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精選11篇)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精選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好奇是幼兒的天性,動手是科學探究的前提,應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讓幼兒在動手中獲得對科學的興趣以及提高探究的能力。整個活動我遵循5-6歲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科學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讓他們能透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並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徵或某個事物前後的變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在科學探究中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鵪鶉蛋是幼兒早餐經常吃的食物,一次早餐活動,一位小朋友問老師“為什麼鵪鶉蛋身上有斑點,不像雞蛋一樣白淨,鵪鶉蛋可以祛斑嗎?”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究慾望,同時進行幼兒小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我利用醋的酸性腐蝕能力,可以使鵪鶉蛋上的斑點脫落的現象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白醋能去除鵪鶉蛋的斑點,瞭解醋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

  2、嘗試與同伴分工合作,對實驗進行操作、記錄、講解。

  3、喜歡參加科學實驗活動。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白醋能去除鵪鶉蛋的斑點,瞭解醋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

  活動難點:嘗試與同伴分工合作,對實驗進行操作、記錄、講解。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鵪鶉蛋、白醋、透明塑膠杯、盆(水)、牙刷、毛巾、肥皂、洗衣粉、鑷子等。

  2、PPT課件、幼兒實驗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播放課件):森林裡要舉行盛大的舞會,小動物們都在精心裝扮自己,鵪鶉蛋寶寶也想參加。可是它身上長滿了斑點,很傷心。它想,要是我把身上的斑點去掉,該有多好啊!

  教師:寶貝們,你們有什麼方法能幫助鵪鶉蛋寶寶把身上的斑點去掉嗎?(幼兒自由討論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幼兒自主嘗試鵪鶉蛋祛斑的方法

  1、教師介紹水、毛巾、牙刷、肥皂、洗衣粉常見清潔用品,請幼兒猜想用這些清潔用品能不能去除斑點,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猜想,並說明記錄表(一)的記錄方法。

  2、幼兒嘗試用清潔用品去除鵪鶉蛋的斑點,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說明規則,幼兒進行實驗。

  3、教師出示實驗記錄表(一),集體討論總結實驗結果。

  教師:常見的清潔用品可以祛斑嗎?

  4、教師小結:鵪鶉蛋上的斑點牢牢粘在蛋殼上,用一般的清潔用品很難去除。

  三、認識白醋,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探究“給鵪鶉蛋祛斑”實驗

  1、教師(播放課件):鵪鶉蛋還是很沮喪,怎麼辦呢?對啦,我們去找熊醫生問問。熊醫生說:“我給你們一瓶神奇的水,你們去試試吧!”

  教師:熊醫生給我們的神奇的水是什麼呢?

  2、認識白醋:教師出示白醋,請幼兒看一看、聞一聞。

  3、幼兒分工合作進行白醋祛斑實驗。

  教師:白醋真的能把鵪鶉蛋的斑點去掉嗎?我們去實驗室試一試吧!

  (1)出示實驗材料,說明記錄表(二)的記錄方法。

  (2)提出實驗要求:

  幼兒兩人一組分工合作實驗,一人負責操作實驗;一人負責完成記錄表(二),並講解實驗結果。

  (3)幼兒小組分工合作自由探究,教師巡迴指導。

  (4)展示幼兒實驗記錄表,講解實驗中的發現和結果。

  教師:請講解員將實驗結果進行講述。

  4、教師小結:原來,白醋裡有一種叫醋酸的東西,它能將斑點和蛋殼分離開,我們就很容易去掉鵪鶉蛋上的斑點。

  四、瞭解醋在生活中的妙用

  1、教師: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作用呢?(幼兒自由表達想法)

  2、幼兒觀看課件,教師總結:

  醋常常用在燒菜中,去除腥味,又能產生酸酸的味道;醋可以當調料,增添美味;醋具有保健的作用;

