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美版七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發現與創造》教案(通用6篇)

新人美版七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發現與創造》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人美版七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發現與創造》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人美版七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發現與創造》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材料的特性,學習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再創造。

  2、認識發現與創造和變廢為美的關係。

  3、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對材料美感的發現和創造性利用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觀察、發現材質的美感,運用藝術的手段和豐富的想象力對材料進行合理的利用,創造出具有實用價值和審美特徵的新作品。

  難點:如何根據材料的特點選擇適合的加工工藝進行再創造。

  課前準備:

  各種廢舊材料、多媒體課件、工藝設計作品等。

  教學設計:

  1、匯入新課。

  (1)讓學生將事先收集的各種材料帶到課堂,看看誰收集得多,收集得好。

  (2)讓學生觀察、分析、想想自己準備的各種材料可以製作成何種藝術品?

  2、引導分析。

  (1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藝術創作有什麼意義?這些材料的特性和生活中的用品有什麼聯絡?怎樣設計?

  (2)談一談,不同材料的形態、色彩、肌理給你哪些特殊的感受?你將如何利用它進行藝術創作?

  3、示範演示。

  (1)選擇材料:鋁製可樂罐,工具:剪刀。

  (2)構思:根據材料考慮製作什麼東西(桌子、凳子)。

  (3)進行創作:用剪刀剪出桌子、凳子的外形,再進行裝飾美化。

  4、學生創作。

  (1)根據自己尋找的材料,動手設計製作用於學習與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

  (2)根據材料的美感因素,設計製作裝飾畫,美化我們的學習生活環境。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研究設計方案並交流,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設計活動。

  5、評價建議。

  (1)請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選出優秀作品。

  (3)學習建議:對材料的利用是否巧妙,富有創意?製作的用品是否美觀、實用。

  6、課後拓展。

  課後收集一些材料製成日用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

  新人美版七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發現與創造》教案 篇2

  課型:

  設計,應用

  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目標:

  (1)提高學生對材料的美感和特質的感受力,培養學生髮現並利用廢舊材料創造生活用品的能力。

  (2)透過欣賞使學生髮現並利用廢舊材料創造生活用品。

  (3)使學生養成認真、熱情、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強化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並利用廢舊材料的材質美創作一件生活用品。

  教學難點:

  使作品體現”使用、美觀、環保的現代設計概念。

  教法:講授法、演示法

  學法:觀察、探究、合作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生活中所能見到的各種材料,如:各種紙材、飲料瓶、包裝袋等。

  所需相應的工具,如:剪刀、小刀、膠水、雙面膠等與材料相應的工具。

  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猜謎遊戲

  引出小製作—–鐘錶

  1、用什麼材料製作成的?(紐扣、紙片、布……)

  2、想一想,這些材料有什麼共同點呢?(都是用廢舊材料做的)

  小結:同學們答對了,是的,這個作品是經過發現並用手創造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下第五課

  (板書課題――發現與創造)

  二、講授新課

  1、請同學們觀察圖片,分析書中作品是由什麼材料製作的?(石頭,鉛筆,雪糕棍,飲料瓶蓋,光碟盒……)

  2、用這些廢舊物品製作有什麼意義呢?(環保,好看……)

  小結:美觀,有趣,環保,這些美麗的作品是怎樣製作的呢?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製作的方法。

  3、主要方法有:

  (1)因形選材:先有想法,然後選擇合適的材料

  教師演示筆筒的製作方法及步驟

  (2)因材造型:先有材料,然後看看它像什麼?可以做什麼?教師演示收納箱的製作方法及步驟

  三.欣賞學生作品

  請同學們欣賞一下利用不同材料製作的作品。

  四.動一動手,用一用腦

  利用我們帶來的廢舊材料進行創造生活用品。

  教師巡視輔導

  五.一起分享我們的收穫吧!

