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水教案模板集合9篇

【熱門】水教案模板集合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教案 篇1

  【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

  2、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能夠知道世界降水分佈規律。

  過程與與方法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感知緯度、地形、海陸位置的不同對降水分佈的影響,從而把握世界降水分佈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知道盡管緯度、地形、海陸位置的不同對降水分佈產生深刻的影響,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同地區的人們是可以根據需要而改變降水的數量的;

  2、透過對降水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佈圖,簡單分析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分佈規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比眼力:下面圖片中,沙漠景觀是第幾幅,草原景觀是第幾幅,平原景觀是第幾幅?(出示圖片)

  世界之大,自然景觀千奇百態,各有千秋,你想探索其中的奧妙嗎?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造就這個奇妙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降水的分佈。

  二、學前熱身

  不同的地區降水量不同,人們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分佈情況。你還記得等高線和等溫線的定義嗎?你能由此推出等降水量線的概念嗎?

  三、合作探究

  互動一:

  分組討論:如果你是杭州天堂傘的經銷商,要到國外開闢新的市場,下列國家或地區中你會選擇哪裡作為你的目標,說說你的思路。

  互動二:

  課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

  討 論:1、圖上有哪些重要緯線?

  2、你知道圖上不同顏色代表什麼嗎?

  互動三:

  1、課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線圖

  討論:赤道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兩極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到兩極年降水量是怎樣變化的?

  2、出示Flash動畫,瞭解對流雨的形成。

  3、小結:緯度位置是影響降水的主要原因。

  互動四:課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

  1、找到位於亞歐大陸西岸的阿拉伯地區和位於東岸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出示它們的景觀圖,請同學們總結出南北迴歸線附近降水的規律。

  2、我們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結論。(出示南北迴歸線其他大陸降水分佈圖)

  3、小旅行: 五月份,坐火車由哈爾濱出發,經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到達哈薩克的阿拉木圖,當地的自然景觀有什麼不同?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4、小結:在溫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互動五:課件展示圖片

  1、探究:有一群 登山運動員沿著甲坡登上山頂後,又沿乙坡下到海邊,有件事讓他們迷惑不解,在甲坡時天氣非常晴朗,而到了乙坡雲霧很大,而且遇到了一場大雨,你能幫他們解開這個謎嗎?

  2、請同學們觀看Flash動畫《地形雨》,說一說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3、小結: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互動六: 課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

  1、在圖中找出世界上降水最豐富的地區和最貧乏的地區。

  2、閱讀世界雨極的資料,你知道乞拉朋齊成為雨極的原因嗎?

  3、閱讀世界幹極有關資料,瞭解其原因。

  四、 內容小結

  設問: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你們學到哪些知識呢?

  五、 課堂延伸

  降水與人類息息相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降水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以下資料,瞭解人類對降水的影響的發展。

  六.練習反饋

  1、判斷力:

  比較下列各點降水的差異,並分析原因。

  2、小試身手:

  分小組活動:根據對各地降水情況的描述為當地居民設計出適宜的房屋。

  七、板書設計:(見多媒體課件)

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忘、挖”等12個生字,會寫“井、鄉”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時時處處為人民著想的品質,能在朗讀中表達出對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

  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義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紅井圖片,課文插圖,畫像圖片、生詞卡片若干、小黑板。

  2、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運用已學的識字方法識記生字。背面生字的星星卡片若干。

  (2)蒐集有關的圖片資料及小故事。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引路,激趣匯入

  1、展示“紅井” 匯入新課

  (1)出示“紅井”圖片,說說“井”的作用。板書“井” , 學生識記,交流方法,擴詞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2 、讀題質疑, 激發興趣

  (1)齊讀課題,說說課題的意思。認識“忘、挖”,說說識記的方法。

  (2)設疑激趣。師:看到課題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預設一:挖井人是誰?預設二:吃水人是誰?預設三:為什麼要帶領戰士給鄉親們挖井?)

  二、帶疑讀文,識記生字,讀中感悟

  1、自讀課文 ,要求讀通順,讀正確。

  (1)學生自由地讀課文。

  (2)教師檢查學生讀文。

  2、反覆讀文,解決學生質疑,隨文識字。

  (1)解決預設一:挖井人是誰? 學生回答:。教師提問:你是從哪兒知道的?讀讀課文中的有關句子,教師出示的畫像,介紹,隨機解決“領導”“革命”兩個詞。

  (2)解決預設二:吃水人是誰? 學生可能答出鄉親們,教師追問:哪裡的鄉親們?你是從哪兒知道的?讀讀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3)解決預設三:為什麼要帶領戰士給鄉親們挖井? 要求學生勾畫出課文中有關的句子。

  a、出示句子:村子裡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

  b、補白想象:如果讓你走很遠的路,還挑著水,你會感覺如何? 晴天還好,要是雨天呢,雪天呢,又會怎麼樣呢?

