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精選11篇)

人教版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精選1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1

  一、設計理念:

  隨著學生學習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在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移項的方法解方程,既鞏固了小學基礎知識,又為初中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移項的方法解方程,運用相關規律,熟練的進行解方程計算。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透過體驗移項解方程的歷程,觀察、比較,進而歸納出解各類方程的快捷方法,得出一些相關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對比,歸納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勾漏”雙向四步教學法,適當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讓學生在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移項的方法解方程,掌握各類解方程的一些規律,運用相關規律,熟練的進行解方程計算。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移項解方程的歷程,觀察、比較,進而歸納出解各類方程的快捷方法,得出一些相關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對比,歸納的方法。

  四、教學方法:

  “勾漏”雙向四步教學法;觀察法、比較法、歸納法。

  五、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勾人入境:

  同學們,利用等式的性質我們學會了解方程,其實上,熟練後,我們可以不用寫得那麼麻煩,三言兩語就可以輕鬆地解方程了啊!想學嗎?

  (二)、漏知互學:

  先來看第一大塊的加法方程

  186+x=200

  用等式的性質這樣解:

  186+x=200

  解:x+186—186=200—186

  X=14

  熟練後可以這樣解:

  186+x=200

  解:x=200—186

  X=14

  有什麼規律呢?先看符號(+——符號相反)再看數字(數字順序也相反),那合起來說就是:加法方程,數符相反。有趣嗎?

  現在我們再看第二大塊的乘法方程

  36×x=108

  用等式的性質這樣解:

  36×x=108

  解:X×36÷36=108÷36

  X=3

  熟練後可以這樣解:

  36×x=108

  解:X=108÷36

  X=3

  師:他們又有什麼規律呢?(課件展示)哦真聰明!乘法方程與加法方程的規律一樣,數字順序和運算子號都相反了,所以我們把乘法方程與加法方程合在一起稱為:乘加方程,數符相反。明白了嗎?記住了嗎?

  現在我們再來看第三大塊,減法方程:

  X—36=12

  用等式的性質這樣解:

  X—36=12

  解:X—36+36=12+36

  X=48

  熟練後可以這樣解:

  X—36=12

  解:X=12+36

  X=48

  那麼它們又有什麼規律呢?先看未知數x都在減號前,接下來的運算子號都用加法,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減法方程都是用加法呢?別急,請看:

  108—X=60

  用等式的性質可以這樣解:

  108—X=60

  解:108—X+X=60+X

  108 =60+X

  60+X =108

  X+60-60 =108-60

  X=48

  熟練後可以這樣解:

  108—X=60

  解:X=108—60

  X=48

  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題減法方程與上面兩題有什麼不同呢?對,未知數x都在減號後面,運算子號都是用減法,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這兩張種減法方程合併起來說:減法方程,前加後減。未知數x在減號前用加法,未知數x在減號後,用減法。

  接下來我們再來學習第四塊,除法方程:

  X÷12=5

  用等式的性質可以這樣解:

  X÷12=5

  解:X÷12×12=5×12

  X=60

  熟練後可以這樣解:

  X÷12=5

  解:X=5×12

  X=60

  同學們,你發現了什麼?對,眼睛真厲害!未知數x在除號前,解完這道題,誰發現,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與減法一樣。1、未知數X在除號前面。

  2、都用乘法。

  3、數字沒有相反。怎麼辦,對,先算完另外一種情況(X在除號後的)再說,那麼請開始吧。

  48÷X=3

  用等式的性質可以這樣解:熟練後可以這樣解:

  48÷X=3 48÷X=3

  解:48÷X×X=3×X解:X=48÷3

  48=3×X X=16

  3×X=48

  X=48÷3

  X=16

  仔細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什麼?解除法方程的規律你找到了嗎?

