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貓》教案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貓》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16課《貓》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重點:

  1、繼續學習默讀的技巧,養成圈點、勾畫和做摘錄的習慣。

  2、概括並比較三隻貓的不同特點和命運,揣摩文中生動的細節描寫。

  3、瞭解作者及家人三次養貓經歷中的情感波瀾,釐清文章的結構。

  4、體會作者對第三隻貓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第三隻貓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

  對話法情境法

  學法:

  默讀法圈點勾畫法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瞭解作者

  二、默讀課文,做好圈點、勾畫,整體感知。(教師出示生字詞)

  1、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2、作者一共養了幾隻貓?

  3、這幾隻貓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麼特點?

  4、我和家人對這幾隻貓的態度怎樣?

  5、這幾隻貓的結局怎樣?

  明確:課文寫了三次養貓的故事,據此,文章的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寫第一隻貓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14段寫活潑可愛的第二隻貓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寫第三隻貓的亡失讓我難過自責。

  三、文章敘述了我家三次養貓的經歷,其中前兩隻活潑有趣,找出相關的句子分析,朗讀並感悟。

  提問:1、作者總共寫了三次養貓的經歷,哪一次是詳寫?為什麼兩隻可愛貓的篇幅不如一隻醜貓的篇幅長,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2、我家三隻貓最後結局都是亡失,為什麼我對第三隻的亡失,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四、精讀賞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

  1、案發現場:鳥死了一隻,一條腿被咬去,籠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隻醜貓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發前的表現:對黃鳥似乎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對鳥籠凝望著。

  (2)案發後的表現: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嘴裡好像還在吃著什麼。

  4、對犯罪嫌疑人的懲罰方式:拿起樓門旁倚著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還以為懲戒得不夠。

  5、我的懷疑是正確的嗎?

  事實:鳥被另外一隻黑貓吃了,而不是這隻醜貓!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事情的經過之後,“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從我的懺悔中,可以看出我是個怎樣的人?(2)為什麼會造成冤案,我的過失是什麼?

  教師小結:根本原因就是“我”對那隻醜貓有偏見!

  明確:對三隻貓,我和家人的感情是有區別的。正因為我的偏見,導致了第三隻貓的死亡,所以,較前兩隻貓,我對於第三隻貓的亡失更加難過。

  8、第二隻貓丟失後,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又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試著聯絡文中的描寫,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五、拓展延伸:感悟

  六:主題:應善待生命、關愛弱小勿主觀臆斷、妄下斷語

  第二課時

  一、匯入課文

  作者家裡養過三次貓,三次養貓的經歷給作者帶來了不同的感受:有快樂、有心酸、有憤恨,甚至有無盡的懊悔。作者如何表達自己的的.這種人生感悟的呢?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描寫的語句、抒情的語句、耐人尋味的語句,品析其表達效果。

  明確: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被描寫物件的特點,並自然而然地將人物情感蘊抒情:將內在的情感外顯化,更利於情感的抒發,感染人,打動人。

  耐人尋味:“至此好久不養貓”“永不養貓”,不能忽視的句子,蘊含著作者不願言表又更為豐富的情感和思想。

  2、寫法探究:本文在寫作技巧方面有那些特點?

  情節曲折、結構嚴謹:得貓一一養貓一一亡失一一再得貓一一再養貓一一再亡失一一復得貓一一復養貓一一復亡失一一永不養貓。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首尾呼應、設定伏筆:文章開頭交代“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丟擲線索,總領全文,結尾以“我記永不養貓"收篇,開拓新意,照應開頭。伏筆的表現:寫第一隻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隻貓在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隻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可謂連珠綴玉、渾然天成。

  3、鮮明的對比:之前我們非常喜愛前兩隻貓,使之和第三隻貓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後者的命運更加悲慘,以引起人們的深切同情,更加突出“我”過失之大,悔恨之深,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

  4、第一人稱:文中的“我”是貓的主人,喜歡前兩隻貓。既是目擊者,又是悲劇的製造者,便於直接抒情,解釋作品的主題思想,引起讀者的共鳴,獲得強烈的藝術表達效果。

  三、課外練筆:以“我最喜愛的小動物”為題寫一篇500字的作文。

  《貓》作品鑑賞

  清新樸素的文筆和“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是鄭振鐸散文創作的一個顯著特色。此文可說是這方面的代表作。文章敘述作者一家養貓的經過,真切表現了作者當時複雜的內心情感,文筆細膩委婉,清新動人。

  行文緊扣“貓”這一題目,細針密線,娓娓述著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其中以“貓”為敘事明線,勾連全篇,而暗線是作者的主觀感情,三次養貓,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摯。第一次抱養了一隻花白的新生貓,它非常活潑,“常如帶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陽光裡滾來滾去”,作者“在太陽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著三妹逗得小貓撲過來撲過去的情景”“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作者的敘述描寫自然而形象,毫無雕飾之感,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歡愉、喜悅之情。可有一天,小貓不知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裡也感到一縷縷的酸辛。作者的主觀感情為之一宕,從“歡愉”而變為“酸辛”。

  第二次作者家又抱養了一隻黃色小貓,比第一隻更有趣、更活潑,而且還能捕鼠,這就成為全家飯後娛樂的心肝寶貝”,可某日又被人捉走了。小貓的再一次亡失給全家又一次帶來不快,作者的主觀感情又為之一宕,由“歡愉”變為“悵然”“憤然”。

  由於兩次養貓兩次亡失,給作者及其一家帶來了許多煩惱和不快,所以很久不養貓。但不久,一隻可憐的小貓又一次闖進了全家的生活由於小貓不象先前那兩隻活潑、有趣,所以全家都不大喜歡它。小貓長大後,一件意外的事又發生了,一隻野貓偷吃了家裡的芙蓉鳥,作者卻誤認為是家貓偷吃了,於是不問青紅皂白,用木棒追打了這隻可憐的貓,以致後來貓死在鄰居的屋脊上。作者對這隻貓的亡失比前兩隻的亡失更為難過得多。因為是作者自己判斷的過失,冤枉了一隻不會說話、不能辯訴的小生靈。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了刺激,對自己的暴怒、進行了自我譴責。此時作者的主觀感情又為之一宕,由宕來的“暫時平靜”而變為“悔恨”。這就是說,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觀感情總共變化了六次:由“歡愉”——“酸辛”——“歡愉”——“悵然”、“憤然”——“暫時平靜”——“悔恨”,互相映襯,一次比一次強烈、深摯。這些感情變化實際上是作者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借貓的故事表達出來。可愛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會的寫照。

  作者筆下的三隻小貓,各具特色,生動、形象、逼真,這一切都表明作者對生活觀察是很精細的,感受是很真切的,從而在藝術表現上給人一種健康、真摯、樸實的藝術美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