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海底世界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底世界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底世界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透過牆飾中出現的不合常理的現象引發幼兒的思考和想象,激發幼兒創編故事的興趣;透過幼兒間的討論交流,開闊幼兒思維想象的空間,讓幼兒瞭解創編故事的方法,適時引導,提高幼兒創編故事的能力。

  1、瞭解並依據故事的結構,學習創編有一定情節的故事內容。

  2、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敢於並願意從多角度想象和表達。

  二、活動環境與材料:

  創設一面海底世界的牆飾,其中的動物植物等,都由幼兒根據自己興趣選擇放什麼,不放什麼。當幼兒的想法與牆飾內容不符時,允許幼兒先按照自己的願望表達。

  準備一些白紙、彩筆等

  三、活動準備:

  從新學期開始引導幼兒討論在空空的牆壁上,我們佈置些什麼,引導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組織幼兒討論並基本達到共識。而後,教師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透過各種途徑尋找相應材料,教師也為幼兒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和工具等,支援並幫助幼兒順利實現自己的想法,為創編故事做準備。

  四、活動過程:

  1、以牆飾中隱含的問題情景引發幼兒思考和創編的興趣幼兒喝水的休閒時間裡,教師發出疑問"小兔為什麼會在海里?

  2、幼兒充分發表意見,教師耐心並認真傾聽幼兒的不同想法教師鼓勵幼兒依據自己的經驗做不同的設想。

  3、教師提議以此"海底世界中的小兔子"為主題創編故事。

  4、與幼兒討論創編故事的方法·說明故事名稱·小兔子掉進海里的原因·小兔子掉進海里以後結果怎麼樣?

  5、幼兒選擇獨立或小組結合的方式進行繪畫創編教師用規範的正楷字幫助幼兒記錄所講內容、名稱,並將記錄及經幼兒同意稍加整理不影響原意的文字念給幼兒聽。

  6、創編交流活動在當天及以後兩週內的生活環節閒暇時間,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分別進行講述。

  五、活動的延伸擴充套件:

  回家後幼兒以繪畫表現想象內容和主題及講述中表達的語言水平判斷幼兒創編故事水平。

  遊戲;我們要表演: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進行表演。自己分配角色,創造性的用動作和表情表演故事內容,製作演出道具,包括頭飾等,增強幼兒創編的興趣。

海底世界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欣賞各種各樣的魚,瞭解魚的特點。

  2、能用刻、捏、撮等多種方法表現魚的特徵。

  3、樂意參加泥塑活動,體驗玩泥的樂趣。活動準備:課件、紫砂泥、工具刀、顏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師:小朋友,你們去過海底世界嗎?裡面都有什麼呀?

  二、欣賞圖片,瞭解魚的特點。師:接下來,我還要請你們欣賞幾幅圖片。“這些都是什麼呀?”“你喜歡哪條魚,它是什麼樣子的?”

  1、教師小結:我們看到的魚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圓圓胖胖的,有的還有長長的刺呢。

  2、請幼兒說說魚的共同特徵。“雖然這些小魚的形狀不一樣,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什麼相同的”

  3、教師小結:雖然它們形狀各異,可這些魚都有尾巴、眼睛、嘴巴、魚鰭,這是它們共有的特徵。

  三、師幼共同討論魚的製作方法。

  1、教師與幼兒合作製作魚。今天我們也來做各種各樣的.魚,怎麼做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2、魚的身上還有什麼?可以怎麼做?請個別幼兒上臺操作。

  3、幼兒製作,教師個別指導。

  (1)教師提出製作要求:“你們是不是也想做一條自己喜歡的魚?”

  a、有的泥比較硬,要用力地捏一捏。

  b、 魚做好後,別忘了幫它裝飾上漂亮的花紋。

  (2)幼兒製作,教師個別指導。

  四、作品展示,介紹幼兒的作品。

  師:“小朋友的魚都做好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發現不同作品,提升幼兒原有的經驗。“我們看看,這裡有件很特別的作品,它哪裡特別呀?”

