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初中八年級語文下冊《慶祝舊曆元旦》教案

部編版初中八年級語文下冊《慶祝舊曆元旦》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初中八年級語文下冊《慶祝舊曆元旦》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核心素養

  1.語言建構與運用

  體會樸實無華的語言中蘊含深情的特點。

  2.思維發展與提升

  學習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手法。

  3.審美鑑賞與創造

  學會分析文中人物情感。

  4.文化傳承與理解

  瞭解中國傳統節日,培養尊重、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傳統的精神。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能力目標: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寫,理解作者矛盾的情感。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傳統習俗,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尊重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對於舊曆新年的複雜情感。

  2.引導學生感受新年濃濃的節日氣氛,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透過圖片、影片等方式展示新年景象,透過引導學生講述過新年的事情,渲染節日氣氛,把學生的思維引入過年的情景之中。

  2.討論點撥法。對於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矛盾情感,老師可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及作者自身情況探討。

  3.品讀鑑賞法。學生透過多次默讀和自由朗讀體會文中情感,感受節日氣氛。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展示過春節的有關圖片或影片)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一定不會陌生,這是什麼時候的景象?

  (學生一般都知道是春節的景象)

  師:大家說說你們家是怎樣過春節的?你過春節時心情怎樣?

  (兩三個學生談談)

  師:確實,說到過節,大家都很興奮,都很激動。我們中國,過節的習俗由來已久。在過去人們是怎樣過節的,他們的心情會和我們一樣嗎?今天,就讓我們跟著林語堂先生去感受感受上世紀30年代他“慶祝舊曆元旦”的氛圍吧!(打出題目《慶祝舊曆元旦》)

  二、整體感知

  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

  1、文中的“舊曆元旦”究竟是什麼節日?

  2、“舊曆元旦”有哪些習俗?

  這一環節透過學生讀書,老師用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生讀後基本上能回答:“舊曆元旦”就是現在的春節。文章寫到的“穿好的衣服,停止營業,閒逛,賭錢,打鑼,放鞭炮,拜客,看戲”“紅色春聯貼滿在每家門上”“街頭屋前,到處是爆竹聲,充塞著硫磺味”“春聯、年夜飯、鞭炮、紅蠟燭、福建橘子、清晨拜年”等等,這些景象和我們現在的春節景象基本一樣。

  三、素養提升

  1、再讀課文,思考全文可分為幾部分?

  (主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層次,理清文章思路。具體是幾層不是很重要,但透過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其是否把握文章脈絡。分兩部分可以,分三部分也可以)

  第一部分(1-3段):總的寫過舊曆新年的習俗。

  第二部分(4-5段:政府及我對舊曆新年的態度。

  第三部分(6段-末尾):具體記敘廿四年過舊曆新年的經過。

  (或者:第一部分:(1-5段):總的寫過舊曆新年的習俗。

  第二部分:(6段-末尾):具體記敘廿四年過舊曆新年的經過。)

  2、精讀重點段落(6段-末尾),理解作者情感。

  (1)文章6段之後具體記敘廿四年過舊曆新年的經過,是按什麼順序記敘的,勾出表明順序的標誌性詞語!

  一月初、一星期後、二月一號、二號、到二月三號、早餐後、中飯時、下午三時、五時、五時半、六時

  (2)在第5段中作者說“我在過新年時大失所望”。他真的“失望”了嗎?作者過新年的情感態度是怎樣的?勾出表明作者情感態度的詞句!

  我並不要舊曆新年----這是我屈服的開始----兒時情景不自禁地出現在我眼前----我很激烈地感到我像一個罪人-----心旌顯得有點動搖,但還能堅持-----我的科學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虛空了------那不是我的科學意識,一定是另外一個意識-----向我的意識深處進攻------我不自覺的.感覺到很愉快

  (4)怎樣理解作者過新年時的矛盾糾結的情感?

  這一點對於學生應該是一個難點。可以分兩步引導學生理解:

  A.結合林語堂《紀元旦》一文理解。學生閱讀《紀元旦》一文,看看當時作者寫此文時的情感。

  學生可理解到是作者既想玩耍又想工作,所以內心煩躁矛盾。

  但真是如此嗎?試比較兩文,看看兩篇文章有很多相同的內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可見此文是作者加以修改了的。比較本文和《紀元旦》,看看課文與《紀元旦》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讀後不難發現,課文中多次提到“科學”“理智”“守舊”等詞句,如“中國政府早已正式廢除陰曆新年,但陰曆新年依然故我,不曾被廢除掉。”“我是個極端摩登的人。沒有人可以說我守舊。我不懂遵守舊曆,而且還喜歡倡行十三個月的年曆,每月只有四個星期或二十八天。換句話說,我的觀點很科學化,很邏輯化。就是這點科學的驕傲,使我在過新年時大失所望。每人都假裝著慶祝,一點沒有真感情。”“科學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舊曆,我也答應照辦。”“似在嘲笑我的科學理智。那時我的科學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虛空了。”“那不是我的科學意識,一定是另外一個意識”

  由此可想,作者寫此文一定有深刻的意圖,那他究竟要表現什麼呢?那就要看看林語堂所處的時代吧!也許會幫助我們理解。

  B.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師問:課文寫於那一年?(提示學生在《紀元旦》一文中找到寫作的時間!)