  1、未知數X在除號後面。

  2、都用除法。

  3、數字沒有相反。

  以上說明在除號前後的計算方法不一樣,那麼它的規律要根據X在除號前後來判斷,X在除號前用乘法,X在除號後用除法,從而得出他的規律是除法方程,前乘後除,它和減法有類似感。

  (三)、流程對測:

  小組內各出加減乘除的方程各一條,然後交換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

  小組開始探究,教師巡邏指導

  (四)、結課拓展:請同學們說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2

  一、學習內容分析

  方程的意義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主要內容是方程的定義,屬於數與代數領域。方程的意義是算術思維的一種提升,是數的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解發展到列出方程解,從未知數只是所求結果到未知數參與運算,思維空間增大,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有助於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也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過程,為以後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應用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材的編寫意圖是從等式引入,首先透過天平演示,說明天平平衡的條件是左右兩邊所放物體質量相等。同時得出一隻空杯正好100克,然後在杯中倒入水,並設水重x克。透過逐步嘗試,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從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

  二、學習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小數、分數的認識,能夠熟練計算整數、小數四則運算。學生對數與代數的知識和經驗已經積累到相當的程度,需要對初一年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進行學習。但是方程作為數學領域的重要知識和重要思想,也是學生在中學學習數理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作為數學上具有特殊意義的方程,對小學生來說基本上是陌生的。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課件呈現,認識天平:

  【出示天平】同學們,見過它嗎?你們知道怎麼用嗎?

  【情境】

  【師生活動】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歸納】左右平衡,也就說明左右相等了

  【追問】用一個什麼式子表示

  2.體驗感受,觀察積累: 【問題】這裡有一個梨和一個蘋果,如果把他們分別放在天平兩邊的托盤裡,猜想一下會有幾種情況發生?

  【師生活動】學生個別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 梨的質量大於一個蘋果的質量天平向左傾斜;

  (2) 梨的質量等於一個蘋果的質量天平保持平衡;

  (3) 梨的質量小於一個蘋果的質量天平向右傾斜 【追問】因為不知道不確定質量所以結果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現在我告訴你它們的質量:梨60克,蘋果110克,此時天平會是什麼狀態?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出這一狀態嗎?

  【師生活動】點名讓學生個別回答,教師及時板書:60<110

  【教師評價】真好!數學語言表達就是簡練。

  【追問】師:如果在天平左邊梨質量是a

  克,用數學語言把你們認為天平的狀態表達出來,寫在本上。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板書】60+a<110、60+a=110、60+a>110

  【追問】這幾個式子各表示什麼情況?

  【歸納】你看,簡單的幾個數學算式就表達了三種不同的情況,這就是數學語言的簡約美。

  3.觀察算式,揭示課題

  【追問】看看哪個式子表示相等?一起讀出式子

  【追問】仔細觀察這個算式,你發現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評價】真善於觀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類問題 板書:簡易方程

  二、自主探究,形成概念

  1.再舉例項,鋪墊孕伏

  【問題】還是這架天平,剛才你們發現了平衡,現在教師這裡有一杯500克的果汁,和一罐125克的牛奶,如果把它們分別放在天平兩邊會出現什麼情況?

  【師生活動】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追問】那麼你能讓這架天平平衡嗎?也可以用數學算式表達。

  【學請預設】

  方案1:在右邊再放3罐。

  【追問】可以嗎?誰能說清楚?

  【板書】500=125×4或500=125+125+125+125

  【歸納】這是一種策略,改變右邊的質量。受他的啟發還有別的辦法的嗎? 方案2:剛才我還聽有的同學說喝375克就行。大家說行嗎?不過還真的有人喝了一口,不過這一口到底是多少我們不知道,怎麼辦?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用數學算式表示說明,寫在本子上。

  【師生活動】教師巡視,抽有代表性的同學上來板書

  【板書】500-x<125, 500-x="">125

  【追問】哪個式子表示了天平左右兩邊平衡了?

  500-x=125

  2.觀察式子,歸納定義

  【問題】仔細觀察下列式子,你發現了什麼?

  (1)500=125×4或500=125+125+125+125

  (2)500-x=125

  (3)60+a=110

  【師生活動】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歸納】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

  3.分析定義,理解概念

  【問題】你認為判斷方程需要幾個條件?

  【師生活動】教師從方程的定義,引導學生回答:

  (1)表示相等的式子。

  (2)必須含有字母(未知數)。

  三、牛刀小試,鞏固概念

  1.試一試,觀察天平判斷是否可以寫出方程,說明理由。

  2.做一做:下面哪些是式子是方程?

