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精選10篇)

2022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釐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透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麵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麼呢?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透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透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麼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釐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釐米,用紅筆塗出8平方釐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塗出面積為12平方釐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螢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釐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釐米)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篇2

  一、教材

  倍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將透過對已學習的有關乘法的知識進行遷移獲得“倍”的概念。“倍”是一個新的概念,是一種數量之間的關係。透過對本內容的學習,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簡單的數學模型,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義,拓寬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與能力,培養數感,為今後學習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等相關知識奠定基礎。教材為倍的認識提供了“小兔吃蘿蔔”的童話情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透過比較胡蘿蔔(2根)和紅蘿蔔(6根)的數量,根據3個2根的關係,引出“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再次透過“圈一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比較白蘿蔔與胡蘿蔔數量之間的關係,由舊知識“幾個幾”轉化為新知識“倍”的含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目標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透過動手操作,培養幾何直觀。

  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透過圈一圈、畫一畫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體驗和探索中親身感受,從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透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深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啟發談話、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看一看、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等活動,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學法:

  1、透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具體來說說教學過程。本課時教學安排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透過拍手遊戲,幫助學生溫習乘法中“幾個幾”相關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是民主導學、自主探究。透過媒體展示情境圖,首先讓學生自主發現數學資訊,引導學生探究這些資訊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從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蘿蔔有2根,水蘿蔔有3個2根,我們說水蘿蔔的根數是胡蘿蔔根數的3倍。透過圈一圈、畫一畫結合課本上的圖片進一步深化對倍的理解。同時透過引導使學生髮現“1倍”的關係,即小白兔的只數與小灰兔的只數相同,所以說小白兔的只數是小灰兔只數的1倍。其次,透過新知應用的五道習題進一步強化和拓展了學生對倍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拓展思維塗一塗,由圖轉化到數,實現了對新知識的昇華,滲透了數形思想。

  第三個環節是檢測導結:透過對學生學情的檢測,及時瞭解課堂的效率,發現不足及亮點。認真反思和總結,為今後的教學總結經驗。同時透過激勵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小組協作能力。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第46頁—47頁例一、做一做和練習十第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

  2、透過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等方式,藉助點子圖,初步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學生在自主探究、尋找方法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理解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二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並能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

  解決兩位數乘兩位筆算時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

  教學過程:

  一、口算鋪墊,引入新課。

  師:在今天上課的一開始,請同學們來看黑板上這幾道題,直介面算哪些題你會算?(22×3= 14×2= 14×10= 31×10= 14×12= )第一題會算嗎?(生:會)等於多少?第二題、第三題、第四題分別等於多少?第五題會算嗎?(生回答)有的同學說會,有的同學說不會,沒有全班透過我們給他打個問號。

  師:同學們來看,我們會做的這些題都是些什麼題啊?

  師:那也就是說我們會做的題是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再來觀察我們不會做的題又有什麼特點?

  師:不會做的題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同學們!你瞧,今天我們就要利用我們會做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來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得計算。

  師:這就是咱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課件出示主題圖)從圖中你知道到了哪些資訊?要求的是什麼問題?

  並列式14×12=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估算14乘12。

  師:同學們你能估算一下王老師大約買了多少本嗎?你是怎麼想的?(找2個學生說)

  師:剛才我們估算出了12套書大約有多少本,那12套書到底有多少本呢?以前我們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還學過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你能不能根據這些,求出14乘12的準確積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生說把12分成10和2)

  (二)點子圖演示分法和演算法。

  師:我們把每一本書都看作是一個小圓點,就出現了這樣的點子圖,如果把你的想法在點子圖上來表示出來,(課件演示)就是把12套書分成了10套和2套,10套是14×10=140(點子圖上畫括號),2套是14×2=28,140+28=168。看來用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他剛才是把12分成了10和2,那12還可以分成幾和幾呢?(生口答)

  (三)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師:你們會像董老師這樣在點子圖上表示出你們的分法和算的結果嗎?那就請大家拿出一張這樣的點子圖,在點子圖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好開始!

  (四)展示學生點子圖作品。

  師:請你來說一說。

  (課件同步展示)

  生1:把12分成5和7。

  生2:把12分成4和8。(師引導學生說出把12分成3個4)

  生3:把12分成10和2。

  師:不管大家用的是哪一種演算法,董老師發現我們都是先把兩位數分成了兩個一位數或者是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去乘,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同學們真了不起!都能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五)比較三種分法。

  師:請同學們再來觀察一下,這幾個同學的作品,你認為哪種分法在計算的過程中又簡便,又好算?(課件展示三種分法圖)

  生回答把12分成10和2最簡便(課件變大出現12分成10和2的點子圖)

  (六)學生嘗試豎式計算。

  師:剛才我們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是一種口算的過程,那我們能不能利用豎式來計算呢?

