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緩解心理情緒主題班會教案

疫情期間緩解心理情緒主題班會教案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說起主題班會,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主題班會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終貫穿,滲透著極強的教育性。你所瞭解的主題班會都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疫情期間緩解心理情緒主題班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班會主題

  抗擊新冠肺炎,我們共同努力

  二、班會背景

  由於突發的疫情,使得過年期間正應該是走親訪友,與小夥伴玩耍的機會沒有了,學生被要求進行自我保護,不能與外人進行接觸,長時間的封閉生活使得學生出現了浮躁、懶散、害怕、焦慮的情況,影響身體健康。

  三、班會目的

  1.懂得新冠病毒的危害,學會正確認識病毒。

  2.做好疫情期間的預防,學會基本預防常識。

  3.瞭解焦慮與突發狀況的關係。

  四、班會準備

  1.將自疫情以來的相關事件進行蒐集。

  2.分享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

  五、班會過程

  老師以直播的方式

  1.介紹此次班會的流程,介紹了班會召開的背景。

  2.將重點部分進行詳細講解,結合例項,做正向分析。

  (1)什麼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因形態在顯微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目前為止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柱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

  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已命名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

  (2)臨床表現有哪些?

  一般症狀包括髮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等,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嚴重者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等。多數患者症狀為輕、中度,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就容易引發的焦慮情緒與突發狀況的關係進行明確。

  (3)什麼是焦慮?

  心理焦慮:是由生物學因素(遺傳因素、生化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為什麼會產生焦慮?

  (2)怎樣緩解焦慮情緒?

  ①認知療法:改變不良認知或進行認知重建。

  正確看待冠形病毒的危害,對它有一個深入的認識,瞭解自己身邊的具體疫情,做好適當的防範,不要過度害怕和緊張,按照要求正常應對即可。比如:做好日常的消殺、測溫、配合管控、儘量不出門、多關注時事……

  ②行為療法:呼吸訓練、鬆弛訓練。

  做深深呼吸、眺望遠方等放鬆訓練,或是幹一些可以使自己放鬆下來的事情,比如瑜伽、看書、做手工、畫畫、彈奏樂器、唱歌等,並且適當進行身體鍛鍊,增加身體的免疫力。

  4.就自我防護過程中的細節部分進行講解。

  5.學生連麥,提出自己的疑問,老師對大會內容進行總結:

  (1)正確認識新冠形病毒,從自己身邊做起,做好自我防範,不為醫療人員麻煩;

  (2)正確看待新冠病毒,樹立正確的心態,積極應對,積極配合。

  六、班會教學設想

  安排這節《抗擊新冠肺炎,我們共同努力——疫情期間緩解心理情緒》主題班會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真正瞭解新冠肺炎,調節心理情緒,學會自我防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