  3.舉一舉:你會自己舉出一些是方程的式子活例子

  (1)小紅的年齡是x歲,老師比小明大30歲,今年老師的年齡是38歲。

  (2)逐個呈現3個足球,每個a元,共花180元。你能用方程表示嗎?

  (1)小芳一個星期共跑了2.8km,每天跑s米。

  (2)一盒水果糖共a顆,平均分給25個小朋友,每人得3顆,正好分完。

  (3)小芳集郵共60張,小明集郵共48張。小芳給了小明x張後兩人的集郵張數一樣多。

  四、總結提升

  數學史: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會用方程解決數學問題了。在我國古代,大約兩千年前成書的《九章算術》中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史料。直到三百年前,法國的數學家笛卡爾第一個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數,才形成了現在的方程。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上大家都積極的進行了思考,從中你學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些有關方程的哪些知識?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3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類比等式變形的過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質,瞭解等式性質是解方程的依據。

  2、會用等式性質解形如x+5=12的簡單方程。

  3、培養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重點:

  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四、教學難點:

  瞭解等式的性質。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故事引入:在古代三國的時候,有人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們都不知道怎麼辦。這時小兒子曹衝卻稱出了船上石頭的重量。你是怎樣理解曹衝的方法的?

  (板書:大象的體重=石頭的重量)

  師:曹衝之所以聰明,就在於他“運用了數量之間的等量關係來解決問題”的策略。今天我們也要用他這個策略解決以下問題。

  檢查預習。

  (二)講授新課

  探究一:學習等式性質

  1、師操作:在天平兩側各放一個5克砝碼。

  提問: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天兩邊關係嗎?

  提問:如果在天平一邊加上一個砝碼,天平會怎樣?要是天平不平衡,怎麼辦?

  提問:你還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嗎?

  教師呈現其他天平直觀圖,鼓勵學生觀察並寫出等式。

  全班交流,教師總結概括出等式性質。

  等式兩邊都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師操作在剛才的基礎上一個一個減砝碼。

  提問:你能用等式來表示嗎?

  提問:如果在天平一邊去掉一個砝碼,天平會怎樣?要是天平不平衡,怎麼辦?

  提問:你還能用一個等式表示嗎?

  教師呈現其他天平直觀圖,鼓勵學生觀察並寫出等式。

  全班交流,教師總結概括出等式性質。

  等式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3、教師小結:我們剛才用天平演示的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者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是等式的性質。這也是我們今天解方程的依據。

  (三)重點精講。

  探究二:學習解方程

  師板書x+2=10問:用天平如何表示?

  問:如何用剛才的知識解方程?(兩邊都減去2)

  1、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並畫出天平圖。

  2、師在解題示範時要注重“解”和“等於號”的書寫要求。

  3、交代檢驗方法。

  4、學生試著解方程。

  y-7=12 23+x=45

  組內交流收穫和疑惑。

  小組彙報。

  教師總結板書: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五)隨堂檢測

  1、請你畫圖或舉例說說下面這句話的意思: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看圖列方程,並解方程。

  3、解方程。

  (1)x – 19 = 2

  (2)x - 12.3 = 3.8

  4、看圖列方程,並解方程。

  5、看圖列方程,並解方程。

  6、看圖列方程,並解方程。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透過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3、會檢驗一個具體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檢驗的格式。

  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

  1、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2、願意與別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會檢驗方程的解。

  教學難點:

  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來檢驗方程的解。

  關鍵:

  天平與方程的聯絡。

  教具 :

  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遊戲鋪墊,引出課題(出示課件)

  師:明明週末在超市玩起了稱糖果的稱,我們一起合作使稱保持平衡!

  師:同學們反映真敏捷,能透過觀察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策略。

  生:從中你有什麼想說的?或者你聯想到了什麼?