  學生自己嘗試著做一做,教師巡視,找出帶0的豎式和不帶0的豎式

  (七)指名板演豎式並回顧計算過程。

  (1)學生展示自己豎式過程。

  1生:(展示帶0的)說計算過程(讓學生手指大螢幕解說)

  2生:(不帶0的)生一邊說老師一邊板書同時問每一位上的數分別表示什麼。

  (2)比較一下這兩個豎式有什麼不同。是否可以不寫0

  (3)再次回顧不帶0的計算過程並說出每一層積是誰和誰的積,是幾套數的本書。強調第二層積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

  (4)檢查自己的豎式,把不對的地方改正過來。

  (八)小結。

  師:透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請大家完成學習卡上的第一大題,看誰算的仔細。

  (指名黑板板演)

  四、鞏固練習。

  第一題:看誰算的仔細。

  第二題:下面的計算正確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五、全課總結。

  師:透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收穫了這麼多?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那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裡。課下請大家完成書47頁第2題和第4題。

  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估算—口算—筆算”的計算過程,在多樣化的演算法中能自主最最佳化。

  2.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演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聯絡生活學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演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聯絡生活學數學的`思想。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筆算:12×4 180×3 105×7 832×9

  3、談話:同學們,你們有過和爸爸、媽媽一塊兒購物的經歷吧。在購物的時候,你幫助爸爸、媽媽算過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嗎?請同學們看這裡的購書情境。(課件出示例1購書的情境圖)。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口算和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乘法,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引出新知;透過情景匯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白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例1的畫面,讓學生觀看圖畫內容。讓學生說一說。

  你發現了什麼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乘法的意義列出算式為:24×12。

  2、各組討論:怎樣計算2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提出要求:

  ①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時,要把計算過程說清楚。

  ②要認真傾聽別人的介紹,想一想他這樣算有沒有道理。

  ③把正確的方法確定下來。

  3、組織溝通。

  (1)口算

  各組展示本組的演算法。不容易說明白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48

  240+48=288

  多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和方法。

  (2)同學們會口算了,會用豎式計算嗎?試著算一算。師巡視輔導。

  (3)學生展示彙報,據生答完成板書。再現豎式,理清筆算過程及算理:先用個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設問:這個24表示……接著,邊敘述邊書寫:它表示24個十,是240,是24乘10的積。個位的0不寫,4要對著十位。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相加,算出兩個因數相乘的積。

  邊敘述、對話,邊書寫成: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2)老師對學生髮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寫演算法時應該注意什麼。

  研討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法,再現筆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為什麼要做到數位對齊,數位應該如何對齊。

  4、小結,筆算乘法的方法。先請多個學生說一說然後總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與因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與因數的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設計意圖:透過簡單的口算,使學生明白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上,再進行筆算,使學生掌握演算法,重點說數位如何對齊的問題,加深了學生對筆算乘法方法的理解。)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重點輔導後進生。

  3、判斷並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 )( )

  4、我會解決:植樹節到了,同學們去植樹,一共種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請問同學們一共植了多少棵樹?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我檢測,綜合測試自己,找到成功與失敗的地方,有利於及時改正錯誤,有層次的練習,滿足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演算法,又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並溝通。

  2、老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當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精確處置進位問題。

  板書

  筆算乘法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篇5

  第1課時

  教學內容:63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五1、2題。

  教學目標:

  讓同學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不進位)。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出現例1的畫面,讓同學觀察

  用完整的話把這幅圖的內容、問題說一說。

  請同學說一說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列出算式24×12。

  二、研討計算方法

  1、各組討論:怎樣計算2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

  2、組織交流。

  各組展示本組的演算法。不容易說清楚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1 2

  48 ……24×2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2 8 8

  3、師生評議

  (1)請同學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2)教師對同學發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

  用檢查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式,再現筆算過程。

  三、練習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同學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四、總結

  1、請同學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並交流。

  2、教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該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正確處置進位問題。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50-51頁練習十一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2、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並能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並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並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