  寫於廿四年(民國二十四),即1935年,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是怎樣的呢?

  老師介紹時代背景: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不斷加劇,國民黨政府文化專制主義政策日益加強,在亡國滅種的外患內憂催化下,中國知識界先進分子的民族和民主意識被喚醒了(林語堂就是其中一員)。在五四運動後,即20世紀30-40年代又發生了一個“新啟蒙運動”。新啟蒙運動倡導自由、理性,主張科學的邏輯思維。五四新文化運動是要求以西方文化代替中國舊有的文化,但是新啟蒙運動者則是力求辯證對待中西方文化,他們認為,一種新的文化的出現,是綜合了多種不同的文化產生出來的。新啟蒙運動是一場民族的科學的民主主義文化運動,運動中對中西方進行了全面考察和區別對待,透過對中國傳統文化遺產辯證的繼承,並結合符合中國特色的外來文化,促進了新的文化在中國的生根發芽。它所要造的文化不應該只是譭棄中國傳統文化,而接受外來西洋文化,當然更不應該是鼓手中國文化,而拒絕西洋文化;而應該是各種現有文化的一種辯證的或有機的綜合。(部分摘選自《20世紀30年代新啟蒙運動淺論》)

  課文其實就可見到當時時代的印記:“中國政府早已正式廢除陰曆新年”“我的觀點很科學化,很邏輯化”“科學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舊曆”。

  瞭解了時代背景,那同學們覺得本文要表明什麼思想呢?

  (學生探討發言)

  老師總結歸納:陽春佳節的意味,迫著人喜躍,科學的理智無法鎮服心靈深底的盪漾,是應該做理智的動物呢,還是應該做近情的人呢?作者在文中一直矛盾糾結,但最終理智抵制不住節日的濃厚氣氛,被周圍人們的歡愉所感染而不自覺地沉浸在愉悅之中。可見,我們的民俗文化、傳統文化早已深入人心。走進新時代,接受新思想不是要否定舊的一切文化一切思想,尊重人們的思想情感,尊重傳統文化是在20世紀30年代處於新啟蒙運動中的作者所要倡導的吧!

  (5)拓展延伸

  傳統文化的魅力究竟在哪裡?它為何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值得我們去傳承?你能否透過本文的閱讀找到人們喜愛春節的些許原因?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透過作者對人們過舊曆元旦的描述,探討春節這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學生交流後,可歸納出幾點:A.熱鬧喜慶;B.寄予人們美好的祝福與願望;C.是生命復歸的日子;D.有著自由、民主、平等

  是呀,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是歷史的結晶,但它並不只是博物館裡的陳列品,而是活著的生命,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影響、制約著今天的中國人。因此,傳統文化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在現實生活的強勁脈搏裡,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尊重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我們的民俗文化的觀念也越來越強,比如,每年清明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國家要放假,我們的“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都表明我們國家及人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的尊重。

  3.體會本文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特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課文,看看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作者運用有何特點?

  表達方式:用了記敘、描寫(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生動形象)、抒情等表達方式。(舉文中語句說明!)

  特色:記敘:既有概括敘述又有細緻描寫;

  描寫: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生動形象;

  抒情:作者情感的抒發多和記敘描寫相結合。舉具體語句分析!如:

  A.五時炒年糕吃,滿房是水仙的芳香,我很激烈地感到我像一個罪人。“我不準備過新年”我下了決心說,“晚上我要出去看電影。”

  B.“誰給她穿的新衣服?”我責問,心旌顯得有點動搖,但還能堅持。

  C.六時發現蠟燭臺上點起一對大紅蠟燭,燭光閃閃,似在嘲笑我的科學理智。那時我的科學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虛空了。

  D.一時鞭炮聲音四起,一陣陣的乒乓聲,像向我的意識深處進攻。

  E.在一片乒乓聲中,我坐下來吃年夜飯,我不自覺的感覺到很愉快。

  四.總結:

  我們透過作者對過舊曆元旦的習俗及自己過舊曆元旦過程中的矛盾複雜的心情的描述,感受到了新春佳節濃濃的節日氣氛,看到了中國傳統習俗及傳統文化的魅力,懂得了應該尊重並傳承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