  C、感悟朗讀:現在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來感受一下鄉親們吃水的艱難。

  三、鞏固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遊戲激趣,鞏固生詞

  1、識詞遊戲:摘星星。

  (1)師示範:摘星——讀字——組詞)(生字星星卡背面)

  (2)學生遊戲 面 忘 革 井 席 挖 鄉 志 刻 解 戰 命

  2、指名讀詞,體驗樂趣。

  二、總結全文,提升拓展

  1、問題入手,回顧前兩個自然段

  (1)教師出示立有石碑的紅井圖片

  (2)教師提問:這塊石碑是誰立的?為什麼要立這塊碑呢?(生交流作答)。

  (3)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重點理解碑文。

  2、拓展想象,引導感悟

  (1)師:石碑立好後,可能會有哪些人去看呢?站在碑前,他們會怎麼說呢?出示插圖

  (2)啟發學生以鄉親、主席、士兵、參觀的小學生等身份去想象,指導說話。

  3、賽讀碑文,體會情感。

  4、回顧全文,學會感恩

  (1)、開火車讀全文。

  (2)、小結、拓展。 師:這節課告訴我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對無私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這就是“飲水思源”的道理。(板書:飲水思源)想想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記哪些人呢?試著用下面的句子說一說。 (出示: 不忘 ) 生討論作答。(如穿衣不忘做衣人,吃飯不忘種田人,成才不忘父母和老師等)

  三、自主辨字,指導書寫

  1、出示六個生字(田字格)。

  2、學生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範寫:重點指導“鄉”。

  4、擴詞練習

  四、作業超市,自主選擇

  1、請你乘坐擴詞快車。

  2、回家後,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五、實踐活動

  你還知道關心群眾、為群眾著想的故事嗎?蒐集起來,班級裡開個“故事會”。

  六、板書設計

  吃水不忘打井人

  飲水思源

   帶領 挖井

  鄉親們 立碑 刻字

水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識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導學案:

  一、課件激趣

  (課件出示傣族的風土人情及潑水節活動場面)

  師:誰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活動?他們在幹什麼?(傣族、潑水節)簡介傣族潑水節的習俗。

  2、師: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有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潑水,互相祝福。這就是“潑水節”。(板書)

  3、在“潑水節”前面板書“難忘的”,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有什麼想法?

  二、合作探究

  (一)自主學習

  1、按自學四步驟學習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①課件出示生字,我會認和我會讀,小老師領讀。

  ②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二)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①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理解“火紅火紅”“一年一度”。

  ②告訴學生:傣族是我國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每年過一次盛大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就是他們的新年,在農曆4月中旬(傣歷的六、七月份),歷時三、四天。過節的時候,人們換上最漂亮的衣裳,敲著鼓,跳著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潑水祝福。

  ③播放傣族潑水節的影片。感受節日歡快的喜慶氣氛。

  ④帶著喜悅讀一讀這一段話。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為什麼特別高興?

  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原因。

  ②今年是指 。

  3.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傣族人民歡迎周總理的詞語。

  ①“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重點抓住人們動作的詞語體會:

  “趕來”可以換成“走來”嗎?為什麼?

  ②你從“一串串”“一條條”感受到了什麼?

  ③指導朗讀:

  重點抓住“歡呼”一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

  難點是讀好最後一句:“周總理來了!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樂場面和人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④指名讀、齊讀、表演讀。

  4.學習第四自然段

  請畫出描寫周總理外貌的句子。

  5.學習五——八自然段

  你從這幾句話讀懂了什麼?

  三、課堂檢測:

  你會填嗎?

  ( )的潑水節 ( )的鳳凰花

  ( )的周總理 ( )的地毯

  ( )的潑水節 ( )的花瓣

  ( )的頭巾 ( )的鼓點

  四、拓展延伸:

  游完潑水節,你想對周總理說點什麼?

