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通用10篇)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1

  【設計意圖】

  讓幼兒瞭解廢棄的塑膠袋、泡沫用品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及危害。

  【教案目的】

  1、讓幼兒瞭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功能,並能作好記錄。

  2、能運用手、眼親身體驗,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3、瞭解這些汙染造成的危害,從此關心周圍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透過實驗瞭解各種口袋的功能。

  難點:端正自己的環保意識,正確的對待可回收資源的利用。

  【教案准備】

  1、積攢不同質地的口袋(布袋、紙袋、網兜、塑膠袋);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書、乒乓球、水果、豆子、毛巾、水;

  3、每人一份記錄表格;

  4、事先讓幼兒觀察生活中口袋的存在;

  5、PPT《白色汙染對環境的危害》,有關“聚丙乙烯”的影片。

  【教案流程】

  一、以遊戲“看看我的口袋裡有什麼”引出課題。

  1、個別幼兒兜裡有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小塑膠袋一個。

  2、讓幼兒透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

  3、教師依次出示各種口袋,引導幼兒瞭解它的用途。

  二、鼓勵幼兒大膽實驗操作,並探索發現。

  1、根據教師準備好的材料,先看,先想什麼物體能裝進各口袋中。

  2、再請幼兒透過實驗證明,並採用多種材料操作。

  3、讓幼兒對實驗結果做記錄。

  4、師幼總結實驗結果,網兜不能裝水及細小的物品,紙袋和布袋不能裝水,應為這兩者都具有吸水性。

  三、觀看PPT《白色汙染對環境的危害》及影片,讓幼兒直觀的瞭解塑膠袋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1、請幼兒線觀看影片,知道塑膠袋中含有聚丙乙烯的物質,瞭解它對大自然的危害。

  2、播放PPT,切身感受白色汙染的危害。

  3、師幼共同討論,如何針對這一現象,又該如何應對呢?

  四、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應該愛護環境,合理的處理塑膠製品,爭做環保小使者。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進行,開展這樣的活動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探索慾望和理解能力,初步讓幼兒瞭解科學活動的過程。

  A部分:以遊戲開始,透過在個別幼兒兜裡有老師準備的小塑膠袋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透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透過教師出示各種口袋的引導多數幼兒億初步瞭解口袋的用處。

  B部分: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實驗探索發現口袋的用處,並對結果進行記錄。透過總結,得到結論,根據口袋的自身特性幼兒都已知道網兜不能裝水極細小的東西,布和紙都具有吸水性,所以這兩種質地的口袋都不能裝水。明確根據《育兒天堂指導綱要》中的要求,體現師生互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做好引導,幫助幼兒完成。

  C部分:透過觀看PPT及影片,讓幼兒討論白色汙染給環境帶來的危害,且知道“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幼兒都能積極發言,這種方式不僅鍛鍊幼兒的觀察力,也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欲。

  這節活動課結束後,我也在反思,覺得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觀看影片過程中,有一段沒有聲音,導致幼兒頓時失去觀看的積極性,應該在上課之前對所需的裝置及材料反覆檢查,以免出現漏洞。我覺得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節活動,不斷從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使每節活動能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瞭解火箭的基本構造,並嘗試用多種材料自制火箭。

  2、發展幼兒的動手及想象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航空知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孩子對火箭的興趣及初步的瞭解。

  2、範例,幼兒收集的各種瓶子,色紙、鉛畫紙、蠟筆、即時貼、剪刀、膠水、雙面膠等。

  活動重點:

  能積極嘗試自制火箭。

  活動難點

  火箭頭的製作和各部分的貼上。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1、出示“神六”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2、航天科學家真了不起,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小航天科學家,自己動手來做一個火箭。

  二、觀察討論

  1、說說火箭的主要結構。

  2、重點介紹火箭頭的製作方法。

  三、探索操作

  1、幼兒按意願選擇材料製作。

  2、指導幼兒進行貼上組合,製作火箭頭。

  3、對有創意的幼兒及時表揚,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四、展現交流

  1、幼兒展示自制火箭,共同參觀並請個別幼兒介紹。

  1、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航空知識的興趣。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知推力的作用——克服物體的靜摩擦力,從而使其傾倒。