  1.作品是否用到廢舊物品

  2.作品設計是否有新意

  3.作品是否實用

  六.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瞭如何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作品,希望同學們透過學

  習這節課能夠養成環保和節約的良好習慣。

  最後,願每一個同學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每一個同學都有一顆熱愛美的心靈

  每一個同學都有一雙創造美的雙手

  板書設計

  發現與創造

  主要方法

  因形選材

  因材造型

  新人美版七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發現與創造》教案 篇3

  教學目標:瞭解材料的'特性,學習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再創造。認識發現與創造和變廢為美的關係,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對材料美感的發現和創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重點:觀察、發現材質的美感,運用藝術的手段和豐富的想象力對材料進行合理的利用,創造出具有實用價值和審美特徵的新作品。

  難點:如何根據材料的特點選擇適合的加工工藝進行再創造,如何根據製作用品的需要尋找、發現合適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以小組為單位,檢查學生所帶的各種材料和學習用品。

  〈二〉、匯入新課:

  1、欣賞課件,讓學生感受各種不同材料所做的藝術裝飾品,體會廢舊材料的妙用。

  2、用手觸控實物範例和自己所帶的材料,給你怎樣的感覺?

  3、結合書本中的圖片,讓學生深入瞭解不同材料所做的物體質感都存在不同。

  〈三〉、師生共同研討裝飾品製作工藝需注意的事項:

  1、圖片對比討論

  2、得出結果:

  (1)、需注意原材料的本身特性。

  (2)、裝飾品製作構思要巧妙,注意大方美觀。

  (3)、製作過程中要運用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

  〈四〉、學生製作,比一比誰的創意具有獨特個性。

  1、學生根據自己的材料,構思創作具有趣味的裝飾品。

  2、以綠色環保為主題。

  3、獨立完成也可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巡還指導)

  〈五〉、作品展示:

  學生自評和集體互評,教師點評。

  〈六〉、:學生完成

  新人美版七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發現與創造》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透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理解材質的不同,美術可以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並能夠分析出各美術種類的特點,理解到美術並不等於是簡單的畫畫概念,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欣賞、感受、體驗、參與、自主、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透過對美術作品的材料和種類的認識,培養自己的審美興趣,從而產生對美術文化的關注、欣賞與探索的熱情。

  重點

  欣賞、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種類的美術作品,引發學生對這些作品的興趣,並進行製作材料的分析。

  難點

  學生能夠獨立、正確地從美術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認識美術作品的門類。

  教學準備

  範作,美術作品工具材料。

  教學方法

  欣賞法,評述法、引導法等。

  板書設計

  在美術世界中遨遊

  美術種類:油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等。

  《出水芙蓉圖》佚名宋中國畫

  《秋瑾》王公懿版畫

  《父親》羅中立油畫

  《秦始皇兵馬俑》秦朝

  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受(看一看)

  1、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小學的美術學習。比如可以說說他們以前的美術課都有學習有哪些內容,都是怎樣上的。

  2、欣賞範作,看後有什麼感想?你們是不是認為上美術課就只是單純的畫畫呢?(學生看著這些美術作品,顯得非常興奮,很好奇,很好地刺激了他們的求知慾。)

  3、思考、交流、討論、發言。

  (二)、展示彙報,交流探討(說一說)

  教師活動:

  1、讓學生把他們喜歡的美術作品(可以是美術展室裡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尋得的)呈現出來,談談它們所具有的各種特點,教師適時進行引導。

  2、閱讀課文,理解帶藍色圓點的美術門類及材料;比較欣賞,課文中哪些美術種類在剛剛同學們最喜歡作品中沒涉及到的。

  3、觀察自己的身邊的都有哪些美術種類,列舉一二。(比如是自己的日常用品,教室的桌椅等)

  學生活動:

  1、展示自己帶來的美術作品,說出它們都具有哪些特性.

  2、閱讀課文,弄清因為材質的不同,美術可以分為哪幾種門類,與美術作品的零距離,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觸覺,加深對美術作品特點的認識。交流探究學習的成果,感受自主學習的愉悅和成就。

  (三)、欣賞評述,拓展思維(賞一賞,辨一辨)

  教師活動:

  1、教師展示不同門類、不同材料的美術作品或圖片,引導學生賞析各美術種類的特點,探索各種材料所體現的美感。學習美術作品所傳遞的美術文化。(對作品進行分析,比如創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個性、經歷等;材質的不同,美術作品所呈現的特點有哪些區別;中國畫為何姓“中”,宣紙外國有生產嗎?看到埃及的金字塔,又讓我們想到什麼?只是一建築物嗎?)