  醋可以殺菌消毒;醋酸可以去除汙垢。

  五、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到班級進行陳醋、蘋果醋祛斑實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基本達成,活動中透過兩次實驗操作,讓幼兒知道白醋能去除鵪鶉蛋的斑點;透過遷移生活經驗瞭解醋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以此達成認知目標。活動中第三個環節認識白醋,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探究“給鵪鶉蛋祛斑”實驗達成技能目標:嘗試與同伴分工合作,對實驗進行操作、記錄、講解。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應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用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有利於其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在這種活動環境中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分享對方的經驗,對於探索中產生的各種預測是否正確並不重要,教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幼兒與教師的平等關係,幼兒與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的夥伴關係,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增強自主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次活動也存在不足方面,如:在說明實驗規則環節不夠清楚細緻,導致有的幼兒在操作時混亂,沒有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猜想環節,應該把記錄表展示出來,給幼兒充足的思考時間,教師還是過於把控時間。科學活動必須注重嚴謹性和科學性,教師的語言需要更精準、更具科學性,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能對我有所進步,在今後的科學活動中能夠積累經驗,繼續進步。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透過嘗試操作,使幼兒瞭解如何利用物體間的空隙,擺放更多的物體。

  2、培養幼兒善於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激發科學探索的興趣。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1、人手帶蓋子的飲料瓶一個,一個塑膠筐裡放與同伴等量的金柑和黃豆、小米半杯,鉛筆一支、記錄表(如圖1)一張;2、示範用大記錄表一張,與幼兒一樣的操作材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幼兒認識操作材料。

  1、介紹金柑和黃豆。(看看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2、幫助幼兒感知兩種材料的大小不同。(他們之間有什麼不一樣嗎?)二、第一次操作:兩種材料。

  1、說明操作要求:把金柑和黃豆都裝進塑膠瓶裡。

  2、介紹記錄紙,引導幼兒想出記錄方法。(這張記錄紙要記錄你先放的是什麼,後放的是什麼,分別畫上黃豆和金柑的標記。結果全都裝進去了,並且可以蓋上蓋子,就在這裡打個"√",不能裝完,那就在這裡"×"。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鼓勵幼兒使用不同的方法,並提示幼兒觀察放入時黃豆鑽空隙的現象。提醒幼兒一種放完才能放另外一種。

  三、對第一次操作的評價。

  1、請個別幼兒介紹先放黃豆,後放金柑的情況,有無把材料都放完;2、再請幾個幼兒介紹先放金柑,後放黃豆的情況,有無把材料都放完;3、討論:大家都是數量一樣多的金柑和黃豆,為什麼先放金柑可以都裝完,而先放黃豆的卻裝不下呢?

  4、老師演示,引導幼兒觀察黃豆鑽空空的現象。

  5、教師小結:因為金柑之間有很多空隙,小小的黃豆能透過這些空隙鑽到瓶底,所以放得更多了。

  四、第二次操作:三種材料操作。

  1、出示小米,請幼兒思考,用什麼樣的方法把這三種材料全都放進塑膠瓶裡呢?把你想好的方法,先記錄在記錄紙上,看看結果如何。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活動延伸:

  瓶子都已經滿了,我還能往裡放東西嗎?我該選擇放什麼呢?

  放到區域活動裡,大家再去試試吧!

  分析與思考:

  1、材料選擇的適宜性活動中操作材料的選擇與活動的最終效果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適宜的材料能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並在操作過程中達到預想的效果。《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經過多次比較,我選擇了金柑、黃豆和小米三種為主要操作材料,它們不但在個體上有比較明顯的大小區別,而且也是在這個季節、這個地區能輕易取到的自然材料,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同時,把這些材料一起放進一個塑膠瓶裡所需要的量,也剛好在大班幼兒能力範圍之內。但是,由於塑膠瓶的瓶口比較細長,放黃豆時很容易掉出來,還會出現放金柑時一下子擠在瓶口的現象。

  2、操作活動的開放性在活動開始時,為了防止幼兒在操作中出現由於對要求沒聽清楚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我非常詳細地介紹了記錄紙的使用方法,而且特意在記錄紙上標明瞭兩種方法的先後順序,為的是能讓幼兒統一方法,多種嘗試。但是,也恰是這樣一張目的性非常明確的操作紙,框住了幼兒自我思索、自我驗證的機會,使幼兒只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機械實驗,並沒有自己思索的空間,缺少操作活動的自主開放性。