  生:只要兩邊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數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讓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質(全班一起口答: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任然相等;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部位0的數,左右兩邊任然相等)(板書“等式性質”)

  師過渡:是的,知識就是這樣被有心人所發現的。

  二、探究新知

  師:這裡有個紙箱裡面裝著一些足球,你猜會有幾個呢?(課件逐步出示)

  再給你點資訊,這幅圖誰能用一個方程來表示。

  生列方程,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1、解方程

  師:在這個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學生思考,小範圍交流)

  彙報預設:

  ①因為9-3=6

  ②因為6+3=9所以x的值為6 所以x的值為6 (多少)

  師引導:當然,我知道這麼簡單的問題是難不住大家的,但是我們的思考不能停止,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怎樣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來尋求x的值,這種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複雜的方程時仍然會用到。

  師:現在我們就將X+3=9這個方程轉換到天平上來?(黑板貼圖)

  師:球在天平不好擺,我們可以用方塊來代替它。

  自主嘗試:看著天平,如何去尋求x的值?

  請用筆記錄下你的想法。

  組織好語言上臺彙報你的想法。

  教師統一書寫:

  師介紹:求解x的過程我們在最前面寫“解”字。(板書寫“解”字)

  追問:兩邊都拿掉3個,天平還能平衡嗎,兩邊還相等嗎?(貼圖展示)

  為什麼要減3個?(可以方程的一邊只剩x,就可以知道x=?)(再叫2-3個)

  生活動:我們看著板書來說說是怎麼成功得到x的值,每一步的依據是什麼。(2-3個)

  你學會了嗎?趕緊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方法。

  2、強調格式:

  師:這個求解的過程和以前遞等式有什麼區別或相同的地方?

  生:等號對齊;等號兩邊都要寫;最前面要寫解字

  3、練習一:

  師:按照大家藉助天平運用等式性質的想法,就是說當我們遇到方程33+x=65你也能求解?

  4、介紹概念:像這些(課件中圈出來),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

  叫“方程的解”;舉例:x=3是方程x+3=9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過程,我們叫“解方程”(板書)

  這些知識在數中有介紹,我們找到劃一劃讀一讀。(看書)

  兩個詞都有解字,有什麼區別呢?(“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詞,它指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是一個數值;“解方程”中的“解”是動詞,它指求方程解的過程,是一個演算的過程.)

  5、驗算:

  師:剛才我們解出來x的值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你打算怎麼檢驗?

  生:放進去計算一下。

  師:大家心裡都有了想法,但方程的檢驗也是有一定格式的,下面我們到書本中來學習一下。 生自學書本後回答:根據等式性質,把x=6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生活動:嘗試驗算一個方程的解,另一個放心裡代入驗算。

  6、小結

  師:你學會了嗎?你會解怎樣的方程了?(含加法或減法)

  解方程的步驟?(結合板書和課件)

  生:解方程的步驟:

  a)先寫“解:”。

  b)方程左右兩邊同時加或減一個相同的數,使方程左邊只剩X,方程左右兩邊相等。 c)求出X的值。

  d)驗算。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2.結合圖例,理解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方法並進行檢驗。

  3.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

  過程與方法

  經歷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認識過程,提高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培養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難點:會檢驗方程的解。

  教學工具

  多媒體裝置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複習舊知,遷移匯入

  (1)在上一節課的學習活動中,我們探究了哪些規律?

  學生回顧天平保持平衡的規律及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

  (2)學習這些規律有什麼用呢?今天我們解方程就需要充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

  2、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8.2.1教學教材第67頁例1。

  (1)課件出示例1。

  從圖中知道哪些資訊?學生觀察圖片,交流圖片數學資訊。盒子中的皮球與外面的3皮個球加起來共有9個,方程怎麼列?得到χ+3=9

  學生自己先列出方程,然後指名回答。

  【板書:χ+3=9】

  如何解方程?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等於什麼,我們該怎麼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來求出方程的解呢?

  (2)出示第67頁分析圖示,學生觀察圖示,交流想法。

  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解方程的過程:

  (3)為什麼方程兩邊同時減去3,而不是別的數?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因為,兩邊減去3以後,左邊剛好剩下一個χ,這樣,右邊就剛好是χ的值。因此,解方程說得實際一點就是透過等式的變換,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χ即可。

  追問:χ=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χ在這裡只代表一個數值,因此不帶單位。

  (4)如何檢驗χ=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引導學生學習檢驗方程的解得方法,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板書】:

  小結:透過剛才解方程的過程,我們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可以幫助我們解方程。

  【注意】: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5)認識、區別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①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剛才,χ=6就是方程χ+3=9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剛才,想出辦法求出χ+3=9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板書】: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兩個概念說起來差不多,但它們的意義卻大不相同,它們之間的有何不同?

