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四篇

【精選】《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理性地看待愛。

  難點:文章的思路和結構的分析。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先預習一下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認為對理解文章有重要影響的詞句,以及自己理解有困難的詞句,以便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討論。佈置學生思考你是怎樣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個題目我想大家並不陌生,從小就在父母的愛中長大,隨著你的成長父母也開始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大家現在回憶一下你對這種愛有哪些體會?以往我們的感受都是很具體和感性的,而我們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份愛。

  這篇文章是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愛的藝術》中節選出來的,在學新課文以前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愛的藝術》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和內容:它闡釋了愛並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透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如何來理解以上觀點呢?今天我們就透過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選文的解析來體會其中的涵義。教學步驟:如何理解“愛不是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嬰兒時期(無愛的意識)文章中哪些句子反應了這種狀態?童年時期(8歲以前:有被愛的意識)文章中哪些句子反應了被愛意識的覺醒?8——10歲(有愛的意識: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文章中哪些句子反應了愛的意識的覺醒?

  2、如何理解“愛是能力問題”?

  (1)“嬰兒感到極度的恐懼”(第一段)

  (2)“開始知道、開始學會、開始懂得……”“消極體驗”(第二段)

  (3)“他不再依賴於接受愛以及為了贏得愛必須使自己弱小……”(第三段):談到愛的原則有哪兩種,你愛的原則是什麼?

  (4)“同愛的能力發展緊密相關的是愛的物件的發展”父愛(有條件)母愛(無條件):表現是什麼?如何理解“愛是一門透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這句話對父母而言意味這什麼?在文章的第8段這句話對自己而言又意味著什麼?在文章的第8段思考:作者認為,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著他不是依賴父親、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回想自己成長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你又該如何為心中這兩個世界而努力呢?這兩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麼樣的境界呢?——相信透過這些思考,孩子們對“愛”的理解與追求都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相關資料

  弗洛姆《愛的藝術》前言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達到這目標儘管困難,但這不足以成為理由,從而不去尋找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難的條件。為了使這一問題不再複雜化,我努力在這本書裡避免使用專業詞彙,同時也儘量不援引別的資料。但是在另一個問題上,我卻沒有找到圓滿的解決辦法。我這裡尤指的是我在這本書裡重複了我以前著作裡的思想。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倫理學》這兩本書的讀者會在這本書裡看到我在上兩本書裡已經提到過的思想。但是《愛的藝術》絕不是這兩本書的總結,這本書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當然就是舊一點的思想在這本書裡也會獲得一層新的意義,因為這些思想現在都圍繞著一個題目:那就是愛的藝術。——艾·弗羅姆 一無所知的人什麼都不愛。一無所能的人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懂的人是毫無價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有見識,有眼光……對一件事瞭解得越深,愛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對葡萄就一無所知。——巴拉塞爾士* *巴拉塞爾士(1493-1541),德國醫學家,自然科學家及哲學家。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感受不同階段的愛

  2、父愛與母愛的比較

  3、區分“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過程與方法

  1、比較法,透過對父愛與母愛的比較,重新審視愛。

  2、問題探究法,以時間和邏輯順序分析“愛是一種能力。”

  3、討論法,聯絡自身,感悟生活,獲得愛的真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並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

  2、享受愛的同時,試著學會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關鍵語句,並進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2)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學方法

  1.勾畫圈點法:在瀏覽課文的過程中,學會尋找關鍵句子。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探究交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一):

  冰心的小詩裡說:“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在到它的巢裡;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裡。”歌頌了母愛的偉大。有人說:父愛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給孩子一個遮風避雨的溫暖巢穴,同時也給他們一雙能夠展翅高飛的羽翼。可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之愛,溫暖而執著。當然,這是我們對父母之愛的感性認識,那麼,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愛在我們成長之路上的作用呢?請看美國心理學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文。

  匯入課文(二):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那麼,如何來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呢?今天我們就透過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選文的解析來體會其中的涵義。

  二、整體閱讀 ,感知課文, 明確文章的思路。

  (小組討論後代表發言,教師歸納)

  明確:概括地講,這篇文章談了“愛”。具體如下:

  (一)一個人的愛的能力發展。(1—3)

  (二)愛的物件的發展及原因。(4—8)

  (三)探討了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就是父愛與母愛的綜合的問題。(9—10)

  三、細節探究。

  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並解決問題。

  1.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特徵表。

  2.母愛父愛的優點與缺點。

  3、母愛父愛有何本質的區別?

  4、母愛與父愛的作用是什麼?

  5、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怎樣的愛?

