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上小學語文教案:《爬天都峰》

部編版四年級上小學語文教案:《爬天都峰》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四年級上小學語文教案:《爬天都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說明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我”在假日裡爬天都峰,“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克服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圍繞單元學習要素,教學設計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如何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引領學生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同時,透過揣摩語言文字,品析寫作方法,體會作者透過對話、動作、心理描寫,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教學設計中,注重朗讀,注重讀寫結合,即時提供語言實踐,提高語文素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天都峰風景圖片,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蒐集戰勝困難的名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出示天都峰的圖片,教師進行介紹。(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登山石階大約有1.5千米長。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請學生說一說,欣賞了天都峰的景色,瞭解了天都峰的資料,你有什麼感受?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4.鼓勵學生質疑。

  預設:誰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時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設計意圖:透過圖片直觀感受,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為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鼓勵學生質疑,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初讀感知,自學字詞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一邊讀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級”在“石級”一詞中讀jí,不讀jī;“辮”讀biàn,不讀bàn;多音字“相”在本課讀xiànɡ,另一個讀音是xiānɡ,擴詞:相加、相互。

  2.課件出示詞語,檢測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

  石級 鐵鏈 攀登 一張相 辮子 笑呵呵

  3.重點指導書寫“鏈”“顫”“辮”。(教師相機強調:“顫”在本課讀chàn,“鯽”讀jì。)

  (1)請學生觀察,這幾個生字在書寫時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師示範,講解書寫要點。

  鏈:注意最後寫“辶”,“辶”寫在豎中線上,整個字寫得緊湊一些。

  顫:左右均寬,注意最後一筆是點,不是捺。

  辮:注意兩個“辛”不同的寫法,“糹”落在豎中線上,寫得瘦長些。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4.形近字區分練習。

  圖片辨析“辮”“辯”“辨”時,引導學生根據形聲字的特點或透過字理識字進行區分。必要時進行造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以區分。

  級( )極( ))鏈( )璉( ))猴( )侯( ))辮( )辯( )辨( )

  設計意圖:繼續夯實識字、寫字基礎。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主動性,透過檢測練習、形近字區分,鞏固對生字的掌握。練習書寫生字,把字寫美觀。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指名讀文,依據學生朗讀情況糾正字音,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全班交流,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假日裡,“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3.小結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圖片 學生只要概括出事件的順序,能說出這三個主要情節即可。允許學生透過不同方式來梳理寫作順序。

  4.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可以透過繪製示意圖來表示,也可以用歸納小標題來展現事件的順序。(課文的敘述順序可以概括為: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中——爬上天都峰峰頂之後。還可以概括為:面對天都峰天險——樹立信心、鼓起勇氣——勇於攀登,戰勝天險。)

  5.小結:作者條理清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敘述,從而能夠把一件事寫清楚。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對課文內容的感知,一個是對寫作順序的梳理。教學中,注意方法指導,引導學生抓住事件要素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同時,瞭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明確要按一定的順序把事件寫清楚。

  四、佈置作業,鞏固生字

  1.把課文多讀幾遍,把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多寫幾遍。

  2.蒐集有關克服困難的名言,摘錄在積累本上。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熟讀課文,自主練習鞏固生字。透過摘抄名言,豐富積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交代目標

  1.聽寫詞語,集體訂正。

  石級 鐵鏈 攀登 一張相 辮子 笑呵呵

  2.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內容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3.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細緻瞭解“我”的爬山過程,同時學習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

  設計意圖:複習詞語,鞏固對生字詞的掌握。緊扣單元要素,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細品文字,探究方法

  導讀:文中“我”爬山的過程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課文是怎麼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呢?請你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我”爬山的語句,體會作者的寫作奧秘。

  (一)寫清心理感受。

  1.開始時,“我”對爬天都峰是怎樣的態度?從哪些描寫中能夠體會到?

