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蘇打噴泉

中班科學教案蘇打噴泉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蘇打噴泉,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蘇打噴泉1

   一、活動題目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蘇打噴泉

  二、活動目標

  透過製作蘇打噴泉,培養幼兒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物件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塑膠蓋的瓶子、吸管、膠帶、白醋、小蘇打、水、紙、筆。

  五、活動過程

  看一看。有趣的實驗。

  教師演示:

  (1)在瓶蓋上插入吸管,吸管離瓶底距離約2釐米。

  (2)在塑膠瓶中倒入30毫升的水,並加入50毫升的醋。

  (3)瓶內放人兩勺小蘇打,迅速將瓶蓋蓋上。

  幼兒討論觀察到的現象。

  (1)這個實驗真有趣,水從吸管中噴出來了。

  (2)像噴泉一樣,瓶子裡有許多小泡泡。

  (3)噴泉真好看!我也想做一個小噴泉。

  我來做小噴泉。

  (1)先在瓶裡放入水,再放醋和1勺蘇打,噴泉沒有做成功。

  (2)蓋子沒蓋好,泡泡都跑出來了。

  (3)將吸管插入瓶蓋中,用膠帶將吸管固定在瓶蓋上。先在瓶子裡放人一些水,再放入一些醋,最後放人2勺蘇打,迅速蓋上帶有吸管的瓶蓋。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1)放l勺蘇打不成功,醋要多放一些,再放2勺蘇打,水就噴出來了。

  (2)瓶蓋沒有蓋嚴,泡泡都跑出來了,一定要蓋嚴瓶蓋。

  (3)先放一些水,再放一些醋,最後放了2勺蘇打,噴泉就做成了。

  幼兒記錄實驗過程。

  使用藥品的量

  第一次水醋蘇打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六、注意事項

  1.教師提醒幼兒要進行分工:負責記錄的幼兒要將醋、小蘇打的用量記錄清楚。

  2.檢查醋和小蘇打的比例是否適當,瓶蓋密封是否嚴緊。

  3.蓋瓶蓋的速度要快。

  4.要將小蘇打碾碎後放入瓶內。

中班科學教案蘇打噴泉2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瞭解蟬的外形特徵和習性。

  2、對蟬有探究興趣,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蟬的認識。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蟬若干只、蟬的鳴叫聲。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用錄音機放蟬的鳴叫聲,請幼兒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的叫聲?

  二、引導幼兒觀察蟬。

  1、教師出示蟬,引導幼兒討論:蟬是什麼樣子的?

  2、引導幼兒觀察:蟬的頭上有什麼?嘴是什麼樣子的?背上有什麼?身體下面有什麼?肚子是什麼樣子的?

  3、小結:蟬的身體是黑褐色的。頭上有一對複眼,一對短短的觸角,嘴像針,是一根空心的管子。背上有兩對薄而透明的翅膀。身體下面有三對足。肚子是一節一節的。

  4、討論:蟬能發出怎樣的聲音?這種聲音是從哪裡發出來的?(雄蟬在夏天發出“知了、知了”的聲音,這種聲音是蟬的翅膀振動發出的。)

  三、瞭解蟬的生活習性。

  討論:蟬生活在哪裡?吃什麼?(蟬生活在樹上,靠吸樹枝裡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樹木,是害蟲。)

  3.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靜電教案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2、能夠細心操作,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探索的樂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遊戲中感知磨擦生電現象,體驗靜電對物體的作用力。

  活動難點:

  用吸管摩擦生電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1、吸管人手一根、捲紙若干、碎紙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紙船(形成小池塘的場景);自制旋轉木馬;柳條(柳樹);水龍頭(細細的水流);灑落的鉛筆粉末。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今天,老師來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

  (出示吸管)這是什麼?

  幼:吸管和碎紙片

  教師演示:將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後輕輕靠近紙片,沒變化;教師用眼神和表情讓幼兒觀察吸管是否有變化;然後將吸管藏到桌子底下邊磨擦教師口中邊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用眼神或動作提示幼兒觀察變化。

  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幼兒講述看到的現象)

  二、猜測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

  1、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磨擦生電

  (1)小紙片主動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麼來變這個魔術的呢?

  (幼兒猜測、討論,如果幼兒有說用水、用漿糊之類,教師讓幼兒親自摸一摸,究竟有沒有)(鼓勵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2)小朋友,你們猜了這麼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呢?你們現在自己去試試,看看你會不會變這個魔術,當吸管靠近碎紙片時,小紙片會主動地跳到吸管上,我旁邊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選取使用。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3)誰會變這個魔術了?請告訴我們你是怎麼變的?