  1、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教師板書

  37×8265×3159×6439×43

  讓學生先做題,並說一說這四道題的共同點是什麼

  讓學生獨立在本上完成這四道題,請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後,指名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巡視指導,讓學生注意計算的準確性和書寫的規範性。讓學生意識到好的書寫是正確計算的基礎。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主要複習的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計算過程完全一樣,只不過進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在進位計算的過程中注意書寫要規範、認真。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讓學生任選兩題計算,計算完後同桌互相講述計算過程,互相訂正結果和書寫是否規範,然後老師指名學生把練習本拿來集體訂正,做得又對又好的同學將一枚小動物印章。

  讓學生在書中完成第51頁第6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蜜蜂應該落在哪朵向日葵上採花蜜,請同學們趕快幫助蜜蜂找到要採蜜的花。

  讓學生用連線的形式幫助蜜蜂找到要採蜜的花,並鼓勵學生“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學生完成後集體訂正,並請找得又對又快的同學介紹方法,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2、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第51頁的第7、第8題)

  (1)指名讓學生說一說題意。

  (2)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這兩道題。

  (3)透過集體訂正,及時改正不正確的解答方法或計算結果。

  3、讓學生看第50頁的第4題。

  (1)讀題,並說明題意。

  (2)說一說,這道題和剛才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都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題,但這道題要解決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錢?所以“每套12張”這個資料資訊可以不用)

  (3)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用豎式計算下列各題。

  26×3568×5318×2448×7924×28

  2、一種郵票每套14張,售價38元,今天上午賣出20套,下午賣出15套,這一天共賣了多少元?

  四、思維訓練

  1、說一說,下面各題錯在哪裡,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2、菜園收了36筐白菜,連筐共重1728千克,每筐白菜重43千克,你知道這些筐有多重嗎?

  3、動腦筋,找規律填數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設定了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教學情境,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體現了“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的教學觀念。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篇7

  一、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一節計算課,傳統的計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為了打破傳統的計算教學方法,突出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湖塘的大香林桂花節為背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識的發展過程,體驗、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演算法的多樣化,並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這樣幾個特點: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注意知識的遷移。

  2、透過合作交流,突現學生的主體性,實現演算法的多樣化。

  3、設計多種練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教材分析

  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是學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數乘一位數口算的基礎上,探討每一數位上的積都不滿十的任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並引出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透過計算使學生懂得任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都是把這個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乘這個一位數,再把所得的積相加。這一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它體現了多位數乘法的基本算理和演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數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遷移、類推。而且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熟練程度還會影響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準確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這部分知識。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一般是不會列出乘法筆算豎式的,許多學生都會利用口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筆算豎式是計算的通法,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列出乘法豎式。剛開始用豎式計算的時候,有的學生可能會從高位算起,這時教師不必急於去糾正,這個問題可以留待以後學習進位乘法時再加以解決。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瞭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理解並掌握其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五、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及乘法豎式書寫的格式,並能正確計算。

  難點:使學生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理解並掌握其計算法則。

  六、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小朋友們,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我們家鄉美麗的大香林景區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桂花節。十一長假,小明一家也來到了大香林,他們買了3張門票,每張30元。請問:一共要付多少錢?怎麼解決這個問題?(30×3)為什麼用乘法計算?(因為是求3個30)怎樣計算?(複習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師:景區內真是人山人海!入口處,3輛電動車正忙著把遊客載往桂花林,(出示掛圖)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說一說圖上都告訴了我們什麼?(有3輛電動車,每輛電動車上最多可以坐12名遊客。)根據這些資訊,你想提一個什麼問題呢?(3輛車一共可以坐多少名遊客?)板書問題。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先請小朋友估計一下,3輛車大約可以坐多少名遊客?

  2、師: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人數,該怎麼辦呢?

  怎樣算一共可以坐多少人?(12×3)

  為什麼用乘法計算?(因為是求3個12是多少)

  3、探討交流

  1)12×3等於幾?你想怎樣計算?寫在草稿本上。

  2)學生獨立思考,請不同演算法的學生板演。

  3)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演算法。

  4)請板演的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的演算法。

  方法1用加法算:12+12+12=36

  方法2口算:10×3=30 2×3=6 30+6=36

  方法3:列豎式 1 2

  × 3

  3 6

  4、數形結合,理解算理。

  師指著豎式問:大家看懂了嗎?6怎麼來的?為什麼寫在個位上?表示什麼?十位上的3怎麼來?表示什麼?