  2、感知推力的作用點的不同,產生的效果(使物體傾倒)也不同。

  準備:

  1、多米諾骨牌若干。

  2、顏料、毛筆,畫有圖形的紙若干。

  3、寬敞平整的活動場地。

  4、多媒體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骨牌推骨牌。

  1、師:“今天我們來玩一種很特別的遊戲——多米諾骨牌,小朋友請看。”

  教師出示第一列骨牌。推倒第一塊後,一塊接一塊,逐個被推倒。

  2、教師出示第二列骨牌,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討論發現骨牌的排列方法。

  3、“骨牌為什麼會一塊接著一塊地倒下呢?”(幼兒討論)

  引導幼兒討論後發現:只要推倒第一塊骨牌,它就會碰到自己前面的一塊,會把它推倒,就這樣一塊推一塊,直到骨牌全部倒下。

  4、幼兒按照老師的要求,將骨牌排列成一橫排,進行遊戲。

  5、老師小結。

  二、骨牌新連線。

  1、師:“骨牌排成豎排和橫排都能夠推倒,那麼排成其他的圖形會怎麼樣呢?”

  2、幼兒自由選擇圖形,自由結伴,合作遊戲。

  3、幼兒交流討論,分析不能倒下的原因。

  4、師:“多米諾骨牌這種好玩的遊戲,不光小朋友喜歡,世界上很多的大人也很喜歡,而且他們還舉行了各種有關多米諾骨牌的遊戲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觀看圖片)

  5、師生共同設計一種圖案,在地板排列骨牌,觀看骨牌連續傾倒的景象。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4

  設計意圖:

  由於進行城區改造,孩子們從大人的議論中得知我園面臨著搬遷,他們對新幼兒園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和嚮往。因此,我結合大班幼兒愛玩拼圖遊戲的特點,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興奮點,從幼兒最熟悉的幼兒園的照片入手,引導幼兒在拼拼玩玩中探索並交流拼圖的方法和秘密,讓幼兒在動手動腦中獲得經驗,親歷和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發展幼兒觀察、判斷、合作等技能,體驗發現、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動手動腦,瞭解圖與圖之間的關係,探索拼圖的基本方法。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大頭針、透明即使貼、操作材料1、2、3、音樂。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

  1、出示一張照片,由小至大展開,請幼兒猜一猜,照片裡拍的是什麼地方。

  2、出示幼兒園新圖紙,引出本次活動主題。

  二、填一填出示被破壞的第一部分圖紙,完成第一次拼圖任務。

  1、幼兒拼圖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拼圖:你拼的是什麼?是怎麼拼的?

  3、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在拼圖的時候用了很多方法,看形狀、顏色、圖案,還要看大小。

  4、我們拼的是圖紙中的哪個地方呢?

  三、拼一拼——出示被破壞的第二部分圖紙,完成第二次拼圖任務。

  1、幼兒拼、送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拼圖T:告訴大家你拼的是什麼?你用了哪些方法?

  四、合作拼——出示被破壞的第三部分圖紙,四人一組合作,完成第三次拼圖任務。

  1、幼兒合作拼圖。

  2、說說自己一組拼的是什麼?

  3、啟發幼兒將四組圖片合拼。

  五、結束活動。

  1、驗證拼完的圖紙和原來的圖紙是否一樣,體驗完成任務帶來的愉悅感。

  2、邀請客人老師到我們幼兒園來參觀,跟客人老師再見。

  活動反思

  1、與幼兒一日常生活緊密相聯

  對於在幼兒園生活的孩子來說,一日活動既豐富又有規律,

  孩子們對一些固定的活動時間已比較熟悉。從他們的一日生活入手,設計組織活動,既激發和保持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又透過感知特定時間與相應活動的對應關係,加深了幼兒對時間的連續性、可測量性的認識。