  五、板書設計

  11.難忘的潑水節

  地上(撒滿花瓣)

  歡迎周總理 江面(一條條龍船)

  天空(一串串花炮)

  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水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自制水鐘的探究活動過程;

  2.能夠運用畫圖和文字描述的方法設計製作水鍾方案;並且能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對自己的方案進行改進。

  教學活動準備:

  一把剪刀、一個大可樂(塑膠)瓶、一個時鐘、一支記號筆和尺子。

  教學活動過程:

  1.引入。

  古代人用的水鍾主要有哪幾種類型?它們是怎樣計量時間的?

  2.設計一隻水鍾。

   我們自己能不能製作一個水鍾?

  現在有一把剪刀、一個大可樂(塑膠)瓶、一個時鐘、一支記號筆和尺子這些材料,小組商量一下打算做一隻怎樣的水鍾?

  如果要製作一隻計時 10分鐘的水鍾,在剛才的水鐘上要做哪些改變?

  我們能不能把我們的想法用畫圖的方法設計一個方案?

  全班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水鍾。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書本上給我們的提示。

  3.製作水鍾。

   根據圖紙的設計製作水鍾主體。

  確定合適的滴水速度。

  如果滴水速度過快或者過慢有什麼辦法可以調整?

  現在我們基本上都製作完成了,接著就是為水鍾標 1~10分鐘的時間刻度。

  小組合作:怎麼標既簡單又準確?

  給水鍾標上時間刻度。

  4.用水鍾來計時。

   全班進行一個計時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做的水鍾比較準確。學生操作教師看錶。

  小組商量:影響水鍾計時準確的因素有哪些?

水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過程與方法:

  1、從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熱後產生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後重量和體積是否發生了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樂於發現新的問題,願意積極探索。

  【教學重點】

  1、關注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後重量和體積是否發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可封口的小塑膠袋,水槽;熱水,冷水;天平,試管;氣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要使一杯冷水變成熱水,有哪些方法?

  2、師生交流。

  (預設:這個活動讓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給塑膠袋裡的冷水加熱

  1、師:在密封的小塑膠袋裡裝滿冷水,然後浸入熱水中,仔細觀察冷水袋的變化。

  2、根據看到的現象嘗試做出解釋。

  3、小組討論,誰的解釋更有說服力。

  (預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觀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解釋或推測。)

  4、全班交流。

  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關?

  6、冷水由沉變浮能不能用物體沉浮的幾個因素來進行解釋?

  7、再次對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測。

  (啟發學生從影響物體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體積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後把問題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的變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1、師: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證明我們的推測呢?為了把實驗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2、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生變化。

  3、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是否發生變化。

  4、分析整理

  水在變熱過程中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我們觀察到了什麼現象?有什麼疑問?

  板書設計:

  給冷水加熱

  水受——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水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學寫後面底個生字。

  2、學習課文3-8段,體會周總理和藹可親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風,更體會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親如一家、魚水情深。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裡。而潑水節是傣族所特有的一個盛大節日。記得1961年的潑水節,傣族人民格外高興,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他們一起歡度節日,你們也想參加嗎?

  行,那就讓我們一起度過這個--

  2、齊讀課題。

  3、複習生字

  二、自主探究,會文悟情

  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麼過潑水節的?

  1、白由讀第3-6自然段,勾畫有關句子。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1)先來看看傣族人民是怎麼歡迎周總理的?

  學生讀出有關句子後,課件相機出示句子,順序不限。

  a、“一大早,人們敲起象腳鼓。興高采烈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從中你體會出什麼?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抓住“一大早、興高采烈、四面八方、趕來”等詞體會人們的急切、興奮的心情。指名讀、評議、齊讀。

  b、“為了歡迎周總理……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毽。”從中你體會出什麼?(傣族人民用撒花瓣這種獨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貴的客人,他們多麼開心呀!)

  c、一條龍船駛過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從“一條條”“一串申”更能體現當時場面熱鬧非凡,人們激動萬分。引讀,表演:人們搬動地歡呼起來:“周總理來了!”

  師生賽讀。

  d、配樂讀第3自然段:

  課件配樂(葫蘆絲樂曲〈月光下的風尾們〉),伴著這婉轉動聽的樂曲。讓我們也加入歡迎的人群,迎接周總理的到來!