  在小組內議一議,明確,方程的解是一個具體的值,而解方程是一個求解的過程。

  ③剛才我們把χ=6代入方程中,得到方程左邊=右邊,說明χ=6是方程χ+3=9的解。

  8.2.2教學教材第68頁例2。

  (1)利用等式不變的規律,我們再來解一個方程。

  出示例2:解方程3χ=18

  怎樣才能求到1個χ是多少呢?

  觀察示意圖,互相討論,指名回答。

  在方程兩邊同時除以3,得到χ=6。

  讓學生開啟書68頁,把例2中的解題過程補充完整。

  為什麼兩邊同時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數呢?

  兩邊同時除以3,剛好把左邊變成1個χ。

  使學生明確:在方程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2)組織學生動手檢驗。

  (3)這是我們解方程常用的兩種方法,想不想用它們來試一試呢?

  8.2.3教學教材第68頁例3。

  (1)出示:解方程20-χ=9

  (2)指名學生板演,解出方程20-χ=9的解。

  (3)交流歸納解方程的方法。

  (4)小結:等式兩邊加上相同的式子,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3、深化理解,拓展應用。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6

  一、教學內容:

  課本105頁-106頁的內容及相應練習。

  二、教學目標:

  教養目標:使學生透過例項,根據運算的意義,掌握兩個相同字母相加減的運算;學會解帶有兩個相同字母的方程,為用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

  教育目標:透過學習,從而擁有熱愛科學,不畏困難、學好基礎知識的精神。

  發展目標:學會在討論和交流中探究掌握知識,學會初步的集合、對應等數學思想。

  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重點:藉助插圖,從直觀上理解ax±bx=(a±b)x的計算方法及方程的解法。

  難點:熟練計算ax±bx,尤其是當b=1時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情景:2003年10月15,中國航天飛行第一人楊利偉帶來了成功迴歸的資訊,你的心情怎麼樣?你也想到太空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出發到太空遨遊!

  1、出示: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5噸,一天上午運4車,下午運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

  分析題意,學生解答後出示兩種解法:5×(4+3) 5×4+5×3

  2、匯入新課。

  情景:飛船升空,佈置任務1。

  出示學習目標1:學習用含有兩個相同的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數量關係及解簡易方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出示例5改編題:本次任務需要用太空車運送外星泥土,每輛車運x噸,一天上午運4車,下午運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

  (1)小組合作交流:(出示討論提綱)

  A、每車運土x噸,怎樣求上午運土多少噸?下午運土多少噸?

  B、怎樣求運土的總噸數?還可以怎樣求?

  課件出示:4x+3x (4+3)x

  個別提問:為什麼可以列出(4+3)x?先求4+3,求出什麼?

  (2)4x+3x和(4+3)x有什麼關係?這實際應用了什麼運算定律?4x表示幾個x,3x表示幾個x?(4+3)x實際就是幾個x?所以這個式子的結果就是7x。

  (3)想一想,如果把問題改成上午比下午多運多少噸?應怎樣列式?

  同位討論:4x-3x的結果是多少,為什麼?1x通常怎樣表示?

  (4)師小結:當碰到有兩個相同字母的式子,我們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把公因數提取,並把不是公因數的數字相加減,從而算出結果。

  (5)完成105頁做一做。

  3、教學例6。

  情景:出示任務2。出示例6。

  (1) 小組討論:這是個含有兩個相同字母的方程。第一步你你該怎樣解答?

  (2) 你能把它轉化為簡單的方程嗎?

  (3) 學生髮表意見後板書解題過程,提醒學生注意格式,全班口頭檢驗。

  (4) 完成106頁做一做。

  (5) 小結:解帶有兩個相同字母的方程,我們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將相同因數提取,不同因數相加減,從而轉化成最簡單的方程解答。

  (6) 反饋練習:判斷題:b+0.1b=0.1b嗎?5x-x=5嗎?

