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有趣的漢字木教案

大班語言有趣的漢字木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語言有趣的漢字木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背景:

  漢字作為中國的代表性文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發達的今天隨處可見。從這一雖屬抽象但又具體(就其形象而言)的物件開始,讓幼兒瞭解自己的祖國,並引發早期閱讀的興趣是大班幼兒應該並且可以涉及的一個領域。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畫面的實物,初步認讀漢字“床、樹、桌、椅、林、森”等。

  2、探索並認識常見的“木”字旁的漢字,知道“木”字偏旁的漢字與“木”有關。

  3、積極參與用身體變漢字的活動,產生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字卡,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木頭)這是什麼?你們知道“木”字應該怎麼寫呢?(出示字卡)這就是木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三次。

  小結:我們知道“扌”旁和手的動作有關,“口”字旁和口有關。那麼“木”字旁和什麼有關係呢?(引導幼兒遷移以往學習的經驗,為學習有關木字旁的字打下基礎。)

  二、認識漢字“樹”、“林”、“森”。

  分別引導幼兒認識“樹”、“林”、“森”,並和幼兒一起認一認,讀一讀。找一找,這三個字中有什麼一樣的地方?(都有木字)

  教師進行小結:樹字裡面有一個“木”字,林字裡面有兩個“木”字,森字裡面有三個“木”字,原來“木”還會藏在別的字裡面。並讓幼兒瞭解一棵樹是木,兩棵樹是林,許多樹在一起就是森林了。並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文字,一人為木,兩人為林。三人為為森,森人以上為森林,透過形象的比喻,及身體動作的合作表演,使幼兒很快地記住了這三個不同而有相同性形象的文字。

  三、拓展生活經驗,聯想文字脫離圖片幼兒自由想象。

  教師提問:在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木頭做成的呢?(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找找、說說生活中那些東西是木頭製成的,在幼兒講出物品時,我及時將文字寫在黑板上讓幼兒來然是其他有關木的.文字,此時幼兒的興趣極高,紛紛發言,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透過遊戲,讓幼兒對漢字的鞏固。

  1、在這個環節中,我還把幼兒說出的有關木的文字放到一起,進行隨機抽取,讓幼兒認讀,鞏固幼兒對認字的認識。

  2、身體表演:木、林、森。..

  啟發幼兒用身體逐一表示漢字“木、林、森”。遊戲開始,教師出示漢字卡片(木、林、森),讓幼兒看漢字做動作,拼出相應的漢字。可採用聽教師指令進行快速組合拼字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幼兒對閱讀漢字的興趣。..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計能夠考慮孩子的特點,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水平,合理的安排、組織每個環節。活動從始至終都能夠較連貫、較順暢的組織,環節與環節的銜接也能做到承上啟下且逐步加深。活動中,孩子的積極性非常的高,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裡,並在活動中體驗活動所帶來的樂趣。整個活動的設定我都以幼兒為主體地位,基本能達到活動所需要達到的目的。但我在組織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在上課之前,可以讓幼兒在家裡收集更多的有關木的圖片。這樣也可以對木有一個更深刻的瞭解。

  2、在整個活動的最後我沒有讓幼兒進行發散的思維,只是侷限在了我現有的、準備好的一些材料上,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見與木有關的漢字,脫離圖片讓幼兒自由想象。

  3、在提問時孩子給孩子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對字有一定的印象,說出許多有關木字的字,由於太受時間的限制,提問時太過於倉促了。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寫出木字旁的字,低估了幼兒的能力,沒有做到師幼互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