  3、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幼兒科學活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隨機性,其探索過程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要求教師給予適時、適宜的支援。但是,在這個科學活動中使用的材料比較多,而且黃豆的個體小、數量多,導致了很多突發事件的產生:一會兒這邊幼兒不能把所有黃豆放進去,一會兒那邊幼兒在使勁擠壓材料等等。這樣的事件不但大大降低了操作的精確性,而且也把教師置之於應付幼兒各種各樣的要求之中,淡忘了指導的目的性。

  改進策略:

  1、提供一次性杯子兩個,分別用來盛黃豆和小米,能有效防止幼兒在倒裝時材料掉出來;把塑膠瓶改用圓柱體玻璃瓶,增大瓶口面積,防止材料漏出。這兩個操作材料的調整,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可操作性,降低特殊情況產生的機率,使教師脫離無效的奔走忙碌之中,提高指導的目的性。

  2、變統一方法為自由操作。為了不框住幼兒思維的空間,變機械操作為自主操作,在記錄紙上做了一個小調整,讓幼兒自由想出辦法把兩種材料放進去。這樣的調整不但淡化了教師的操作要求,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索的機會,更能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3

  幼兒手工課經常用到的材料“膠水”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內容。透過引導幼兒積極猜想和自主探索的方式,提高幼兒對科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學會探索、分享過程和展示成果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喜歡並主動參加自制膠水的探索活動,並積極圍繞問題進行探索。

  2、初步學習使用實驗探索有關的材料與工具。

  3、感知牛奶與醋混合後的黏性特點,嘗試利用這個特點製作膠水。

  重點:

  探究製作膠水的材料與方法。

  難點:

  感知牛奶與醋混合後的黏性特點,並利用這個特點製作膠水。

  紙條、小毛刷、廚房用的細眼篩子、小勺、玻璃杯、發酵粉、清水、鹽、

  白糖、醬油、牛奶、食醋、實驗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故事的形式匯入,引出活動的內容。

  (1)教師講述弗雷德的故事

  故事:小螞蟻弗雷德最近迷上了做手工,保羅的生日快到了,他想在保羅的生日帶來之前做好手環送給它做生日禮物,但是當它在製作手環的過程中卻發現,用來粘手環的膠水用完了!

  (2)師:小朋友們,剛剛故事中的弗雷德遇到了什麼困難?他需要什麼東西?

  (3)激發幼兒製作膠水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做出膠水?

  (4)認識實驗材料

  (二)猜想與實驗。

  (1)小朋友,你們猜猜這幾種材料中誰和誰混合在一起才能做成膠水?

  (2)解讀記錄表的記錄方法。

  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裡為每個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個記錄表,第一列是今天實驗中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的所有材料;第二列是猜想欄,請你猜一猜哪四種材料混合在一起能製作出膠水,請把你猜想的材料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記錄;第三列就是去實驗驗證後的結果怎樣。如果你按照猜想的方法步驟實驗成功了,用什麼方法記錄?沒有成功用什麼方法記錄?幼:成功用勾勾表示,沒有成功用叉叉表示。

  (3)實驗規則:

  1、請小朋友首先用鉛筆在猜想欄裡選出你猜想的哪些可以製作出膠水的材料。

  2、實驗結束以後請把你實驗驗證的結果記錄在驗證欄裡,並把記錄錶帶回座位進行分享。

  (4)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操作,探索製作膠水的方法。

  (三)實驗分享

  師:小朋友們,你們透過自己猜想的能製作膠水的材料,再經過自己的實驗操作,膠水製作成功了嗎?遇到了什麼問題了沒有?請小朋友們來分享一下。

  師小結:其實呀!製作膠水選擇材料最關鍵,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製作出膠水,選擇對了材料還得需要正確的方法和步驟,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製作膠水中必需的材料和正確的方法吧!