  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1、生活中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父母一旦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悅感就馬上消失,大哭大鬧,完全將自己的滿足快樂建立在別人是否能滿足自己需要的基礎上。我想大家小時候肯定都遇到過,叔叔阿姨總會問你在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你更喜歡誰。這時候你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呢?就是誰在那一段時間裡經常滿足你的要求,誰更寵著你,你就更喜歡誰。

  這就是費羅姆所說的不成熟,幼稚的愛—“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那麼,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是怎麼樣的呢?5分鐘時間,迅速閱讀全文,找出相關資訊補充下列表格。

  年齡段特徵

  剛出生階段

  8歲以下

  8~10歲

  少年時期

  成熟時期

  (小組代表發言後,教師歸納)

  明確:

  年齡段 特徵

  剛出生 無被愛的意識

  8歲以下 有被愛的意識

  8-10歲 用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期 感受到愛喚起愛的力量

  成熟期 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2、我們來看,文題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也就包括了“父愛母愛、孩子的愛”,那麼,父母的愛是怎樣的呢?在作者看來,父母的愛有何優點又有何缺點?(小組代表發言後,教師歸納)

  明確:

  優點: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渴求的。

  母愛

  缺點: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用努力贏得。

  優點:可以透過努力獲得,可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愛

  缺點: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其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

  3、“我愛,因為我被人人愛”“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這兩種感情有何本質的區別?(小組代表發言後,教師歸納)

  明確:前一種是不成熟的愛,只懂得接受,並且因此使自己看起來弱小、孤立無援,處於被動的狀態。比如哭鬧。

  後一種則是透過努力去贏得愛、創造愛,變得有力量而且成熟,處於主動地位。

  由此可知,愛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無愛——被愛——有愛——創造愛。

  4、 母愛與父愛的作用是什麼?

  (小組代表發言後,教師歸納)

  明確: 母愛 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溫和 獨立

  父愛 給孩子信心 指導孩子生活 理智 自信

  因此,父母不僅給了孩子愛,他們還使孩子在愛中成長,又學會去愛別人,這是一個理性的、圓形的過程。

  5、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怎樣的愛?

  聯絡全文,深入思考,圈點勾畫,概括要求全面、具體。明確一個健康成熟的靈魂要達到的高度。

  明確:

  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獨立溫和),又是自己的父親(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母愛與父愛的結合,既要發展母親的良知,又要發展父親的良知。也就是有母親的愛的祝福,又要有父親的愛的原則。

  故母愛與父愛這兩種不同型別的愛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互補的,缺一不可的。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係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係,最後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

  四、 延伸拓展:

  作者認為,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著他不是依賴父親、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回想自己成長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你又該如何為心中這兩個世界而努力呢?這兩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麼樣的境界呢?

  請同學們圍繞這些問題, 課後寫一篇反思作文。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

  2、

  3、 讓學生感受爸爸媽媽無私的愛。 教育學生用實際行動愛爸爸媽媽。 學會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活動形式:

  遊戲 唱歌 情景表演 朗誦繪畫等

  活動準備:

  1、

  2、 PPT課件。(包括歌曲、文字) 彩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課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先來做一個“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好不好?(選老鷹、雞媽媽、小雞們)

  2、學生快樂遊戲。

  3、師:雞媽媽為什麼要張開翅膀?雞媽媽就不怕被老鷹吃掉嗎?

  4、小結:雞媽媽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啊!你們的爸爸媽媽更愛你們呀!你們愛爸爸媽媽嗎?(愛)大聲說你的愛:(出示課題)我愛爸爸媽媽。

  二、感受爸爸媽媽的愛

  1、聽歌《我有一個家》。正像歌裡唱的那樣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呢?(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2、媽媽多麼關心你,媽媽多麼愛你呀!世上誰最好啊?我們一齊來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3、世上不僅只有媽媽好,爸爸也好!誰想說一說爸爸是怎樣愛你的?(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爸爸打你,就是不愛你嗎?

  4、當你犯了錯時,爸爸可能會打你罵你,爸爸這樣做是為了你好。讓我們來聽一首歌《好爸爸 壞爸爸》

  5、媽媽愛你,爸爸愛你,你幸福地成長。一起高興的讀:“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課大樹,我是一隻快樂的小鳥,在兩棵大樹之間飛來飛去。”

  三、用實際行動愛爸爸媽媽

  1、爸爸媽媽愛你,你又是怎樣愛爸爸媽媽的呢?(情景劇表演)星期天,媽媽正在洗衣服,晴晴走過來說:“媽媽,你累嗎?我給你捶捶背吧。”

  2、晴晴做的對嗎?