  2、展示美術作品或美術工具對學生進行競猜,辨析各美術材料和種類。(提供美術作品或美術工具,讓學生分組選擇對猜。)

  學生活動:欣賞,競猜。

  (四)、歸納感受,拓展探討

  教師活動:

  1、請學生用一句話來表達,對這堂美術課的感受。

  2、引導學生髮現、認識身邊美術材料,巧用本土資源,引導學生注意環保,關注新興的高科技材料。

  3、淺談現代藝術與大自然的。(以羅伯特.史密斯的防波堤為例)

  學生活動:談課堂感受,說身邊可以用來創造美術作品的材料及由此帶來的思考。

  設計意圖:放飛學生的想象,關注身邊生活,關注身邊美術,讓學生暢所欲言,成功展示自我,體驗探究學習帶來的快樂。

  教學反思

  本節課讓學生關注身邊生活,關注身邊美術,讓學生暢所欲言,體驗探究學習帶來的快樂。

  新人美版七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發現與創造》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瞭解材料的特性,學習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性,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再創造。認識發現與創造和變廢為美的關係,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對材料美感的發現和創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重點:觀察、發現材質的美感,運用藝術的手段和豐富的想象力對材料進行合理的利用,創造出具有實用價值和審美特徵的新作品。

  難點:如何根據材料的特點選擇適合的加工工藝進行再創造,如何根據製作用品的需要尋找、發現合適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圖片或多媒體匯入,讓同學們猜一猜這些圖片的物體是如何做成的,是用何種材料做成的,構思巧妙之處在哪裡?

  二、新授

  讓學生將之前收集的各種材料帶到課堂。

  (1):讓學生觸控、觀察材料,按不同的質地、質感等分類。

  想一想:這些不同的質感、色彩、形狀的材料給你哪些特殊的感覺?

  (2):想一想這些材料可以作成什麼日用品,來美化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

  教師結合課件或範例圖形、圖片講解對比與和諧、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的運用。

  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範例,再次體會對材料的巧妙使用。

  三、課堂練習

  輔導學生根據已有材料進行構思,創作一件實用的作品。

  教師巡視各組,師生共同討論、構思,幫助學生解決疑難。

  四、小結

  新人美版七年級上美術教學設計《發現與創造》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本課不是從傳統的角度介紹各個畫種,而是以材料來區別不同的畫種,力求使學生明白畫種的不同,是因為畫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課還希望透過對一些現代藝術的介紹使學生明白隨著時代的前進,美術材料也在不斷地出現新的變化,新的材料會帶來新的審美觀念。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欣賞課本的圖片,並引導學生回憶在小學時欣賞過的圖片,進行美術作品製作材料的分析。

  (二)難點:學生能夠獨立、正確地從美術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認識美術作品的門類。

  三、教學過程設計

  探究性學習要特別強調學生進行研究。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學習、探究的氛圍,要有探究的課題。這節課的探究題目就可以確定為:“是什麼決定了美術門類的不同?”

  1、教師放映幻燈或者錄影片,向學生展示美術世界的豐富多彩,為學生創設一種置身於美術作品之中的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細部,讓學生看出不同畫種的效果,甚至能夠看出不同的材質。

  2、回到課本上的圖片,具體地分析每幅作品由於材質的不同,使得美術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學生的自行探討為主,教師適當地加以補充)。如將《父親》和《秋瑾》對照,同樣是畫人物,它們有什麼不同?(可以從色彩、光線、立體感等方面相互對照)

  3、教師設計一些類似智力測驗式的思考題,看學生是否能夠將藝術作品和材質正確地“掛鉤”,一邊看作品,一邊正確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課前,師生均應準備一些畫作印刷品、幻燈片或錄影等以補充課本內容。像學生甲指版畫《秋瑾》,學生乙找出版畫用的材料;學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學生乙就要指出書上圖片中的浮雕;學生甲出示“水彩畫”的卡片,學生乙就要從課本外找出一張水彩畫的作品。

  4、為了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可以從課本之外找一些圖片,讓他們做出分析和答案。

  5、找出一些圖片留給學生作課外的探索。如設計領域的廣告,就有不同的材質。如版畫中的銅版畫、石版畫都可以讓學生了解,但不要在課上花費太多的時間。透過課外的探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地學習知識,為他們創造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機會。

  6、小結:這一課,我們認識了美術世界的廣闊性,瞭解了按材質的不同美術的分類。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讓我們去發現,去鑑別,進而去創造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