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我們的一天》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我們的一天》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我們的一天》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點。

  2.體會製作時鐘的樂趣,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看整點。

  難點:製作時鐘。

  活動準備

  1.自制種類不同大鐘面三個(能撥動時針和分針),真鍾一個。

  2.幼兒操作材料:1-12數字、紙製空白鐘面、時針、分針(數量與幼兒人數一樣)。

  3.幼兒一日生活活動記錄卡:7點鐘起床、8點做早操、9點集體教學活動、10點戶外活動、11點吃午餐、12點休息、3點起床、4點區域活動、5點放學回家。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時鐘(謎語: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起。)

  二、製作鐘面、交流經驗、熟悉鐘面

  1.教師提供紙製空白鐘面、數字1-12、指標等,讓幼兒製作一個鐘面。

  2.幼兒討論:鐘面上到底有什麼?有數字,那麼數字有幾個,怎麼排列?有針,那麼有幾根針,是一樣的嗎?

  3.教師引出從鐘面而來得詞語”順時針”。

  “遊戲中、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的‘按順時針順序下棋’就是從鐘面的排列順序引出的。”

  4.討論總結:鐘面上的秘密(認識鐘面)。

  三 、認識整點

  1.教師出示“早晨7點鐘起床”的記錄,請三名幼兒嘗試撥鍾。

  提問:究竟誰撥得對?幼兒充分討論後,教師拿真鍾撥到7點鐘,讓幼兒觀察、比較。

  2.教師一一出示幼兒一日生活記錄卡,讓幼兒播出相應時間。

  3.總結:認識時鐘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

  教學反思

  在認識時鐘的活動中,以往我們的教學方法往往是這樣的:教師拿出一面鍾,讓幼兒看看上面有什麼。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然後讓幼兒看一個整點,觀察時針和分針所在的位置,告訴幼兒這是幾點鐘。最後請幼兒撥整點鐘。這樣的教學活動,老師的主體地位是很明顯的,幼兒是機械地學習。

  而在這次活動中,我以謎語引入,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誘發幼兒主動探索。材料有助於幼兒在探索、操作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問題:鐘面到底有什麼?應該怎樣排列?從而達到認識鐘面、製作正確鐘面的目標。在製作鐘面的環節中,幼兒能充分調動已有經驗,而教師引出的“順時針”則適時地為幼兒提升經驗。在認識整點的環節,我透過讓幼兒嘗試——討論——觀察——結果,這樣的學習來獲得答案,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訴幼兒。以認識時間貫穿在一日生活記錄裡,體現了數教育目標之一: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如:知道7點要幹什麼等等。

  此次活動充分體現了綱要精神,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了“兒童在前,教師在後”的理念。

  幼兒園小班數學《圖形寶寶曆險記》PPT課件教案-無公開課!希沃白板!版本2中班健康《情緒泡泡》幼師公開課影片+教案+希沃白板課件+說課稿(無PPT)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