  2、巧妙利用幼兒的手錶

  過去我在和孩子一起認識時間時往往使用自制的手撥鐘面,由此出現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孩子對於分針的走動很敏感,但容易忽略時針的變化,如在撥半點時,他們常常把分針指在數字6上,而時針依然指在整點數字上。針對這一情況,我在這次活動中採用了孩子們的手錶,它的時針和分針是連動的。在撥撥玩玩中,孩子們知道了撥動的方法,又弄清了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關係,真是一舉兩得。

  3、鼓勵幼兒運用生活經驗

  這次活動,我給孩子們提供了兩種不同的製作內容,供他們選擇。其中“我的一天”是自己制定作息時間,孩子們可以自己設計、安排一日生活,合理制定時間。有的說“我要8;00起床”,有的說“我10:00要去學鋼琴”,有的說“我下午3:30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們製作的時間表各具特色,充分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經驗。

  4、 提供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間

  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從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有利於孩子積累成功的體驗,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為此,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間,孩子們的作品既可佈置在牆面上,也可懸掛在空中。這些作品成了環境佈置的一部分,孩子們不時地議論、指認,主動積極地與環境互動作用,加深了對時間的認識。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5

  一、活動題目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聰明的黑貓警長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透過遊戲感知澱粉遇碘會變色,從而激發學習的慾望,提高觀察的全面性、思維的發散性及操作的協調性,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慾望。

  三、適用物件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麵糰、盤子、碘酒、黃瓜、胡蘿蔔、洋蔥、土豆、西紅柿。

  五、活動過程

  (出示黑貓警長頭飾)小朋友,你們好,我是黑貓警長,今天請你們幫我一個忙,好嗎?壞老鼠一隻耳帶領一群壞蛋在森林裡搞破壞,可是我們警察學校人手不夠,你們願意加入警察學校當一名警察嗎?

  做一做:自己做澱粉。

  我們先練爪子和眼睛,請警士將盤子裡的麵糰放在清水中抓一抓,一直把麵糰抓小,等盆中澱粉水沉澱一會後,輕輕倒掉上面的清水。

  幼兒把麵糰放在清水裡反覆抓,看到清水變成白色,還有白色的東西沉在盆的底部。

  試一試:碘酒滴入澱粉水中會變顏色嗎?

  教師:(出示碘酒)這裡有一瓶消毒用的藥水叫碘酒,我們打針時用它來消毒,現在把碘酒滴人揉過麵粉的水中,看看有什麼變化。

  幼兒:碘酒滴人澱粉水中,澱粉水變成藍色了。

  幼兒討論:蔬菜中有澱粉嗎?

  試一試:哪種蔬菜中含有澱粉?

  幼兒將碘酒滴在各種蔬菜(黃瓜、胡蘿蔔、洋蔥、馬鈴薯、西紅柿、藕片)上,觀察顏色的變化。

  說一說:我的發現。

  (1)馬鈴薯片、藕片遇到碘酒,變成藍色。

  (2)黃瓜、洋蔥、西紅柿、胡蘿蔔滴上碘酒後沒有變色。

  遊戲:捉小偷。

  (電話鈴聲)警長接聽電話:“不好了,森林中的糧倉被偷,我們馬上過去檢查現場。”警長手拿“噴射槍”(裝了碘酒的噴壺)衝向門外。

  (1)尋找腳印。帶領幼兒進入倉庫現場,仔細檢查現場,不放過小偷留下的任何痕跡(幼兒在泡沫板上尋找腳印)。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怎麼發現的?幼兒討論回答:糧倉被偷,地上有小偷的痕跡,用“噴射槍”可以找到小偷。

  (2)尋找罪犯。我們隨著腳印找一找,看看還能發現什麼(發現老鼠)?這裡有兩隻老鼠,但它們都說沒有偷倉庫的東西,你們有什麼辦法查出誰是小偷?(討論並啟發幼兒用碘酒檢查小偷的爪子,幼兒實驗。)

  六、背景資料

  麵粉和碘酒是我們生活中常接觸的東西。麵粉裡含有大量的澱粉,當它和碘酒相遇時會產生化學變化。在許多的食品中,如蔬菜、水果中都含有澱粉,只是含量有多有少。在生活中,把切好的土豆放在水裡一段時間後,在盆底就會有沉澱物,這就是澱粉。碘酒中含有碘,常常作為消毒用品,用來清洗傷口和打針前的消毒。

