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1

  設計意圖:

  舞蹈作為一種生動、形象的藝術語言,一直都受到幼兒的特別親,生性好動的孩子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跟隨音樂的節奏擺頭、動腿、揮動小手。大班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音樂的感受能力、表現力進一步提高,有時,他們已不滿足於用繪畫、色彩、形體動作等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而舞蹈中豐富多變的隊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元素,這恰巧是幼兒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極少涉及的,於是,我選取膾炙人口的歐洲民間舞曲《單簧管波爾卡》作為音樂內容,在欣賞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把幼兒帶入一個以隊形變化表現音樂為主的舞蹈世界。透過活動,幼兒不僅能得到能力、知識上的提高,而且對幼兒團隊協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練習。

  重點:

  感受樂曲ABACA的曲式結構,並能根據其變化歡快地與同伴一起舞蹈。

  難點:

  聽辯曲式結構變換集體隊形。

  解決:

  1、藉助圖譜感受音樂。

  2、多媒體欣賞豐富感性經驗。

  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流暢的基調,區分ABACA的曲式結構。

  2、瞭解隊形變化是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嘗試根據曲式結構變化舞蹈的隊形。

  3、體驗與同伴一起跳集體舞的快樂。

  工具與材料:

  音樂圖譜、各種隊形圖、多媒體、磁帶等

  過程:

  一、音樂欣賞

  1、純音樂欣賞:這首曲子帶給你的感覺?

  2、再次欣賞:請幼兒用蹲和站來表現對音樂變化的理解。

  3、藉助圖譜欣賞:進一步感受並標示ABACA結構。

  二、國外集體舞欣賞

  隊形的變化

  三、創編《單簧管波爾卡》的隊形

  1、討論隊形變化

  2、確定並明確隊形的變化

  3、第一次嘗試

  4、合著音樂進行地二次嘗試

  四、完整舞蹈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2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跳躍、連貫的旋律特點,感知樂曲ABACA的曲式結構。

  2、嘗試合作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曲式的結構,體驗與同伴合作表現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藉助圖譜、動作、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單簧管波爾卡》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匯入——舞蹈《交換舞伴》

  師:今天來了那麼多的客人老師,讓我們用熱情的舞蹈來歡迎他們吧。

  二、欣賞歌曲——感受樂曲旋律特點,感知樂曲曲式結構。

  1、第一遍欣賞,初步感知樂曲旋律特點提問:這首樂曲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小結:這首樂曲非常歡快跳躍、連貫。

  2、第二遍欣賞,感知相同的樂段,進一步感受旋律特點,嘗試用肢體表現A段提問:

  (1)我們再來聽一聽樂曲中有沒有重複出現的音樂?重複出現了幾次?

  (2)那麼這段重複出現的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

  (3)當這段重複的音樂出現時,畫面上什麼在隨著音樂轉動?那麼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風車的轉動?

  小結:在這首樂曲中,一共出現了3次重複的音樂。這段音樂非常歡快和跳躍。

  3、第三遍欣賞,感知不同的樂段以及旋律特點,嘗試用肢體表現B、C段提問:

  (1)除了這三段重複的音樂之外,還穿插著兩段不同的音樂,我們來找找,在這兩段音樂出現時,畫面上又出現了什麼?

  (2)枝條伸出手臂的時候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那麼長花、長樹葉的時候呢?

  (3)我們用什麼動作來表現枝條伸出手臂,然後長出小花和葉子呢?

  小結:還有兩段音樂是不同的。當枝條伸展手臂的時候音樂很連貫,當長出嫩嫩的樹葉和美麗的花朵時,音樂又很跳躍。

  4、第四遍欣賞,瞭解樂曲的ABACA的結構特點提問:這首樂曲分為幾段?你是怎樣分的?

  小結:這首樂曲分為五段。風車是一個樂段,這個樂段重複出現了3次,長花是一個樂段,長葉子又是一個樂段,它們穿插於三段重複的音樂中。這首好聽的樂曲叫做《單簧管波爾卡》,它是用一種叫單簧管的樂器所演奏的。

  三、小組合作——體驗與同伴合作表現的快樂。

  1、集體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師:我們試試看用不同的動作表現不同的樂段。

  2、分組合作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樂曲結構師:接下來我們試試看每一組用不同的動作表示一段音樂。

