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設計教案(通用6篇)

《贈汪倫》設計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贈汪倫》設計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贈汪倫》設計教案 篇1

  一、設計理念:

  領會詩歌的意境。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二、三維度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方法與過程:讀懂詩句,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並聯系生活進行聯想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理解詩中表達的情感,陶冶學生珍惜純潔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三、教學目標:

  1、感受友情的真摯,有交朋友的慾望。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3、認識7個字(贈,倫,乘,將,忽,踏,送),會寫"汪""李""情""舟""聞""及"6個生字。

  四、教學重點:

  古詩朗讀時注意停頓,重音,啟發想象用語言或圖畫描繪古詩的意境。

  五、教學難點:

  注意"及"字的筆順

  六、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請大家看這是什麼你認識賀卡上面的字嗎,請你來讀一讀。這張賀卡是送給誰的呢,說說你從哪裡看出來的"贈"就是送給的意思。(賀卡內容:贈,生日快樂!王老師)拼讀認識贈

  1、出示"汪倫"(唐朝人,家住涇州桃花潭邊,他性格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幫助附近的村民而毫無吝嗇,是個仗義之人)

  學習"汪"字,象形字,誰來講講。

  平時在哪裡還見過或者使用過這個字想象汪洋大海什麼樣,結合圖片理解。汪洋大海就是形容大海的水勢非常大的樣子。

  2、介紹詩人,出示課題,學習"李"字

  唐朝有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他給後世人留下900多首詩,人們都稱他為"詩仙",知道他是誰嗎(李白)

  "李"是一個姓。我們班姓李的孩子舉舉手,多自豪和那麼有才的大詩人一個姓,快來介紹一下這個字,怎樣使大家都記住。(木下結子就唸李)

  讀文題和作者

  (二)藉助故事理解詩意

  李送汪一首詩,兩人的友誼情深似海,這裡面還有一個動人的小故事呢!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傾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遊歷的訊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遊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信:

  "李先生喜歡遊玩賞景嗎我們這裡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裡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一萬家酒。"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裡,李白每天飲美酒,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裡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讚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千古送別詩:

  1、讀詩

  教師配樂讀詩,學生注意聽準字音

  學生跟隨老師讀詩,注意聽清每一行教師是在哪裡停頓的

  學生自由讀兩遍詩,在讀詩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指名讀詩,其他同學結合畫面,想一想從詩中讀懂了什麼

  檢查認讀字

  2、學習"舟"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詩句中提到小船了嗎(播放字理圖)古代人們就是把船稱做"舟"

  拼讀音節讀字

  課件演示筆順,書空筆順

  觀察字在虛宮格中的位置,指導寫字

  3、學習"聞"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時發生什麼事了在詩中哪裡看出他聽到歌聲(聞)

  拼讀音節讀字

  分析字型,如何記住

  組詞,"聞一聞":用鼻子聞,做一做聞氣味的動作

  4、詩中前兩行記敘了兩人分別的場景,你們透過讀再來體會體會吧,男女生分讀,全班齊讀前兩行詩

  過渡:李白回想起幾天來和汪倫相處的點點滴滴,他們在詩文的共同愛好,切磋的'多少個不眠之夜,他們情誼深厚,志同道合。人生難得一知己啊!臨別時,汪論帶者一群村民腳塌節拍,手挽手前來送行,李白感慨萬分,面對此情此景,面對桃花潭水,李白立刻寫下了這首,作為感謝!