  (2)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

  a、學生讀出有關句子後,相機出示句子o

  “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他接過一隻象腳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載歌載舞。”

  a.說出表示動作的詞:接過、敲著、踩著、載歌載舞。

  b.談體會:從周總理的衣著、神態、動作中,你體會到什麼?(平易近人)周總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樣,是那樣的和藹可親。有感情地朗讀。

  b、“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一手拿著的樹枝蘸水向人們潑灑。”

  a、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周總理祝福什麼,說一說。

  b、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麼,說-說。

  c、演一演:配樂師生表演,交際互動,互相祝福。

  c“他還樂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熱淚和清涼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讀,

  b、說一說:說說姑娘和小夥為什麼留下幸福的熱淚?他們的心裡會想些什麼?

  c、周總理是多麼的可敬可親.姑娘、小夥的臉上已分不清哪是清涼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熱淚,他們已陶醉在這深深的祝福與關懷之中。此時,什麼語言也無法表達他們的激動、興奮、快樂、幸福!

  教師範讀,指名讀,評議,男女生賽讀。

  引讀“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麼開心!”

  課件展示潑水節的場面。

  分組配樂有感情地朗讀第3-6自然段。

  三、釋疑小結,激情昇華

  1、為什麼說1961年的潑水節令人幸福、難忘?

  總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把幸福和快樂送給傣族人民,與人民心連心.那麼可親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這幸福的回憶之中,讓我們深情地讀讀第7-8自然段!

  四、課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詢、收集周總理的有關故事、圖片。

  2、瞭解我國的民族節日和民間風俗。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分析結構。

  2、教師範寫“祝”。

  3、學生描紅1個、寫2個,教師巡視指導。

水教案 篇7

  一、組織教學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27課,請同學們齊讀一遍課題。

  (揭示課題。)

  2、上一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自學了課文的生字詞,瞭解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上節課學得怎麼樣。看,誰能完成這個填空:

  小潔跟隨爸爸、媽媽出去遊玩,被湖裡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不忍心將(麵包紙)扔進湖裡,當她看到一個小孩把(香蕉皮)扔進湖裡,她感到非常的(不滿),最後船靠岸了,小潔眼睛一亮,(飛快地向前跑去)。(可以同桌討論一下,看誰最快完成)

  (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

  3、看來上節課同學樣學得真不錯,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和小潔一起去遊玩,好不好?好,讓我們蕩起雙漿出發吧!(配樂欣賞:《讓我們蕩起雙漿》)

  (透過生動有趣的flash或mtv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二、讀課文 品句子

  1、大自然真美啊!美麗的風光配著動聽的音樂,老師發現同學們都看得入神了。你們看(貼人頭像),小潔也看得入神了。她看什麼入神了呢?(板書:入神)

  (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劃出寫景的句子。)

  2、請同學們開啟書本,小潔在遊玩的過程中看到哪些美麗的景象呢?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後把有關的句子用“ ”劃下來。

  (利用貼圖,使課文描寫的情景再現,使學生感受環境的美。)

  3、剛才,老師看到小朋友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讀書非常認真,現在請你們來說說,你劃了哪些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激發情感,引導學生讀中感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⑴ 看,那邊的山石像一隻正要起跳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賽跑呢!

  ⑵ 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化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裡遊。

  ⑶ 瞧,清澈的湖水裡有許多小魚在遊。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正在給遊人表演呢!

  ⑷ 同學樣真會讀書,這些句子都是描寫小潔所看到的美麗景象,現在老師請同學們來動動小手:老師這裡有三幅圖,是根據這些句子畫成的。誰能幫老師把它們貼在圖中適當的位置。(找學生上黑板貼畫)

  4、這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麼美麗的景色,你們喜歡嗎?那我們讀這些句子的時候就要讀出美的感覺來。(個別讀,比賽讀)

  5、現在老師提出一個更高難度的要求,誰有信心把這些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配樂朗讀)。

  6、找小夥伴或聽課的老師配樂朗讀。

  三、讀議結合 體會思想

  1、同學們都聽得入迷了,小潔也被這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板書:入神)看得入神了。但接著發生了什麼事使小潔變得不滿的呢(板書:不滿)(課件出示有關句子,學生齊讀)

  (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充分理解課文中的生詞的意思。)

  ⑴ 這段話裡面有幾句話?這三句話裡面你有什麼不明白的詞語呢?現在請同學們分四人小組學習,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同學討論,先自己試著解決,不能解決的等一下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⑵ 解決學生不懂的詞語(估計是:皺紋、企盼):

  ① 動作演示“不滿”。(看課件理解皺紋)湖水生氣了,美麗的景象不見了,如果你看見了這個扔香蕉皮的小孩,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

  ② 看來同學們對這個小孩的行為感到不滿,小潔也和我們一樣,但小潔的心裡不僅僅是不滿,更多的卻是企盼(板書:企盼)。企盼是什麼意思呢?你們猜猜小潔的心裡會企盼些什麼?