  四、結束。

  師:讓我們一起去教室討論一下還能用哪些好看的動作來表示不同的樂段。

  【活動反思】

  一、精心設計匯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本節課設計的匯入上,我創設生動的學習環境,採用做夢,小蜜蜂採蜜的故事貫穿始終,使他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故事講完了,曲式結構也就出來了。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知生活,提高認識能力,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二、從曲式結構入手,透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結構特點。欣賞音樂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欣賞音樂的方法,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採用整體---部分---整體欣賞的方法,沿著蜜蜂採蜜的路線,運用動起來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地有步驟地聽辨音樂,首先利用旋轉的動作,抓住樂曲的主題(A段)。每聽一遍樂曲,總要針對一定的問題去聽、去思考。以誘發其好奇心,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和認真回答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比去聽其他段落。在聆聽中引導啟發學生透過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性質特點,它們都很喜歡,有較高的積極性,突破了音樂欣賞沉悶枯燥的缺點,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賞教學首先要學會聽,本節課所有教學形式都是在不影響聽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做過多的花樣分散聽的注意力。選取最簡單,最單純的版本,讓學生能很深刻的記住單簧管的音色。

  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表現音樂。在本節課中,樂曲欣賞次數較多,但由於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並不感到重複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賞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印象。每次聆聽後先聽聽學生的對音樂的理解,尊重學生的意見,此基礎上教師再加以引導,不束縛學生的思想。

  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用生動的故事、形象直觀的圖譜區分樂曲結構;用律動參與的方法感受音樂的情緒。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3

  設計思路:

  音樂能夠啟迪人們的智慧,音樂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對於在幼兒期的幼兒來說,音樂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沒。

  《單簧管波爾卡》這一國外名曲,以其明快、簡潔的2/4旋律,悠揚、流暢的曲調廣為流傳。在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中,加入本曲的介紹,使幼兒初步瞭解”波爾卡“這一音樂曲式的

  特點,進一步掌握2/4旋律的節奏:×××× ,××, ××

  使幼兒在音樂的薰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樂的王國中漫遊,翱翔。

  活動重點:

  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活動難點:

  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能夠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演奏。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嘗試用各種身體動作創意地表現滾動、飄揚等運動方式。

  3、練習節奏: ×××× ××××

  活動準備:

  1、自制音樂圖譜一幅。

  2、樂曲《單簧管波爾卡》,錄音機。

  3、碰鈴、鈴鼓、雙響筒各14個。

  活動過程:

  1、談話: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引入新課。

  2、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

  A、 請幼兒聽音樂,看老師演示圖譜。

  B、 鼓勵幼兒伸出食指和老師一起演示圖譜。

  C、 說一說音樂一樣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什麼?(風車)音樂不一樣的時候看到的是什麼?(不一樣的枝條)

  3、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變動作。

  風車是怎樣旋轉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枝葉是怎樣飄揚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選取三個動作,請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4、跟著音樂演奏:

  A、 請幼兒跟音樂節奏進行徒手練習拍手。

  強調幼兒要學會看教師的手勢指揮。

  B、 幼兒分組手拿碰鈴、鈴鼓與雙響筒跟音樂演奏。

  在演奏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演奏情況進行及時糾正,注意各樂器的相互配合,能夠服從教師指揮。

  5、總結幼兒活動情況,予以適當鼓勵。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4

  設計思路:

  音樂能夠啟迪人們的智慧,音樂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對於在幼兒期的幼兒來說,音樂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沒。

  《單簧管波爾卡》這一國外名曲,以其明快、簡潔的2/4旋律,悠揚、流暢的曲調廣為流傳。在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中,加入本曲的介紹,使幼兒初步瞭解”波爾卡“這一音樂曲式的特點,進一步掌握2/4旋律的節奏:××××,××,×× 使幼兒在音樂的薰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樂的王國中漫遊,翱翔。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難點: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能夠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演奏。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嘗試用各種身體動作創意地表現滾動、飄揚等運動方式。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1、自制音樂圖譜一幅。

  2、樂曲《單簧管波爾卡》,錄音機。

  3、碰鈴、鈴鼓、雙響筒各14個。

  活動過程:

  1、談話: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引入新課。

  2、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

  A、請幼兒聽音樂,看老師演示圖譜。

  B、鼓勵幼兒伸出食指和老師一起演示圖譜。

  C、說一說音樂一樣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什麼?(風車)音樂不一樣的時候看到的是什麼?(不一樣的枝條)

  3、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變動作。

  風車是怎樣旋轉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枝葉是怎樣飄揚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選取三個動作,請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4、跟著音樂演奏:

  A、請幼兒跟音樂節奏進行徒手練習拍手。

  強調幼兒要學會看教師的手勢指揮。

  B、幼兒分組手拿碰鈴、鈴鼓與雙響筒跟音樂演奏。

  在演奏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演奏情況進行及時糾正,注意各樂器的相互配合,能夠服從教師指揮。

  5、總結幼兒活動情況,予以適當鼓勵。

  活動反思:

  一、精心設計匯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本節課設計的匯入上,我創設生動的學習環境,採用做夢,小蜜蜂採蜜的故事貫穿始終,使他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故事講完了,曲式結構也就出來了。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知生活,提高認識能力,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二、從曲式結構入手,透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結構特點。欣賞音樂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欣賞音樂的方法,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採用整體---部分---整體欣賞的方法,沿著蜜蜂採蜜的路線,運用動起來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地有步驟地聽辨音樂,首先利用旋轉的動作,抓住樂曲的主題(A段)。每聽一遍樂曲,總要針對一定的問題去聽、去思考。以誘發其好奇心,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和認真回答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比去聽其他段落。在聆聽中引導啟發學生透過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性質特點,它們都很喜歡,有較高的積極性,突破了音樂欣賞沉悶枯燥的缺點,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賞教學首先要學會聽,本節課所有教學形式都是在不影響聽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做過多的花樣分散聽的注意力。選取最簡單,最單純的版本,讓學生能很深刻的記住單簧管的音色。

  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表現音樂。在本節課中,樂曲欣賞次數較多,但由於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並不感到重複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賞加深了學生對樂曲的印象。每次聆聽後先聽聽學生的對音樂的理解,尊重學生的意見,此基礎上教師再加以引導,不束縛學生的思想。

  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用生動的故事、形象直觀的圖譜區分樂曲結構;用律動參與的方法感受音樂的情緒。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5

  一、活動目標:

  1、利用圖譜幫助幼兒瞭解樂曲五段體的結構,感受《單簧管波爾卡》A段跳躍、B段流暢的音樂性質。

  2、啟發幼兒探索用不同的歡快和舒展的動作,表現樂曲的性質,區分樂曲的結構。

  3、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二、活動準備:圖譜、音樂、頭飾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幼兒體驗樂曲歡快流暢的情緒,在各種音樂活動中體驗三個主題的不同特點。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進場,創設情境,帶幼兒一起去郊遊,激發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

  1、欣賞音樂,來到花園後老師出示圖譜和小蝴蝶,請幼兒和小蝴蝶一起賞花。

  2、欣賞第一遍後,老師請幼兒說一說有什麼感覺?老師向幼兒介紹樂曲名稱。介紹“波爾卡”這是一種舞蹈,發源於捷克,是歐洲人很喜歡的一種二拍子的圓圈舞,舞蹈表現了人們熱愛生活的一種情感。介紹“單簧管”,音色豐富而明朗,低音區渾厚響亮,中音區圓潤柔和,富於表情,高音區則較尖銳,表現力極為豐富,也是木管樂器組中音域最寬的樂器。

  3、結合圖譜再完整欣賞一次,和蝴蝶一起賞花,並分析樂段。提問:請小朋友看看圖譜來說一說,樂曲共分幾段,一、三、五段是幹什麼?二、四段又是幹什麼?瞭解樂曲ABABA的結構特點,再結合圖譜完整欣賞。

  4、對比欣賞A與B兩樂段有什麼不同?再次欣賞A、B兩樂段,感受樂曲的性質,提問:這兩段的節奏的一樣嗎?第一段的節奏怎麼樣?(較快、比較跳躍)

  第二段的節奏怎麼樣?(比第一段慢,聽上去比較緩慢),請幼兒用不同的動作去表現這兩段音樂。

  5、請幼兒分別扮演小花、葉子、蝴蝶,並根據音樂的變化創編不同舞蹈動作。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變動作。小花部分可以做什麼動作?葉子是怎樣飄揚的,可以做什麼動作?請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6、交換角色邊聽音樂邊表演。

  (三)結束部分

  聽音樂自由表演,結束活動。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6

  活動目標:

  1、能感受樂曲ABAB的結構,能將樂曲與圖片匹配。

  2、能想像樂曲所表現的情節內容,並用簡單的動作表示。

  3、能大膽、勇敢、創造性地想像表現,敢於與眾不同。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單簧管波爾卡》磁帶,節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譜,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圖上是什麼?(喇叭花)

  (2)花長在哪裡?這些花長得這麼樣?這些花在幹什麼?