  你們讀讀下兩句

  5、學習"及"字

  後兩行詩中哪一個詞是"不如"的意思(及)

  拼讀音節讀字

  "不及"是不如的意思,"及"是比得上,趕得上的意思。組詞

  課件演示筆順,書空筆順,開火車寫筆順

  6、學習"情"字

  回憶以前學習過哪些青字大家族中的字

  拼讀音節讀"情"字

  "青"字為了讓我們擁有一雙明亮

  《贈汪倫》設計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贈汪倫》。

  3、理解古詩的大意,掌握“將欲、聞、千尺、不及”的意思,瞭解“踏歌”的大意和誇張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和難點:目標3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課題,教讀課題。贈:送。複習《贈劉景文》,簡介汪倫,題目的意思是詩歌送給汪倫。

  2、簡介李白。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古詩

  1、簡介李白和汪倫的關係,引出詩歌,教師範讀一遍。

  2、拼讀生字,指導看課文插圖,初步瞭解詩歌大意:事情發生的地點是桃花潭,人物有汪倫和李白,找出他們所站的位置。

  3、學生試讀詩歌一遍,再次拼讀生字。

  4、出示生字,指名認讀生字。

  5、多媒體出示帶生字的詞語,指名教讀。

  (二)研讀古詩

  1、指導按朗讀節奏讀詩歌。(要求學生畫出停頓節奏)

  2、理解詩歌第一、二行。

  (1)學生說說題目意思,出示註釋:送。

  (2)李白是什麼時候送這首詩給汪倫的?(李白要離開汪倫家的時候。)

  (3)在這首詩中,哪句說到李白要走了?(李白乘舟將欲行。)用你的理解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已經走了嗎?(指圖)哪個字是代表“走”的意思?哪個地方表示“就要走”?出示:就要)

  (4)面對好友李白的離去,汪倫捨得嗎?(捨不得)

  那他捨不得的表現是什麼?或者說離別之時做了些什麼?(指圖)但汪倫在這兒是踏地作節拍。讀第二行,他還做了什麼?(師講解:踏歌)

  (5)汪倫踏地而歌送李白,李白事先知道嗎?

  師吟誦: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之前不知道,因為是他忽然聽到的歌聲,說明他之前不知道汪倫會來。)好一個“忽然聽到”,“聞”,聽的意思。以前我們學過的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也是同樣的用法。(出示:聽)

  (6)這就怪了。好朋友要走了,怎麼去送人家不事先約好呢?汪倫也真是的!

  (7)離別總是叫人傷感的,既然傷心,乾脆選擇悄悄地去,李白很為朋友著想呢。大家再想一想,李白站在船頭,即將離去;汪倫站在岸上,踏歌相送,這是一幅多麼令人感動的送別圖!此時此刻,李白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如果你是李白,你會說(隨機抽點)

  (8)(演汪倫):我一定盛情款待!好山、好水、好歌、好酒,任君挑來任君選!

  我送一首詩給你: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9)是呀,面對著對自己情深義重的汪倫,李白淚水漣漣,他低頭正好看見清幽的桃花潭水,心想:潭水深(千尺,出示註釋),可再怎麼深,也比不上汪倫——

  於是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歌誦情誼的名句送給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及:比不上)

  (10)今天,我們的學習充滿著激情,李白和汪倫這兩個名字,這段深深的友情,已嵌入了我們的腦海。我想採訪一下大家,今天的學習讓你懂得了什麼?(出示:情深似海)

  (三)回顧全詩

  1、聽範讀。

  2、跟讀,回顧全詩內容。

  (四)看影片,入情入景體會汪倫和李白的深情。

  三、學寫生字。

  四、總結:祝願小朋友們在今後的日子裡交到許許多多的知心朋友,像李白和汪倫一樣情深似海,心裡永遠是溫暖的。

  《贈汪倫》設計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以讀帶講,讀中領悟師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本課將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在朗讀中充分調動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大語文觀,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古詩的背景,理解古詩的意思。

  (二)情感目標

  感受李白與汪倫分別時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間聚散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使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方法與技能

  1、學會多種背誦古詩的方法;

  2、學會藉助不同景物的描寫,運用不同的方法,根據不同的人表達不同的情感;學會想象詩境,感悟詩美。

  3、學習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如圖書室、網路等媒體,收集、整理相關資訊。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古詩的含義。

  2、進一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破題匯入

  1、板書:李白

  師:李白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你還知道他的哪些資訊?把蒐集的資訊拿出來我們交流。

  師:孩子們蒐集得很全面。我們再來認識一個人,大家跟我寫。

  板書:汪倫

  師: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關於他們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叫“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我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孩子們要注意聽。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裡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裡,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裡,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一天,李白要走了,正當船緩緩開動的時候,汪倫帶著村民來到岸邊,他們踏歌起舞,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動,覺得這才是最真摯的友情,於是便寫下這首千古名詩——《贈汪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

  板書:贈。師:怎麼記住這個字?