  引導學生說愛爸爸愛媽媽的事,師及時點撥點評總結。

  四、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1、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能說到做到,去愛你的爸爸媽媽。為了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感激之情,我們一起朗誦詩歌《獻給爸爸媽媽的歌》。

  2、課前,老師發給你一張彩紙。你可以折愛心、折千紙鶴、畫一幅畫、寫幾句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

  五、總結

  爸爸媽媽為了你們快樂成長甘願辛苦地工作,為了你們健康成長時刻把你放在心上。回到家裡,大聲地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我愛你”。

  從今天起,為了表達你們對爸爸媽媽的愛,每天幫爸爸媽媽做一件事,以表達你們對他們的一片愛心。同學們你們能做到嗎?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作者,理解父愛的本質和母愛的本質,瞭解弗羅姆關於健康而成熟的靈魂需要父愛與母愛的綜合的觀點。

  2、情感與價值目標:引導學生把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認識到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學會感恩,激發學生培養健康而成熟的心靈的激情。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進行結構分析,品味關鍵語句,並進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這是教學重點

  (2)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讓學生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有更為深入的理解,產生共鳴,受到教育。這是教學難點

  教學思路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是倫理學方面的隨筆,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學生閱讀理解有一定困難。而父愛、母愛與學生的關係非常密切,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愛與母愛的籠罩下成長起來的。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一些小故事來消除理論著作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由淺入深,由對生活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哲理的理性認識。

  主要教學

  方法按品讀感知、對話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倡導由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用資訊整合的方法加深對於文章的理解,體會本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資訊整合包括閱讀時使用精讀法、略讀法、跳讀法,同時還動筆圈圈點點、勾勾畫畫,及時收集整合資訊,形成對整個文章的思路)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教學資源

  多媒體powerpoint課件導題音樂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

  環節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的呈現)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設計意圖

  共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冰心的小詩裡說:“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在到它的巢裡;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裡。”歌頌了母愛的偉大。有人說:父愛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給孩子一個遮風避雨的溫暖巢穴,同時也給他們一雙能夠展翅高飛的羽翼。可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之愛,溫暖而執著。當然,這是我們對父母之愛的感性認識,那麼,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愛在我們成長之路上的作用呢?請看美國心理學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文。

  回憶有關母愛與父愛詩詞營造情境,從最熟悉的感悟入手

  二、整體閱讀,感知課文提問: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概括地講,這篇文章談了“愛”。

  具體如下:

  (一)一個人的愛的能力發展。(1—3)

  (二)愛的物件的發展及原因。(4—8)

  (三)探討了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就是父愛與母愛的綜合的問題。(9—10)

  快速閱讀,

  明確文章的思路,為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做準備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生的答案可能是零散的、感性的,不過不要緊,只要能跟上思路,思考問題就行。)

  三、研讀討論:

  (一)探討母愛與父愛的特點及作用是什麼?

  1、提示:文中哪些段是寫母愛,這些段中哪些關鍵詞語句子體現了母愛的特點?

  學生找出詞句後一起總結: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只要是母親的孩子,母親就會無條件的愛孩子。不管你是總統,還是平民;是一個高貴的公主,還是一個殺人犯;是美麗的還是醜陋的,母親都會無條件的愛你。

  (故事一:當年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後,有人向他母親祝賀:“你有這樣的兒子,一定十分自豪。”“是的”,杜魯門的母親答道:“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同樣讓我驕傲。他現在正在地裡挖土豆。”)

  學生找出詞句:母親對嬰兒來說就是溫暖,就是食物,是嬰兒感到滿足和安全的快樂階段。

  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我。母愛的體驗是一種消極的體驗。我什麼也不做就可以贏得母親的愛,因為母親是無條件的,我只需要是母親的孩子。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

  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

  “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圈圈點點,勾勾畫畫,逐漸明晰母愛的特點) 要真正有效的看書,就需要動筆,在勾畫過程中讓思路成形,從而高質量獲取資訊。

  三、研讀討論

  2、提示:父愛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找出詞句後一起總結:父愛是有條件的。母親的愛讓我們感到溫暖,不斷生長,發育。父親的愛卻引領我們正視人類生存的社會,學會生存、生活。要遵守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如紀律、秩序、法律等;要勇於承擔、有責任感。父愛讓我們在社會立足,正視我們成長時遇到的種種困難。故有人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

  學生找出詞句:父愛是有條件的愛。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

  “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後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

  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親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討論、自由發言,找出句子。有效獲取資訊,認識父愛的不一樣。

  三、研讀討論3提問:如何解讀“嚴父慈母”中的“嚴父”之愛?