  二、欣賞音樂,感受樂曲ABAB的結構。

  (1)第一遍音樂,音樂和圖是不是一樣的?

  (2)第二遍音樂,請一個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指圖。

  (3)第三遍音樂,幼兒伸食指與老師一起指圖。

  三、請幼兒做指揮

  其他幼兒做相應的動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條用滑)

  四、遊戲

  (1)老師在家擦桌子掃地,請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幹活,什麼音樂擦桌子?什麼音樂掃地?

  (2)幼兒與老師一起聽音樂做“打掃衛生”

  (3)小朋友在家還會做什麼事?聽音樂一起勞動

  (4)你們到幼兒園又會幹什麼?聽音樂活動。請幼兒想想,音樂快的時候,你在幹什麼?當音樂慢的時候,你又在幹什麼?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7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初步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明朗、活潑充滿朝氣的情緒。

  2、瞭解樂曲的曲式結構。

  3、探索用各種創造性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磁帶、錄音機、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好!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你喜歡春天嗎?讓我們一起去尋找美麗的春天好不好?(聽音樂《花仙子》)做動作進教室。咱們就在這片草地上休息一會兒吧!春天美不美?春天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變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春天的美景(解說:春天來了,天氣變暖和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小草偷偷的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各種花都開了,五顏六色真美麗。)這麼美的春天是誰送來的?(春姑娘)春姑娘還給小朋友帶來一份禮物,請小朋友閉上眼睛靜靜的欣賞。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完整欣賞第一遍音樂,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欣賞後回答:

  a、這首曲子好不好聽?你有什麼感覺?(音樂在跳,像水在嘩啦啦的流過去,像輪子在滾動)(很舒服,很高興)

  小結:這首曲子的曲調非常的歡快,跳躍,非常的熱烈。

  b、聽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麼?(春姑娘、花仙子、蝴蝶、小鳥等春天的花草樹木小動物)

  2、請幼兒反覆欣賞音樂

  (1)結合課件欣賞第二遍音樂:小朋友喜不喜歡這首曲子?美麗的花仙子也很喜歡,看!它正在聽音樂慢慢的長大呢!聽完後問:小朋友,現在你有什麼感覺?你想到了什麼?

  (2)請小朋友一起來跟老師感覺一下樂曲的旋律(聽音樂教師示範指圖)

  (3)請小朋友自己感覺一下(聽音樂幼兒分組指圖)

  3、帶領幼兒分析曲式結構:

  (1)小朋友你覺得音樂可以分成幾部分?為什麼?(音樂不同)

  小結:長花時一種音樂,長藤是一種音樂,又是長花,又長藤;

  (2)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哪裡不一樣?(分段欣賞)先聽一聽長花的音樂,聽一聽有幾個樂句,體會一下有什麼特點?(四個樂句)聽到這一段你想到了什麼?這段有什麼特點?(歡快)依次欣賞:長藤(兩個樂句、婉轉)長花(同第一段)最後一段(八個樂句、起伏)

  (3)這首樂曲可以分成幾部分?(四部分)

  一起看(課件):長花的音樂——這是第一部分,叫A段;依次BAC

  樂曲分成了ABAC四部分,問:分成了那四部分?

  教師引導總結:A段這四句音樂怎麼樣?(歡快)BAC

  4、請一個小朋友上臺完整的表演一遍:

  (1)段四句歡快的音樂你想做什麼動作?(一起學一學)B段兩句婉轉的音樂你想怎麼做?(一起學一學)C段八句起伏的音樂你想怎麼做?

  (2)聽音樂把剛才的動作連起來做。(繼續請幼兒編)

  小結:剛才小朋友做的動作都很好看

  (3)下面請小朋友欣賞劉老師是怎麼表演的?問:A段歡快的音樂我是怎樣做的?依次問:BAC聽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表演兩遍;

  5、小朋友,剛才我們聽著好聽的音樂,表演的高興嗎?你知道這好聽的音樂是誰寫的嗎?

  (1)是波蘭的普羅休斯卡寫的,名字叫:《單簧管波爾卡》

  (2)波爾卡是捷克民族的一種二拍子的圓圈舞,當他們舉行盛會或非常高興時就會跳這個舞。

  (3)這麼好聽的曲子使用什麼演奏的呢?小朋友請看,就是它——單簧管,它是什麼顏色的?(黑色)所以又叫黑管,是一種木製樂器,直吹,發出的音很好聽。

  三、結束部分:

  (1)跳法:圍成圓圈,A段自由跳,B段找一個舞伴拉手轉圈,A段自由跳,C段前四句兩人一蹲一立拍手,然後交換;後四句大家拉手往裡聚,然後散開,再來一次。

  (2)小朋友跳的高興嗎?怎們一起到院子裡跳,好嗎?

