶耳“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的詞句;知道聶耳能成為“傑出的音樂家”是跟他“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密切相關的,知道勤學苦練是事業有成的重要條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國歌匯入,分步揭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思考:這是什麼歌曲?你知道它的原名嗎?歌曲的詞、曲作者都是誰?(板書:聶耳)

  2.願意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聶耳嗎?學生彙報所相關資料。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聶耳小時候的故事。(板書:少年)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要求漢字拼音對照讀,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讀得快的同學可以讀第二遍,第三遍,可以豎起手指頭表示遍數。讀得慢的同學要堅持到底,爭取完整地讀好一遍。

  2.同桌分自然段互讀,互聽,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分段讀課文。(巧妙劃分自然段)大家評一評,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4.你認為少年聶耳是一個怎樣的人?自由補充課題:少年聶耳隨機板書:喜歡音樂

  三、圍繞主線,品味探究

  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聶耳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讀重點詞句。

  (1)四人小組交流圈畫出的句子,每個人都說一說自己選了哪句話?從什麼地方體會到聶耳喜歡音樂,為什麼?

  (2)各小組選己組內體會最深的句子,由組長彙報交流,其他組員作補充。

  (3)根據小組彙報情況,集體品味感悟重點詞句。

  如重點句①:聶耳誕生在雲南省玉溪縣,少年時代他就非常喜歡音樂。

  引導抓住重點詞“非常”來領會。

  重點句②:聶耳常常跑到木匠師傅跟前,坐在石階上,手託著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側耳傾聽。

  引導抓住重點詞“常常”“一眨也不眨”“側耳傾聽”,以及表示動作的詞“跑”“坐”“託”來領會。可以做一做動作,體驗“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樣子,想像聶耳專心的'神態(樣子),從而領會聶耳聽音樂的專注和入神。

  重點句③:抓住聶耳和師傅的對話。

  可以分角色讀一讀,讀出聶耳渴望拜師學藝的那種誠懇、迫切的心情,從而體會到聶耳從小就對音樂情有獨鍾。

  重點句④:哥哥去攀登龍門,聶耳卻獨自站在一棵大青樹下吹起了笛子。

  引導抓住重點詞“獨自”“站”體會聶耳對音樂的忘我之情。

  重點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陰雲密佈,下起了濛濛細雨。聶耳全神貫注地吹著笛子,似乎一點兒也沒有覺察到。

  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體會聶耳的“全神貫注”。想一想,你在學習時遇到過“全神貫注”的人嗎?可以說看到的,聽到的,也可以說自己

  親身經歷的。從而深刻理解“全神貫注”的重要意義。

  3.文章圍繞聶耳喜歡音樂寫了哪兩件事?(板書:向木匠師傅學吹笛子?搖西山大青樹下練吹笛子)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1.提出研讀問題,合作、探究學習。

  聶耳為什麼能成為“傑出的音樂家”呢?這跟他少年時代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在文中找找答案:

  2.反饋(1):

  劃出描寫少年聶耳對笛聲迷戀的句子,劃出句中最能表現聶耳迷上了笛子的詞語

  (1)聶耳常常跑到木匠師傅跟前,……側耳傾聽。

  劃出“常常”、坐……等動詞。

  (2)有一次,……懇求……

  理解:懇求

  (3)從此,……天天……

  理解“天天”的含義。

  思考:

  3個句子都寫了少年聶耳對笛聲的迷戀,有什麼不同?

  (動作、語言、直接敘述。引導學生明白可以從不同角度表現一個人的特點。)

  3.反饋(2):

  (1)哥哥去……,聶耳卻……

  理解“卻”在句中的作用。

  (2)可是,聶耳越吹越有勁,……

  “可是”是表示轉折的,你看看課文為什麼要用上“可是”?

  4.反饋(3):

  還有一個人在支援著聶耳——哥哥。

  “哥哥從……看看……連忙……”

  這句話和描寫聶耳有什麼關係呢?能不能從這裡看出聶耳是個怎樣的人嗎?

  5.深化。

  板書設計:少年聶耳

  全神貫注的聽音樂

  雨中吹笛子

  教學反思:

《少年聶耳》教案5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自學課文,初知內容大意,練習用自然段歸併法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

  1、聽國歌、談體會,引出人物聶耳

  2、學生談談對聶耳的認識,老師簡介聶耳。(見教參)

  3、從題目看,課文是什麼型別的文章。(寫人)寫誰?寫他什麼時候的事?(補充課題)

  二、初讀課文,談感受

  1、少年時代的聶耳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2、參考課後第三題,小組討論各自然段段意,試著用自然段歸併法試著給課文分段。

  3、預習課文

  三、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1、向同學們彙報自己會讀、會寫、已經理解的詞語

  2、讀一讀自己認為讀得的段落,讀一讀自己認為最難讀的句子。

  3、提出預習中碰到的困難,師生互相解決重點理解下列詞語:譜寫、懇求、誕生、降臨、美妙、歸帆

  4、複習本單元"學習提示"明確分段的操作步驟,交流分段。

  四、作業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教學2——5自然段。能劃出課文中具體描寫聶耳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的詞句,深入閱讀。

  教學過程

  一、讀第2——5自然段。

  說說課文講了聶耳少年時代的哪幾件事?

  (聽、學笛子,忘情吹笛子)

  課文是圍繞哪幾句話來講的?

  (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音樂)

  二、深讀閱讀,找找從哪些句子、詞語中你能體會到聶耳很喜歡音樂?

  (各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

  三、師生交流

  1、聶耳常常跑到……眼睛一眨不眨地側耳傾聽。

  2、有一次,聶耳……能教教我嗎?

  3、從此,聶耳就天天到他那裡學吹笛子。

  4、哥哥去……聶耳卻……吹起了笛子。

  5、越吹越有勁……似乎一點……

  6、引著滇池上的……聶耳用……湖光山色。

  重點理解側耳傾聽、懇求、聶耳不愛玩嗎?為什麼他不去攀登龍門?

  提示:第四節中1、2兩句為什麼用"可是連線"?

  (聶耳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空間)

  為什麼加"似乎"

  (表現他如醉如痴)

  聶耳站在什麼位置,懷著什麼感情吹笛子,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

  朗讀訓練,讀出聶耳喜歡音樂的語氣

  小結:作者寫人的寫作方法

  四、完成作業本部分作業

  指導、"每當……總愛……"造句

  1、讀例句"每當(什麼時候,誰)……總愛(做什麼)作什麼內容不一隻要符合要求即可

  2、口頭造句,拓展思路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1、背誦第五自然段,並聽寫句子

  2、學習第一自然段,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背誦第五自然段

  1、按課文填空(第五自然段)

  2、背誦這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話

  3、背誦這一自然段中你認為最難的一句話

  4、試著背誦整一段話

  二、聽寫句子,默寫句子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總結全文

  1、看板書用自己的話說說少年聶耳怎樣喜歡音樂?

  2、讀第一自然段用因果關係的句式說一句話。

  (因為聶耳少年時代這麼喜歡音樂,所以長大後成為一位傑出的音樂家)

  3、讀第一自然段,你讀動懂了什麼?理解“傑出、譜寫”,再次欣賞《義勇軍進行曲》

  4、請學生說說聶耳的其他作品

  革命歌曲:《碼頭工人歌》、《畢業歌》、《賣報歌》

  民族歌曲:《金蛇狂舞》、《崔湖春曉》

  5、談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感想。

  四、綜合性實踐活動學唱聶耳的歌曲,開個聶耳歌曲欣賞會五、完成剩餘作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