  活動點評

  聰明的黑帽警長活動方案是利用澱粉遇碘變藍的化學原理設計的。活動的材料是碘酒和澱粉,它們都是幼兒生活中接觸到的物品,而且無毒無害,實驗現象明顯。在活動中,幼兒透過親手揉麵粉、找澱粉等活動,感知變化的現象,瞭解活動的過程,增加了對科學實驗活動的興趣。活動不要求幼兒瞭解變化的原理。從活動過程來看,教師運用了先實驗,再感知,最後用遊戲活動結尾。活動各個環節緊湊。

  澱粉遇碘變藍的實驗可以結合體育活動設計成“算題賽跑”,用澱粉事先寫好算術題,貼在黑板上,幼兒拿著裝有碘酒的噴壺把題噴出來,用彩筆寫出得數。活動可分幾組完成,也可以結合語言和美術活動設計成“奇妙的畫家”,事先用澱粉畫出一幅幅有故事情節的畫,再用碘酒噴出來。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6

  活動目標:

  透過實驗,讓幼兒簡單瞭解滅火器滅火的奧秘。

  活動準備:

  1、一次性杯子若干, 2至3釐米的短蠟燭若干,打火機,滅火器。

  2、醋,小蘇打,水。記錄用的筆和紙。

  過程實錄:

  1、出示滅火器,激發興趣。

  師:這是什麼?我們用它來幹什麼?

  幼:這是滅火器,滅火用的。

  師:說起滅火器滅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呢。

  (教師講述故事《滅火比賽》,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第一次操作。

  師:滅火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們請運動員上場。(教師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蘇打,依次介紹“運動員”名稱,幼兒拍手錶示歡迎“運動員”入場。)

  師:今天的比賽是這樣的,我們把蠟燭點燃放在三隻杯子底部,分別請水、醋、小蘇打來滅火,以蓋住杯底為準。比賽前請你猜一猜誰能把火給滅了?把你的想法記錄下

  (1)、幼兒預測實驗結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標記作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不能滅火,用“V”表示能把火給滅了。

  幼:我用“O”表示能滅火,“△”表示不能滅火。

  (2)、幼兒分組操作進行驗證,並記錄操作結果。

  師:剛才記錄的只是我們的猜測,到底誰能滅火,要試過才會知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誰才是真正的滅火大王。

  (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操作邊記錄,並要求幼兒倒入水、醋、小蘇打的時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蓋住杯底為準。絕大多數幼兒操作時很興奮,特別是當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同時,簡直就是手舞足蹈,而當結果與猜測不同時,便會地發出嘆息或露出失望的樣子。更有個別幼兒因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師就鼓勵幼兒大膽嘗

  (3)、討論操作結果,對操作記錄進行講評。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怎樣的?這回你們用什麼標記記錄?

  幼:我猜的和做出來的不同。我以為醋很酸,會把火酸滅了,結果沒有滅。我用“~”表示火滅了,“[{-}]”表示火還在燒。

  幼:我全猜對了,火全滅了。我用“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並探索讓紙站得穩得多種方法。

  2.探索透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

  3.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白紙人手若干張、書若干本、記號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出示書和紙

  1、老師:書和紙這對好朋友,今天發生了爭執。

  瞧!書神氣地說道:"當我站起來的時候,能穩穩地站住!"老師操作:書本穩穩地站著。

  可是,紙聽了很不服氣,說:"你能站,我也能穩穩地站著!"

  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

  請幼兒交流介紹自己的猜測,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到底你的好辦法能不能幫助紙穩穩地站起來?

