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通用10篇)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學會用"如果……,那該多好啊!"的句式完整表述。

  2、能積極用語言、動作等形式大膽表述對畫面的理解。

  3、懂得不盲目模仿別人,做自己是最快樂的事情。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5、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活動準備:

  《小豬變形記》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啟發幼兒閱讀故事的興趣。

  1、出示圖片"小豬",觀察小豬表情,簡單瞭解"無聊"的意思。

  教師:這是誰?它是一隻怎樣的小豬?(今天這隻小豬有點無聊。無聊是什麼意思?)

  (二)結合圖片分段講述故事,理解故事情節。

  1、出示"長頸鹿吃樹葉"圖,引導幼兒學說句式"如果我變成長頸鹿,那該多好啊!"教師:小豬是怎樣看長頸鹿的?(仰視)請你來學一學。小豬接下來該怎麼做?

  2、出示"小豬踩高蹺"圖。豐富詞彙:細細長長。幼兒用動作體驗小豬踩高蹺的感覺,提醒幼兒不做危險動作,注意安全。

  教師:小豬做的高蹺怎樣的?(細細長長)小豬踩了高蹺與剛才有什麼不一樣?幼兒感覺一下。

  3、引出"斑馬"圖,鼓勵幼兒用動作、兒歌模仿小豬變成斑馬的過程。

  教師:小豬走呀走,他遇到了斑馬,這麼高的小豬碰到了這麼矮的斑馬,他會和斑馬說些什麼呢?這時候小豬說話的語氣怎麼樣?我們一起學一學。(學習與斑馬的對話,感受小豬神氣、得意的心情。)教師:斑馬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斑馬為什麼要笑小豬?斑馬會對小豬說什麼呢?

  教師:還沒等斑馬說完,哎呀……小豬怎麼了?小豬摔了一跤,它會怎麼想呢?(引導幼兒學說:如果我變成斑馬,該多好啊!)教師:小豬會怎麼做?它模仿成誰了?

  4、引出"大象噴水"圖,瞭解小豬變成大象的過程,猜測小豬是否成功。

  5、出示"小鳥飛翔、小豬遇小猴"圖,瞭解小豬變成小鳥的過程,講述小豬遇到小猴的情景。

  6、出示"小豬與同伴掉泥潭"圖,引導幼兒觀察小豬的心情變化。

  7、介紹故事名稱,教師用圖示記錄故事情節。幼兒討論小豬是怎樣讓自己獲得快樂的?

  (三)完整欣賞故事。

  (四)情感遷移與拓展。

  1、重點觀察最後一幅畫面,感受小豬找回自己的高興心情。

  2、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懂的:做自己才最快樂。

  活動延伸:

  表演活動:幼兒自選角色與道具,教師指導幼兒繼續表演。

  活動反思: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一些自我意識也逐漸建立,同時也開始了“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思想歷程,這個歷程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但同時往往也是漫長而曲折的。《小豬變形記》這本繪本就是用一種奇妙的方式給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個歷程:一隻百般無聊的小豬一心想要改變自己的形態去模仿其他的動物,想從中尋找到快樂和幸福,可他各種奇異的創舉都以鬧劇告終,最後才發現原來對他來說,做自己,最快樂!

  本書用明亮的色調展現了小豬自我探索的心理過程。借肋了圖畫書的形式,所以就顯得特別的好笑和讀起來也特別輕鬆。

  在活動中,我主要採取了邊觀察邊講述故事的形式,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思考、猜測、想象,一步步瞭解故事的發展。在開始部分,從封面切入,激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興趣:這樣的小豬你見過嗎?小豬變成了什麼?小豬為什麼要變形呢?它還會變成什麼樣呢?這時,孩子的興趣已經上來了,不知不覺中產生一種想了解故事內容的期待。接著,教師又引導孩子猜測情節的發展:如當小豬變成長頸鹿之後,碰到了斑馬被笑之後,他還會變成誰?讓孩子們仔細觀察畫面,體會畫面上所蘊涵的意思,還引導孩子大膽講述,讓孩子去體會故事以外的情節。特別是講到小豬與小動物之間的對話時,師生分角色扮演小動物來模仿小豬與小動物當時的對話及神態,使活動的氣氛活躍起來了。以至於後來一碰到什麼動物孩子們馬上會說出小豬變成誰?活動中,孩子主動參與,興趣盎然。而且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適時設疑,給孩子們創設的想象思考的空間,讓孩子們在聆聽中思考,在思考中懂得:欣賞自己,做自己是最快樂的。