  (四)出示製作膠水的步驟圖,幼兒進行觀察學習。並嘗試按照步驟圖再次嘗試製作膠水。

  (1)幼兒觀看製作膠水步驟圖

  玻璃杯裡先倒入半杯牛奶,再放入兩勺醋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後用篩子放在另一個玻璃杯上進行過濾,將篩子上過濾出來的塊狀物倒進另一個空杯子裡,再加入適量的發酵粉,再滴幾滴水,攪拌後就可以用來貼上啦!

  (2)幼兒再次操作實驗

  (五)總結歸納實驗成果。

  (1)分享自己的實驗成果

  (2)總結和歸納:牛奶中含有蛋白質,當牛奶與醋混合攪拌後,就會出現一些白色的、粘稠的塊狀物,這些塊狀物具有很強的黏性,再加入發酵粉進行攪拌以後就會把這種黏性變得更強!膠水就是運用這一原理製作出來的。

  (六)延伸活動:

  師:小朋友們!你們的手環都製作成功啦!接下來請小朋友們把你貼上製作的手環送給你喜歡的老師或者小朋友吧!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能積極猜想哪些材料能製作膠水,並能根據自己猜想中的材料進行製作膠水,但是發現自己猜想的材料無法成功做出膠水有些失落感,但後面透過觀看正確製作膠水的步驟圖並按照步驟圖成功做出膠水,而且把手環也做好了以後就成就感倍增!不足之處就是:由於幼兒的生活經驗缺乏,所以在猜想生活中什麼材料可以做出膠水,很多孩子都無法回答。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下雨前動物的特殊表現。

  2、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收集的資料,並與同伴進行分享。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幼兒預先收集此類資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出主題。

  師:"瞧,誰來了呀?""天氣怎麼樣呀?"

  師:"真的要下雨了嗎?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往下看。"

  二、瞭解三個動物在下雨前的表現。

  播放課件後教師提問:"小兔碰到了誰?燕子為什麼飛的那麼低?""小魚怎麼回答的?(幼兒單獨回答)繼續播放課件

  教師提問:"螞蟻在幹什麼呢?(搬東西)為什麼要搬東西,搬家?"(幼兒猜測商量後回答)

  教師小結:"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三個小動物在下雨前的的表現,有哪些特別表現呀?有燕子飛得低,小魚浮水面,螞蟻忙搬家,天就要下雨。大家真聰明。"

  三、分享收集的資料,知道其他動物在下雨前的表現。

  師:"那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小動物在下雨前有特殊的表現?這麼多小朋友知道呢,看來小朋友回家都認真的收集資料了,現在先請你跟自己的好朋友說一說,講一講。一會再來告訴其他小朋友。(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師:"現在哪個小朋友願意把自己收集的資料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的?"(幼兒在集體面前分享各種資料:尤盤、圖片、繪畫、口述……)

  教師補充介紹:"你們知道的可真多呀,除了你們講的這些老師也知道一些哦,蚯蚓、蝴蝶、蜘蛛烏龜。

  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真神奇,他們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種動作來提醒人們要下雨了。它們真是神奇的氣象員!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玩得真快樂,一會請大家來做小老師,把知道的這些知識教給其他班的小朋友好嗎?"

  活動反思:

  孩子們天玩兒,他們喜歡一切可以拿來玩兒的東西,不放過一切可以玩兒的機會。“下雨”這種自然現象對大人來說也許挺麻煩的,意味著鞋襪會打溼,衣服會濺髒,出門得帶傘,……。可是對孩子們來說,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著雨傘瘋瘋鬧鬧,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因此,這次活動學習過程可以大膽的安排成一個“玩”的過程,用遊戲的方式去學習。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觀察,在“玩”中去體驗,在“玩”中去想象。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來感知空氣的存在;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培養細緻觀察的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重難點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2、對科學實驗感興趣,並進行積極探索。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

  1、師: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植物動物都需要。(空氣)

  2、(真能幹,一下子就猜對了。)那麼,你覺得空氣是一種怎樣的東西呢,它在哪裡?