  2、教師小結:小朋友做的小魚真可愛。你有沒有覺得小魚還少了一些什麼呢?現在夠不夠漂亮呀?

  五、給魚穿上漂亮的衣服。

  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彩色的顏料,現在我們就去給小魚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六、展示成品。

海底世界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認識海中的動植物;

  培養幼兒對海底的興趣及對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海底世界掛圖、 幻燈片

  活動過程

  1、老師收到一個禮物,想看看是什麼嗎?

  2、出示海底世界掛圖,請小朋友說一說都有什麼?(幼兒回答)

  3、這些魚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魚一樣嗎?(形狀、圖案多、花紋顏色漂亮)

  4、教師介紹海底裡的動植物:包括各種魚類、貝殼、珊瑚、水草、海星等。

  5、請幼兒欣賞幻燈片——美麗的海底世界。

  6、讓這些動植物好好生活,應怎麼做?

  7、告訴幼兒要減少水汙染,保護人類的海洋環境。

  活動延伸

  畫一幅海底世界的圖畫或用橡皮泥捏出海中的動植物。

海底世界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湘版二年級美術下冊第六課。我們生活的藍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著生命起源,海洋是人類的母親。魚是兒童喜愛表現的物件之一,深藍色的海水裡生長著花紋漂亮、形狀各種各樣的魚類,同時還生長著各種門類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將被人們進一步的認識與開發利用。

  本課以此為內容題材,分別以對稱剪刻、動手製作和繪畫的三種表現形式來實施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認識、感受魚的形狀特徵,色彩變化,從而瞭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之間的差異以及表現時方式方法的不同,並在創作表現的基礎上促發兒童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想像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只有瞭解學生才能上好課。平時我多與學生交談,瞭解他們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針對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把資料畫成掛圖、幻燈片展示給學生,開闊學生視野,引發學生的創作激情,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創作衝動。針對小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上課時我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聽、看、說、動的愉快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中,找感覺、畫感受,開拓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三、設計理念

  透過多途徑和多方法讓學生充分了解對稱形的特徵、魚的各種形狀和色彩的變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強感性認識,調動他們的好奇心理和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體驗到美術課的樂趣。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瞭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徵,並能剪、做、畫各式各樣的魚。

  2、過程與方法:瞭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別,掌握基本的製作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操和保護生態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課透過動手製作、遊戲活動、繪畫表現等三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表現魚的多種形態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難點:讓學生透過剪刻、製作、繪畫的學習活動,引導啟發學生大膽想像,用自己的作品來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對海底世界美好未來的豐富的想像。

  六、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備好工具及材料,教師備好一個魚缸、若干金魚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活動一、二)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課件《走進海底世界》。走進美麗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直接誘發他們在感情和行為上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很快融入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

  二、觀察魚,瞭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徵

  1、教師將放有魚的魚缸放在“視平展示臺”上,讓學生觀察大螢幕上的魚,引導學生認識、瞭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徵。

  提問:

  (1)你觀察到的魚兒是什麼樣子的呢?

  (2)魚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頭、身體、尾、鰭。)

  (3)魚的形狀和色彩有什麼特點?

  2、出示單獨的各種魚圖片欣賞。仔細對比地觀察圖片,說說哪些對稱?哪些

  不對稱?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實際出發,使活動的目的明確,有層次性、漸進性,活動的難易程度等都隨著學生體驗的獲得而發生變化。]

  三、吟兒歌,學畫金魚,形成技能。

  1、教師邊吟唱技法兒歌,邊演示作畫步驟,讓學生在兒歌聲中欣賞畫金魚的

  過程。(兒歌:畫金魚重情趣,首先一筆定身體。側峰三筆畫大尾,一對眼泡長腦際。勾上彎彎小嘴巴,淡墨畫弧鼓肚皮。最後添上兩小腿,畫出金魚做遊戲。)

  2、學生齊讀技法兒歌多遍,在老師的指導下邊吟唱兒歌邊學畫魚。

  3、師小結。

  [設計意圖:兒歌簡短押韻,節奏鮮明,易記易唱,有遊戲性和趣味性,適合低年級學生集體誦讀、吟唱。在兒歌中同時滲透教學內容,與整體教學過程有機地結合。]

  四、學對稱,剪的方法,加深認識。

  1、剪紙魚。師演示步驟(折、畫、剪)提問:為什麼要先折再剪?