  在這個故事片段中,我讓幼兒猜一猜小豬遇到長頸鹿會想些什麼?他會怎樣向斑馬炫耀?後三個片段開始我試著停頓,讓孩子接著說一說他會怎麼打招呼。這樣的過程孩子發展了語言,在後面創作故事的環節裡,孩子們發揮想象,並讓自己說的話與文字語言結構一致。讓語言發展滲透在無形之中,這樣的訓練有助於學生在自由讀書過程中關注語言,自覺發展語言。

  在課堂操作中,我為了追求環節的完整,節省時間,很多地方處理匆忙,給孩子的時間和空間較少如果在課堂上讓孩子多展示一些,更有助於孩子對故事本身的喜愛,和對閱讀的嚮往。小豬變其他動物時能抓住動物的特點,讓孩子們說一說,就更加有實效性,最後就不會出現小豬變星星等的回答。所以讀書是孩子的快樂,他們才應該是主角,在今後的繪本閱讀課上,應該給孩子更多發表言論的機會,讓閱讀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2

  教案目標:

  1、 閱讀觀察大紙箱的畫面及變化,嘗試講述繪本內容。

  2、 說說、演演、玩玩大紙箱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3、在閱讀活動中,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案准備:

  1、繪本《大紙箱》和書袋若干。

  2、大紙箱若干、桌布一塊。

  3、課件。

  教案過程:

  (一)紙箱匯入,激發興趣。(2分鐘)教師:小朋友們,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玩玩吧。

  教師:咦,這裡有個大紙箱,你們看像什麼呀?

  (二)熟悉繪本,理解故事。

  1、出示繪本,部分導讀。(3分鐘)教師:猜猜大紙箱裡會有什麼?原來有一本書。這是一本什麼書呢?你們看看封面上有什麼?封面上也有個大紙箱,你們想看嗎?請小朋友們趕快找個小椅子坐下來,我們一起來看。

  《大紙箱》,我們看看誰來了?和寶寶打個招呼。他們也看到了大紙箱。寶寶會把大紙箱當做什麼呢?大紙箱真好玩,寶寶和小兔子到大房子裡玩。寶寶和小兔子到哪裡去了?你從哪裡看見的?他們把這個洞當做了什麼?我們也來看一看。

  2、自主閱讀,輕聲交流。(3分鐘)教師:大紙箱變成了大房子,寶寶和小兔子玩得真開心。大紙箱除了變成大房子,還會變成什麼呢?這個秘密就藏在書裡,等會兒請小朋友拿好小圖書,找到小封面,捏著小書角,一頁一頁翻,仔仔細細看,看看大紙箱還會變成什麼?可以把你的發現和旁邊的好朋友輕輕說一說。

  3、說說演演,理解感受。(5分鐘)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在書上看到大紙箱變成很多東西了吧,請把小圖書放進書袋中休息一會兒,我們一起來說說大紙箱除了變成大房子,還變成了什麼?

  (1)雨傘:大紙箱變成了雨傘和雨披,誰也想來試一試。(請一個小朋友躲在紙箱下,其他小朋友模仿下雨。)

  (2)飛機:大紙箱變成了飛機,寶寶用什麼變的呀?誰來玩一玩。(請一個小朋友坐在紙箱裡帶著大家一起模仿飛機飛一飛。)

