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

  活動準備:

  音樂:

  《親愛的朋友》《下個路口》《坐上火車去拉薩》,套繩15根,小沙包和書包與幼兒的一半人數,相同,路線箭頭,高20釐米、寬20釐米的平衡木,拱形門、梅花樁、螞蟻頭飾。

  經驗準備:

  幼兒對兩人合作遊戲的方法有一定的瞭解。如:兩人搭肩走、兩人背靠揹走等。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幼兒嘗試一個人的全身活動。如:雙臂彎曲向前滾動,像螃蟹似的叉開腿走,像烏龜似的蹲著走。

  2.幼兒嘗試在音樂《親愛的朋友》中兩人合作做滑稽的熱身動作。

  如:兩人搭肩一起走,兩人雙手交叉相握轉圈等。

  二、嘗試學習兩人合作遊戲--開火車。

  1.教師做反面示範,丟擲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小火車總是開不穩?

  (1).教師示範手臂動作時用延長"嗚"的聲音來讓幼兒仔細觀察手臂合作的正確方法。

  (2)示範:第一次後面教師推著前面的教師走,第二次前面教師拉著後面教師走。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平衡控制能力,學習單腳連續向前跳。

  2、體驗遊戲的帶來的快樂。

  3、透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4、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地上畫有格子圖,積木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今天天氣真好,老師帶你們出去活動活動吧!"我們一起來做做運動吧。

  2、動動手,踢踢腿,跳一跳,跳過來玩一玩。

  二、學習單腳連續向前跳

  1、誒,這是什麼?像房子一樣的,有許多的格子,每個格子裡還有數字呢。可定很好玩,你們想玩嗎?那我先來試一試你們看老師是怎麼玩這個格子游戲的。按數字的順序一個一個跳,跳的時候不能踩到線。你們會嗎?那先請你們來玩一玩,玩好了之後來告訴老師你們是怎麼玩這個遊戲的?

  2、你們剛才是怎麼玩的?今天老師也要教你們一個本領就是單腳連續向前跳的辦法來玩這個遊戲。跳的時候用一隻腳來跳,另外一隻腳不能踩到地上去,那樣就算犯規了。

  3、請幼兒示範。師幼一起來跳一次。

  三、比賽

  1、小朋友真厲害,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場比賽,看看哪隊最先把積木運回,自己這組的籃子裡,哪隊就算勝利了,得到冠軍的那組小朋友每個人獎勵一個紅蘋果,但是在跳的時候,積木不能掉到地上去,要是掉到地上就算犯規,那一組就不能得到冠軍。

  2、我們現在開始比賽。

  四、放鬆運動

  1、給你們的好朋友捶捶背,捏捏腿,放鬆放鬆。我們也玩累了,一起去喝口水休息。

  活動反思:

  本次體育活動孩子們非常喜歡,尤其是情境的設計,是孩子們更加喜歡玩這個遊戲,並能輕聲的站隊,輕步的走路,在活動中,孩子們為了本隊的勝利,前後的小朋友配合的非常默契,即使出現投不進的情況,孩子們也不責怪,這一點很難得。不足之處是,1個別孩子交替跳的不好,老師要及時的鼓勵並指導,2孩子們平時運動量較小,活動後明顯感動疲乏,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孩子們的體育鍛煉。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遊戲"兩人三足",體驗與同伴按節奏同步前進。

  2、體驗齊心協力合作帶來的快樂。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綁腳帶子、沙包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準備活動

  回憶民間遊戲《拍手遊戲歌》,找到好朋友。

  二、新授民間遊戲《兩人三足》

  1、提問:兩個人有幾隻腳,怎樣才能變成三隻腳?

  2、現在老師要幫你們一對好朋友變成三隻腳。(教師幫助綁)綁好以後,自由練習。

  3、教師集中,解決問題:剛才你遇到了哪些問題?怎樣才能讓兩個好朋友不摔倒?(以把綁在一起的腳先開步,兩個人嘴裡可以喊口令1、2,先開步的腳口令為1,後走腳口令為2.)

  4、帶著小朋友的好辦法,再去自由練習。

  三、幼兒比賽

  1、天冷了,我們要去運一些糧食,哪一組先把對面的糧食運完,哪一組就獲勝了。

  2、聽口令,開始比賽1-2次。

  四、結束活動

  1、教師給勝利的幼兒獎勵。

  2、幼兒揹著糧食回家。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幼兒成了這堂課的主體,教師放手讓孩子們自由探索操作的方法,在說一說、看一看、玩一玩中掌握自己總結遊戲的玩法。這個兩人三足是在孩子們平時玩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和改造,正因為是孩子們經常玩的,所以更要讓幼兒自己自由發揮更多不一樣的玩法,也由於是孩子們自己想出來的,所以玩起來也特別的帶勁。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手推車的本領,在活動中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2、初步學會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3、喜歡民間遊戲,體驗遊戲過程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遊戲材料若干,"手推車"示範圖和音樂光碟各一張。

  2、糧倉兩個,糧食12袋,地墊數量和師幼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情境中自然匯入活動

  1、幼兒自主選擇民間遊戲,教師隨機參與。

  2、簡單交流對民間遊戲的認識,說說自己玩過什麼遊戲?怎麼玩的?

  二、學習遊戲"手推車"

  1、藉助圖片匯入:他們在幹什麼?這個遊戲你玩過嗎?怎麼玩的?

  2、幼兒分組嘗試,探索遊戲的玩法,教師觀察並鼓勵幼兒練習。

  3、互相交流遊戲後的感受,懂得遊戲需要三人一起合作,堅持進行。

  4、一組幼兒示範,介紹小組推車快的原因,重點掌握兩人手託同伴膝蓋向前協調推行的方法。

  5、幼兒分組繼續練習,結束後交流感受、總結經驗。

  三、遊戲:"運糧食"

  1、引起興趣:農民伯伯的糧食豐收了,咱們幫著一起運到糧倉裡去吧!

  2、探討規則:要想運得快,三個人應該怎麼做?糧食掉了怎麼辦?

  3、師幼示範:邊運糧食邊強調遊戲規則和合作的重要性。

  4、幼兒分紅、黃兩隊進行運糧食的比賽。

  5、交流第一次運糧食的感受,總結經驗。

  6、幼兒再次進行遊戲,教師為幼兒加油。

  四、放鬆遊戲,結束活動

  1、師幼邊念兒歌邊玩民間小遊戲(王婆婆抱妹妹等)。

  2、小結:今天玩得開心嗎?為什麼?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5

  一、活動目標: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遊戲,發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3、願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遇到的困難。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觀看過錄像物質準備:

  人手一根紙棒(長度為1米)。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佇列練習。

  導語: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隨音樂的變化"騎馬"變雙圓----大圓----小圓---- "坐馬車" )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佇列練習在這一環節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

  2、基本部分:

  (1)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導語:紙棒可以和我們玩坐馬車的遊戲,還可以和我們玩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己玩,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四散遊戲)隊形:兩路縱隊(見附圖)

  (2)學習"跳竹竿"遊戲A、講解遊戲玩法導語:剛才小朋友用紙棒玩了許多遊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用紙棒玩一個新遊戲――跳竹竿,這個遊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大家可以己選擇小夥伴一起試一試。

  隊形:梯形隊(見附圖)

  (3)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遊戲隊形:四散

  (4)對在遊戲過程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導語:你剛才和誰一起玩的?你們是怎麼跳竹竿的?

  隊形:梯形隊(見附圖)

  (5)鼓勵創造性地玩"跳竹竿"遊戲,師生共同參與。

  導語:剛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時想到了許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跳竹竿,行嗎?