  (幼兒將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進行展示)

  (4)請個別幼兒示範,要點:摩擦得又輕又快。

  (5)幼兒再次嘗試操作(此環節是否省略,看幼兒第一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吸管經過磨擦後,輕輕靠近小紙片,小紙片就會跳上來了。

  2、猜測、總結磨擦生電現象是靜電反應

  提問:為什麼吸管經過磨擦以後小紙片就會跳到吸管上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幼兒進行各種想象、猜測)

  教師小結:這是靜電,吸管經過磨擦以後,會產生小小的.電,這些電叫靜電,它們能吸引輕小的物體。

  三、操作體驗:靜電對輕的物體的作用力

  1、師:有了靜電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紙片,還能做別的事情嗎?

  2、介紹遊戲情境1:

  (1)柳條因為沒有風,正靜靜地垂著,如果用摩擦帶電後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條會有什麼變化?(會飄動起來)

  (2)請一名幼兒嘗試驗證後,將自己的發現在記錄紙上記錄下來。

  3、介紹另外四種遊戲:這兒有許多的小船停在水邊,一動也不動;木馬停在原地沒有旋轉;水流也在象一條線似的靜靜地流著;鉛筆灰灑落在紙上,我想把它用一樣東西把它搬到盤子裡去;

  4、引導猜想:假如你們用自己手中帶有靜電的魔術棒輕輕地靠近它們,猜猜會有變化嗎?會有怎麼樣的變化?

  四、幼兒實踐驗證

  1、真的是你們猜的這樣嗎?可以去試一試,並且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玩一種,記一種,看誰發現得多

  教師觀察,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

  五、交流分享。

  你將有靜電的魔術棒靠近它們的時候,發現了什麼?(讓幼兒

  對照自己的記錄,充分描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六、教師總結。

  你們用帶靜電的吸管輕輕靠近遊戲材料時,它們都動起來了,改變了原先的位置。

  七、遷移運用:討論與交流自己的生活體驗。

  師:“你在生活中曾遇到過靜電嗎?”

  幼:(回憶自己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如:在乾燥的日子和小夥伴拉手時被“電”到,梳頭時頭髮根根豎起,脫衣時“滋滋啦啦”的聲音和點點火花、玩滑滑梯時“呲拉呲拉”的聲音……

  師:“被‘電’到是什麼樣的感覺?”(疼、麻……)

  那麼你知道怎麼樣預防靜電嗎?讓我們回去繼續瞭解一下預防靜電的一些好辦法。

  活動延伸:

  幼兒與父母共同查詢資料,進一步瞭解人們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以及預防靜電的辦法。

中班科學教案蘇打噴泉3

   一、活動題目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蘇打噴泉

  二、活動目標

  透過製作蘇打噴泉,培養幼兒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適用物件

  4~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塑膠蓋的瓶子、吸管、膠帶、白醋、小蘇打、水、紙、筆。

  五、活動過程

  看一看。有趣的實驗。

  教師演示:

  (1)在瓶蓋上插入吸管,吸管離瓶底距離約2釐米。

  (2)在塑膠瓶中倒入30毫升的水,並加入50毫升的醋。

  (3)瓶內放人兩勺小蘇打,迅速將瓶蓋蓋上。

  幼兒討論觀察到的現象。

  (1)這個實驗真有趣,水從吸管中噴出來了。

  (2)像噴泉一樣,瓶子裡有許多小泡泡。

  (3)噴泉真好看!我也想做一個小噴泉。

  我來做小噴泉。

  (1)先在瓶裡放入水,再放醋和1勺蘇打,噴泉沒有做成功。

  (2)蓋子沒蓋好,泡泡都跑出來了。

  (3)將吸管插入瓶蓋中,用膠帶將吸管固定在瓶蓋上。先在瓶子裡放人一些水,再放入一些醋,最後放人2勺蘇打,迅速蓋上帶有吸管的瓶蓋。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1)放l勺蘇打不成功,醋要多放一些,再放2勺蘇打,水就噴出來了。

  (2)瓶蓋沒有蓋嚴,泡泡都跑出來了,一定要蓋嚴瓶蓋。

  (3)先放一些水,再放一些醋,最後放了2勺蘇打,噴泉就做成了。

  幼兒記錄實驗過程。

  使用藥品的量

  第一次水醋蘇打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六、注意事項

  1.教師提醒幼兒要進行分工:負責記錄的幼兒要將醋、小蘇打的用量記錄清楚。

  2.檢查醋和小蘇打的比例是否適當,瓶蓋密封是否嚴緊。

  3.蓋瓶蓋的速度要快。

  4.要將小蘇打碾碎後放入瓶內。

中班科學教案蘇打噴泉4

  活動目標

  1、認識更多的植物。

  2、為植物做卡片。

  3、欣賞幾種有趣的植物

  4、種植一種喜歡的植物。

  5、介紹植樹節。

  活動重難點

  為植物做卡片、種植一種喜歡的植物。

  活動準備

  幾種植物的圖片(梅蘭竹菊)、一盆含羞草、有關植物(如豬籠草)的影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1、小朋友,你們認識哪些植物?