  (3)桌子:大紙箱變成了桌子。誰會把大紙箱變成桌子?小朋友,你想吃什麼?我來請客。

  (4)家床:大紙箱變成家,變成了寶寶睡覺的床。

  (三)完整閱讀,整體感受。(4分鐘)教師:書中的寶寶和小兔子真能幹,把大紙箱變成了這麼多好玩的東西,你們喜歡這本書嗎?讓我們一起再看一看這個有趣的故事。

  《大紙箱》。寶寶和小兔子發現了一個大紙箱,他們把大紙箱當做了大房子:"大房子真好玩,我們進去玩玩吧!""咦,這兒還有扇窗戶呢,我看到藍天了。"寶寶和小兔子玩得正高興,突然下雨了,寶寶和小兔子躲在了大紙箱下,把大紙箱當做了什麼呀?當成了雨傘。"這樣就淋不著了。聽,滴答滴答,小雨點在唱歌呢。"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彩虹也出來了。寶寶用剪刀把大紙箱變成了飛機"飛起來了,飛起來了!哇,好高啊!"寶寶肚子餓了,聽!咕嚕咕嚕叫,該吃飯了。他們又把大紙箱當成了桌子。開始點餐了:"小兔子,你想吃什麼,我請客!"他們吃了好多好吃的,有……有……,還有……。吃飽了,他們抬著大紙箱回家了。大紙箱又變成了寶寶的家。天黑了,月亮星星出來了,寶寶躲在大紙箱家裡給小兔子講故事呢。(打個哈欠)"晚安!小兔子。""晚安!寶寶。"寶寶和小兔子在大紙箱家裡睡著了。

  (四)自由想象,快樂體驗。 (3分鐘)教師:大紙箱真好玩,你們想玩嗎?那我們把書放進書袋裡,去玩一玩吧。……哎呀!小朋友們,下雨啦!怎麼辦呀?我們快打著傘回家吧。

  活動延伸:

  家園活動:回家後和爸爸媽媽再玩一玩大紙箱,還可以進行製作呢。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3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能跟隨故事情節展開想象。

  2、想象小動物乘坐輪胎的場景,體驗小動物乘坐輪胎時歡快的情緒。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松鼠玩具。

  2、教師教學資源《快樂輪胎》(影片、課件),教學掛圖《快樂輪胎》。

  3、幼兒學習資源④第1~5頁。

  活動過程:

  1、故事導人,引起興趣。

  “山坡上滾下來一個圓圓的東西,小松鼠來不及躲,只好往上一跳,跳到這個圓圓的東西上面。啊,原來是輪胎!小松鼠跳呀跳,圓圓的輪胎滾呀滾,多好玩呀!”

  “輪胎帶著小松鼠滾到了哪些地方?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

  2、播放課件(或利用教學掛圖),邊猜邊想,欣賞故事。

  (1)快樂輪胎滾呀滾,滾到了哪裡?像什麼?

  (2)快樂輪胎滾呀滾,又滾到了哪裡?小動物們坐在上面,像什麼?

  (3)小動物們快樂嗎?輪胎快樂嗎?說出為什麼。

  (4)輪胎還有可能帶著小動物們去哪兒?

  3、大膽想象,積極表達。

  (1)引導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一隻快樂輪胎,根據教師的語言提示做相應的動作,如:輪胎穿過隧道,與另一隻輪胎快樂地打著招呼,滾到高速公路上,滾到幼兒園裡,它加快了速度,最後快要飛起來了。

  (2)說一說,輪胎可能去的地方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自由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④第1~5頁。

  《快樂輪胎》課後反思:

  故事內容簡單,情節有趣、生動,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利用掛圖講述故事情節,幼兒更能形象的感受故事情景,活動中,很多環節用到提問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展開想象,一步一步的走入故事中,幼兒對於故事情節會更深刻,最後環節,幼兒大膽想象,加上相應的動作,整個過程流利,孩子輕鬆學,課堂氣氛活躍。非常積極、主動。反思還有很多,我還有很多不足,如教案設計方面、過程中等,方方面面我更應該多多學習如何引導孩子,孩子。我應該在不斷的努力與學習實踐中鍛鍊自己,讓自己與孩子一起收穫更多!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4

  目標:

  1、遊戲中引發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

  2.透過遊戲,激發幼兒聽說的興趣,培養初步的聽說習慣。

  3.嘗試給自己穿戴、打扮並教育幼兒關心他人。

  準備:

  1、設服裝店環境。

  2.爸爸說話的錄音帶及電話機一架。

  過程:

  一、引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教師以媽媽身份帶領幼兒“開車”去買圍巾、帽子、衣服。

  師:冬天好冷呀!怎樣讓自己暖和一點呢?今天,媽媽帶你們去買可以保暖的東西,好嗎?

  二、購買物品,穿戴打扮。

  1.觀察並說說商店裡有哪些保暖的冬裝?

  2.指導個別幼兒購買:你想要買哪件保暖和款式的帽子,就告訴店裡的阿姨,阿姨就會給你,誰先去買呢?