  課後反思:

  體育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是完成幼兒體育任務,培養、促使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孩子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於是設計了這節活動《玩紙棒》。調動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主動精神。在活動中,激發了孩子想玩的慾望。整個活動中幼兒玩得都很投入,預期目標基本達成。幼兒在看看玩玩中產生了對事物的探究興趣。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並進行適當、適量的引導,使活動推向高潮。活動中孩子的探究興趣基本滿足。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6

  選材緣由: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子智慧遊戲和新型遊戲的出現,民間遊戲已淡出我們的視野,對幼兒來說接觸較少。民間遊戲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民間遊戲材料簡單玩法多樣,活動開展不受場地、人數的限制,幼兒在遊戲中情緒較為明快,能有效促進幼兒走、跑、跳、鑽、爬等基本動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 “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形式。”

  《3--6歲幼兒成長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藉助各種材料和器械進行活動,嘗試新的內容和玩法從而獲得身體運動的經驗”。因此我們在小班開展民間體育遊戲活動的實踐研究,本次在小班健康活動《好玩的板凳》中選擇獨具特色的長條板凳作為活動材料,雖然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但對於幼兒來說比較新奇,自然產生了對其探究的慾望。利用長條板凳框架支撐的結構特點:可以從板凳下面鑽過去,從板凳上面爬過去、走過去,將板凳側放倒,可以利用板凳腿做跨跳等多種玩法,將低結構和高結構遊戲相結合,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動作發展需要;同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花貓和大老虎”的遊戲情境:教師與幼兒分別當“貓媽媽”和“小貓”,和“大老虎”玩躲藏遊戲,將師幼角色遊戲貫穿始終,更好的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相互合作,體驗遊戲的樂趣;

  2.在遊戲中積極探索發現板凳的多種玩法;

  3.透過遊戲練習走、跑、鑽、爬、平衡等動作;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5.發展身體協調性。

  活動重點:

  理解遊戲玩法,能順應遊戲進行走、跑、鑽、爬、平衡等動作練習

  活動難點:

  積極探索長條板凳的多種玩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有前期玩板凳經驗;教師對小班幼兒動作發展的把握

  物質準備:

  場地事先擺好8條長板凳

  小貓、貓媽媽、大老虎的胸飾;大鼓一個

  遊戲音樂《獅王進行曲》;熱身操音樂《小貓圓舞曲》;

  自由探索活動音樂《小花貓》

  幼兒體能運動質量記錄表

  身體保健:

  為幼兒墊隔汗巾、抽取運動能力不同的6名幼兒做“運動前脈搏記錄”。

  教學方法:

  情境激趣法談話討論法演示法遊戲教學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進場(熱身運動):“貓媽媽”聽鼓點帶領“小貓”出場走大圓隊形,根據鼓點快慢進行走跑交替練習;

  (二)圓上熱身操:《小貓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一)遊戲“花貓與大老虎”激趣匯入:

  遊戲玩法:音樂起“大老虎”出場,“貓媽媽”和“小貓”藏在板凳下面,大老虎離開,從板凳下面出來遊戲。

  (二)探索活動:板凳的多種玩法。

  1、討論與交流:圍繞板凳進行討論。

  支架語:這是什麼?他可以用來做什麼?小貓們用板凳練本領,你會嗎?除了鑽還可以做什麼?一起來試試吧!

  2、體驗與分享:師幼共同嘗試板凳的多種玩法。

  支架語:你是怎麼練本領的?能把你的玩法介紹給大家嗎?

  3、示範與嘗試:教師示範重點動作。

  教師示範走過長板凳的動作。

  4、總結與提升:

  教師幫助總結歸納幼兒的玩法,教師提供適宜的支援與幫助鼓勵幼兒自主嘗試。

  支架語:可以試試別人的玩法,也可以合作一起玩。

  你們是幾個人一起玩的?你的方法和大家一樣嗎?

  (三)小組合作遊戲:

  第一組:兩條板凳縱向側放倒,利用板凳腿做縱跳練習;

  第二組:三條板凳縱向連線,幼兒接力從板凳上面透過;

  第三組:三條板凳縱向一字分散擺放,幼兒魚貫繞障礙跑。

  三、結束部分:

  (一)總結與放鬆:

  支架語:小貓今天和媽媽學本領,大老虎來了不慌張,能快速、安靜的躲藏;在透過長板凳時不怕高,順利透過。給自己和夥伴拍拍手!現在我們來放鬆一下吧!(圍圓做放鬆活動)

  (二) 整理與記錄:

  1.取出隔汗巾並擦汗。

  2.為活動前的6名幼兒測“運動後脈搏”並記錄,測算運動率。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將長板凳放在體育區,鼓勵幼兒繼續嘗試多種玩法,如:放倒、側放板凳又可以怎麼玩。

  家園共育:倡導爸爸家長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帶領幼兒玩遊戲,鍛鍊體能。

  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幼兒愛遊戲,活動中,幼兒情緒很高,他們在生動、活潑、愉快的情緒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鍛鍊,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活動量適中,是一節成功的遊戲教學課。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7

  活動思路:

  進入中班後,孩子們的基本動作有了進步,他們不僅能夠自如地進行跑、跳、爬等動作。而且隨著我園民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幼兒的參與性有了提高,他們敢於嘗試、探索各種動作,他們喜歡合作進行遊戲。《綱要》中指出:幼兒應大膽的進行各種身體運動,喜歡和自己的小夥伴進行玩耍,並具有調整自己身體運動的能力。於是我想:班上有很多的舊床單,何不廢物利用--用舊床單編織成繩圈。用布條編制的繩圈又柔軟又結實,安全性高,很適合孩子們遊戲。繩圈的柔軟性又能讓孩子們一物多玩如:佔圈、跳房子、拔河等等。因此我設計了此節活動,希望利用繩圈給孩子們帶來快樂,發展發展幼兒的肩部、腰部和腿部力量及身體的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

  1、體驗玩民間遊戲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肩部、腰部和腿部力量及身體的平衡能力。

  活動準備:

  繩圈、沙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佇列練習。

  隊形變化:大圓→開花→四個小圓→大圓→切斷分隊。

  (2)模仿操。

  二、基礎部分。

  1)a.花樣玩繩圈

  請幼兒發揮想象與創造力用各種方法玩繩圈。

  教師:我們可以用繩圈玩很多遊戲。可以一個人玩,可以幾個人合作玩。看哪些小朋友花樣玩得又多又好。(放背景音樂)

  b.集中請幼兒演示,相互探討輪胎的多種玩法。

  c.用剛才沒有玩過的方法再去玩一玩。

  d.教師小結。

  2)玩新遊戲:拉繩

  老師介紹拉繩要玩法:兩兩一組,幼兒套在繩圈裡背對背站立,將繩圈放置腰間,手握住繩圈,事先在每個人的前方二米處,各放一沙包,等訊號發出後,各自用力向前拉繩子,盡力去抓沙包,首先拿到沙包者為勝。

  3)教師示範,強調繩圈放置在身體的腰部,等訊號發出才能各自用力向前拉繩子,盡力去抓沙包。

  4)幼兒兩兩自由組合進行練習,老師觀察指導。

  5)加深遊戲難度,要求3人一組。

  提出遊戲要求:3人一組,幼兒套在繩圈裡背對背站立,將繩圈放置腰間,手握住繩圈,事先在每個人的前方二米處,各放一沙包,等訊號發出後,各自用力向前拉繩子,盡力去抓沙包,首先拿到沙包者為勝。

  6)、幼兒3人自由組合進行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三、遊戲:"拉繩比賽"

  鼓勵表揚在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並堅持到底的幼兒。

  (可根據幼兒活動量,繼續增加人數進行遊戲,如4人一組)

  四、放鬆運動

  聽音樂做放鬆整理活動。

  活動反思:

  民間遊戲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流傳的一種具有自娛性的活動,它形式多樣,不但具有濃厚的趣味性,易學、易會、易傳,符合了幼兒好動、好學、好模仿、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活動中老師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為每個幼兒提供了平等參與的機會,注重與孩子的交流。遊戲中,孩子們積極投入,表現出自主探索、樂意合作、挑戰自我的精神。活動過程中,活動練習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一步步展開,滿足了幼兒自由自在與同伴交往、遊戲的慾望,幼兒在遊戲中結識成現實的夥伴關係,滿足了幼兒合群的需要,使得幼兒團結合作、樂於助人、遵守規則等社會性的行為得到了逐步的形成。民間體育遊戲對促進幼兒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有良好的作用,為幼兒融入社會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8

  活動目標:

  1、利用紙棒進行活動,學習跳竹竿遊戲,發展彈跳能力。

  2、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3、願意積極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設計思路:

  紙(木)棒是幼兒身邊常見又熟悉的物件。這個活動利用最簡單的紙棒,進行民間遊戲"跳竹竿"滿足了幼兒喜愛玩民間遊戲的心理,發展幼兒的彈跳能力。大班幼兒在與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積極的願望,教師及時提供這次機會,鼓勵幼兒相互合作,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共同體驗得到的歡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觀看過錄像物質準備:

  人手一根紙棒(長度為1米)。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佇列練習。

  導語: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幼兒隨音樂的變化"騎馬"變雙圓----大圓----小圓---- "坐馬車" )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佇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

  2、基本部分:

  (1)利用紙棒進行"一棒多玩"導語:紙棒可以和我們玩坐馬車的遊戲,還可以和我們玩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幼兒四散遊戲)隊形:兩路縱隊(見附圖)(2)學習"跳竹竿"遊戲A、講解遊戲玩法導語:剛才小朋友用紙棒玩了許多遊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用紙棒玩一個新遊戲--跳竹竿,這個遊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選擇小夥伴一起試一試。

  隊形:梯形隊(見附圖)(3)幼兒自由組合嘗試玩"跳竹竿"遊戲隊形:四散(4)對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導語:你剛才和誰一起玩的?你們是怎麼跳竹竿的?