  2、但光是企盼是不行的,還要有實際的行動,小潔原來想把麵包紙丟進湖裡,後來她有沒有扔呢?你是從哪些句子知道的?

  (設計問題,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從中使學生領悟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

  四、課外拓展 深化主題

  1、看錄影:

  ⑴ 汾江河的水汙染:同學們看,這是我們佛山的母親河,聽老人說,以前汾江河的河水很清澈,可以看見河底的小魚、小蝦,可是現在變了……

  ⑵ 小河流的水汙染:這是佛山市區內的一條小河流,同學們看,垃圾到處都是,河水變成了黑水……

  2、看到這被汙染了的河水,同學們,你們的心裡有什麼感受呢?

  3、如果人人都來保護環境、愛護環境那該多好啊!老師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設計環保標語來教育人們要保護環境。現在老師想邀請同學們一起來為環保寫一句話,可以嗎?(分組設計環保標語)

  4、請各個小組的“環保小衛士”代表上前展示標語。 讓學生結合身邊的環境情況,為環保設計一條標語,從而再次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讓學生結合身邊的環境情況,為環保設計一條標語,從而再次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五、總結

  這堂課我們欣賞了美麗的景色,懂得保護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道理。相信有了小潔、你、我,還有大家的努力,湖水一定會變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也一定會變得更加的美麗。

水教案 篇8

  課題:水

  重點:水對人類的影響及水的組成

  初中三年級化學期末選擇題試題及答案

  【—初中三年級化學期末選擇題試題及答案】下面是關於方程式選擇題試題大全,希望同學們認真完成下面的題目。

  選擇題試題

  1 質量守恆定律揭示了化學反應中

  A. 反應條件 B. 哪些物質是反應物

  C. 初中化學 哪些物質是生成物 D. 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關係

  2. 化學反應前後,一定發生改變:

  A. 分子種類 B. 原子的相對質量 C. 原子個數 D. 原子種類

  3. 天文學家觀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來越強的陽光照射而產生噴氣現象。噴出氣體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氫氰酸)等有毒物質和水蒸氣。根據這一資訊可以推測:

  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H、N、O元素 B.“百武”彗星中存在單質和化合物

  C.“百武”彗星是一個液態混合物 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

  4. 等質量的下列物質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最多的是:

  A.H2 B.C C.S D.Mg

  5. 17世紀人們認為水能變土,1768年科學家拉瓦錫對此進行研究。他將一定量的蒸餾水加入特殊的蒸餾器,反覆加熱蒸餾101天,發現蒸餾器內產生少量沉澱,稱得整個蒸餾裝置的總質量沒變、水的質量也沒變、沉澱的質量等於蒸餾器減少的質量。對於這項研究的說法錯誤的是:

  A. 精確稱量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B. 水在長時間加熱後能轉變為土

  C. 物質變化過程中總質量守恆 D. 沉澱物來自於蒸餾器本身

  初三學好化學方法

  進入,同學們又要一門新的功課----。同學們要想在不一年的時間裡學好,除了要重視它以外,還必須掌握科學的。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是關於的。”大家一旦掌握了的,就一定能輕鬆、愉快地學好化學。

  一、勤於,善於做筆記

  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為此,同學們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學課本先通覽一遍,也許妙趣橫生、圖文並茂的化學課本會深深地吸引你。課前也一定要預習,在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並試著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這樣帶著疑問、難點,聽課的就會大大地提高。

  化學內容比較多,在講課時,著重圍繞重點內容進行講授。因此大家要仔細聽課,認真做筆記,這不僅有利於進行課後,掌握重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上課時“走神”。不過,在記筆記時,必須講究方法,要在聽清楚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二、常複習,多

  課後應及時複習,認真做好作業,這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環節。複習可採用課後複習、周後複習、單元複習、章節複習、綜合複習等。複習的方法有複述、默寫、做聯絡等。只有透過多次複習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

  現行課本中有五六十個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號二十多個,還有許多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識。這些內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它們多為學習化學的基礎,若不能熟記,便會感到在“化學王國裡”行走困難。