  2、學生自由回答。

  3、師小結:先折再剪就可以剪出對稱的魚形。

  4、學生嘗試練習:運用對稱和不對稱的方法各剪刻一個魚形紋樣。教師輔導。

  [設計意圖:透過演示,引導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在發現中感悟,化靜為動,學作合一。]

  五、玩“魚”戲水遊戲,培養集體、環保意識。

  1、播放課件,製作手擺魚步驟:對摺、畫魚形、剪魚形、粘合裝飾。(注意:剪

  出的魚形比手要大一些;粘合時魚尾不能粘合。)

  2、學生小組合作製作。

  3、透過學生製作的手擺魚作品,播放優美樂曲,讓學生以“搖頭、擺手、划水、彎腰”為基本動作,再聯想魚的遊動,創作出“魚”戲水的新姿。師生同樂,營造一個海底大家庭的氛圍,增強學生的愛心。

  [設計意圖:情境再現,加深了學生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也為學生的自由創意表達提供契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第二課時(活動三)

  一、回顧匯入

  1、播放前課所學內容,欣賞各種魚的圖片。

  [設計意圖:藉助多媒體,從視、聽等多種感官去刺激學生,激發學習興趣與思考。]

  二、激發想象——你說我說

  1、

  2、

  3、欣賞圖片後提問:大膽想象一下海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學生互相討論,舉手發言。師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很大膽、很具體,就像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浮現

  在我們的眼前。海底是一個沒有被開發的世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

  神秘而美麗的海底世界吧!

  [設計意圖:課堂活動主要是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合作活動,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

  三、技法傳授——走進海底世界

  1、

  2、

  3、播放課件:神秘而美麗的海底世界。學生欣賞,談感受。師小結。(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麗的,我們在作畫時要大膽地加入自

  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現出來。

  [設計意圖:創設有學生“構建而非複製”的活動情境,賦予學生創新的責任,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

  四、欣賞評析——學生作品(課本里面)

  五、自由創作——學生髮揮想象

  1、學生創作表現。出示要求:發揮自己的想象,畫一幅表現海底景觀的想象畫。

  2、教師巡迴輔導。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創作、發展,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效果。]

  六、評價拓展——展評優秀學生作品

  1、展評優秀學生作品,讓學生互相評價、互相學習。(評出“海洋之星”)

  2、師小結:同學們,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麗的,但人類對它們的瞭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們要有建設和開發大海洋的雄心壯志。

  [設計意圖:採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賞別人的作品,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認識和能力]。

  教學反思:

  《海底世界》這課以魚為題材,讓學生欣賞自然界中美麗的魚類,透過創設情境——觀察記憶——動物製作——遊戲活動——創造表現——評價交流的教學活動來引發思維,培養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豐富的想象力,並且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個發言,捕捉教育契機,及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好引導和疏通,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因而使得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不斷跳躍,火花不斷閃現,整個課堂洋溢位鮮活的生命力。

  在教學中,首先我透過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瞭解海底世界神秘色彩的面貌和各種各樣的魚類,又結合觀察魚缸裡的魚,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及調動他們的好奇心理和學習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認識瞭解魚的基本形狀及特徵。接著藉助圖片,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別,讓他們欣賞範作並探討製作方法,並讓學生快樂地遊戲,營造一個海底大家庭的氛圍,增強學生的愛心,同時也給孩子們以美的薰陶、美的享受。動態的課堂常常生成出學生的奇思妙想,大多數學生在活動的各個環節中積極主動參與、各抒己見,透過自評、互評及師評,評選出“海洋之星”。在這過程中,他們充分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以及小組合作的愉快。最後,我及時捕捉教育機會,相機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操。整節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髮展的“生命過程”,具有生命的活力與情趣。

  點評:

  1、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因地制宜,適宜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科特點。結合本地實際,抓住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美術學科特點,確定美術課堂教學目標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地處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藝術教育也相對滯後,人們對於課程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再根據低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點。因此,在確立教學目標、把握學科知識點時,要注意把興趣、動機、情感意志、人格個性等隱性的目標,作為重要內容顯現出來。也就是要適當降低知識和技能的難度,提升興趣,個性品質、情感

  態度和價值觀等諸多因素。從而,透過美術實踐活動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質,塑造學生豐富和完善的個性,培養創造精神,體驗活動的樂趣,以積極、健康的態度面對生活。

  2、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個性化的教學就不可能有獨特的教學風格。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要站在兒童的世界看問題、思考問題,因此我選擇了“遊戲”型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情感需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創設情境——觀察記憶——動物製作——遊戲活動——創造表現——評價交流的思維軌跡開展教學活動,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感受知識技能,大膽動手嘗試,討論點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取知識,積極參與創造。

  3、注重課堂教學中知識延伸的必要性。

  《美術課程標準》突出了美術課在“形成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方面的作用,強調美術課應“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使美術課堂教學泛化到學生當前和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海底世界》一課中,我透過知識延伸讓學生了解海洋孕育著生命起源,海洋是人類的母親,對我們非常重要,應該保護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出自己想象中的魚以及心目中的海底世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海底世界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繽紛絢麗的海底世界,萌發對海底世界的探究興趣。

  2、積極觀察和聯想,大膽表現海底世界的各種奇觀。

  3、初步建立保護大海的意識。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海底世界》影片、圖片、紙、水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看過海底世界嗎?那你們能說一說海底世界裡都有什麼嗎?(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小朋友說了那麼多動物,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海底世界裡到底有什麼吧。

  二、播放影片及圖片,組織幼兒觀看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海底世界。

  1、組織幼兒觀看影片。

  師:在美麗的海底世界裡你看到了什麼?你能說出它的形狀和顏色嗎?(結合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海底動物、植物的形狀和顏色)

  2、單獨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欣賞。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在美麗的海底世界裡有這麼多動植物,劉老師也特別喜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蝴蝶魚、蝠鱝、珊瑚等圖片)

  提問:你們認識這些動物嗎?它的外形是怎樣的?它是什麼顏色的呢?(幼兒回答)

  三、思品教育。

  師:在美麗的海底世界裡生活著許多形狀不同、顏色鮮豔的動物和植物,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保護它們的美好家園?(幼兒回答)

  小結:對了,作為小朋友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去海邊遊玩時,不要把垃圾扔進海里或留在沙灘上。只有保證了海水的乾淨,海底的這些動物和植物才能快樂、健康地生活在美麗的大海里。

  四、幼兒發揮想象,大膽作畫。

  1、出示材料,師提出繪畫要求。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海底動物和植物,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呢?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張畫有海草背景的畫紙,等等請小朋友在紙上畫上自己最喜歡的海底動物和植物,在畫之前你們要先想好它的形狀和顏色,畫的時候還要注意畫面的佈局要合理。

  2、幼兒作畫師巡迴指導。

  五、活動結束。

  師: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把畫筆和畫紙收好,我們回到班上繼續塗色,讓我們的海底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均對幼兒園美術教育做了全面具體的闡述,既要求幼兒園透過各種手段,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美的體驗,豐富幼兒對美的想象、美的創造,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且新《綱要》中又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於各種活動之中”。新鮮好奇,好動、好玩、愛做遊戲是幼兒的年齡特徵,也是幼兒的天性。

  讓幼兒體驗了合作的快樂,最後我把海底世界連城一片,帶領幼兒參觀海底世界,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海底世界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從而使幼兒始終保持著興趣和嚮往。這次活動孩子們都能表現出豐富多彩的海底生物,但由於是第一次進行小組合作用大張紙繪畫,所以有些孩子畫的魚比較小,合作表現的比較少,不會和別的孩子一起配合完成一個故事,繪畫時孩子還是自己畫自己的,以後可以多采取這種形式活動,讓孩子學會和別人合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