  隊形:梯形隊(見附圖)(5)鼓勵幼兒創造性地玩"跳竹竿"遊戲,師生共同參與。

  導語:剛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時想到了許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跳竹竿,行嗎?

  隊形:四散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勵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並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遊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範遊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麼辦?等),從而透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驗。最後透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

  4、遊戲"叫號接棒"隊形:四散反思:

  結束活動中透過"叫號接棒"的遊戲幫助幼兒調整教大的活動量。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透過紙棒學習"跳竹竿"遊戲,發展幼兒彈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兩點目標--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整個活動充分發揮紙棒的多功能性,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佇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基本部分中,先讓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並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遊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範遊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麼辦?等),從而透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透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結束活動中透過"叫號接棒"的遊戲幫助幼兒調整教大的活動量。

  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實現了師生"共同體"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心育目標的培養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終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有了困難引導幼兒去主動解決等等。但這僅靠這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滲透,使幼兒的心理品質得以良好、健康地發展。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9

  【設計意圖】:

  下課時發現小朋友們總喜歡去玩門口花壇裡的竹子,把竹子弄倒下來做遊戲,要不就是找一些長樹枝玩,一些玩斷的呼啦圈被小朋友們分成了一根根短棍子,這些成了他們最喜歡的玩具,最愛玩的遊戲。但是他們最喜歡的玩法就是把棍子作為攻擊別人的武器。根據幼兒對竹竿、棍棒的喜愛,為了引導他們玩出更多安全有趣的玩法,特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玩中探索出更多好的竹竿玩法,初步接觸、瞭解跳竹竿這一民間體育遊戲活動,激發幼兒對民間體育遊戲跳竹竿的興趣,掌握幾種簡單的節奏型。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集體合作的快樂,促進幼兒同伴間的交往,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探索發現出竹竿的多種玩法。

  2、瞭解跳竹竿這一民間體育遊戲的來歷,嘗試用XX和XXX兩種節奏型跳竹竿。

  3、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數三分之二的長竹竿,短竹竿、短棍子若干。

  2、律動音樂磁帶,音樂磁帶《阿佤人民唱新歌》。

  3、有關竹竿舞的圖片、錄影。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幼兒人手一根竹竿或棒子(長短不一)隨樂騎大馬入場。

  導語: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幼兒隨音樂的變化“騎馬”變雙圓----大圓----小圓---- “坐馬車” )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佇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

  二、探索竹竿、棍棒的多種玩法:

  1、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一棒多玩”

  導語:竹竿、棒子可以和我們玩騎大馬的遊戲,還可以和我們玩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幼兒四散遊戲)

  2、交流、總結竹竿、棍棒的新玩法。

  幼兒展示自己探索出的新玩法。(挑擔、跳竹竿、多人合作劃小船、抬花轎、練武術、鋪小路等等)

  三、看圖片、錄影瞭解跳竹竿的來歷、方法。

  導語:剛才我看到了XX小朋友他們兩個人在地上敲竹竿,讓其他小朋友來跳,小朋友們知道嗎,剛才他們那樣就叫跳竹竿。這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黎族特有的民間舞蹈、遊戲活動。每逢過年過節,黎族同胞便身著豔麗的民族服裝,歡聚在廣場上,跳起“打竹舞”來。現在,跳竹竿這個有趣的遊戲活動還成為了他們招待遠方客人的一項活動。

  幼兒觀看有關竹竿舞的圖片、錄影。師邊看邊講解。

  提問:他們是怎麼跳竹竿的呢?好玩嗎?

  師幼共同瞭解跳竹竿的遊戲玩法

  這個遊戲是許多人一起玩,其中兩個人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按一定的節奏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人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四、幼兒玩“跳竹竿”遊戲。

  導語:小朋友,你們也想來跳竹竿嗎?讓我們一起來玩吧!你們想用什麼節奏來跳竹竿呢?

  1、兩人合作學用XX的節奏型敲打竹竿。

  2、兩人合作學用XXX的節奏型敲打竹竿。

  3、幼兒自己分成三人一組嘗試用X X的節奏打竹竿、跳竹竿,體驗跳竹竿的快樂。(師幫助幼兒總結方法如何才能跳好,不踩到竹竿上)

  隊形:四散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0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跑步的速度,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

  2、具備規則意識,理解遊戲的規則並遵守遊戲規則。

  3、喜歡民間體育遊戲,體驗遊戲過程中的快樂情緒。

  活動準備

  軟化、平整的戶外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一、熱身環節

  1、帶著孩子圍著操場慢跑兩圈。

  2、伴隨音樂做身體各部位的熱身活動。

  二、基本部分

  1、一幼兒站在場地的終點面對著牆站(背對著其他人站),其他幼兒站在起點線上,準備著朝終點進攻。

  2、終點處幼兒喊“紅燈綠燈小白燈”,節奏可快可慢,然後其他的人就從起點往終點方向移動。終點處幼兒喊完“紅燈綠燈小白燈”之後馬上回頭去看,這個時候其他所有的人都要馬上靜止,身體的任何地方都不能動。終點處幼兒仔細審查一下,如果發現誰動的話,那個人就必須回到起點線重新再往終點線跑。

  3、這樣每次迴圈,然後直到有誰打到終點處幼兒,算是目標完成,然後大家一起往起點線回跑。

  4、終點處幼兒馬上跑著去抓這些人,先抓到誰誰下次就站終點處,其他幼兒回到起點。但是如果等所有人都跑回起點線,終點處幼兒一個人都沒有逮到的話,那麼繼續回到終點重新遊戲。

  5、遊戲注意事項:

  (1)終點處幼兒要善於透過喊“紅燈綠燈小白燈”的節奏來找出進攻人的破綻,迫使位置靠前的人往返回起點線。

  (2)起點處幼兒要善於在終點幼兒回頭的瞬間馬上保持靜止。

  (3)往返跑動時注意躲避他人,不發生碰撞。

  三、結束與放鬆

  1、教師帶領孩子們做全身各關節的放鬆活動,重點放鬆手臂和腿部。

  2、收拾歸整器械,有序回教室。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布袋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2、透過合作玩布袋,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3、激發幼兒對民間遊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

  紅色的布袋人手一個,裡面訂上紐扣,畫上鱗片。龍頭一個。音樂兩段,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跳布袋舞,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1、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大家來鍛鍊身體吧!走,跟老師出發(播放音樂)

  2、(幼兒手拿布袋隨意走到位置上站好)好,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吧!

  二、幼兒探索布袋的各種玩法。

  (一)嘗試獨自一人玩布袋。

  1、提問:

  剛才你們手上拿著的是什麼?(布袋)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這個布袋可以怎麼玩呢?(請個別幼兒說說並展示自己的玩法)

  2、每個幼兒自由探索布袋的玩法,教師巡迴指導。

  3、小結:

  你們剛才玩得真不錯,想出了這麼多好玩的方法。其實,這個布袋不僅可以一個人玩,還可以是幾個小朋友一起玩。現在,老師就請大家自己找幾個好朋友再去玩玩這個布袋。

  (二)嘗試多人合作玩布袋。

  1、幼兒互相合作繼續探索布袋的各種玩法,教師巡迴指導。

  2、集中,互相學習不同的玩法。

  剛才,我看到了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的玩法,我請你和你的小夥伴上來玩一玩,讓大家學習學習。(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看了這麼多的玩法,我們再去試試看好嗎?(全體幼兒再次與同伴共同探討玩法)

  3、小結:

  這個布袋可真神奇,它不僅可以用來跳舞,還可以玩出這麼多好玩的遊戲。你們知道嗎?布袋裡還藏著一個秘密呢!我們把它翻過來瞧瞧。

  三、遊戲:舞龍

  1、提問:

  它像什麼?(幼兒自由回答)我們把布袋都連起來看看,又像什麼?(幼兒將布袋一個個用紐扣連好,變成一條"長龍")

  2、出示龍頭、龍尾,幼兒合作舞龍。

  在我們民間有一個習俗,每逢過年,大家都喜歡用"舞龍"來慶祝。接下來,新年也快到了,讓我們也用"舞龍"的方式來慶祝新年的到來吧!