  三、吃透課本,聯絡實際

  以課本為主線,認真吃透課本,這是學好化學的根本。為此,同學們必須善於閱讀課本 初中生物,做到課前預讀、課後細讀、經常選讀等,既重視主要內容,也不忽視小字部分和一些圖表及選學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有助於加深對主要內容的理解及拓寬知識面。課後細讀時要邊讀邊記邊思考,爭取能將預習、聽課中未解決的問題全部解決。經常選讀是指有選擇性的閱讀那些重要的或難以全面理解的內容。同時透過多種形式的閱讀,還有助於提高自學。

  初中化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絡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化學的同時,應儘量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化學,體味化學,這樣就能越學越有,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四、重視實驗,培養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不僅可以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對於我們形成化學概念、理解鞏固知識、訓練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提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象和注意事項,都必須弄清、記熟。同時,認真做好實驗、趣味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積極參加化學課外活動,如參觀、講座、化學遊戲等,主動培養自己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之水的組成

  【—彙總】同學們注意了,為大家帶來的是初三化學知識點之水的組成,有興趣的同學過來看看,認真記好筆記。

  水的組成

  1、電解水實驗:電解水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發生了化學反應。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這兩種原子分別兩兩構成成氫分子、氧分子,很多氫分子,氧分子聚整合氫氣、氧氣。

  2、一正氧、二負氫

  實驗 現象 表示式

  電解水驗 電極上有氣泡,正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負極氣體可燃燒,正極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水 氧氣+氫氣(分解反應)

  2H2O 通電 2H2↑+ O2 初中政治 ↑

  3、水的組成:水是純淨物,是一種化合物。從宏觀分析,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水是化合物。從微觀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初中的同學們對於上面提到的初三化學知識點之水的組成已經有所瞭解了嗎。如果大家還想要更深層次的瞭解初中化學知識就關注吧。

  初三化學方程式的方法

  式是科學中的重要用語之一,是的重要工具。同學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全面掌握有關化學式的。

  一、概念

  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式子可以表示純淨物的組成,我們把這種式子叫做化學式。如H2O、CO2、O2等能分別表示水、二氧化碳、氧氣的組成,它們都是化學式。

  二、寫法

  化學式是透過實驗測定物質的組成然後計算而得出的,混合物沒有化學式,只有純淨物才有化學式,且一種物質只有一個化學式,純淨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

  1、單質的化學式的寫法:

  (1)稀有氣體和金屬單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它們的化學式直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如氦氣、氖氣、氬氣的化學式分別為He、Ne、Ar;鐵、銅、汞的化學式分別為Fe、Cu、Hg.

  (2)固態非金屬單質的結構非常複雜,它們的化學式通常也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如碳、硫、磷的化學式分別為C、S、P.但碘單質是個例外,其化學式為I2.

  (3)氣態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除外)多是由雙原子分子構成的,它們的化學式是在元素符號右下角標註小數字“2”,如氫氣、氧氣、氮氣的化學式分別為H2、O2、N2.有一些特殊的物質,同學們要特別留意,如臭氧的化學式為O3.

  2、化合物的化學式的寫法:

  由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比較複雜,這裡主要介紹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的寫法。

  根據元素的化合價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必須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一般正價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左邊,負價元素(或原子團)寫在右邊,原子的數目(或原子個數的最簡比)用阿拉伯數字寫在元素符號右下角。

  2)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三、讀法

  1、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從右到左讀出元素名稱,中間用“化”字連線。如NaCl讀作氯化鈉;MgO讀作氧化鎂

  中考化學複習考點分析 製取氧氣

  一、基本考點

  考點1.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在實驗室裡,通常採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加熱氯酸鉀或加熱高錳酸鉀的製取氧氣。

  (1)反應原理:

  (2)實驗裝置:實驗裝置包括髮生裝置和收集裝置。①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根據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如果選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應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且不需要加熱型的裝置,則選擇圖2-7-1A裝置,如果選用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應用固體加熱型裝置,則選擇圖2-7-1B裝置。

  ②收集裝置選擇依據:根據生成氣體的性質,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體分為三種:排水法:適合收集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的氣體。如圖2-7-1C;向上排空氣法;適合收集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發生反應的氣體。如圖2-7-1D;向下排空氣法;適合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發生反應的氣體。如圖2-7-1E。

  ③驗滿方法:a.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把一根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集氣瓶內已收集滿氧氣;b. 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瓶口冒出時證明已收集滿。