  2、老師在後面的每個桌子上都放了許多紙,待會請你去試一試你的辦法,並把你的方法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在記錄紙上。(出示記錄紙)

  3、幼兒操作,老師巡迴瞭解幼兒操作情況。

  4、集合幼兒,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小結:紙真神奇,大家透過折、卷等方法,改變它原來的形狀後,使紙站了起來,紙開心極了,它在你們的幫助下終於穩穩地站起來了。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

  可是,書又說了:"我不僅能站站住,而且還能把你紙穩穩地托起來呢!"老師演示,書托起一張薄薄的紙。

  1、紙也能托起書嗎?幼兒猜測。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請幼兒再次實驗。

  幼兒根據記錄表講述,教師進行小結。

  四、提升難度(幼兒第三次實驗)。

  你們聽,書又說了:"你才托起一本書,我可是能托起好多紙呢!"老師演示,書托起好多紙。

  1.紙也能托起很多書嗎?幼兒猜測。

  2.教師交代操作要求,幼兒實驗。

  小結:教師統計託書最多的是哪一種形狀的紙?

  五、總結。

  紙的支撐力跟它接觸的地方、高度都有關,上下接觸的面大,它的支撐力就大,相反,接觸的面小,力就小。在這個活動中,還有好多科學知識呢,我們以後再去慢慢探索。

  六、拓展生活經驗。

  1、在生活中有好多東西也使用這種方法使它們的力氣大起來的。

  2、教師舉例講述。

  七、延伸活動。

  請幼兒找找幼兒園裡有哪些東西也是使用這種方法的?

  活動反思:

  我一走進教室,學生眼睛一亮,大聲拍掌歡呼“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分別兩個月的第一次見面,學生讓我很感動。教室裡剛安靜下來,立刻又有學生站起來說,“高老師,你不在的時候,老師都不讓我們到外面去觀察!”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和他們解釋。是不是他們把科學課理解成了遊戲。

  紙張對於三年級的.孩子已經不陌生,他們一口氣說出了紙的很多特點:很滑、有點硬、有點軟、很白、什麼顏色都可以。

  我讓他們把我提供給他們的實驗紙揉成一團,然後再展開,觀察有什麼變化,他們又說出一大堆來;我讓他們將紙撕開一個邊,觀察邊緣有什麼特點,他們驚喜地跳了起來:“有毛毛!”其他孩子立刻也撕開看毛毛,有的孩子不斷地揉紙,然後驚喜地舉手告訴我,不用撕開,只要使勁地揉,紙也會“生毛毛”的。教室裡立刻出現了“嚓嚓嚓”的揉紙聲,立刻又出現了一大片的驚歎:“真的有毛啊!”“老師,‘紙毛’是從哪來的?”“從樹上來的,因為紙是樹做的,對吧,老師?”“哎呀,好多灰啊,不要搓啦。”。

  我無奈而又欣喜地看著這群調皮蛋,心裡好開心。教室裡的聲音很吵,我注意到在我的提醒下,一部分孩子已經開始將紙的特點向科學本上記錄了。這個習慣,是我最想他們培養的:及時記錄,及時思考。

  下課了,一個孩子突然跑上前來,摟著我的脖子,附在我耳邊說,“老師,我知道一個秘密,明天,有一個人要送你禮物。”說完,他飛似地跑回座位。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觀察冬季自然現象,知道冬季氣候的只要特徵。

  2.瞭解動物,植物過冬的方式。

  3.學習初淺的分類,統計知識。

  4.學習用折剪貼等方式合作開展美工活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6.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動物,植物過冬的方式。

  2、難點:觀察冬季自然現象,知道冬季氣候的只要特徵。

  活動準備

  1.大幅冬天背景圖一張,有關動物,植物過冬的圖片若干。

  2.音樂磁帶.雪花頭飾。

  3.分類統計表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4.小動物圖片,白紙.彩筆.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冬天到了

  1.遊戲<<大風和樹葉>>和音樂表演<<雪花姑娘>>匯入主題冬天來了。

  2.請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說一說冬天的感受(天氣冷,手凍僵了......)。

  3.出示畫面,激發幼兒尋找冬天的樂趣,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冬天的主要特徵,啟發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較連貫描述觀察的結果,豐富幼兒已有的經驗。

  二、動物過冬辦法多

  1.教師小結,匯入下一環節:人很能幹,能想出很多辦法使自己暖暖和和地過冬,那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呢?