  3.在購買物品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1)幼兒各自買物品,較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媽媽鼓勵個別幼兒。

  (2)引導幼兒各自互相交流,各自穿戴打扮。

  (3)以電話鈴聲召集幼兒圍坐在媽媽身邊。

  三、以與爸爸打電話形式,進一步激發幼兒表達的願望。

  1聽電話

  師:是誰打電話來了,讓媽媽來接。喂,請問你是誰?

  錄音:“我是爸爸,我現在在外面,很想念你們,孩子們冷嗎?”

  師:“不冷,今天我帶他們去買東西了”

  錄音:“真的!讓孩子們告訴我,他們買了什麼?”(幼兒自由爭說),

  師:那我們請小朋友來買一頂帽子送給爸爸聽,好嗎?你準備買什麼樣的帽子給爸爸呢?把你的想法說給爸爸聽,看他喜不喜歡。

  2.幼兒錄音

  師:誰來告訴爸爸,你準備買什麼樣的帽子給爸爸呢?先錄2-3人的話,然後播放給大家聽,進一步引起幼兒學說話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5

  教案目標:

  1、對圓形變化感興趣。

  2、學習朗誦兒歌,樂意參與表演。

  教案准備:

  PPT:第一小圓形,第二紅太陽,第三藍氣球,第四大蘋果; 魔術棒

  教案過程:

  一、認識圓形,聯想所見的物體

  1、出示圓形問:這是什麼形狀?猜一猜這個小圓形像什麼東西?

  2、幼兒聯絡已有的經驗,初步想象圓形物體。(如:皮球、蛋糕)

  二、 觀察圓形會變,初步熟悉兒歌內容

  1、小圓形可會變戲法了,你們想看嗎?老師這裡有跟魔術棒,我是魔術師,只要把這個魔術棒對著小圓形,嘴裡說:"小圓形,變變變",他就會變東西出來,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和幼兒一起變戲法。拿出紅太陽問:變什麼了?(變太陽),變出來的太陽什麼顏色的?(紅紅的),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名字來說"紅彤彤"。變太陽,紅彤彤。

  2、小圓形又要變了,我要請小朋友來做魔術師,讓小圓形來聽你的話,我們一起來讓他變,幼兒一起說"小圓形變變變。變什麼了?(氣球)氣球飛到哪兒去了?(天上去了)對!變氣球,飛上天。

  3、小圓形說今天我們小朋友都很乖,他還想變個東西給小朋友看看,你們想看嗎?再請個幼兒上來做魔術師。這會小圓形變什麼了?(蘋果)變個蘋果怎麼樣?嚐嚐什麼味道?變蘋果,甜又甜。

  三、 欣賞老師朗誦兒歌

  1.小圓形真能幹,變出了好多東西老師把會變的小圓形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老師朗誦。

  2.全體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四、幼兒做遊戲

  幼兒邊朗誦邊模仿動作。(和家長一起做動作)

  五、初步仿編兒歌,體驗親子合作的快樂。

  讓孩子拿出自己準備的圓形物體,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仿編兒歌。

  六、我們教室裡還有很多是圓的東西,請小朋友去找一找。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6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小兔救乒乓球》的內容;透過觀察實驗瞭解乒乓球能在水中漂浮這一特性。

  2. 能力目標:能用完整的語言正確回答聽講故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描述觀察實驗中發現的現象。

  3. 情感態度目標:懂得同伴間要互相幫助,具有初步的探索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乒乓球漂浮這一特性;理解故事內容,能用完整的語言正確回答聽講故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和描述觀察實驗中發現的現象。

  [教學難點]

  透過觀察實驗,探索並正確描述乒乓球能在水中漂浮的特性。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知道乒乓球很輕,並瞭解乒乓球具有彈跳這一特性。

  材料準備:掛圖,透明水桶、乒乓球、水。

  [教學過程]

  一、聽講故事,理解內容

  1. 師(出示掛圖一):你們看,它是誰啊?(幼兒自由發言)

  2. 藉助掛圖二、三教師講解,幼兒看圖聽故事。

  (1)師:小乒乓球掉到哪裡啦?它怎麼會掉到井裡的呢?乒乓球很害怕,小朋友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它呢?(幼兒自由發言)