  3、是的,空氣無孔不入,無處不在。那麼,你能把空氣找出來嗎?說說你的辦法。

  (二)第一次嘗試:找空氣

  1、介紹材料自由找

  這裡有許多東西(逐一介紹),它們能夠幫助你們找到空氣,去試一試吧,想到的辦法越多越好。

  2、集體交流:你是怎樣找空氣的,找到了沒有?

  3、過渡:大家真會想辦法動腦筋,陳老師也想給大家做個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

  (三)第二次嘗試:紙團會不會溼

  1、教師演示將紙團塞進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並讓幼兒猜猜杯裡的紙團會不會溼,然後垂直提起杯子,讓幼兒觀察紙團有沒有溼。

  2、討論:紙團為什麼不會溼?(輔助問題:水為什麼進不了,杯子裡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3、小結:原來杯子裡裝滿了空氣,水進不去,所以紙團不會溼。

  4、再次示範,請幼兒仔細觀察實驗操作方法。

  5、幼兒操作。(操作前先說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張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個塑膠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裡操作)

  6、集體交流:你成功了嗎?說說你又發現了什麼。(請失敗的孩子上來演示一下,共同尋找失敗的原因。)

  (四)第三次嘗試:空氣搬家

  1、過渡:剛才的小實驗十分有趣,不僅讓我們清楚地觀察到了空氣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氣會佔位子。那麼接下來我想請你們嘗試做一個讓空氣搬家的小實驗。

  2、師介紹實驗材料,提出實驗目的和方法:取兩隻杯子,其中一隻裝滿水,將空杯和裝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後想辦法讓第一隻杯子裡的空氣跑到第二隻杯子裡去。

  3、幼兒嘗試操作。

  4、集體交流:你成功了嗎?你是怎樣做的?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麼?

  總結:小朋友們都能積極動腦,真棒,透過今天的活動,瞭解了空氣會佔位子,也會流動。其實空氣還有許多的秘密,我們在以後的科學活動課中再來探索。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於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自己多發揮自己的想象,多動手,儘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參與發言,增強了幼兒學習科學的信心,滿足幼兒探索慾望。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6

  活動名稱:氣球船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主動探究的願望,並從中體驗快樂。

  2、透過觀察、實驗等活動,讓幼兒感受氣球裡的空氣往外排出時會產生反作用力,探索吸管的不同與氣球速度的關係。

  3、學習做氣球船,提高幼兒用透明膠固定氣球和吸管的能力。

  活動準備:小河,吹好的氣球一個,氣球若干,剪刀,透明膠和吸管,毛巾。

  活動過程:

  1、小實驗“氣球船”。

  ——小朋友們看一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氣球)

  ——這些氣球有什麼不一樣嗎?

  ——今天老師想用這些氣球小實驗,看看他們在水裡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2、討論幼兒觀察的現象,教師總結。

  ——小朋友剛剛看到了什麼?

  ——小朋友說的真棒,這些氣球在水裡,像小船一樣能行駛,真好玩!老師給這些能行駛的氣球起個好聽的名字叫氣球船好嗎?

  3、幼兒嘗試做氣球船,教師給與引導和支援。

  ——李老師做得氣球船好不好玩你們想不想做個氣球船在水裡玩一玩呢?透過剛剛小朋友們的觀察誰能告訴氣球船是怎樣做的?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氣球船的製作方法。

  ——老師今天為你們準備了氣球、吸管、透明膠、剪刀和毛巾。現在請小朋友上桌做一個漂亮的氣球船放到小河裡試一試。

  ——教師個別指導幼兒用膠帶和放到水中引導幼兒觀察速度不同。

  ——剛才老師做的氣球船時小朋友發現了氣球船有吸管排氣才能在水上行駛,現在小朋友仔細觀察水池中你做的氣球船和別人的氣球船有什麼不同。(氣球船的速度為什麼不一樣呢?)

  ——小朋友說的真好,吸管粗的跑得快,細的跑得慢。

  ——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說為什麼氣球插上吸管排氣時就能在水中行駛呢?

  ——老師帶來了一段錄影,我們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放錄影,師幼共同尋找“氣球船”的原理。

  ——剛才我們看了錄影了,誰告訴我你看到火箭是怎樣升空的?