  2.聽故事<<小松鼠找朋友>>,請幼兒講述動物過冬的辦法,並將相應的動物圖片貼入背景圖中,幫小動物安家。

  3.在幼兒觀察,講述的基礎上教師簡單歸納動物過冬的辦法(有換皮毛的.有冬眠的.有儲存糧食的.有飛往南方的)強調動物有適應季節變化保護自己的能力。

  4.幼兒操作:按不同的過冬方式給圖中動物進行分類,學習用表格統計。

  三、植物過冬有辦法

  1.引導幼兒思考:人和動物都有辦法度過寒冷的冬天,植物用什麼方法過冬呢?

  2.透過看圖片,觀察實物知道樹木有落葉樹和常青樹幾種,瞭解他們的過冬方式。

  3.出示黃瓜西紅柿,鮮花,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討論:這些都是春夏的蔬菜.鮮花,為什麼冬天也有呢?讓幼兒瞭解大棚養殖,玻璃暖房種植,給樹捆草繩等人們幫助植物過冬的方式。

  四、美麗的雪景

  1.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能留住冬天嗎?(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停地輪換的)。

  2.討論留住冬天的辦法。

  3.分組活動(折剪雪花.畫雪人,幫小動物安家)然後合作佈置一幅美麗的冬景圖,把冬天留在我們的教室裡。

  五、暖和我們的身體

  帶幼兒到戶外做走跑跳等交替動作的遊戲,使幼兒知道冬天的天氣寒冷,多活動能使身體暖和,教育幼兒不要怕冷。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感受冬天帶來的歡樂。孩子們對冬天感興趣,非常急切的表現出自己的感受,老師也給孩子自由表現得機會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較好的調動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孩子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觀察瞭解各種各樣的鐘表,知道它們的不同外形特徵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探索各類鐘表的構造,對各類鐘表的動力來源感興趣。

  3、能積極表達探索的結果,並延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外形各異的機械鐘錶、電子鐘錶、光能鐘錶佈置成"鐘錶展覽會"。

  2、停止走動的鐘表(沒有動力源)若干以及電池、發條旋柄等若干。

  3、實物投影儀一臺。

  4、座鐘、掛鐘、手錶等標記卡,機械錶、電子錶、光能等標卡。

  5、幼兒人手一個可拆卸的小鐘,人手一個小框子或小盒子。

  6、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兒歌匯入,引出鐘錶。

  1、教師朗誦兒歌《太陽和小兔》,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小兔和太陽真是好朋友,小兔每天看著太陽,太陽到哪兒了它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可是,有一天太陽沒有出來,小兔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了?怎麼辦被?(引發幼兒討論,知道鐘錶可以看時間)

  二、參觀《鐘錶展覽會》,感知各種各樣的鐘表,發現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1、教師:用你的眼睛看一看、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用你的耳朵聽一聽,比較一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分散觀察)。

  2、教師:鐘錶展覽會上有哪些鐘錶?它們什麼地方相同?什麼地方不同?鍾是什麼樣?表是什麼樣?

  3、教師:為什麼要造各種各樣的鐘表?它們有什麼用處?這些鐘錶適合在什麼場合用?

  4、教師小結:

  ①座鐘一般適合放在桌子上、櫃子上,方便我們觀察瞭解時間。(出示表示座鐘的標記卡)

  ②這些鍾適合掛在牆壁上,我們叫它們掛鐘或壁鐘。掛鐘節約空間,不佔地方,掛鐘的面積比較大,站在遠處也能看清時間,(出示表示掛鐘的標記卡)。

  ③手錶和掛錶(懷錶)比較小,可隨身攜帶,方便人們隨時觀察瞭解時間。(依次出示手錶、掛錶等標記卡)

  三、探索鐘錶走動的秘密,學習根據不同的動力源為鐘錶分類。

  1、教師:為什麼這些鐘錶會不停地走動?(把幾隻鐘錶放在影片展示儀上,使鐘錶指標走動或數字閃爍陳為特寫畫面)你知道鐘錶走動的秘密嗎?