  三、鞏固練習。

  情景:看到同伴被外星人抓去,你能闖三關把他們救出來嗎?

  練習1:書本第107頁第3題。

  練習2:書本第107頁第4題。

  讀題,分析題意:

  成人有多少人?(x人)兒童有多少個x個人?共80人是什麼意思?

  練習3:書本第108頁第6題(2)

  題目要求列方程解答,第一步要先怎樣做?解設什麼是x?

  四、小組競賽。

  情景:你們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真讓我佩服,歡迎地球的朋友們一起來探索宇宙的奧秘,宇宙中含有無數美麗的恆星,如果誰最快能幫助我解決下面的題目,我就把其中的一顆星星送給你們,努力呀!

  1、小組合作完成書本108頁第7題,先思考應怎樣做?讓最快想到方法的同學先講講解題方法。最快完成的同學切換成投影方式獎星星。

  2、小組合作完成108頁第10題。把答案貼到展示板上,如時間不夠可下課時讓同學自己評評哪一組的方程列得快、列得好。能答對的小組老師也每人送他一顆星星。

  五、總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想利用方程來解決什麼問題呢?

  2、你為什麼能看到這美好的太空畫面,如果人類科技落後,能看到嗎?你知道嗎,數學中的方程是解決科學難題的基本工具,你想把這工具掌握在手裡嗎?希望同學們在五彩繽紛的未來中能親眼看到真正的太空,到時候再給虞老師講講你的感受,可以嗎?有信心嗎?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7

  一、目的要求

  使學生會用移項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二、內容分析

  從本節課開始系統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個有目的、有根據、有步驟的變形過程。其目的是將方程最終變為x=a的形式;其根據是等式的性質和移項法則,其一般步驟是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併、係數化成1。

  x=a的形式有如下特點:

  (1)沒有分母;

  (2)沒有括號;

  (3)未知項在方程的一邊,已知項在方程的另一邊;

  (4)沒有同類項;

  (5)未知數的係數是1。

  在講方程的解法時,要把所給方程與x=a的形式加以比較,針對它們的不同點,採取步驟加以變形。

  根據方程的特點,以x=a的形式為目標對原方程進行變形,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

  解方程的第一節課告訴學生解方程就是根據等式的性質把原方程逐步變形為x=a的形式就可以了。重點在於引進移項這一變形並用它來解方程。

  用等式性質1解方程與用移項解方程,效果是一樣的。但移項用起來更方便一些。

  如解方程 7x-2=6x-4

  時,用移項可直接得到 7x-6x=4+2。

  而用等式性質1,一般要用兩次:

  (1)兩邊都減去6x;

  (2)兩邊都加上2。

  因為一下子確定兩邊都加上(-6x+2)不太容易。因此要引進移項,用移項來解方程。移項實際上也是用等式的性質,在引進過程中,要結合教科書第192頁及第193頁的圖強調移項要變號。移項解方程後的檢驗,可以驗證移項解方程的正確性。

  三、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1)敘述等式的性質。

  (2)什麼叫做方程的解?什麼叫做解方程?

  新課講解:

  1.利用等式性質1可以解一些方程。例如,方程 x-7=5

  的兩邊都加上7,就可以得到 x=5+7,

  x=12。

  又如方程 7x=6x-4

  的兩邊都減去6x,就可以得到 7x-6x=-4,

  x=-4。

  然後問學生如何用等式性質1解下列方程 3x-2=2x+1。

  2.當學生感覺利用等式性質1解方程3x-2=2x+1比較困難時,轉而分析解方程x-7=5,7x=6z-4的過程。解這兩個方程道首先把它們變形成未知項在方程的一邊,已知項在方程的另一邊的形式,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在方程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整式。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等式性質1解方程;

  2、理解移項的概念;

  3、學會移項。

  教學重點:

  利用等式性質1解方程及移項法則;

  教學難點:

  利用等式性質1來解釋方程的變形。

  教學準備:

  1、投影儀、投影片。

  2、天平稱、若干個質量相同的物體,與物體質量相同的若干個砝碼。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 上節課的想一想引入新課:等式和方程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方程是等式,但必須含有未知數;

  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數,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為方程?這些方程又有何特點?