  ——是靠向後排出氣體才向前運動的。

  ——小朋友現在想一想我們的氣球船為什麼能在水裡行駛呢?

  ——老師告訴你們,這兩種現象是一個道理叫“動量守恆”。

  5、小結:師幼共同嘗試做氣球火箭。

  ——嫦娥一號運載火箭起飛了,他的起飛和小朋友做得氣球船是一個原理,那小朋友現在想不想讓你的氣球船也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呢?我們試一試好不好?

  ——請小朋友到水裡拿出你剛才做的氣球船給他吹滿氣,捏住先不發射這次我們來個飛行比賽大家一起發射。

  ——幼兒吹氣球

  ——預備齊——發射。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溫州第四幼兒園:金笛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膠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裡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裡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裡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查詢資料、收集資訊、整理資訊的方法。

  2、初步瞭解蚯蚓。

  3、會按節奏行走,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蚯蚓的相關資料,豐富幼兒的經驗。

  物質準備:家長與幼兒查詢並收集蚯蚓的相關資料;音樂《找朋友》、播放器。

  活動過程:

  1、談論蚯蚓的話題,匯入活動

  (1)幼兒自由交流自己收集的資訊。

  (2)教師與幼兒集中分享交流。

  提問:你收集了蚯蚓的哪些資料?在收集的過程中,你知道了關於蚯蚓的哪些知識。

  2、引導幼兒瞭解並交流查詢、收集資料的方法。

  3、引導幼兒觀看操作材料《蚯蚓》,並將自己收集的材料貼上或畫在空白處,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並佈置是"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1)引導幼兒分類整理資料

  (2)教師與幼兒共同佈置"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4、邀請同年段的幼兒參觀、分享"我知道的蚯蚓"展板。

  區角活動:

  重點指導幼兒在科學角繪製自己收集到的蚯蚓的資料。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神州號的特徵以及宇航員在飛船裡的生活,並嘗試用繪畫表現。

  2、對宇宙飛船和宇航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對神州號發射的資訊有所瞭解

  2、神州號發射的圖片若干

  3、繪畫材料

  4、幼兒操作包

  活動過程

  1、激趣匯入

  提問:你們聽說過神舟九號飛船嗎?分享一下你的資訊?

  2、觀看交流(

  1)請幼兒觀察參加神九發射的宇航員。

  (2)透過觀看體會宇航員在太空艙中的生活。

  3、觀察操作

  (1)逐一出示神州號飛船從發射到返回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提問:神州號飛船在哪裡?神州號的火箭上有什麼標誌?

  宇航員乘坐在飛船的哪個部位?宇航員在飛船裡是怎樣生活的?(怎樣行走?物品是怎樣擺放的?服裝是怎樣的?)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4、聯想創作。

  引導語:

  我們的航天科學家和宇航員們真了不起,造出了這麼先進的宇宙飛船,他們還在不斷地研究,以後的宇宙飛船肯定還要先進。小朋友想想看,我們將來造的宇宙飛船是什麼樣的,把它畫下來。

  (1)指導幼兒繪畫出宇宙飛船和火箭的主要特徵。

  (2)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在區角活動中學折火箭。

  2、提供各種積木與廢舊材料,在幼兒學會製作飛機的基礎上,製作火箭、飛船、太空梭。

  3、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宇航員的資料,透過介紹、交流,知道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索光的興趣。

  2、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活動準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以及各種玩具;“我的新發現”記錄圖、彩色筆、標誌符號;一段舞臺燈光影片、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實錄與分析

  一、匯入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準備了什麼材料(各種顏色的布、紙。)

  2、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3、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光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5、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我的發現”圖表上。

  分析:教師讓幼兒在用手電筒和布、紙玩的過程中,自己去觀察、比較、發現。儘管幼兒觀察到的變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透過他們個體經驗的整合,以及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完善,使探索的結果全面而細緻。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麼(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齊玩一玩,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齊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5、幼兒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並在“我的發現”圖表上記錄新發現。

  分析: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猜測一實驗一再猜測一再實驗的矛盾衝突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幼兒有步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觀看舞臺燈光影片,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幼兒邀請客人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齊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快樂地離開大廳。