  (2)師:(小結)小朋友們真熱心,想了很多辦法幫助小乒乓球。老師替小乒乓球謝謝你們了。3. 師(出示掛圖四):有兩隻小白兔聽到小乒乓球的呼救聲,也趕來了。

  4. 師:小白兔想的什麼辦法來救小乒乓球的?你們知道為什麼往井裡倒很多水小乒乓球就能慢慢浮上來呢?(幼兒自由發言)

  二、觀察實驗,探索奧妙

  1. 師:下面老師要做一個小實驗,你們仔細看看小乒乓球是怎麼慢慢往上浮起來的。

  2. 師:小乒乓球浮上來了嗎?怎麼會浮上了的呢?(幼兒自由發言)

  3. 師(小結):小乒乓球很輕很輕,它不會沉到水底下,它一直都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只要我們不斷往水桶裡加水,小乒乓球就會跟著水一起往上浮,小乒乓球就會得救了。

  三、完整聽講,總結延伸

  師(小結):今天我們欣賞了兩隻小兔救小乒乓球的故事,知道乒乓球很輕,能漂浮在水面上。小朋友回家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做乒乓球漂浮的實驗,好嗎?

  附:故事

  《小兔救乒乓球》

  小乒乓球活潑可愛,但是卻很調皮。

  一天天氣真好,小乒乓球又偷偷溜出去玩了。它一邊跳一邊唱歌,心裡真高興。“咦,這是什麼呀?”小乒乓球發現前面有一口枯井,“不知道里面有什麼,讓我去看看。”說著,小乒乓球鼓足了勁兒用力一跳,只聽見“撲通”一聲,原來是小乒乓球用力太猛,一不小心摔到了井裡了,疼得它“唉喲、唉喲”地直叫。

  井裡黑乎乎的,小乒乓球可害怕啦,一邊哭一邊喊:“救命啊!救命啊!誰來幫幫我?我掉到井裡啦!”兩隻小白兔正好從井邊走過,聽見小乒乓球的哭喊聲,往下一看:“是你呀,小乒乓球!彆著急,我們馬上想辦法救你。”兩隻小白兔一商量:“好!就這麼辦。”它們拿著水桶跑到小河邊,提了一桶水就往井裡倒——就這樣一桶又一桶,小乒乓球終於慢慢浮上來了。

  望著小白兔擦汗的樣子,小乒乓球難為情地說:“謝謝你們,小白兔!多虧了你們。”

  小白兔笑著說:“不用謝!你以後出去玩可要小心點,再見!”

  小乒乓球也揮揮手說:“再見!”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7

  活動目標:

  1.感知體驗擁抱的溫馨,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做與他人親近的動作。

  2.透過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初步學習仿編歌曲《碰一碰》。

  3.聽到琴聲的指令能較快地找到同伴,體驗與同伴友好親近的快樂。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故事磁帶《請你抱抱我》。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泡沫墊子人手一塊。

  活動過程:

  1.透過遊戲《抱一抱》,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小朋友好!(老師好!)小朋友真有禮貌,老師非常喜歡你們,真想抱抱你們.你們想抱抱老師嗎?來,我們一起來抱一抱!

  (2)師生互相擁抱後,每人找一塊墊子坐下來。

  2.老師講述故事《請你抱抱我》,給幼兒一個完整的印象。

  (1)教師:小朋友,你們想知道還有誰喜歡跟人抱抱嗎?下面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請你抱抱我》,聽一聽故事裡誰想跟別人抱抱呢?

  (2)教師講述故事.

  3.透過討論,幫助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1)誰喜歡和人抱抱?

  (2)刺蝟和誰抱抱的?別人有沒有抱抱它呢?

  (3)後來,誰和他抱一抱的?

  4.教師引導幼兒開啟幼兒用書,播放錄音故事《請你抱抱我》,讓幼兒邊看書傾聽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小刺蝟想和別人抱抱,可是為什麼沒有人想跟刺蝟抱抱呢?

  (2)你喜歡跟別人抱抱嗎?你想跟什麼人抱抱?和別人抱抱心裡有什麼感覺?

  (3)你是怎樣抱別人的呢?

  5.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與他人親近的動作,並用語言表達.

  (1)教師:小朋友喜歡別人時,除了想抱抱,還想做什麼動作呢?

  (2)啟發幼兒想出:親一親、碰一碰、拉一拉、笑一笑或說一句話。

  6.為歌曲《碰一碰》創編歌詞,並在遊戲中做出與歌詞相應的動作。

  (1)玩遊戲"碰一碰".