  (放音樂)教師與幼兒高高舉起長龍,一起跟著音樂舞動起來。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開展的比較順利,基本達到了教學的目標。幼兒對布袋很熟悉,但很少拿它來玩遊戲,所以她們很感興趣,課堂氣氛也相對活躍。第一次探索布袋的玩法時,她們只顧獨自玩,看到一個小朋友在玩袋鼠跳,幾乎所有的幼兒都模仿,所以在玩之前我應鼓勵他們玩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玩法。再次探索的時候,經過提醒,他們知道除了一個人玩,還可以多個人玩,有更多不同的玩法。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2

  (一)活動目標:

  1.練習快跑。

  2.培養幼兒躲閃跑的能力和反應的敏捷性。

  (二)活動準備:

  老狼頭飾一個,場地一端畫一條起點線。

  (三)活動內容:

  1.玩法:幼兒扮小動物,四散地站在起點線後,教師戴上頭飾,背對幼兒站在幼兒前面幾米的地方。

  遊戲開始:"小動物"和"老狼"一同往前走,"小動物"邊走邊問:"老狼,老狼幾點了?""老狼"回答"X點了。"然後又問:"老狼,幾點了?""老狼"回答"X點了"。"小動物"每問一句,就要朋膽地走近"老狼"。這樣轉身往回跑,"老狼"轉身追捉"小動物",但不能越過起點線,被捉到的"小動物"站到場外。

  2.規則:

  (1)"小動物"與"老狼"應邊問答邊往前走,不能停留。

  (2)"老狼"回答幾點時,不能回頭看。

  (3)"老狼"回答幾點時,可以任意間隔鐘點,但不能倒書時間。

  遊戲反思

  遊戲是幼兒最為喜愛的活動,幼兒在遊戲中能夠獲得快樂,發展各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體育遊戲時,孩子們更是興趣濃厚,情緒高漲。在《老狼幾點了》這個傳統遊戲中,“老狼”和“小羊”這兩個角色是孩子最為熟悉,最為喜歡的小動物。遊戲主要發展孩子的反應和奔跑能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因此孩子們喜歡反覆玩這個遊戲。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3

  一、活動目標:

  1、練習鑽的動作,發展動作的靈敏性與力量。

  2、培養幼兒喜歡民間遊戲的情趣。

  二、活動準備:

  蘋果、香蕉的頭飾若干、佈置遊戲場地(城門、城牆)中間畫一個直徑約5米的圓圈若干個、選擇民樂作活動背景及準備操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2)教師和幼兒騎大馬念民謠,一個個從"城門"鑽過到城裡去玩。

  3)教師請幼兒兩人一組用手來搭一搭城門並邊念民謠邊學習遊戲的開門關門規則。

  4)基本部分:

  5)教師請一位幼兒面對牆,搭成拱形城門,其餘幼兒依次鑽過城門。

  6)教師提出遊戲規則:當唸到"瞧一瞧"時,做城門者下蹲放下手關城門,並問被關住的人選擇要"蘋果"還是"香蕉",幼兒選擇好以後,把頭飾掛在脖子上,站到城門的隊伍做城門。

  7)幼兒第2次做鑽城門的遊戲一次。

  8)教師繼續提出遊戲玩法及規則:"蘋果"和"香蕉"站在場地的一個圓圈內,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對方擠出圓圈外,看圓圈外"蘋果"多還是"香蕉"多就哪對勝。

  9)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做遊戲一次。

  10)增加城門的高度再次遊戲。

  11)教師小結遊戲並告訴幼兒此遊戲是我國的一個民間遊戲,以後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鄰居玩。

  四、結束部分:

  做放鬆活動,帶幼兒回教室。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4

  設計意圖:

  這節課適用於小班第二學期,培養幼兒從高往低跳的技能。促進幼兒腿部肌肉的發展,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同時鼓勵幼兒積極動腦想出椅子的多種玩法。讓幼兒更加樂於參加體育遊戲。在遊戲結尾,我提出讓幼兒自己搬小椅子回教室也是鍛鍊幼兒的自理能力,懂得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目標:

  發展幼兒“跳”的能力以及自控能力。

  重點:

  發展幼兒“跳”的能力以及自控能力。

  難點:

  幼兒能夠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老鼠,貓頭飾各一。椅子21張。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課前準備:將椅子拼成獨木橋狀“HHHH”;障礙“F F F ”

  師:瞧!老師把椅子帶出來了。今天我就要跟椅子做遊戲,小朋友們先看看老師是怎麼玩的。師:(教師示範遊戲玩法)我先爬過大森林,再繞過一條條小河。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跟著老師一起玩?

  師:我們排成對,跟著老師出發吧!(帶領幼兒遊戲2-3次)

  二、自由玩椅子,探索多種玩法。

  (1)幼兒自由玩

  師:椅子除了這樣玩,還可以怎麼玩,下面請小朋友們自己想辦法跟椅子做遊戲!

  (2)重點練習從椅子上向下跳

  (幼兒自由玩,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椅子的多種玩法)

  師:我看到一個小朋友他玩的方法很好,我們一起看看他是怎樣玩的。

  (請幼兒個別示範玩法)

  師:你們會不會這樣玩呢?好!我們來試一試。

  三:玩遊戲“小老鼠上燈臺”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全體幼兒和教師扮小老鼠,站在椅子上說兒歌,兒歌說玩後,跳下椅,這時貓來了,幼兒定住不動,否則就會被大花貓捉走。待大花貓走後,再重新做遊戲。

  (2)幼兒和教師一起玩遊戲2-3遍,教師提醒幼兒一定要等說完兒歌最後一句在跳下來。

  (3)請一名幼兒扮貓,再遊戲2次。

  四、放鬆運動

  師:小朋友們剛才完成的真不錯,現在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跟著老師做放鬆運動。

  師:我們自己搬著小椅子回去咯。(示範搬椅子的動作)

  附兒歌: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

  喵喵喵貓來了嘰裡咕嚕滾下來。

  課後反思:

  這節體育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喜歡探索椅子的玩法,想出了多種多樣的辦法,如把小椅子當作小車一樣推,把椅子當作轎子一樣抬,有的小朋友在椅子四周繞圓圈等等。在做遊戲‘小老鼠上燈臺’時多數幼兒積極參加遊戲,並且能夠做到勇敢地從椅子上跳下來,個別幼兒不敢從椅子上往下跳,在經過小朋友和老師的鼓勵後,勇敢的跳了下來,並且越來越熟練。在遊戲過程中,對不遵守幼兒規則的小朋友就會停玩一次,讓幼兒明白了要遵守遊戲規則。遊戲結束時自己搬椅子,也鍛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懂得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自己做。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5

  1、搖啊搖,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身體隨節奏做動作

  活動玩法:

  幼兒兩人一組,拉手面對而坐,邊念兒歌邊模仿搖船動作,唸到最後一句時拍手笑起來。遊戲反覆進行。

  附兒歌:

  搖呀搖、搖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橋上摔一跤、買條魚來燒、燒的頭不熟來尾巴焦、一跳跳到龍皇廟、龍皇老爺見了哈哈笑。

  2、炊事員,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認識蔬菜的名稱

  遊戲玩法:

  1、每位幼兒配掛在一個菜的胸飾,教師配帶鍋的胸飾。

  2、教師引入:"我們今天來玩燒菜的遊戲,我的蔬菜在哪裡?"幼兒答:"蔬菜蔬菜在這裡。"

  3、遊戲開始,教師隨意選擇炒一菜,問:"我們先來炒蘿蔔,蘿蔔蘿蔔在哪裡?"當蘿蔔的幼兒回答:"蘿蔔蘿蔔在這裡。"教師說:"快快走到鍋裡來。"當蘿蔔的幼兒就走到教師身後,同時全班幼兒問:"炒完蘿蔔炒什麼?"

  4、教師便再次選擇炒某一種菜,如:"炒完蘿蔔炒青菜!青菜青菜在哪裡?"如此反覆遊戲。

  5、幼兒在聽到自己所扮演的蔬菜名字後要迅速起立回答。

  6、當教師說"我的蔬菜炒好了"時,幼兒立即走回自己的座位。

  遊戲準備:

  各種菜的胸飾若干,鍋的胸飾一個。

  3、誰會飛,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1、豐富幼兒的動物知識經驗,知道哪些動物會飛,哪些不會飛。

  2、增強幼兒的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

  遊戲玩法:

  1、幼兒圍成一個圓圈。教師說一種動物的名字,如:"蝴蝶來了。"

  2、幼兒判斷這種動物會不會飛。如果是會飛的動物,就離開座位做小鳥的動作。如果是不會飛的動物,就坐著不動。

  3、幼兒如判斷失誤,就算遊戲失敗,停玩一次遊戲。

  4、教師說:"蝴蝶飛飛,飛得高",幼兒就踮起腳飛。教師說:"蝴蝶飛飛,飛得低",幼兒就半蹲著飛。教師邊說邊拿走部分椅子。

  5、當教師說"蝴蝶飛飛,飛回家",幼兒就飛回到座位上。

  6、幼兒在飛回座位時,如找不到空位,就被淘汰出遊戲。

  7、多次遊戲後,仍沒有被淘汰的幼兒為獲勝者。

  遊戲規則:教師在遊戲中根據實際情況控制遊戲次數,儘量保證最後的獲勝者在10個左右。

  4、聽聽這是什麼聲音,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辨別各種物體發出的聲音

  活動玩法:

  玩法一

  1、放錄音一,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麼。

  2、放錄音二,請幼兒注意聽,分辨出各種動物不同的叫聲。

  3、教師問:"仔細聽,這是什麼在叫?"幼兒答:"汪汪汪,這是小狗在叫"等等,逐一說出並做相應的動物的動作。

  玩法二:在兩個空八寶粥罐中裝入一粒或數粒蠶豆,組成一對音響筒,以此類推,還可組成若干對"雨花石"、"回形針"、"塑膠塊"、"木珠"、"彈子"、"玉米粒"等音響筒。

  1、幼兒先後搖動一對音響筒,分辨裝有不同數量物品的筒中發出的聲音。

  2、猜猜看哪個筒中裝的是一粒,哪個筒中裝的是許多粒。

  第一次玩時,教師要開啟筒蓋讓幼兒驗證。

  玩法三

  1、幼兒先後搖動音響筒,分辨不同物品在筒中發出的聲菩。

  2、猜猜看,哪個筒中裝的是彈子,哪個筒中裝的是塑膠塊等

  錄音一:

  本班小朋友問早、唱歌、教師說話、電話鈴、汽車喇叭和腳踏車鈴聲等多種聲音。

  錄音二:

  小雞、貓、狗等多種動物叫聲的錄音。裝有一顆或許多顆小物品的空八寶粥罐若干對。

  遊戲規則:

  1、每一對音響筒貼上相同的標記。

  2、此遊戲中,幼兒不可開啟筒蓋。

  3、可在晨間桌面遊戲中自由玩耍。(在幼兒自己掌握玩法後)

  5、對拍手,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鍛鍊肌肉的靈活性。

  遊戲玩法:

  1、該遊戲兒歌是:"拍手,拍右手,拍手,拍左手,拍手,拍手心,拍手,拍手背。"

  2、教師與孩子面對面,邊念兒歌邊拍手。

  3、拍手,拍右手:先自拍一下,然後教師伸右手,與孩子伸出的右手對拍。

  4、拍手,拍左手:方法同前,方向相反。

  5、拍手,拍手心,拍手背:先自拍一下,然後教師伸出雙手與孩子伸出的雙手手心對拍一下,手背對拍一下。

  6、加快拍手速度,提高遊戲的熟練程度,直到不念兒歌也能快速做動作。

  7、遊戲應儘量避免或少出失誤,該遊戲可持續三到五分鐘。

  6、放鞭炮,適合年齡:3--4歲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四散逃跑的能力遊戲玩法:

  在遊戲中我們用了一首兒歌"新年到,新年到,爸爸帶我放鞭炮,鞭炮鞭炮放得高,噼噼啪啪,快逃呀!"在這首兒歌中首先讓孩子知道放鞭炮時要由父母陪同。其次讓孩子知道觀看時要躲得遠。遊戲時,大家先手拉手圍成一個圈,邊走邊念兒歌,老師手拿"大鞭炮"(鞭炮由圓桶做成,裡面裝著雪花片),當兒歌唸到:"鞭炮鞭炮放得高"時,老師邊將雪花片四散撒開邊喊"劈啪、劈啪、噼噼啪啪",幼兒四散逃,被花片碰到的幼兒就"受傷"了,就要停玩遊戲一次。

  7、我和鏡子做遊戲,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讓幼兒認識各器官的名稱及用處

  遊戲玩法:

  1、請一幼兒作發令人,用手豎起作鏡子狀,邊走邊念兒歌"照鏡子,照鏡子,照照你的小鼻子"。走到一幼兒面前,請該幼兒回答:"照鏡子,照鏡子,照照我的小鼻子。"同時要用手指指著鼻子。

  2、發令人問:"嗨嗨!鼻子鼻子有啥用?"被問幼兒則答:"嗨嗨!我用鼻子聞一聞。"幼兒回答正確者,即與發令人交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3、這樣依次類推,說出耳朵、眼睛、嘴巴、手腳等。

  4、遊戲前先要確定好發令人。發令人說到身體哪一部位,幼兒要立刻指到所說的部位,同時應用短句加以回答。

  5、回答正確者,可交換角色;反之則不行。

  8、我的小手有力量,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遊戲玩法:

  1、幼兒共同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2、唸到"握握拳"時,用力握拳;唸到"伸伸拳"時,五指彎曲伸直再彎曲伸直;唸到捏捏指時,五指指尖捏在一起;唸到"張一張"時,五指用力張開;唸到"我的小手有力量"時,雙手握拳,互相用力打三下。

  附兒歌:《我的小手》

  握握拳,伸伸掌,捏捏指,張一張,我的小手有力量。

  9、貼五官,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發展平衡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遊戲準備:

  將動物頭像掛起來。頭像上的眼睛、鼻、嘴是可以貼上的。

  遊戲玩法:

  請幼兒站在離動物頭像l米以外的地方,手拿一個動物的五官圖片,原地轉兩三圈後,朝動物頭像方向走過去,迅速將圖片貼到頭像的相應位置上。貼完後,看看誰貼的位置準確。遊戲可以反覆進行。

  遊戲建議:

  可以五人一組,每人貼一個部分。年齡稍大的幼兒可以閉著眼睛玩。

  10、貓捉老鼠,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練習躲閃爬,發展身體的靈活性。

  遊戲準備:

  貓和老鼠頭飾,將兩張桌子縱向並在一起。

  遊戲玩法:

  戴老鼠頭飾的幼兒在桌下爬,戴貓頭飾的幼兒在"洞口"(桌子的兩端)捉"老鼠"。"老鼠"要注意邊爬邊躲閃。"貓"摸到"老鼠"的身體,就算捉住了。

  遊戲建議:

  根據活動室的空間確定桌子拼接的長度。

  11、貓和麻雀,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敏捷、機智的練習。

  遊戲準備:

  有7米直徑圓圈的場地(如圖),2―3人扮"貓",其餘為"麻雀",備若干球(多於麻雀的數量)。

  遊戲玩法:

  遊戲開始,"貓"在大圓圈內的"家"裡,"麻雀"則在圓圈外的"家"。這"麻雀"設法把圈裡的"果子"搶運出來,而"貓"要設法守住"果子",只要"麻雀"一進圈,"貓"就可去追捕。

  遊戲規則:"麻雀"要把球運出圈外停在"家"裡才算勝利。

  12、河裡的小魚,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靈敏的躲閃練習。

  遊戲準備:

  幼兒分為三組,兩組做"魚網",另一組作"小魚","小魚"每人一球。

  遊戲玩法:

  遊戲開始,作"魚網"的幼兒圍成圓圈,手拉手按逆時針方向行走,"小魚"在"網"內游來游去(運球)。"網"問:"小魚小魚哪裡遊?""小魚"答:"小魚小魚河裡遊。"問:"小魚你想出來嗎?"答:"想出去玩一會兒。"問:"你想出來不容易。"答:"我們一定要出去。"說完"小魚"即運球從"網眼"往外鑽,作"網"的幼兒則趕緊拉手設法檔住"小魚"。

  遊戲規則:"小魚"不能隻身鑽出"網",必須帶著球。"網"不能鬆手,不能用手去拉"小魚"。

  13、老鼠籠,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敏捷、機智的躲閃練習。

  遊戲準備:

  將幼兒分成三組,兩組的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作老鼠籠,其餘站在"籠"內作"老鼠";每人一球。

  遊戲玩法:

  遊戲開始,作"鼠籠"的幼兒手拉手舉起並念兒歌:"老鼠老鼠壞東西,偷吃糧食真可恨,我們搭個老鼠籠,咔嚓一聲捉住你。"在唸兒歌時,扮老鼠的幼兒在"籠"的周圍運球鑽進鑽出,當老師發出訊號時,扮"籠"的幼兒立即蹲下,在圓內的"老鼠"算被捉住,即參加"籠"的角色。遊戲繼續進行,至"老鼠"全被捉住。

  14、小雞吃東西,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讓幼兒正確、響亮地發出"雞"、"吃"的音。

  遊戲玩法:

  1、教師扮母雞,手拿幾個小雞頭飾走到一位幼兒面前,問:"我的小雞在哪裡?"這位幼兒就發出"嘰嘰嘰"的叫聲。教師說:"你是我的小雞。"並將頭飾給幼兒戴上。以後用同樣的方法給每個幼兒戴上小雞頭飾。

  2、"母雞"帶"小雞"去找食。教師說:"小雞吃米。"幼兒到場地中間,蹲下身子作吃米狀,併發出"吃吃吃,吃吃吃"的聲音。教師說:"小雞回家了。"幼兒就發出"嘰嘰嘰"的叫聲回座位坐好。