  ① 5x+6=9x

  ②3x+5

  ③7+5×3=22

  ④4x+3y=2

  由學生小議後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這些方程得:

  ①等式兩邊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邊是一次式,另一邊是常數

  ②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個未知數,也有的含兩個未知數。

  我們先來研究最簡單的(只含有一個未知數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們把等號兩邊是一次式、或等號一邊是一次式另一邊是常數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未知數: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斷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

  ① 2x+3=11②y2=16③x+y=2④3y-1=4y

  6、什麼叫方程的解?怎樣解方程?

  關鍵是把方程進行變形為x=?即求得方程的解。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點出課題)利用等式性質1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講解新課:

  1、 等式性質1:

  出示天平稱,在天平平衡的兩邊同時都添上或拿去質量相同的物體,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類似的情形。

  強調關鍵詞:"兩邊"、"都"、"同"、"等式"。

  2、 利用等式性質1解方程:

  x+2=5

  分析:要把原方程變形成x=?只要把方程兩邊同時減去2即可。

  注意: 解題格式。

  例1 解方程5x=7+4x

  分析:方程兩邊都有含x的項,要解這個方程就需要把含x的項集中到一邊,即可把方程變形成x=?

  (解略)

  解完後提問:如何檢驗方程時的計算有沒有錯誤?(由學生回答)

  只要把求得的解代替原方程中的未知數,檢查方程的左右兩邊是否相等,(由一學生口頭檢驗)

  觀察前面兩個方程的求解過程:

  x+2=5 5x=7+4x

  x=5-2 5x-4x=7

  思考:⑴把+2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發生了什麼變化?

  ⑵把+4x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又發生了什麼變化?(符號改變)

  3、 移項:

  從變形前後的兩個方程可以看到,這種變形相當於:把方程中的某一項改變符號後,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我們把這種變形叫做移項。

  注意:

  ①移項要變號;

  ②移項的實質:利用等式性質1對方程進行變形。

  例2 解方程:3x+4=2x+7

  解:移項,得3x-2x=7-4,

  合併同類項,得x=3。

  ∴x=3是原方程的解。

  歸納:

  ①格式:解方程時一般把含未知數的項移到方程的左邊,把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邊,以便合併同類項;

  ②解方程與計算不同:解方程不能寫成連等式;計算可以寫成連等式;

  ③一個方程只寫一行,每個方程只有一個等號(理由:利用等式性質1對方程進行變形,前後兩個方程之間沒有相等關係)。

  練習:書本105頁 1(口答),2(板演),想一想。

  (三)、課堂小結:

  ①什麼是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性質1(找關鍵詞);

  ③移項法則;

  ④應用等式性質1的注意點(例2歸納的三條)。

  (四)、佈置作業:見作業本。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並能較熟練地運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2、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義,會檢驗給出的未知數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養學生規範書寫和自覺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 對等式的基本性質一的理解和運用。

  2、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3、 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2、 較為熟練地運用形如x+a=b的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教學時由複習方程的意義入手,在出示情境圖後提出問題,學生最先想到的是算術方法,此時引導:你能列方程解決這一問題嗎?在列出方程600+x=860

  後,怎樣求x呢?在學生渴望解決這一問題的內在需求的驅使下,展開合作探索活動。

  在教學等式的基本性質時,可利用實物演示,透過提問:怎樣變換,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把兩組圖的內容歸納成一句話。這樣,及時引導學生超脫例項的具體性,實現必要的抽象概括。

  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後在小組討論後彙報。學生在陳述自己的想法時,不僅要說出自己是怎樣推算的,還要請學生說出這樣推算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強調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教學中還要重視對學生書寫的要求,初學時,可要求學生等號對齊。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的計算過程,開始練習時也要求學生寫出來,待熟練之後再簡寫。無論是解方程還是檢驗,都要從一開始就強化書寫規範,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

  最後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時,要強調:方程的解是一個數,而解方程是一個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區別這兩個概念。