  教師:小朋友喜歡別人碰一碰,那我們就來玩個遊戲"碰一碰".仿編歌詞,玩遊戲"抱一抱".

  (2)啟發幼兒將歌曲中唱"碰一碰"的地方換成"抱一抱".四、效果分析: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能夠用簡單的語言進行交流,聽故事的過程中,個別幼兒不能很好地注意力集中地聽講故事,在回答老師提問的過程中部分幼兒還是能準確地依據故事內容認真作答.

  附:故事

  刺蝟艾利的身上又尖又刺,如果你不心被它刺到,一定會忍不住“哎呦”叫了起來,艾利很喜歡和人抱抱,可是沒有人敢抱它。

  有一次,它緊緊抱著電線杆,可是電線杆卻沒有回抱它。有一次,它緊緊抱著紅綠燈,可是紅綠燈卻沒有回抱它,有一次,它緊緊抱著一棵樹,可是樹卻沒有回抱它。艾利想,也許自己太沒有吸引力了。所以它就在身上打了一個大大的蝴蝶結。哎呀,每個人都稱讚艾利,但卻沒有人抱它。聖誕節時,它在身上掛了好多的裝飾品,看起來就象棵聖誕樹。每個人都稱讚艾利,但還是沒人抱它,艾利跑到森林裡,哭了起來。哭的很傷心。這時候它遇到另一隻刺蝟,它們輕輕地,輕輕地抱著。啊,它們的毛剛好一樣長,一樣尖,誰也不會刺到誰呀。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和同伴、老師、家人抱抱,本次語言活動是以小刺蝟想要得到動物朋友的抱抱為情節展開,始終以情感為主線,渲染小刺蝟想要和別人抱抱的心情。在傾聽故事和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想說、願說、敢說。在幫助動物們想辦法表達對於刺蝟的喜歡時,拓展和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與經驗。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8

  設計思路:

  剛進入小班的孩子,從小家庭走向了大集體,要慢慢的學會基本的交往和溝通,與人“打招呼”則是孩子一日活動中最基本、最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對集體生活還不太適應的小班孩子,處於緊張、害怕、陌生的情緒中,和人主動打招呼的意識很薄弱。與此同時,我們的“娃娃家”主題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孩子們帶著各自的角色,在遊戲中交往,交流。但是生澀的孩子們對於“打招呼”卻並不那麼熱烈。因此透過本次集體活動,讓孩子們逐漸養成主動與人打招呼的意識,做個文明禮貌的受別人喜歡的孩子。

  活動目標:

  1、能夠主動地和不同的人打招呼

  2、體驗與人打招呼的快樂。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播放PPT平時你都是怎樣打招呼的?

  1、來幼兒園的路上會遇見誰?你會和他有禮貌地打招呼嗎?

  2、逐一和不同的朋友打招呼,體驗相互打招呼的快樂

  3、小結:和人打招呼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要做個有禮貌的別人喜歡的好孩子。

  (三)分享打招呼的快樂——吃糖果

  1、客人老師今天也帶來了甜甜的糖果,要給喜歡和人打招呼的寶寶嘗一嘗。

  2、孩子們和客人老師打招呼,分享糖果,體驗相互打招呼的快樂。

  教學反思:

  打招呼是每個人每天會遇到的'事情,對於剛入幼兒園三個多月的小班小朋友來說,學會打招呼也是常規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現在的寶寶,平時都是一個人在家裡,同伴交往的時間比較少,跟別人語言交流的機會也少,所以這時候的寶寶,在人與人之間打招呼的態度上很被動,不知道看到別人要主動打招呼,更不知道打招呼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事情,習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要在寶寶萌芽的狀態時就抓住教育的契機,小班的社會活動應以遊戲的成分開展,在遊戲中充分調動寶寶的情感體驗,達到教育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9

  活動目標

  1、喜歡兒歌感受兒歌的音韻美節奏美。

  2、瞭解秋天來了樹葉都落下來,有的變紅了,有的變黃了。

  活動準備

  紅、黃、綠顏色的樹葉若干,樹葉飄落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手拍拍》

  二、出示紅、黃、綠樹葉引導幼兒觀察

  小朋友,今天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看這是什麼?(樹葉)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紅顏色的,紅樹葉),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綠顏色的,綠樹葉),這是什麼顏色的?一片一片黃樹葉。秋天到了,樹葉有的變紅了,有的變黃了。秋風婆婆一吹,他們就飄下來。

  三、觀察幻燈片,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樹葉是怎麼飄落下來的。

  四、學習兒歌《落葉》

  小落葉啊,還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玩的兒歌,讓我們來學習好不好?