  ④操作步驟: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並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的一般步驟為:a. 組裝好儀器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 將藥品裝入試管並在試管口堵上一團棉花,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c. 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d. 集氣瓶裡裝滿水並倒放在水槽中;e. 點燃酒精燈,先預熱試管,再對準藥品處加熱;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g. 收集完畢,將導管撤管撤離水槽;h. 熄滅酒精燈。

  ⑤用高錳酸鉀製氧氣時的注意事項:a. 試管口微向下傾斜;b. 藥品均勻鋪在試管底部;c. 試管口塞一團棉花;e. 鐵夾夾在距試管口的1/3處;f. 伸入試管內的導管略出膠塞即可;g. 用外焰對準藥品處加熱。

  考點2.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在反應裡,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做觸媒)。(1)在理解催化劑的概念時,應抓住“一變兩不變”來正確理解。①“一變”是指它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 初中生物,不能片面地把“改變”理解為“加快”或“減慢”;②“兩不變”是指化學反應前後催化劑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2)催化劑有專一性,也就是說某一催化劑只對某個特定的反應起作用;催化劑的種類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催化劑的`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不變,其性質可能發生變化;對於某些特定的化學反應,沒有催化劑並不意味著該反應不能進行,只是速度較慢。(3)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二、與綜合考點

  考點3.化合反應及分解反應的區別與判斷(學科內綜合考點)

  在化學反應中,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是化學反應的兩大基本型別。透過比較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加深對反應型別的認識(見表2-7-2);

  表2-7-2

  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概念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特徵多種變一種的反應一種變多種的反應例項共性都是化學變化分解反應的特點是“一變多”,可用通式“A→B+C”表示;化合反應的特點是“多變一”,可用通式“A+B→C”表示。

  三、創新考點

  考點4.在潛水艇裡製取氧氣方法的探究(探究性考點)

  在潛水艇裡製取氧氣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是要減沙自備能源的消耗,二是操作簡便易行,三是要減少汙染和有毒物質的排放。

  初中化學知識點總結:碳單質

  1.吸附是物理現象,與吸收具有不同的含義。由於木炭疏鬆多孔,有很大的表面積,因此它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更強。吸附作用是將氣體或溶液裡的微小粒子吸附在固體表面,沒有生成新物質,屬於物理變化。吸收一般為化學變化,如:CO2氣體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的過程中生成了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等物質,就是化學變化。

  2.“碳”和“炭”的區別:“碳”是元素的名稱,是核電荷數為6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比如碳元素、碳單質、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這兒不能用“炭”。而“炭”指的是具體物質,它表示由碳元素組成的某種單質——木炭、活性炭、焦炭等。一般在未指明具體單質時,習慣上用碳,如“熾熱的碳”、“當碳燃燒時”。

  3.C還原氧化銅注意問題:

  ①酒精燈加網罩可使火焰集中並提高溫度;

  ②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③裝置的氣密性要好;

  ④實驗結束時,先撤出導氣管,然後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熱的試管致使試管破裂),待試管冷卻後再把試管內的粉末倒在紙上(防止生成的銅再被氧化成氧化銅)。

  【典型例題】

  例析:

  1、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如圖所示。

  (1)酒精燈加燈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剛開始預熱,試管②中立即產生氣泡,但石灰水不變渾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繼續加熱,觀察到石灰水逐漸變渾濁,黑色粉末中出現紅色物質。請你寫出帶點部分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熱時,應先將導管從試管②中撤出,並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待試管①冷卻後再把試管裡的粉末倒出。這樣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其反應條件是高溫,所以酒精燈要加網罩以提高火焰的溫度。剛開始預熱時,裝置中的空氣會首先逸出,所以看到試管②中立即產生氣泡,但石灰水不變渾濁。停止加熱時,應先將導管從試管②中撤出,否則試管①內溫度降低,其壓強會減小,外界大氣壓會把試管②中的液體壓進試管①內,致使試管①破裂。另外還要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否則外界空氣會進入試管①中,新生成的銅在加熱的條件下又被氧化成了氧化銅,等冷卻後再開啟,試管內已恢復至常溫,銅與氧氣就不反應了。

  答案:

  (1)提高酒精燈火焰的溫度;

  (2)開始排出的是試管內的空氣 ;

  (4)防止試管②中的液體倒流回試管①,防止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試管①把生成的銅再次氧化。

水教案 篇9

  最近,我上了一節研討課《歡樂的潑水節》,以下是我依據上課的思路寫的說課稿.