  2.課件出示重點語句。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3.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我”的心理感受。(引導學生抓住“在雲彩上面哩”“筆陡”來體會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點。)

  4.“掛”字的運用有什麼好處?(一個“掛”字,準確、形象、巧妙地將“陡”體現了出來。)

  5.這樣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讓“我”有怎樣的感受?(這樣險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說攀登了,看了都會使人心裡發顫,令“我”望而生畏;此時的“我”是缺乏自信的,產生了畏懼退縮的心理。)

  6.請你邊讀邊想象,把課文中的描寫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再透過朗讀,讀出天都峰的險峻峭拔,難以攀登。

  7.小結:在寫一件事情時,可以寫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寫出自己遇到的困難,這樣也能把事情寫清楚。

  (二)寫清人物對話。

  1.為了把事情寫清楚,課文還展示了“我”和老爺爺之間的對話,快速瀏覽課文,用直線畫出我們之間的對話,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心情。

  2.品味第一次對話,課件出示:

  忽然聽到背後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我點點頭,仰起臉,問:“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也點點頭,說:“對,咱們一起爬吧!”

  (1)聯絡上下文,兩個人為什麼會互相詢問?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2)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麼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麼精神?(天都峰這麼高、這麼陡,小朋友這麼小的年紀,老爺爺這麼大的年紀怎麼也來爬呢?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實際上是互相羨慕、敬佩,表現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敬佩、羨慕的語氣。

  3.品味第二次對話,課件出示:

  老爺爺拉拉我的小辮子,笑呵呵地說:“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

  (1)你能體會到他們現在是什麼樣的心情嗎?(興奮、互相敬佩、互相感激……)

  (2)再讀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你又有哪些體會?(引導學生注意到兩個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朗讀。

  圖片分角色朗讀過程中,可以同桌兩人為一組,邊表演邊朗讀,加深理解,體會思想感情。

  4.小結:寫清人物對話,可以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推動情節發展。這是一個秘訣喲!

  (三)寫清動作。

  1.過渡:為了更細緻地展示爬山過程,課文展示了“我”爬山的動作。找出這樣的動詞來體會體會。

  2.課件出示重點句: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3.哪些詞語帶給你深刻的感受?結合關鍵詞語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揣摩“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等詞語,體會他們登山的艱難和奮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這是“我”的爬山過程,你能想象老爺爺是怎樣攀登的嗎?

  5.這句話中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省略號,這個省略號表示什麼?你能想象“我”還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嗎?“我”是怎樣爬山的呢?

  圖片學生在想象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動詞,運用恰當的修辭方法。

  6.小結:動作展示,使爬山畫面彷彿就在眼前,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加入動作描寫,事件寫得更加清楚。

  (四)寫清感受。

  1.課文中爸爸的話點明瞭爬山的意義所在。請同學們齊讀——

  “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2.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爬上天都峰對老人和小朋友來說,都是很難的事情,但是他們做到了。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們個人的奮鬥和努力;二是他們都能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於向他人學習。)

  3.小結:課文用爸爸的話點明瞭這篇課文給人的啟示,這正是爬天都峰之後最深的感受的體現。在寫事件時,可以點明自己爬山的感受,使讀者也深受啟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在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的同時,寫清了人物的動作、對話、心理活動及這件事帶給自己的啟發。體會多角度進行描寫,把事件過程寫清楚。在朗讀、品析詞句中探究作者的寫作方法,從而受到啟發。

  三、讀寫結合,想象練筆

  1.在爬天都峰的過程中,“我”和老爺爺是怎麼互相鼓勵的呢?想象他們在爬山過程中的對話,並寫下來。

  2.學生進行小練筆,教師巡視。

  3.指名讀一讀自己所寫的對話,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符號,關注對話中包含的鼓勵及戰勝困難的決心。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內容,提供語用實踐的機會。在想象對話的練習中體會“我”和老爺爺的互相鼓勵,進一步感受人物戰勝困難的決心。

  四、拓展延伸,昇華感悟

  1.面對困難,有的人畏懼退縮,有的人適可而止,有的人猶豫不決,有的人勇往直前。面對困難,你打算怎麼做呢?

  2.指名交流。

  3.出示名言,讀一讀,積累名言。

  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愛迪生

  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羅曼·羅蘭

  每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了。——羅蘭

  4.學生交流自己蒐集的戰勝困難的名言。

  5.小結: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希望同學們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互相鼓勵,增強信心。

  設計意圖:積累有關戰勝困難的名言,豐富積累,從而對於課文含義有更深的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