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不一樣的感覺教案

小班科學不一樣的感覺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學不一樣的感覺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科學不一樣的感覺教案1

  活動意圖:

  我發現幼兒園小班幼兒對生活中的一些聲音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聲音是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他們感興趣的一種遊戲,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於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引導幼兒在聽辨中區別、瞭解各種聲音所表示的意義。培養幼兒聽辨聲音的能力。讓幼兒從開始聽自己比較熟悉、喜歡的聲音,逐漸過渡到注意聽周圍各種聲音和別人的說話,從而幫助幼兒養成安靜、仔細傾聽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搖搖猜猜的過程中,讓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瞭解到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並引導幼兒辨別不同的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發展聽覺能力。

  2、進一步感知物體的特性與聲音的關係,並引導幼兒在日後的生活中有探索的習慣,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產生求知的慾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在活動中,孩子們跟根據自身經驗進行講述和討論,從孩子們的回答中選出教育內容,切合孩子們的回答讓幼兒知道瓶子能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聲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體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空瓶子、豆子、大米、布、餐巾紙等。

  2、音樂《幸福拍手歌》。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1、 聽聽搖搖。活動開始,教師出示一個鈴鼓,搖一搖,請幼兒聽聽這是什麼聲音,請幼兒拍鈴鼓,感受到聲音。

  2、 出示空瓶,聽聽有沒有聲音,然後請幼兒說說怎麼樣可以讓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孩子們能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回答。

  基本環節

  3、 幼兒討論結束後,出示幾個裡面裝有東西的瓶子,請幼兒閉上眼睛聽聽,瓶子發出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然後再睜開眼睛看看裡面裝的是什麼?

  4、 幼兒瞭解了不同的東西所發出的聲音是不同並有了初步的經驗後,我請幼兒聽聲音猜猜裡面裝的是什麼,孩子們對猜很感興趣,都為自己能猜對裡面的東西而興奮不已。

  5、 聽了能發出聲音的瓶子後,請幼兒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東西都能發出聲音?”一開始孩子們都很肯定,然後我做了一個示範,放了餐巾紙在瓶子裡,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說放布沒有聲音,有的說放棉花沒有聲音。針對孩子們的回答,我請幼兒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試試,放什麼東西放入瓶中可以發出聲音,什麼東西放入瓶中不能發出聲音。

  結束環節

  6、 音樂遊戲《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可以發出聲音的瓶子,然後跟著音樂的空拍處搖動瓶子發出聲音,遊戲幾次後結束活動。

  活動策略:

  科學區的重點在於幼兒的主動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注意力集中並且具有自主的自發性的猜測和探索,孩子們的好奇心是有效開展活動的重要保證,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到了示範法、談論法以及討論法,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使得課堂活動有效進行。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對周圍事物感興趣,但相對比較單一,選擇與孩子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聲音,根據小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將教育目標巧妙融入其中,使孩子們在真實再現的生活情景中,運用多種感官探索、發現、表達,提升經驗。活動中,在討論在瓶子裡放什麼東西能發出聲音的時候,孩子們的回答就有一定的侷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經驗過的,而家長們一般在瓶子裡放的都是各種豆子或米,這容易導致幼兒思維的限制,也沒能讓幼兒很好的進行思考。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要結合孩子們的已經經驗和擴充套件孩子們的經驗,發揮孩子的想象與發散思維想結合,讓活動更能體現教育價值!

小班科學不一樣的感覺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用語言表達對不同物體的觸覺感受: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

  2、知道用手觸控是感知物體的一種方法。

  3、引導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教具:大積木塊、海綿、鋸沫板、鏡子、布娃娃等,螞蟻頭飾每名幼兒一個。

  2、學具:幼兒人手一個操作小筐(內放木積木、海綿塊、小鋸木板),每位幼兒兩杯水(一杯染紅色裝熱水,一杯無色裝涼水)。

  3、環境佈置:請幼兒自帶一件物品,佈置活動室――不同質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車、毛絨玩具、鵝卵石等)。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小螞蟻學本領》引入課題。

  教師、幼兒戴頭飾扮螞蟻,在木地板、海綿墊上爬,讓幼兒用手觸控、按壓,感知並說出這兩種物體的硬、軟。

  (師)原來,我們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軟的東西,我們的手真能幹!當看見一個東西,我們不知道它是硬的還是軟的時,可以用手摸一摸,這是一個好辦法!

  二、在觸控――發現――再觸控中感知物體特性,並表述出來。

  (一)摸一摸:

  1、請幼兒聽口令從小筐中拿出硬的東西(木積木),使勁捏捏、按按,(師)你捏得動積木嗎?(幼:捏不動)按捏不動的東西是硬的;同樣拿出軟的東西(海綿),摸一摸,捏一捏,還可以擰幾圈,海綿是柔軟的。

  2、幼兒摸摸鋸沫板,感受正反兩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說出一面扎手,摸起來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雙手分別握住熱、冷水杯,並說出哪杯水熱、哪杯水冷。

  4、小結:我們的手不僅能摸出硬的、軟的東西,還能摸出冷的、熱的、粗造的、光滑的東西。

  (二)選一選:

  請幾名幼兒上來,任選一件喜歡的物品,告訴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軟的、光滑的、粗糙的,還是熱的、冷的……(三)找一找:

  帶領幼兒在活動室裡邊摸邊問,哪些物品是硬的、軟的、冷的、光滑的等,讓幼兒逐一說出感覺。

  (四)說一說:

  平常還摸過什麼東西,是粗糙的、柔軟的、熱的?