  師:“贈”是什麼意思?(贈送)這裡贈送什麼?贈送給誰?

  二、精讀古詩《贈汪倫》

  1、初讀感知

  師:孩子們讀過古詩了嗎?現在我們再來讀它,來,看著大螢幕上的自學要求。有不懂得嗎?誰懂了,告訴他。

  示自讀要求:

  (1)讀準字音

  (2)讀通古詩

  (3)想象畫面

  (4)試著背誦

  學生根據讀書要求讀書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認讀生字,詞語

  師:這些詞語你能準確的讀一讀嗎?指名讀師:一起響亮的讀讀詞語吧。我們來寫一個詞“乘舟”,孩子們跟著我寫。“乘舟”是什麼意思?還能用“乘”組什麼詞。

  (2)指名讀課文,檢查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師:誰能把古詩正確、流利地讀一讀。指名讀

  學生點評師:還有那位孩子也願意來試試。指名讀,評價

  師:哪些孩子願意讀,願意讀的起立。這裡有個詞叫潭,什麼是潭?誰能結合自己看到的或想象的來描述一下潭的情景。他描述的和你想象的一樣嗎?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來換個方式讀。古人把許多人成群結隊邊唱邊跳叫“踏歌”,你們可以手牽手,用腳踏地打拍子。

  來試試,我們把這首是唱出來,我給你們一段音樂。

  (3)讀著讀著,讀了多少遍我們都記不起了,相信很多孩子都會背了。很好,孩子們。

  2、精讀理解

  (1)師:這是一首動人的詩,更是一副美妙的畫。細細品味,你會看到許多刻骨銘心的畫面,那就讓我們跟隨美妙的音樂,一起去想象吧,你也可以閉上眼睛。聽著這動人的旋律,我們彷彿又回到了桃花潭邊,汪倫彷彿又帶著村民在岸上踏歌起舞,李白又一次吟誦起著首動人的詩歌: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你看到那些畫面?

  交流想象的畫面。

  (2)品詞析句

  師:你從那句詩想到的?你感受到什麼?你把詩人的感情讀出來,就讀這句。

  引導感悟詞語:欲、忽、聞、不及

  師: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出乎意料,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除了出乎意料,詩人心裡還有什麼感覺? (高興、感動)誰試著再讀。

  師:深千尺。

  師;那我們來讀讀這句,看誰能把這桃花潭讀深了。

  板書:水深

  師:縱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不及汪倫送我的情意深。那“不及”就是什麼意思?

  板書:情更深

  誰能讀讀這份深情。

  師:李白被汪倫深深地情誼所感動,他心裡可能會想什麼?會說什麼?

  3、品讀回味

  師:孩子們,朋友間真摯深厚的情誼往往感動著我們,帶著這份感動,走進詩人內心,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古詩。

  三、帶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我們學習了朋友送別李白的古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送別朋友的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拿出學習卡,同桌之間互相認讀,說說你從古詩中知道什麼了?

  3、彙報交流:

  4、感情誦讀

  四、作業設計

  繼續收集、整理送別詩,和其他同學交流學習心得。

  板書設計:

  贈汪倫李白

  水深情更深

  《贈汪倫》設計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瞭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李白與汪倫之間的友情。

  3、交流送別詩,誦讀積累。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體會兩人之間的情誼。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揭題。師板書:《贈汪倫》(誰能來準確地讀讀詩題?)

  2、理解詩題。(‘贈’是什麼意思?)