  活動延伸

  教師、幼兒、家長一齊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後,光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

  活動反思

  剛開始進行“彩光變變變”活動時,我和幼兒都遇到了不少問題。應對這些問題,我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

  最初,教師一廂情願地投放了手電筒、顏色鮮豔的皺紋紙,並預設幼兒會喜歡的活動過程,可結果讓人失望,幼兒的興趣只持續了十分鐘,是什麼原因呢我把遇到的問題請教聽課的老師,期望透過群眾的智慧給我一些啟示。教師們推薦我不妨先觀察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再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深層次地挖掘。於是我潛下心來觀察思考,發現幼兒對“光”發生變化這一現象是很感興趣的,但是因為我投放的材料太單一,幼兒很快發現了規律,才造成了活動的停滯。於是,我物色了超多能讓手電筒光改變的材料,如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雪花片等……親自試驗,試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不僅僅顏色變得鮮豔漂亮,形狀也發生了變化。這些新發現使幼兒在新一輪的活動中感到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事實證明,追隨幼兒興趣,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選取有價值、有好處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幼兒透過自己的發現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驗。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實驗、談話讓幼兒瞭解有關電池的一些小知識,認識電池的特徵、正負極及作用,瞭解正確使用電池、檢驗電池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電動玩具若干,創設情境"電池專賣櫃"。

  2、實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電池一節(新、舊),燈珠一個,電線一根。

  3、電池模型圖,說明圖(安裝圖)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透過觀察、討論認識電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兒,並且撥動開關,提出問題:玩具為什麼不動?

  2、證實幼兒的猜測,引出活動的主題--電池。

  3、幼兒觀察電池。

  4、結合圖片鞏固幼兒的發現,小結電池的基本特徵,並認識正負極。

  二、掌握電池的使用方法

  1、裝入電池,玩具不動,找原因。(幼兒討論後回答)

  2、羅列幼兒的三種可能性,並一一加以驗證。

  ①電池裝反了。措施:結合說明圖,讓幼兒學習正確的安裝方法,鞏固正、負極知識,

  並請幼兒試裝。

  ②玩具壞了。措施:用快用完的舊電池證明。

  ③電池沒電了。措施:用新電池。

  三、透過實驗,檢驗電池

  1、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電池裡有沒有電?

  2、幼兒探索性實驗,教師指導。

  3、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利用小電珠發光來檢驗電池有沒有電。

  4、幼兒驗證實驗。

  5、小結。

  四、瞭解電池的作用和種類

  1、利用電池專賣櫃介紹普通的電池和幾種特別的電池。

  2、瞭解作用,讓幼兒談談何處也要用電池,用到什麼樣的電池,並且從專賣店中找出它。

  五、遊戲:配電池

  研究玩具需要幾節什麼樣的電池,並從專賣店中配好、裝好後,自由地使用電動玩具遊戲。

  大班優質課科學公開課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觀察、感知氣溫情況變化的興趣。

  2、引導幼兒感受冬天氣溫的變化,探索水的形態變化與氣溫的關係。

  3、引導幼兒學習動手製作冰花、欣賞冰花,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礦泉水瓶、清水、細繩、花瓣、樹葉、小石頭等。

  2、溫度計若干。

  活動過程:

  1.在天氣不是很冷的時候佈置幼兒回家製作冰花後,請帶來冰花的幼兒講講怎樣做的冰花,請沒帶冰花的幼兒講講為什麼沒帶。讓幼兒知道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室外是凍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裡做成的?”(冰箱裡)

  “你為什麼不放在院子裡或房間裡凍冰花”?

  “為什麼院子裡、房間裡凍不成冰花”?