  模式方法:觀察――實驗――討論――交流――概括結論

  作業設計:自主練習1-3題。

  討論要點

  1、 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天平,讓學生透過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幫助學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一。

  2、 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算術思維向方程思維的轉變。

  3、 在檢驗的問題上,要注重引導學生由算術法的驗算向方程法的檢驗轉變。

  4、 教學時,要加大引領力度,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一要做好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引領,進一步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對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路、步驟及格式的引領。

  活動總結

  本次教研活動,使老師們更加清楚地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較為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較為實際的教學環節,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也為教師在教學中圍繞重點、突破難點指明瞭方向。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10

  教學目標

  1.鞏固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知識,學會解ax±b=c與a(x±b)=c型別的方程。

  2.進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書寫格式和寫法。

  3.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在解方程過程中,把一個式子看作一個整體。

  教學難點

  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們上節課學習瞭解方程,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4。

  師:(出示教材第69頁例4情境圖)你看到了什麼?

  生:有3盒鉛筆和4只鉛筆,一盒鉛筆盒中有x支鉛筆。

  師:你能根據圖列一個方程嗎?

  生:3x+4=40。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一盒鉛筆盒有x支鉛筆,3盒鉛筆盒就有3x支鉛筆。據此,可列出方程。

  師:說得好,你能解這個方程嗎?

  學生在嘗試解方程時,可能會遇到困難,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困惑。學生可能會疑惑:方程的左邊是個二級運算不知識如何解。也有學生可能會想到,把3個未知的鉛筆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沒有,教師可提示學生這樣思考。)

  師:假如知道一盒鉛筆盒有幾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鉛筆,你會怎麼算?

  生:先算出3個鉛筆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師:在這裡,我們也是先把3個鉛筆盒的支數看成了一個整體,先求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時,也就是先把誰看成一個整體?我們可以先把“3x”看成一個整體。

  讓學生嘗試繼續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解題過程。也可以讓學生同桌之間再說一說解方程的過程。

  2.教學例5。

  師:(出示教材第69頁例5)你能夠解這個方程嗎?

  生1:我們可以參照例4的方法,先把x-16看作一個整體。

  學生解方程得x=20。

  生2:我們也可以用運算定律來解。

  師:2x-32=8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生:運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後把2x

  看作一個整體。

  學生解方程得x=20。

  師:你的解法正確嗎?你如何檢驗方程是否正確?

  生: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計算,看看方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69頁“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的形式、內容都與例4基本相同。第2題的4個方程在兩道例題的基礎上略有變化,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這兩道練習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可提醒學生解一題,代入檢驗一題,以促進檢驗習慣的養成。

  四、課堂小結

  1.在解較複雜的方程時,可以把一個式子看作一個整體來解。

  2.在解方程時,可以運用運算定律來解。

  五、佈置作業

  教材第71頁“練習十五”第6、8、9.題。

  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解方程》 篇11

  教學目標:

  1、透過天平遊戲,探索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質。

  2、利用探索發現的等式的性質,解決簡單的方程。

  3、經歷了從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

  4、透過探究等式的性質,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天平遊戲,幫助數學理解等式性質,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質。並據此解簡單的方程。

  難點:推導等式性質(一)。

  教學準備:

  一架天平、課件及班班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情激趣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蹺蹺板嗎?兩隻松鼠正玩著蹺蹺板。突然來了一隻大灰熊佔了其中一邊,結果蹺蹺板不動了。你們看有什麼辦法?

  學生討論紛紛。

  師:說得很好。今天我們就是在類似蹺蹺板的天平上做遊戲,看看我們從中有什麼發現?

  二、運用教具,探究新知

  (一)等式兩邊都加上一個數

  1、課件出示天平

  怎樣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則說明什麼?

  學生回答。

  2、出示擺有砝碼的天平

  3、探索規律

  初次感知:等式兩邊都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舉例驗證。

  (二)等式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

  (三)運用規律,解方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68頁“練一練”第2題

  先說出數量關係,再列式解答。

  2、小組合作完成69頁“練一練”第3題。

  完成後彙報,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學生交流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