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我是小小建築師》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我是小小建築師》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我是小小建築師》公開課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樂意積極動手操作、測量,體驗鋪地磚帶來的快樂。

  2、能不受形狀、顏色的干擾,正確比較和判斷圖形的大小。

  3、體驗面積守恆,學習用測量單位測量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自然測量的經驗。

  2、12×12CM彩色卡紙32張以上;6×24CM彩色卡紙32張以上;貼有相應圖形的KT版共10張,其中圖1兩張,圖2四張,圖3四張;記錄表一張;鉛筆、橡皮、剪刀各4-5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兩種(圖1、圖2)房子地面圖,引導幼兒透過“鋪地磚”比較面積的大小。

  (1)創設情境匯入活動。

  匯入語:最近老師買了新房子,這就是一號二號房子的地面圖。我想選一間大的給媽媽住,你覺得一號房和二號房哪間更大?

  (2)幼兒操作。引導幼兒透過給房間鋪地磚,發現一號房二號房是一樣大的。

  (3)透過引導幼兒交流鋪地磚的'注意事項,引導幼兒發現:鋪地磚的時候要注意不能空也不能重疊。

  2、幼兒二次操作。引導幼兒在用長方形地磚測量完二號房需要的地磚數量後發現兩塊地磚的大小一樣。

  (1)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用長方形的樣磚比一比、量一量鋪滿二號房需要幾塊地磚?並引導幼兒討論測量方法。

  (2)幼兒分組操作。

  (3)請幾個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並在記錄表上進行記錄。

  (4)觀察記錄表,發現正方形磚與長方形磚的面積關係。

  3、幼兒再次操作,在嘗試運用已知的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面積的守恆。

  (1)教師介紹操作要求:請幼兒用長方形磚鋪三號房子。

  (2)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合作,並鼓勵幼兒在遇到商量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向老師及他人求助。

  (3)幼兒交流。請幼兒說一說一共用了幾塊地磚?在鋪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4、帶著“用拼拼剪剪的方法試一試正方形、長方形的地磚還能變成什麼圖形?”的問題結束活動。

  活動提示:

  (1)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是排除形狀的干擾感受面積的守恆。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判斷圖形面積時孩子的思維很容易受到形狀的干擾。因此,活動中設計了三次操作,引導幼兒透過操作、推理、驗證,透過自己的體驗建立守恆的概念。

  (2)活動的教具和學具可以投放到區角。可以在將地磚透過剪貼變形及設計其它的房間地面圖等活動中引導幼兒反覆操作,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守恆。

  (3)提請家長配合:帶孩子到廣場、公園,仔細觀察地磚的樣子,也可以利用數格子的方法比較感受面積的守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