  3、遊戲繼續進行時,可以調換吃食方式,如"小雞吃蟲"、"小雞吃米"。如果教師說:"小雞吃木頭。"幼兒就不能做吃的動作,也不能發出聲音。

  15、五個小朋友,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訓練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遊戲玩法:

  1、以五個手指頭分別代表五個小朋友

  2、當唸到一個小朋友時,用兩隻手的手指做相應動作。後面依次類推。

  附兒歌《五個小朋友》

  一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碰到大石頭,跌個大跟頭;兩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相互見了面,連忙點點頭;三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遇到老爺爺,扶他慢慢走;四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遇到解放軍,向他招招手;五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互相見了面,高興地拍拍手。

  16、聽說遊戲,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引導幼兒能正確運用抱、開、搖、吹等動詞,學說完整的短句。

  遊戲玩法:

  1、教師邊拿出口袋,邊念兒歌:"奇妙的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一摸,摸出看看是什麼?"教師摸出皮球,問:"這是什麼?"(這是皮球。)教師再拍皮球問:"老師在做什麼?"(老師在拍皮球。)

  2、接著教師念兒歌:"奇妙的口袋東西多,小朋友都來摸一摸。"當幼兒摸出玩具後,要求幼兒說出玩具名稱。

  3、每次只摸出一樣玩具。

  17、手指遊戲,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訓練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遊戲玩法:

  拉一拉。(拉的動作)打一打。(敲打的動作)壓一壓。(推的動作)繞一繞。(捲起的動作)捏一捏。(捏的動作)把它做成一條蟲。(扭動的動作)染顏色手是藍色的。(看著伸出的手)手是綠色的。

  手指是紅色的,在手指間。(扭動手指)在我的臉上染顏色。(摸臉)在我的罩衣上染顏色。(摸罩衣)在我的鞋上染顏色。(摸鞋)在我的襪上染顏色。(摸襪子)

  18、炒黃豆,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遊戲玩法:

  兩人一組,手拉手相對站立,邊念兒歌邊左右擺動雙手,念至兒歌最後一個字時兩人同時翻身。

  遊戲規則:

  兩手拉緊不能鬆開。

  遊戲建議:

  1、小班幼兒可先轉體180度,背對背站立,準備一下再轉180度,面對面站立,這樣繼續進行。

  2、中大班幼兒可連續翻。

  3、此兒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濃。

  附兒歌:

  炒炒炒,炒黃豆,噼嚦啪啦翻跟斗。

  19、蒸饃饃,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語音的節律及語言與動作的協調性。

  遊戲玩法:

  甲乙兩人面對面坐下,左右手相互交錯放在膝蓋或桌子上。遊戲開始,兩人邊念兒歌邊輪流抽出最下面的手,然後搭在最上面。每唸完一句做動作一次,反覆進行。

  遊戲規則:

  遊戲時,兒歌不能唸錯,伸手要快,有節奏地進行。

  遊戲建議:

  此遊戲也可三人玩。

  附兒歌:

  小狗熊,離開窩,來到河邊蒸饃饃,和好面,點著火,只有鍋蓋沒有鍋。小狗熊,忙回窩,一看氣得發了火,窩裡有鍋沒有蓋,窩外有蓋沒有鍋。

  20、我們都是木頭人,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自我控制的能力。

  遊戲玩法:

  幼兒圍在一起,請出一"領導"人站於前。遊戲開始,幼兒邊拍手邊念兒歌邊自由走動,唸到最後一個字時,靜止不動,誰動了就為失敗者。

  遊戲規則:

  當唸到最後一個字時就不能再動了。

  遊戲建議:

  1、為提高幼兒興趣,"領導"人可在唸完最後一個字時做一個動作,如:"平衡"狀、"小猴"狀等。其餘幼兒迅速學祥並靜止,學錯動作或走動者為輸。

  2、幼兒也可自由發揮做各種動作。

  附兒歌:

  三、三、三,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

  21、獵人槍老虎,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培養幼兒的辨別能力。

  遊戲準備:

  畫有蜜蜂、槍、獵人、小孩、老虎、公雞的卡片若干套。

  遊戲玩法:

  1、參加遊戲人數三至四人,一人為"公正"人。"公正"人發給每位幼兒同等數量的卡片若干張。

  2、遊戲開始,每位參加者各出一張卡片,一起翻出來看,按圖示(見圖)克對方或被人克。如果能克掉一人而不被別人克掉,就贏得卡片一張;如果被一人克掉同時又能克掉別人的話,那麼仍可收回卡片;如果被人克掉卻又不能去克別人,就算輸,被收掉卡片一張;如果能同時克掉兩位就算優勝,可同時得到兩張卡片。然後各人再出第二張卡片,遊戲繼續進行,最後看每人手中卡片多少決定勝負。

  遊戲規則:

  1、出卡片時,應同時翻出來,拿出來的卡片不能調換。

  2、贏得或收回的卡片必須排在卡片的最末尾。

  22、老鷹抓小雞,適合年齡:3--4歲

  遊戲目的:

  訓練幼兒左右移動的能力

  遊戲玩法:

  參加者選出一人當老鷹,一人當母雞,其餘人作小雞站成一路縱隊。遊戲開始,母雞張開雙臂,小雞每人拉緊前面人的衣襬。老鷹立即捕捉隊尾的小雞。母雞要設法擋住老鷹,迅速左右移動,整個隊伍跟隨協調移動,躲避老鷹。如老鷹抓住隊尾的小雞,小雞離開隊伍站到一邊。老鷹繼續捉,直到小雞捉完。

  活動反思: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也是對兒童發展最具有價值的活動。幼兒自主選擇遊戲內容,遊戲方式和遊戲夥伴開展真正的兒童遊戲,獲得遊戲的體驗和身心各方面生動、活潑的發展。各種民間遊戲在幼兒園內如火如荼的開展著。民間遊戲的玩法有很濃厚的趣味性,而且容易理解。根據中班幼兒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在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6

  活動思路:進入中班後,孩子們的基本動作有了進步,他們不僅能夠自如地進行跑、跳、爬等動作。而且隨著我園民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幼兒的參與性有了提高,他們敢於嘗試、探索各種動作,他們喜歡合作進行遊戲。《綱要》中指出:幼兒應大膽的進行各種身體運動,喜歡和自己的小夥伴進行玩耍,並具有調整自己身體運動的能力。於是我想:班上有很多的舊床單,何不廢物利用--用舊床單編織成繩圈。用布條編制的繩圈又柔軟又結實,安全性高,很適合孩子們遊戲。繩圈的柔軟性又能讓孩子們一物多玩如:佔圈、跳房子、拔河等等。因此我設計了此節活動,希望利用繩圈給孩子們帶來快樂,發展發展幼兒的肩部、腰部和腿部力量及身體的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

  1、體驗玩民間遊戲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肩部、腰部和腿部力量及身體的平衡能力。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繩圈、沙包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佇列練習。

  隊形變化:大圓→開花→四個小圓→大圓→切斷分隊。

  (2)模仿操。

  二、基礎部分。

  1)a.花樣玩繩圈

  請幼兒發揮想象與創造力用各種方法玩繩圈。

  教師:我們可以用繩圈玩很多遊戲。可以一個人玩,可以幾個人合作玩。看哪些小朋友花樣玩得又多又好。(放背景音樂)

  b.集中請幼兒演示,相互探討輪胎的多種玩法。

  c.用剛才沒有玩過的方法再去玩一玩。

  d.教師小結。

  2)玩新遊戲:拉繩

  老師介紹拉繩要玩法:兩兩一組,幼兒套在繩圈裡背對背站立,將繩圈放置腰間,手握住繩圈,事先在每個人的前方二米處,各放一沙包,等訊號發出後,各自用力向前拉繩子,盡力去抓沙包,首先拿到沙包者為勝。

  3)教師示範,強調繩圈放置在身體的腰部,等訊號發出才能各自用力向前拉繩子,盡力去抓沙包。

  4)幼兒兩兩自由組合進行練習,老師觀察指導。

  5)加深遊戲難度,要求3人一組。

  提出遊戲要求:3人一組,幼兒套在繩圈裡背對背站立,將繩圈放置腰間,手握住繩圈,事先在每個人的前方二米處,各放一沙包,等訊號發出後,各自用力向前拉繩子,盡力去抓沙包,首先拿到沙包者為勝。

  6)、幼兒3人自由組合進行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三、遊戲:"拉繩比賽"

  鼓勵表揚在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並堅持到底的幼兒。

  (可根據幼兒活動量,繼續增加人數進行遊戲,如4人一組)

  四、放鬆運動

  聽音樂做放鬆整理活動。

  活動反思:

  民間遊戲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流傳的一種具有自娛性的活動,它形式多樣,不但具有濃厚的趣味性,易學、易會、易傳,符合了幼兒好動、好學、好模仿、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活動中老師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為每個幼兒提供了平等參與的機會,注重與孩子的交流。遊戲中,孩子們積極投入,表現出自主探索、樂意合作、挑戰自我的精神。活動過程中,活動練習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一步步展開,滿足了幼兒自由自在與同伴交往、遊戲的慾望,幼兒在遊戲中結識成現實的夥伴關係,滿足了幼兒合群的需要,使得幼兒團結合作、樂於助人、遵守規則等社會性的行為得到了逐步的形成。民間體育遊戲對促進幼兒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有良好的作用,為幼兒融入社會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7

  下課時發現小朋友們總喜歡去玩門口花壇裡的竹子,把竹子弄倒下來做遊戲,要不就是找一些長樹枝玩,一些玩斷的呼啦圈被小朋友們分成了一根根短棍子,這些成了他們最喜歡的玩具,最愛玩的遊戲。但是他們最喜歡的玩法就是把棍子作為攻擊別人的武器。根據幼兒對竹竿、棍棒的喜愛,為了引導他們玩出更多安全有趣的玩法,特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玩中探索出更多好的竹竿玩法,初步接觸、瞭解跳竹竿這一民間體育遊戲活動,激發幼兒對民間體育遊戲跳竹竿的興趣,掌握幾種簡單的節奏型。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集體合作的快樂,促進幼兒同伴間的交往,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探索發現出竹竿的多種玩法。

  2、瞭解跳竹竿這一民間體育遊戲的來歷,嘗試用X X和XX X兩種節奏型跳竹竿。

  3、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數三分之二的長竹竿,短竹竿、短棍子若干。

  2、律動音樂磁帶,音樂磁帶《阿佤人民唱新歌》。

  3、有關竹竿舞的圖片、錄影。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幼兒人手一根竹竿或棒子(長短不一)隨樂騎大馬入場。

  導語: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幼兒隨音樂的變化“騎馬”變雙圓----大圓----小圓---- “坐馬車” )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佇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

  二、探索竹竿、棍棒的多種玩法:

  1、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一棒多玩”

  導語:竹竿、棒子可以和我們玩騎大馬的遊戲,還可以和我們玩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幼兒四散遊戲)

  2、交流、總結竹竿、棍棒的新玩法。

  幼兒展示自己探索出的新玩法。(挑擔、跳竹竿、多人合作劃小船、抬花轎、練武術、鋪小路等等)

  三、看圖片、錄影瞭解跳竹竿的來歷、方法。

  導語:剛才我看到了XX小朋友他們兩個人在地上敲竹竿,讓其他小朋友來跳,小朋友們知道嗎,剛才他們那樣就叫跳竹竿。這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黎族特有的民間舞蹈、遊戲活動。每逢過年過節,黎族同胞便身著豔麗的民族服裝,歡聚在廣場上,跳起“打竹舞”來。現在,跳竹竿這個有趣的遊戲活動還成為了他們招待遠方客人的一項活動。

  幼兒觀看有關竹竿舞的圖片、錄影。師邊看邊講解。

  提問:他們是怎麼跳竹竿的呢?好玩嗎?

  師幼共同瞭解跳竹竿的遊戲玩法

  這個遊戲是許多人一起玩,其中兩個人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按一定的節奏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人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四、幼兒玩“跳竹竿”遊戲。

  導語:小朋友,你們也想來跳竹竿嗎?讓我們一起來玩吧!你們想用什麼節奏來跳竹竿呢?

  1、兩人合作學用X X的節奏型敲打竹竿。

  2、兩人合作學用XX X的節奏型敲打竹竿。

  3、幼兒自己分成三人一組嘗試用X X的節奏打竹竿、跳竹竿,體驗跳竹竿的快樂。(師幫助幼兒總結方法如何才能跳好,不踩到竹竿上)

  隊形:四散

  對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

  4、鼓勵幼兒創造性地玩“跳竹竿”遊戲,師生共同參與。

  導語:剛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時想到了許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跳竹竿,行嗎?(師幼共同隨樂嘗試用單腳跳、分合跳、雙腳跳等方式跳竹竿)

  隊形:四散

  (基本部分中,先鼓勵幼兒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並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遊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範遊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麼辦?等),從而透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驗。最後透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

  5、幼兒嘗試用不同隊形跳竹竿。

  導語:小朋友們,你們能用竹竿擺成好看的隊形來跳嗎?讓我們跟著好聽的音樂擺出好看的圖形跳起來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透過紙棒學習"跳竹竿"遊戲,發展幼兒彈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兩點目標--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整個活動充分發揮紙棒的多功能性,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佇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基本部分中,先讓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並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遊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範遊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麼辦?等),從而透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透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結束活動中透過"叫號接棒"的遊戲幫助幼兒調整教大的活動量。

  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實現了師生"共同體"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心育目標的培養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終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有了困難引導幼兒去主動解決等等。但這僅靠這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滲透,使幼兒的心理品質得以良好、健康地發展。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8

  目標:

  練習雙腳立定跳遠

  準備:

  場地佈置。場地的一端為青蛙家,場地的另一端為稻田(約佔場地面積2/3)青蛙家遇稻田之間畫兩條寬40釐米的平行線為小溝。

  活動內容及玩法:

  半數幼兒當青蛙,站在家中,其餘幼兒當小蟲,站在稻田裡。遊戲開始"小蟲"四散在稻田裡,自由自在地雙腳跳來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雙腳邊跳邊念兒歌:"小青蛙雙腳立定跳過溝,跑著去捉小蟲,捉玩小蟲遊戲結束。

  規則:

  1、過小溝時必須雙腳立定跳。

  2、小蟲被小青蛙捉住或是跑到圈外遊戲就結束。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體育遊戲活動,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學習、掌握青蛙跳的姿勢,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並在遊戲中體驗快樂。小班幼兒對模仿動物比較感興趣,幼兒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對幼兒來說比較新穎,可以充分的調動幼兒的興趣。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19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民間體育遊戲的興趣,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2、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活動準備:

  皮筋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帶領幼兒做各種準備活動:如擴胸、振臂、全身運動等。

  二、展開

  1、出示一根皮筋,請幼兒猜猜今天要玩什麼?

  簡單介紹跳皮筋是一種民間的體育遊戲,引出遊戲名稱《跳皮筋》。

  2、學習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1)空跳練習,雙腳站在皮筋左側,右腳邁入皮筋裡左腳跟上,右腳在左腳之後向皮筋外側點,

  接著右腳再收回,同時左腳跳出,右腳跟著跳出皮筋。

  (2)請跳的好的幼兒展示一下,其他幼兒圍繞向其學習。

  3、請幼兒三人一組,兩名幼兒扯皮筋,其中一名幼兒跳。

  注意:跳皮筋的高度逐漸加高,以增減難度,為了使遊戲更有趣,

  可邊念兒歌邊跳皮筋,注意節奏感。

  三、結束

  小結:給予跳的好的幼兒加以鼓勵!

  提議幼兒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或小夥伴一起玩這個民間遊戲。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20

  下課時發現小朋友們總喜歡去玩門口花壇裡的竹子,把竹子弄倒下來做遊戲,要不就是找一些長樹枝玩,一些玩斷的呼啦圈被小朋友們分成了一根根短棍子,這些成了他們最喜歡的玩具,最愛玩的遊戲。但是他們最喜歡的玩法就是把棍子作為攻擊別人的武器。根據幼兒對竹竿、棍棒的喜愛,為了引導他們玩出更多安全有趣的玩法,特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玩中探索出更多好的竹竿玩法,初步接觸、瞭解跳竹竿這一民間體育遊戲活動,激發幼兒對民間體育遊戲跳竹竿的興趣,掌握幾種簡單的節奏型。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集體合作的快樂,促進幼兒同伴間的交往,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探索發現出竹竿的多種玩法。

  2、瞭解跳竹竿這一民間體育遊戲的來歷,嘗試用X X和XX X兩種節奏型跳竹竿。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數三分之二的長竹竿,短竹竿、短棍子若干。

  2、律動音樂磁帶,音樂磁帶《阿佤人民唱新歌》。

  3、有關竹竿舞的圖片、錄影。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幼兒人手一根竹竿或棒子(長短不一)隨樂騎大馬入場。

  導語: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騎著馬出去玩玩吧!(幼兒隨音樂的變化“騎馬”變雙圓----大圓----小圓---- “坐馬車” )

  (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佇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

  二、探索竹竿、棍棒的多種玩法:

  1、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一棒多玩”

  導語:竹竿、棒子可以和我們玩騎大馬的遊戲,還可以和我們玩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幼兒四散遊戲)

  2、交流、總結竹竿、棍棒的新玩法。

  幼兒展示自己探索出的新玩法。(挑擔、跳竹竿、多人合作劃小船、抬花轎、練武術、鋪小路等等)

  三、看圖片、錄影瞭解跳竹竿的來歷、方法。

  導語:剛才我看到了XX小朋友他們兩個人在地上敲竹竿,讓其他小朋友來跳,小朋友們知道嗎,剛才他們那樣就叫跳竹竿。。這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黎族特有的民間舞蹈、遊戲活動。每逢過年過節,黎族同胞便身著豔麗的民族服裝,歡聚在廣場上,跳起“打竹舞”來。現在,跳竹竿這個有趣的遊戲活動還成為了他們招待遠方客人的一項活動。

  幼兒觀看有關竹竿舞的圖片、錄影。師邊看邊講解。

  提問:他們是怎麼跳竹竿的呢?好玩嗎?