  活動反思

  本節音樂欣賞活動,首先教師運用美術教學手段來進行音樂欣賞活動,透過多媒體課件(樂曲結構圖)形象生動的按樂曲節奏,把整首曲子明確、清晰的呈現給幼兒,讓幼兒能比較直觀的感受音樂的結構特點;文件僅供參考

  文件僅供參考

  其次,教師引導啟發幼兒透過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性質特點,它們都很喜歡,有較高的積極性,突破了音樂欣賞沉悶枯燥的缺點,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我是一片樹葉(音樂)

  目標

  1.豐富幼兒有關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並運用到音樂活動中去。

  2.能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地用動作表現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準備

  長的硬紙條、釘書器。歌曲《秋葉》的錄音帶。

  過程

  1.帶幼兒到戶外欣賞秋季景象,感受秋風拂面、天高氣爽的宜人氣候,以及樹木花草的變化,培養幼兒熱愛秋天的情感。

  2.觀察秋季樹葉的變化

  ①樹葉的顏色有什麼變化?

  ②颳風的時候樹葉怎麼樣?颳大風和刮小風樹葉有什麼不同?

  ③樹葉變黃以後怎麼樣?

  ④樹葉飄落到什麼地方?

  3.帶幼兒拾落葉,做成頭飾(將樹葉用針書器釘在長紙條上,再圍成圓圈)帶在頭上。在製作頭飾過程中,播放歌曲《秋葉》的錄音,使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理解內容。鼓勵幼兒跟唱歌曲。

  4.在此基礎上,啟發幼兒結合觀察活動扮成樹葉邊唱邊自由表演。

  5.請不同水平的幼兒說說自己表演動作的內容。然後反覆進行表演。

  建議

  1.此活動應結合認識秋季特徵進行,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理解歌曲內容、動作與大自然的關係,讓幼兒自己獲得知識經驗,自由地舞蹈。幼兒的任何動作都會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強求統一。教師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要給以肯定。

  2.這種活動還可以結合認識春季的柳條發芽,讓幼兒獲得有關知識經驗,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幼兒自由地進行表現楊柳的舞蹈。

  3.4歲的幼兒可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觀察、撿落葉,教師幫助幼兒每人做一個頭飾。製做頭飾時,教師可自唱這首歌曲讓幼兒欣賞。第二次學唱歌曲和在歌曲音樂伴奏下,幼兒自由舞蹈 。

大班音樂教案:單簧管波爾卡8

  設計思路:音樂能夠啟迪人們的智慧,音樂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對於在幼兒期的幼兒來說,音樂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沒。

  《單簧管波爾卡》這一國外名曲,以其明快、簡潔的2/4旋律,悠揚、流暢的曲調廣為流傳。在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中,加入本曲的介紹,使幼兒初步瞭解”波爾卡“這一音樂曲式的特點,進一步掌握2/4旋律的節奏:××××,××,××使幼兒在音樂的薰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樂的王國中漫遊,翱翔。

  活動重點: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活動難點: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能夠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演奏。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嘗試用各種身體動作創意地表現滾動、飄揚等運動方式。

  3、練習節奏:××××××××××××

  活動準備: 1、自制音樂圖譜一幅。

  2、樂曲《單簧管波爾卡》,錄音機。

  3、碰鈴、鈴鼓、雙響筒各14個。

  活動過程: 1、談話: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引入新課。

  2、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

  A、請幼兒聽音樂,看老師演示圖譜。

  B、鼓勵幼兒伸出食指和老師一起演示圖譜。

  C、說一說音樂一樣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什麼?(風車)音樂不一樣的時候看到的是什麼?(不一樣的枝條)

  3、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變動作。

  風車是怎樣旋轉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枝葉是怎樣飄揚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選取三個動作,請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4、跟著音樂演奏:

  A、請幼兒跟音樂節奏進行徒手練習拍手。

  強調幼兒要學會看教師的手勢指揮。

  B、幼兒分組手拿碰鈴、鈴鼓與雙響筒跟音樂演奏。

  在演奏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演奏情況進行及時糾正,注意各樂器的相互配合,能夠服從教師指揮。

  5、總結幼兒活動情況,予以適當鼓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