  1、教師朗讀兒歌,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有感情有動作朗讀兒歌,請幼兒跟讀。

  3、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聲音讀兒歌。

  五、遊戲

  1、現在請小朋友扮小樹葉,我來扮風婆婆好不好?教師說:“大風來了,小朋友就大聲說兒歌,邊說兒歌邊做樹葉飛舞的樣子。”教師說:“刮小風了,幼兒就慢慢的走,小聲說兒歌。”教師說:“風停了,幼兒就蹲下來,不說兒歌。

  2、小朋友看地上有那麼多的落葉,我們把它撿起來送它回家吧!每人撿一片樹葉放在袋子裡,小樹葉都找到了新家,我們寶寶也回家休息吧!

  活動延伸

  爸爸媽媽一起去撿落葉。

  活動反思:

  由於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此我採用遊戲的方式來創設情境,如扮演小樹葉,激發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但在講解兒歌內容時,沒有更好的向兒童演示什麼叫做飄。此外在課堂上更應該注重小班兒童語言的培養。

  活動設計

  在上週,孩子們都很關注班上每天來了哪些小朋友。點名後,我們老師會和小朋友說說每來幼兒身體狀況,在家休息情況等。由此,在小朋友心中產生了相互關愛的情感體驗。

  最近,我們兩位老師為了瞭解孩子的身體健康情況,常在節假日打電話給孩子。因此,他們交往範圍由家庭成員擴大到老師,對老師產生了認同感、親近感。

  本班幼兒有時能用簡單的言語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還敘述生活中的事。但是,3—4歲的幼兒獨白是很不流暢,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利用當前大眾媒體中的公益廣告,引出“打電話”音樂活動。鼓勵強化幼兒想和許多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等)打電話,親身體驗和許多朋友打電話的的快樂。

  該活動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使幼兒逐步熟悉一些社會交往的技能。

  幼兒園小班語言遊戲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透過閱讀畫面並聯系生活實際,講述晚上在家裡的主要活動。

  2、學習用“晚上是,……的時候”的句式描述畫面內容。

  3、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

  2、晚上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亮和星星的圖片,遮住文字”晚上”

  引導與觀察。

  師:這是什麼時候?晚上是什麼樣的?

  師:今天老師帶來的繪本故事名字就是《晚上》。揭掉遮擋露出文字“晚上”。月亮和星星出來了,它們在幹什麼?引發幼兒發揮想象。

  教師小結:晚上是,月亮和星星出來捉迷藏的時候。

  二、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這是什麼地方?太陽公公拿去了呢?

  教師小結:晚上是太陽回家休息的時候。

  2、出示圖二,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師:這副圖片上有誰呀?他們在幹什麼呢?

  教師小結,晚上是螢火蟲開燈,青蛙練習合唱的時候。

  3、出示圖三,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畫面。

  師:這是什麼地方?晚上回到家裡媽媽首先要做什麼?(啟發幼兒用“晚上是,……的時候“的句式描述畫面內容。)

  教師小結:晚上是,開了燈才看得見東西的時候。

  4、出示圖四,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畫面。

  師:爸爸下班回到家裡,全家人在幹什麼?它們是什麼表情、心情怎樣才?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晚飯是什麼感覺?(啟發幼兒用"晚上是,……的時候"的句式描述畫面內容。)

  教師小結:晚上是,爸爸下班,全家一起吃晚飯的時候。

  5、出示圖五,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麼?這是什麼意思?

  小結畫面:晚上是,把電視機聲音關小一點的時候。

  6、出示圖6,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畫面。

  師:準備睡覺了,媽媽都會對你說什麼呢?

  小結畫面:晚上是,睡覺前不要玩了上廁所的時候。

  7、教師:睡覺前你會對爸爸媽媽說什麼?出示圖7。

  小結畫面:晚上是,上床前跟爸爸媽媽說“晚安“的時候。

  三、教師和幼兒一起完整閱讀,鞏固學過的內容。

  四、集體討論。

  師:你喜歡晚上嗎?晚上還有那些事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