  (故事二:弗利克斯回來了弗利克斯是美國的一個十五歲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很愛他,他的父親常時不時揍他幾下。這年聖誕前夕,他的母親正準備小香腸,家裡沒有芥末,父親叫正在擺弄廉價相機的弗利克斯去買。弗利克斯正沉浸在自己的相機世界,被父親輕輕打了一巴掌,才拿起瓶子戀戀不捨走出家門。他一出門就把這事忘光了,在街上一直逛到商店打烊,才記起自己是出來買芥末的。這時他不敢回家,因為他不想在聖誕節挨耳光。這樣,他父母在怒氣中吃完了沒放芥末的小香腸。八點鐘了,他們開始擔起心來。九點鐘他們跑出家門,去按弗利克斯朋友們的門鈴。—─聖誕節的頭一天,他們報告了警察。一連等了三天,音訊杳然!他們又等了三年,仍不知所終!久而久之,他們的希望破滅了。最後,他們不再等了,從此陷入了絕望的憂傷之中……打這起,聖誕前夜成了這孤寂的老兩口生活中的忌辰。這樣的日子過了多年,直到有一天,照例是聖誕,老兩口照例吃著沒放芥末的小香腸,身後傳來一個顫抖的聲音說:“買來了!這是芥末,爸爸!”接著,一隻手從二老之間伸了出來。一點不假,一個滿裝芥末的瓶子放到了桌子上……母親雙手合十,深深地低下了頭。父親擦著桌子站起身,雖然熱淚盈眶,卻微笑著回過身來,舉起胳膊給了兒子一記響亮的耳光,說道:“去了這麼長時間!你這個調皮鬼,坐到那邊去!”)

  自由討論,直至火候才丟擲故事二和故事三,學生自述經歷或另有感人故事亦可。這裡應是課堂的高潮,透過故事或自身經歷的講述,學生能非常清晰的認識到母愛與父愛的區別,也能更深的領悟到平日忽視甚至反感的偉大的父親之愛。

  (故事三:貝多芬幾乎是在父親的暴力下成長。貝多芬的父親望子成龍,希望貝多芬成為一位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從小就接受嚴苛的音樂訓練。貝多芬除了練鋼琴之外,還要練小提琴、中提琴,貝多芬喜歡隨意自己拉一些曲子,但只要被父親發現,就會大罵他一頓,說:“你還沒到達隨心所欲的程度,現在好好給我一個音一個音照譜演奏!”父親的教育嚴格,甚至常有時候是不合理的,但他還是為兒子神速的進步感到無比的驕傲,而且非常肯定將來他的兒子一定是個偉大的音樂家。)

  小結:泰戈爾說:“我的慾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憐,但你永遠用堅決的拒絕來拯救我,這剛強的慈悲已經緊密的交織在我的生命裡。”父親之愛,也許就體現在他的嚴厲、剛強和不動聲色中。故高爾基說得好: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鉅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人生。

  4、母愛與父愛的作用是什麼?

  母愛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溫和獨立

  父愛給孩子信心指導孩子生活理智自信

  因此,父母不僅給了孩子愛,他們還使孩子在愛中成長,又學會去愛別人,這是一個理性的、圓形的過程。

  結合第八段,水到渠成的總結概括,享受專注閱讀帶來的快樂。 為下一步質疑作準備

  四、深入質疑:

  提問: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怎樣的愛?

  提示:如果只有母愛,孩子會怎樣發展?

  回答:孩子可能會沉浸在他的自我中心階段,他人是實現個人願望的工具,只依賴於別人,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展。不會愛別人。

  提示:如果只有父愛,孩子會怎樣發展?

  回答:孩子可能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如喜歡暴力、走極端等。也不會愛別人。

  明確:成熟的人應具有的特點:

  獨立、溫和;自信、理智。前兩點來自母親,後兩點來自父親。

  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獨立溫和),又是自己的父親(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一個成熟的人需要母愛與父愛的結合,既要發展母親的良知,又要發展父親的良知。也就是有母親的愛的祝福,又要有父親的愛的原則。

  故母愛與父愛這兩種不同型別的愛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互補的,缺一不可的。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係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係,最後達到綜合,這就是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

  聯絡全文,深入思考,圈點勾畫,概括要求全面、具體。明確一個健康成熟的靈魂要達到的高度。此步質疑很有必要。透過反思,學生不僅更深理解父母之愛,還學會如何塑造自身成熟而健康的靈魂。事實上,到這個環節時,學生似乎都比昨天長大了好多。

  五、延伸拓展:

  讀完這篇文章,你對父母之愛有什麼新的認識和希望?假如你是父母,你又預備怎樣履行父母的職責?(可選擇一個問題回答)

  課後週記讓學生反省,對父母之愛上升至理性高度。

  自我反思

  這篇文章我自己非常喜歡,弗羅坶的《愛的藝術》讓我感悟良多。因此,我也力圖要透過教授這篇課文來告訴學生,愛不僅是一種感情,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可以培養的一種能力。我們可以被人愛,還要學會愛別人,包括父母,老師,朋友,周圍的人,甚至整個社會。能有意識地去愛別人,就意味著你已向成熟邁進了一大步。

  主要特色與創新之處

  雙邊交流較多,全堂課基本以師生對話進行。基本做到了老師主導、學生主體要求。課堂伸縮自如,能收能放。學生興趣盎然,感觸頗多。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對課文有所取捨,放棄了“愛的成長過程”的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