  (注:第一步先讓幼兒感知氣溫是否適合凍冰花,不急於關注冰花的造型欣賞。)

  2、請幼兒帶溫度計到幼兒園,認識溫度計後分別放在室內和室外,每天觀察、記錄氣溫的變化。

  3、在天氣寒冷時再佈置幼兒凍一次冰花,要求幼兒在室外凍。請幼兒觀察室外溫度到多少度時水會結冰。

  4、觀看冰燈、冰雕的錄影、圖片,向幼兒介紹哈爾濱冰燈,為下一活動《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識鋪墊。

  幼兒園科學、健康領域生成活動:捲起報紙做運動

  生成原因:

  “追、趕、跑、跳、碰”這一課程單元進行了剛一週,發現幼兒對於運動性的遊戲十分感興趣,孩子常常信手拈來,隨意物件在他們的手中就能玩出許多新花樣。上週結合海嘯賑災活動請幼兒收集相關資料,一張帶來的報紙在林海韜小朋友的手中被捲成了小棒,海韜小朋友一邊揮動著一邊唸唸有詞:“接球、過網……”,其他的幼兒似乎也來勁了,紛紛搶過報紙耍弄起來。緣於對“魔法繩”活動的思考,我設想,一張簡單的報紙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簡單的繩子一樣成為孩子既動手動腦又快樂學習的好素材呢?於是,我大膽地嘗試了將報紙與運動主題結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動,試圖透過有趣的活動設計將運動與學習巧妙地融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折、卷活動中感知報紙承受力的變化。

  2、發揮幼兒創造力,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

  活動準備:

  1、用皺紋紙在地面佈置成小河的情景。(4條小河)

  2、報紙足量,玩具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師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動物到了河邊沒法過河,哎,有張報紙,我們用它搭座橋讓小動物過河吧!

  觀察:立即有幼兒提出:“報紙那麼軟那麼輕,小動物怎麼過河呢?

  師:那你們想想辦法吧!

  二、幼兒操作探索:如何幫助小動物過河。

  觀察:幼兒兩人一組積極地行動了起來。大部分幼兒都能很快地將報紙進行摺疊,讓其變得牢固,讓小動物安全過河,並激動地跳起來:“我們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兒兩張椅子的間距太近,不用折報紙就能讓小動物安全過橋,經教師引導後才又做嘗試。

  三、為了讓幼兒摺疊報紙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狀),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獨木橋小動物很害怕,怎樣才能讓橋變寬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兒再度探索操作。

  觀察:經過反覆的嘗試、引導,有幼兒折出了瓦楞狀的橋、有欄杆的橋。

  四、嘗試用報紙做運動。

  1、師提議:“不如我們用報紙來做操吧!”

  觀察:拿著又大又輕的報紙做操,幼兒有些不滿意,很快有幼兒將報紙捲成棒,於是大家都高興地這樣做,然後大家一起高興地做棒操。

  2、師又提議:“既然報紙又可折又可卷,我們用它做材料,開個小小運動會吧!

  觀察:孩子們很興奮,回顧了暑期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比賽專案後,幼兒很快創造性地用手中的報紙玩起了這些專案:

  1、用報紙捲成棒,兩頭摺疊讓其站立,反覆多個,當成跨欄的欄杆,幼兒學百米跨欄冠軍劉翔越過欄杆,比賽跨欄。

  2、簡永川小朋友用捲成的小棒當成槓鈴,學石智勇練舉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將報紙團成球,用報紙小棒擊球玩棒球遊戲。

  4、還有幼兒將報紙折成一個面當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類遊戲,另有幼兒玩起了擊劍、跳高、跳水等專案。小小的紙棒在他們的手中妙用無窮,孩子們開心極了。有幼兒問:“紙棒可以帶回家嗎?”戶外活動時他們又把紙棒帶了去。

  備註:

  反思:

  這是一個科學與健康領域相結合的活動,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非常地積極和興奮。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橋”活動中,教師的要求不夠仔細明確,如椅子的間距、怎樣叫安全過河等,以及教師對科學探索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沒有明確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動效果有些不盡人意。在後半部分的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令教師十分欣喜,小小紙棒在幼兒手中玩出的花樣讓教師也感受了無窮的樂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時不愛動、年齡小的幼兒也非常投入地參與了這些遊戲。這個活動非常符合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看來,無論再小再簡單的物品,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設計,就一定能成為孩子快樂學習的好素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