  (五)小結:

  手能摸出硬的、軟的,冷的、熱的、粗糙的`、光滑的東西。但是有些東西不能摸:如電源插座、開水、旋轉的電風扇葉等,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三、分組遊戲:《小螞蟻搬東西》。

  聽口令把小筐中軟的東西送過來,或把硬的東西送過來。

  延伸活動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東西,說出自己的感覺或和父母一起玩摸東西的遊戲,讓家長協助以豐富幼兒的詞彙,如溼漉漉、毛絨絨等。

  附操作材料照片: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對周圍事物感興趣,但相對比較單一,選擇與孩子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聲音,根據小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將教育目標巧妙融入其中,使孩子們在真實再現的生活情景中,運用多種感官探索、發現、表達,提升經驗。活動中,在討論在瓶子裡放什麼東西能發出聲音的時候,孩子們的回答就有一定的侷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經驗過的,而家長們一般在瓶子裡放的都是各種豆子或米,這容易導致幼兒思維的限制,也沒能讓幼兒很好的進行思考。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要結合孩子們的已經經驗和擴充套件孩子們的經驗,發揮孩子的想象與發散思維想結合,讓活動更能體現教育價值!

小班科學不一樣的感覺教案3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和比較等形式,知道汽車的功用及外形特徵。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幾中常見車的圖片及玩具汽車關鍵點:幼兒獨立得觀察和比較,並分析出不同的車有不同的功用。

  活動過程:

  一、聽各種車的聲音

  讓幼兒仔細聽,辨別出幾種不同的汽車(有消防車、救護車、警車和卡車等)

  二、觀察比較

  1、出示腳踏車、消防車、警車、灑水車,讓幼兒觀察這些車的構造,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樣的?

  2、小結:這些車都有圓圓的車輪。消防車和警車的叫聲不一樣,消防車是紅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專門用來救火的。警車上白色的,專門用來抓壞人的。灑水車有水箱,用來清潔馬路的。

  3、說說這些車的功用知道每種車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觀察這些車的車輪知道不一樣的車車輪數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有兩個、三個或者四個、六個等。

  三、說說你還看見過哪種車

  幼兒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車,比比誰說得又對又多,並能說出它們的功用、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上得比較輕鬆,幼兒也積極參與,課堂秩序挺好,幼兒在學的過程中也很開心,幼兒能大膽用完整、清晰的語言進行表述,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也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本次活動是讓幼兒知道特殊交通工具的名稱以及用途。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教育要有意識地瞭解幼兒探索的情況,並幫助幼兒完成探索結果的表達。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班科學不一樣的感覺教案4

  活動目標

  1、願意探究動物的腳的特徵,萌發愛小動物的情感。

  2、認識常見動物的腳,能透過動物的腳來辨認動物。

  3、能用自己的語言對動物的腳進行簡單的描述。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雞、鴨、狗、豬以及以上動物腳、腳印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你的小腳在哪裡?

  師:你有幾隻腳呢?小腳有什麼作用?

  師:小動物有腳嗎?是不是和我們一樣有兩隻腳?

  二、認識動物的腳。

  (逐一出示小動物的圖片)請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動物?它有幾隻腳?說說它的腳的特徵。

  對比小雞的腳和小鴨的腳有什麼不同?

  對比小豬的腳和小狗的腳有什麼不同?

  教師朗讀兒歌《小畫家》。(詳見幼兒用書P15)

  教師透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感知動物腳的特徵。

  (出示不同動物的腳印圖片)教師帶領幼兒根據圖片提示念兒歌。

  三、快樂遊戲。

  1、“這是誰的腳印”:教師將小動物的腳印貼在黑板上,請幼兒仔細觀察,說說這是誰的腳。

  2、“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教師用白紙蒙上小動物的身子,只露出小腳,請幼兒猜猜這是誰的腳。

  四、活動小結。

  師:小動物的腳的形狀、大小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很輕易地透過動物的腳來分辨它們。你們知道哪些動物有兩隻腳,哪些動物有四隻腳,哪些動物有六隻腳、八隻腳嗎?請你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活動應變

  如果能收集動物模型讓幼兒觀察並用模型印腳印,活動效果會更好。

  活動延伸

  瞭解不同數量的腳的動物。

  區角活動

  科學區:

  1、投放小動物的圖片以及相應動物的腳、腳印圖片,請幼兒配對。

  2、將一些多腳的動物貼在牆上,讓幼兒數一數這些動物有幾隻腳。(例如:章魚、螃蟹、蜈蚣等等)

  環境創設

  可以將動物的圖片、腳的圖片、腳印圖片串成吊飾佈置活動室。

  家園同步

  請家長協助在網上搜索一些動物的圖片,請幼兒看看這些動物有沒有腳,有幾隻?

  隨機教育

  在日常生活裡,幼兒都會接觸到很多的昆蟲,有興趣的幼兒可以數一數昆蟲有幾隻腳。(例如:蚊子等等)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