  說教材:

  《歡樂的潑水節》這課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區域性,這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局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局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徵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

  析同學:

  因民族差別,同學對潑水節瞭解較少,難以與課文發生情感共鳴。同學年齡小,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較活躍。

  說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教材的佈置,再結合二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生字,感受課文用詞的精當。

  2.培養同學邊讀邊思,邊讀邊想,體檢感悟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情感體驗,同學全面熱情參入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師生與課文發生情感共鳴,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四、重難點:

  1.感悟用詞的精當

  2.融情於文,與文發生情感共鳴

  說教學:

  在確定了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第二課時教學授課形式,主要是以創設情境,體驗情感,師生入情入境與文字對話為主。

  1、激發情感,引起需求

  開課:用上節課學的第一自然段匯入,伴以《月光下的鳳尾竹》的音樂和鳳凰花的畫面匯入,同學讀一讀、背一背第一節,進入情境。<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同學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參與潑水節>

  2、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不時地給同學創設情境,發揮想象,朗讀感悟。

  第一個層次1-2句,體現“做一做、讀一讀”

  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同學做一做,(憑我以往的教學經驗,低年級的同學會做的興致盎然)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激發同學饒有興趣的讀1-2句。

  第二個層次3-4句是教學重中之重,在此對同學進行讀、說、演、感悟全方位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設計了以下環節。

  A.出示象腳鼓點聲,引發同學讀的慾望,先讀,感到“快樂、好玩”。

  B.創設情境:同學們,這是一個潑水的廣場,來把你們的桶提起來,盆端起來,瓢拿起來,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裡,快去潑吧。同學下位,互相追趕,體驗潑水節的快樂。

  C.讀出體驗

  D.看課件,(傣家人過潑水節的錄影)

  E.體驗後,觀看後,男、女生賽讀

  (以上環節設計,重在創設情境,激發想像,體驗感悟,讀出層次,突破難點,讓師生融情於文,體驗師生與文字的對話過程)

  第三個層次:5句

  A.角色體驗:你身上溼淋淋,為什麼臉上還笑開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讀。

  C.師述:怪不得人們那麼高興,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帶著新的感受再讀3-4句。

  D.生讀3-4句。

  (此環節設計是讓同學更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徵意義,領悟傣家獨有的風情,從而更好的突破重難點)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我進行了弱處置

  第一句,師伴以音樂,渲染氣氛,以讀代講。

  第二句,以聲像手段烘托,讓同學在樂聲中唱起來,跳起來,在象腳鼓聲中賽龍舟。在禮炮聲中,在五彩濱紛的煙花中,感受潑水後歡快的熱烈局面,讀出高興,不忍離去的心情。

  4、迴歸全文

  用讀給在座的老師聽,讓在座的老師聽了你們的朗讀也想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激發同學聲情並茂的朗讀全文。

  5、生字教學

  學寫“吉”、“祥”二字,引導同學觀察、描紅,提醒寫好這兩字要注意的地方。來指導同學寫好兩字。

  說效果:

  此課教學,基本上達到了我預設目標,師生都能融情於文。特別讓我感動的是:

  1、請他們自讀二自然段後,我問他們有什麼想說的嗎?同學有那麼多讀後的感受跟我說,比我預想的“潑水節很好玩”,“人們好高興呀”這些話要豐富的多。他們有的說了心中的小問號,有的說了當時的情景,有的說了自身的感受,當時,同學的回答激勵了我,我感覺他們真可愛,真會讀書,更愛考慮。

  2、同學是最真實的,比方弱處置的第三段,禮炮的轟鳴,五彩繽紛的火花,象腳鼓點聲中賽龍舟的局面,給了同學巨大的震憾,讓他們在課堂上情不自禁的歡呼起來。

  然而在唱起歌來,跳起舞來時,我放的是音樂課曾學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輕輕跳》我班同學都會跳,在元旦聯歡會上還扮演過,然而課堂上只聽見唱,沒有幾個人跳,課後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帶,由聽到唱到跳,於同學著想,是必有一個熟悉過程,因此不能達到伴奏帶一響,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為終究是二上學的一首歌,也許在這裡我放有歌詞的歌帶,效果會好些。二,我要學會他們音樂課上那樣跳就好了,能刺激他們的回憶。因此此處為同學著想不夠。

  此外,我希望我評價同學的語言更精煉些,不要重複同學的答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