  2、小朋友們請把你們認識的植物畫出來,並把它們介紹個大家。

  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植物的圖片,你們來看看是什麼植物?(出示植物的圖片)

  二、活動進行中

  1、讓小朋友根據圖片說出梅蘭竹菊分別有哪些特徵;

  2、介紹梅花、蘭花、菊花分別在哪個季節開放;

  3、帶小朋友在幼兒園以及周圍參觀植物,介紹植物特點;

  4、回到到教室中,拿出帶來的含羞草給小朋友觀賞、觸碰,看含羞草因觸碰而收縮的有趣過程;

  5、給小朋友觀看有關植物的影片,如豬籠草食蟲過程等。

  三、回家任務

  1、讓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為幼兒園裡的植物製作介紹卡片,掛到相應的植物上;

  2、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種植。

  四、活動後續

  1、觀察小朋友們種植的植物,一段時間後帶到幼兒園,大家共同欣賞;

  2、鼓勵小朋友們在每年的植樹節都進行植樹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蘇打噴泉5

  活動設計背景

  1、“不倒翁”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玩具,但它裡面蘊含著力的平衡方面的科學道理,怎樣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科學現象,並理解加以應用呢?

  2、透過這次活動,我們為孩子準備許多的材料,讓孩子們透過自己動手操作、體驗、發現、探索其中的秘密,並製作各種各樣的不倒玩具。從中獲取有益的學習經驗。

  活動目標

  1、透過幼兒自身的活動,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透過幼兒的動手操作,讓幼兒瞭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及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佈置場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殼、廢舊皮球製作各種玩具擺放在活

  動室的四周(其中部分會倒,部分不會倒)。

  2、幼兒操作材料:紙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膠球、橡皮泥、小石頭。

  3、錄音機,歌曲“不倒翁”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匯入: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配班老師扮“藍貓”說:“小朋友,你們好,我是藍貓,歡迎你們到神秘的玩具城來,這裡的玩具藏著許多的秘密,等著你們去邊玩邊發現,看誰發現得最多。”

  一、自由探索

  1、交代任務:你們玩時可要仔細的看一看,比一比,搖一搖,看看

  發現了什麼?(發現倒和不倒)

  2、幼兒自由玩。

  3、提問:“你們是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這些玩具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和不同的地方?”引導幼兒摸一摸底部,發現底部都是半球體,有的玩具會倒有的不會倒。

  小結:小朋友在“玩具城”裡玩的很認真,還能動腦筋,發現了“玩具城”裡的玩具都是半球體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們發現了玩具有的會倒,有的不會倒。

  二、嘗試操作製作不倒玩具

  幼兒交流體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輕下重,固定底部物體。

  1、教師放歌曲《不倒翁》,進一步引發幼兒去發現“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裡裝有東西。

  2、幼兒操作:將會倒下的玩具也裝進東西

  (1)提示: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紙團、塑膠球、玻璃球、沙子、豆子、橡皮泥、小石頭等東西,你們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種東西分別裝進玩具裡試一試,看玩具能不能站起來。

  (2)組織幼兒討論:

  你們在玩具裡裝進了什麼,發現了什麼現象?

  為什麼放進紙團玩具倒了而放進沙子等物玩具能站住?(沙子等比紙團重)

  小結:原來,在玩具底部裝進重的東西,這樣下重上輕,玩具就能站住。當操作搖晃裝有沙子的玩具時,發現了什麼?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裝進什麼不倒?(橡皮泥)為什麼?

  三、演示對比實驗

  引導幼兒邊觀察邊分析原因,搖動裝有玻璃球的玩具裡重的東西也隨著滾到旁邊,旁邊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邊。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間,它不會滾來滾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穩了,不倒翁就作成了。

  四、完成製作,玩一玩,體驗樂趣成就感

  1、在“不倒翁”的音樂中,讓幼兒製作不倒翁。

  2、沒有完成的小朋友繼續製作不倒翁玩具,做好不倒玩具的小朋友拿著玩具到玩具城裡去玩一玩吧。

  五、結束

  小朋友今天真聰明,發現了“不倒翁”玩具中的科學秘密,還自己動手做了一個“不倒翁”。現在,我們拿給中、小班的小朋友玩一玩好不好?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中,可在科學角中投放各種材料讓孩子嘗試製作不倒翁。

  2、戶外活動時,可和孩子們一起玩一玩“搖擺不倒翁”“金雞獨立”等感受力的平衡的體育遊戲。

中班科學教案蘇打噴泉6

  活動目標:

  1.能透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展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願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積木、塑膠瓶、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筐子、裝有水的塑膠瓶等;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匯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今天過節,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沫、小石頭、小紙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小結:有的小朋友說紙張可以當小螞蟻的船,有的說珠子可以當小船。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且記錄結果。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記錄單、筆、珠子、紙張、泡沫、積木、小石頭、橡皮泥、裝水的盆、抹布。輕放入水中,並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如果桌子、衣服溼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集中記錄結果。

  (1)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2)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3)幼兒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4)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小紙片、泡沫會浮起來,積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會沉下去。

  (三)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我們已瞭解很多東西沉與浮,,大家回家去看看還有什麼東西沉下去與浮起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