  師幼共同瞭解跳竹竿的遊戲玩法

  這個遊戲是許多人一起玩,其中兩個人手拿竹竿面對面跪下,用竹竿按一定的節奏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人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四、幼兒玩“跳竹竿”遊戲。

  導語:小朋友,你們也想來跳竹竿嗎?讓我們一起來玩吧!你們想用什麼節奏來跳竹竿呢?

  1、兩人合作學用X X的節奏型敲打竹竿。

  2、兩人合作學用XX X的節奏型敲打竹竿。

  3、幼兒自己分成三人一組嘗試用X X的節奏打竹竿、跳竹竿,體驗跳竹竿的快樂。(師幫助幼兒總結方法如何才能跳好,不踩到竹竿上)

  隊形:四散

  對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合作、交往方面)

  4、鼓勵幼兒創造性地玩“跳竹竿”遊戲,師生共同參與。

  導語:剛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時想到了許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跳竹竿,行嗎?(師幼共同隨樂嘗試用單腳跳、分合跳、雙腳跳等方式跳竹竿)

  隊形:四散

  (基本部分中,先鼓勵幼兒利用竹竿、棍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並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遊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範遊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麼辦?等),從而透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師生雙方共同提升經驗。最後透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

  5、幼兒嘗試用不同隊形跳竹竿。

  導語:小朋友們,你們能用竹竿擺成好看的隊形來跳嗎?讓我們跟著好聽的音樂擺出好看的圖形跳起來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透過紙棒學習"跳竹竿"遊戲,發展幼兒彈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兩點目標--想辦法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成功和快樂。整個活動充分發揮紙棒的多功能性,活動開始部分設計了隨音樂利用紙棒進行佇列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由兩隊"騎馬"變雙圓----變小圓----合作組合"坐馬車"體現了動靜交替的原則,讓幼兒初步嘗試了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同時也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基本部分中,先讓幼兒利用紙棒進行"一物多玩",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並積極推廣三---四人結伴遊戲。接著運用嘗試法學習的理論精神,教師不示範遊戲玩法及規則,而是引導幼兒去自主探索(敲擊"竹竿"的兩人如何合作?中間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情況怎麼辦?等),從而透過嘗試、發現----再嘗試、再發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不斷調整的過程,透過師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將活動掀起高潮,突出了師生雙主體的地位,結束活動中透過"叫號接棒"的遊戲幫助幼兒調整教大的活動量。

  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實現了師生"共同體"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將幼兒心育目標的培養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終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有了困難引導幼兒去主動解決等等。但這僅靠這一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滲透,使幼兒的心理品質得以良好、健康地發展。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2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腳連續踢毽子。

  2、體驗民間遊戲踢毽子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毽子。記錄筆、紙,錄音機、音帶。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小朋友來我們來找個位置和老師一起來做運動吧。

  二、踢毽子

  1、幼兒自由嘗試用腳踢毽子。

  2、幼兒交流:你是怎麼用腳踢毽子的?

  3、教師示範用腳連續踢毽子。

  4、幼兒嘗試連續踢。

  三、遊戲《誰踢得多》

  此設計進行試教後發現幼兒對連續踢毽子有點困難,活動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學習怎樣踢毽子,孩子的原有水平沒有很好的瞭解。在此基礎,我又翻閱了體育方面的書籍上,對活動進行修改,在晨間活動時讓孩子們玩玩毽子。

中班廣府民間體育遊戲教案20篇22

  活動由來:

  在我園的區域體育活動中有一個民間體育遊戲區,孩子們透過區域體育活動接觸了許多民間體育遊戲,他們對這些簡單的民間遊戲非常喜愛。能不能把舞龍這種民間體育遊戲介紹給孩子們呢?結合我園"十一五"課題--自制體育教玩具在活動中的運用,我就想利用廢舊材料製作龍燈供幼兒遊戲。當我把這個玩具呈現給孩子們的時候,他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在遊戲中,我發現他們雖然喜愛這個玩具,但玩的時候缺乏方法,團隊合作的意識比較弱。所以我就設計了這樣一節體育課,豐富幼兒舞龍的經驗,讓他們學習一些基本的隊形和動作,並加強團隊的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學習模仿舞龍中的幾種基本動作。

  2.發展幼兒的上肢力量和協調平衡能力。

  3.讓幼兒透過舞龍學習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團隊精神。

  4.體驗合作舞龍的樂趣,激發對民間舞龍的喜愛之情。

  5.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6.培養機智、勇敢、靈活及遵守紀律的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北操場場地。

  2.舞龍用道具、龍珠。

  3.設定障礙所需要的礦泉水瓶,兩根長繩空中牽鈴鐺,啤酒桶4個。

  4.地面上畫出一個大大的螺旋形。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進行熱身運動。

  小朋友在場外站成4隊,手持龍燈。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舞龍,現在有請我們小小舞龍隊聽著鼓點,看著龍珠一起進場吧。(小朋友們齊聲說"好")

  2.自由探索"舞龍"。

  (1)分組練習,請幼兒複習已有的舞龍經驗。

  師:為了讓舞龍的節目更精彩,我們還要加油練習喲!現在請你們分組把已經學會的舞龍的玩法練習一下吧!(請小朋友們分散練習,老師進行小組、個別指導和提醒)

  (2)讓每隊幼兒在大家面前進行展示。

  師:現在要請你們每一隊來為大家表演一下,看看你們練習得怎麼樣。

  3.透過設定障礙,讓幼兒的動作更規範,合作更緊密。

  師:剛才小朋友們舞龍都很棒,舞龍的動作也很豐富。但是為了讓我們表演舞龍的時候更精彩,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活動材料,幫助你們把動作做得更規範。你們看,這是游龍戲水,我們繞過障礙模仿龍在大海里左右遊動;這是飛龍奏樂,你們一定要高舉龍身,讓小鈴鐺發出好聽的聲音;接著的是潛龍探海,你們要讓龍身探到海底;最後是盤龍望月,你們一定要開動腦筋走進迷宮,還要能夠順利地走出來,這樣你們盤龍的動作會更好看。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幼兒按游龍戲水、飛龍奏樂、潛龍探海、盤龍望月的遊戲嘗試探索。

  4.雙龍戲珠,進行競賽。

  師:老師還想給你們增加一點難度,把你們變成兩條大龍。

  (1)介紹競賽規則。

  師:現在我們進行雙龍奪珠的比賽。比賽的時候,要互相幫助,團結合作,注意安全。誰最先搶到龍珠,誰就是勝利者。

  (2)為幼兒進行總結,分析沒有勝利的原因。

  (3)再次進行比賽。

  5.結束部分。

  師:今天你們的表現簡直太棒啦,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歡呼聲送給我們自己吧!現在讓我們變成一條巨龍,把所有精彩的動作穿起來,聽音樂,看龍珠,舞起來吧!

  (放《金蛇狂舞》的音樂,請小朋友跟隨龍珠把前面所有的動作穿起來表演一次。最後一段音樂時,退場)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透過熱身--自主嘗試一一交流經驗--有意練習--放鬆活動等環節,引導幼兒進行舞龍的練習。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處在愉快的狀態中,既有獨立思考,也有與同伴互助合作的喜悅。在平時.小朋友們舞龍的隨意性比較大,動作不太規範,所以我們設定了一些障礙來幫助幼兒把動作做得更到位一些,達到體育活動的目的,比如牽在空中的鈴鐺,讓幼兒把上肢儘量舉直,啤酒桶與竹竿,讓幼兒彎下腰來,地上所畫的螺旋形,幫助幼兒在沒有老師帶領的情況下,學習螺旋走等。我們儘量透過有趣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反覆的動作練習中提高動作的規範性。同時,透過設定障礙來提高遊戲難度,對幼兒形成挑戰,讓幼兒在挑戰難度的過程中增強對自己的信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