  3、瞭解詩歌創作背景。(李白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

  汪倫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但不願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於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並長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聽說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於是想出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道:“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已早聽說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後,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並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卻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後汪倫每日以美酒佳餚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二、初步感知古詩。

  1、讀通古詩。(誰來替李白誦一誦這首古詩?)

  (1)指名讀。(重點正音“乘”)

  (2)齊讀。

  2、想像古詩中的景象。(讀著讀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景象?)

  (1)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將要出發的畫面)重點理解“將”“欲”“行”。

  (2)忽聞岸上踏歌聲:(汪倫為李白送別邊歌邊舞的畫面)重點理解“踏歌”“忽聞”。

  ①踏歌:邊歌邊舞的一種舞蹈形式。

  ②課件展示“踏歌”。

  ③重點理解“聞”。(這裡的“聞”是什麼意思?(聽到)現在的“聞”有好多意思(看504頁字典)。你知道哪些句子中“聞”的意思是“聽見”?(耳聞不如目見;耳聞是虛,眼見為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3、體會李白的心情。

  (1)感動。(此時李白的心情怎樣?李白的感動僅僅是因為汪倫踏歌送行嗎?前面聽了老師寫作背景的介紹,你還知道汪倫對李白的情誼表現在哪裡?)

  (2)感情朗讀。(誰能像李白一樣飽含深情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詩意。(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4)比較句子,體會感情。(讀下面的句子,想想它們的意思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就算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麼能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三、背誦積累。

  1、教師引讀。(想到汪倫真情相待,看到汪倫踏歌送行,李白情不自禁地吟道……)

  2、理解全詩。(誰能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3、配樂朗誦。

  四、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兩首古詩。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自由讀,指名讀。

  3、《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分別是誰送誰。

  4、找一找。

  古詩中,哪個詞指的是孟浩然和董大?(故人、君)

  五、作業。

  1、學寫生字。

  2、寫寫李白和汪倫會說些什麼?

  3、交流:瞭解古人禮節“打躬作揖”,學學古人的樣子,演演李白和汪倫分別的情景。

  《贈汪倫》設計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著眼新《語文課程規範》提出的:豐富同學的語言積累,體味古詩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同學誦讀的基礎上嘗試寫詩。拓展同學語文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容和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欲”、“聞”、“不和”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並改成現代文或嘗試寫詩。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出示課題。

  古詩都有其鮮明的節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學習古詩要懂得作者怎樣抓事物的特點,怎樣抒發自身的感情的,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師出示古詩,同學跟著教師謄寫。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和汪倫送我情。

  (注意書寫時的正確、美觀,寫後同桌互評)

  三、理解詩題,作者簡介。

  《贈汪倫》一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遊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

  四、輕聲讀二至三遍,教師指導讀準字音。

  五、邊讀邊想象,要在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同學個別讀,自由讀。

  七、教師範讀,同學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釋詞譯句。

  讓同學邊讀邊將詞語的意思串聯起來。(讀通)

  對感悟詩句有困難的,教師予以點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剛剛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齊著腳步節拍唱歌的聲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九、解讀詩意。

  1、詩主要寫送別,汪倫送李白方式有何獨特性?

  2、課文第3、4句,用什麼修辭方法?這兩句抒發了什麼感情?

  十、朗誦想象。

  要求同學邊吟誦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十一、同學試背,請二位同學上來默寫。

  十二、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讀:理解題目,瞭解字詞;

  二讀:連詞譯句,連句譯全詩;

  三讀:入景入情,熟讀成誦。

  十三、發明性寫一個和同學或親人送別的篇段,能寫成詩歌形式的,就寫成詩歌形式,不能寫的。仿照譯句寫一個片斷。教師朗讀上一學年一同學模仿《贈汪倫》寫的一首詩:

  贈外婆

  吳岑岑

  岑岑乘車將欲行,

  忽聞窗邊叮嚀聲。

  秋時朝陽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同學開始作業。

  《贈汪倫》設計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小學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麼資料,瞭解了什麼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作者什麼感情?怎麼寫的?你從哪裡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後欣賞小學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後題奠定基礎。

  (附課後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