  2、教師:是什麼給了鐘錶不停走動的力量呢?你想揭開鐘錶走動的秘密?

  3、幼兒操作活動,鼓勵幼兒開啟一些鐘錶的後蓋觀察(或教師開啟後蓋,讓幼兒觀察鐘錶的內部構造)

  4、幼兒講述自己發現的秘密。(把幼兒開啟後蓋的鐘放在影片展示儀上展示給幼兒觀看,知道幼兒鍾裡面有電池,是點給了它轉動的能量;有的鐘表是透過上緊發條帶動零件轉動的;還有的光能鐘錶,能透過外表的光線提供能量是鐘錶轉動的)

  5、教師邊總結邊演示相應的鐘表:鐘錶的種類很多,儘管它們都有鐘面,但是,在鍾裡面藏著各自的秘密。像這些用發條使轉軸帶動鐘錶的我們叫它機械錶(鍾),靠電池帶動的叫電子錶(鍾),靠光線帶動的叫光能表(出示各類鐘表的標記卡)。

  四、遷移經驗,操作實踐。(擺弄,對於孩子探究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

  1、教師:這裡有一些鐘錶停止不動了,你們有什麼辦法讓它們"複習"嗎?(出示電池、發條旋柄等,這個環節也可以放在延伸活動或者區角活動進行)

  2、幼兒操作活動,提醒幼兒將拆卸下來的不見放在筐子或盒子裡。

  五、引發幼兒繼續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索習慣。

  1、教師:今天我們大家都做了一回鐘錶大師,知道了鐘錶有座鐘、掛鐘……(教師的手指標記卡片),我們還發現了鐘錶肚子裡面的秘密,它們有的是機械的,有的……(手指標記卡片)2、教師:關於鐘錶,你們還有什麼問題?

  3、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引導幼兒關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鐘表,如:防水、夜光、指南針……等功能。

  4、教師:在很早以前,人們沒有製造出鍾和表,當時的人們是怎麼計時的呢?鐘錶上這麼多數字、短線有什麼用呢?我怎麼看時間呢?以後,你們還想造出什麼樣的鐘表呢?請大家一起幫我尋找答案哦!

  科學課幼兒園大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爬行方式,瞭解蝸牛的生活環境與習性。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透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放大鏡、玻璃瓶、塑膠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種食物等。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雨過天晴,帶領幼兒到野外捉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喜歡住在什麼地方。提問:你是在哪兒捉到蝸牛的?捉了幾個?

  二、採用多種方法觀察蝸牛

  1、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說出其特徵。

  2、用手觸控蝸牛的身體和殼,輕觸蝸牛的“角”,看有何反應。

  3、將蝸牛分別放在塑膠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觀察留下了什麼,從玻璃板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

  4、遊戲:蝸牛賽跑。每個幼兒選取自己的“最佳選手”參賽,看哪個蝸牛獲得冠軍,從而觀察蝸牛的爬行方式。

  5、讓蝸牛相互揹負著爬行。觀察大蝸牛馱著小蝸牛、小蝸牛馱著大蝸牛爬行有什麼不同,小蝸牛馱闐大蝸牛是怎樣爬行的。

  6、讓蝸牛在豎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調轉木棍的方蝸牛(大班科學)向,看看蝸牛會怎樣,蝸牛為什麼掉不下來?

  7、幼兒自由觀察,引導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方法。

  三、喂蝸牛

  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食物喂蝸牛,觀察一下它們愛吃什麼。

  四、養蝸牛

  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蝸牛的條件。

  創設下列不同條件,讓幼兒觀察,動腦思考:你想將你的蝸牛放在哪個“家”裡飼養?為什麼?

  1、將蝸牛放入空瓶中,瓶中蓋上玻璃。

  2、將蝸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蓋上紗布。

  3、將蝸牛放入有幹沙的瓶子裡,瓶口蓋上紗布。

  4、將蝸牛放入有溼沙的瓶子裡,瓶口蓋上紗布。

  鼓勵幼兒想辦法為蝸牛創設更好的“家”。

  幼兒在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樂曲中,模仿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