  有這麼多種演算法,它們之間肯定是有聯絡的。這個6在第二種演算法裡表示什麼?你能在圖中把它圈出來嗎?

  出示: ○○○○○○○○○○ ○○

  ○○○○○○○○○○ ○○

  ○○○○○○○○○○ ○○

  "3" 你能圈出來嗎?

  5、強調豎式的寫法,師生共同完成,師邊講解邊板書。

  12×3=36,在寫豎式時,先寫第一個因數12,再寫乘號,然後寫第二個因數3,注意3要寫在哪兒?乘的時候,要先從個位乘起,用3和個位上的2相乘得幾?6寫在哪兒?表示什麼?乘完沒有?還要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這個3表示什麼?要寫在什麼位上?現在豎式算完沒有?如果百位上還有數,還要怎麼樣?乘得的積要寫在(百位上)。小朋友們請看,在乘法豎式裡,12叫什麼?3呢?最後乘得的結果36就是它們的(積)。豎式算完了,一定要記住在橫式上寫出得數。這道題的單位是什麼?一起口答。

  6、揭示課題:剛才我們在計算12×3等於幾時,不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而且還探討了用豎式來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新學的筆算乘法。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齊讀課題)

  三、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1、做一做

  3 2 3 1 2 3

  × 2 × 2 × 2

  學生獨立完成。

  師:你發現這3道題最大的區別是什麼?(第一個算式,第一個因數是1位數;第二個算式,第一個因數是2位數;第三個算式,第一個因數是3位數。)

  這3道題之間有什麼聯絡?(先乘個位,再乘十位,最後乘百位,這是筆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2、小明一家乘著電瓶車來到了桂花林,他們看見路邊放著許多花。每一邊都放了342盆,兩邊共放多少盆?

  你能列式解答嗎?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和同桌說一說。

  指名彙報。

  3、小明一家去了釣魚池釣魚,小明和媽媽分別釣了14條魚,爸爸釣了16條,一家人一共釣了多少條魚?

  4、小朋友真能幹!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難一點的題目會不會做?

  □ 2 □ 2 □ □

  × 3 × □

  □ □ 9 8 □ □

  師:看清題目中隱含的條件。第1題你會先解決哪一個數?接著填哪一位?還有不同填法嗎?

  師:第2題你會先填哪一位?為什麼?

  5、小明一家在大香林遊玩了一圈,要回家了。小明想給阿姨家的2個妹妹帶一件紀念品回去。媽媽給了小明50元錢,讓小明自己挑選禮物。(出示圖片:木掛件11元/個,竹水槍22元/支,風箱24元/只),小明會挑什麼禮物?一共要花多少錢?還有錢多嗎?多多少?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八、板書設計

  筆算乘法

  3輛車一共可以坐多少名遊客?

  12×3=36(名)

  1 2……因數

  × 3……因數

  3 6……積

  九、問題探討

  1、教學中,教師是否能夠充分放手,讓學生獨自經歷探索多種演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享受成功的快樂?

  2、學生是否真正懂得了乘法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十、作業設計

  1、先說一說計算順序,再計算。

  3 1 1 2 2 4 1 3 1 1 2

  × 3 × 4 × 2 × 4

  2、解決問題。

  (1)黃花有32朵,紅花的朵數是黃花的2倍。紅花有多少朵?一共有花多少朵?(2)三年級有3個班,2個班都是42人,另一個班有45人。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3、你能寫出多少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算式?並計算出結果。比一比,看誰寫得又快又多。寫好後,同桌互相交流。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

  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

  你還能寫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算式嗎?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22頁練習四第12-18題。

  教學目標:

  透過練習進一步掌握一個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口算和筆算的方法,更加正確、熟練地口算和筆算。

  教學準備:

  練習四第12題的口算卡片、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口算

  (1)30×550×4600×84000×2

  口算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指出:口算一位數與整十、整百、整千乘的數,只要想幾個十或幾個百、或幾個千乘幾,就恩能夠很快地算出結果。

  (2)2×2413×34×12

  2×240130×34×120

  口算時要求直介面答加法算式和得數。

  指出:口算一位數與幾十幾或幾百幾十乘,可以把幾十幾或幾百幾十按數的組成分解,再分別和幾相乘,然後把兩部分的積相加。

  (3)4×6+23×5+32×9+45×7+6

  2、口算第12題。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算。

  二、筆算練習

  1、練習四第13題第一行。

  學生獨立進行計算,請個別學生板演。

  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筆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2、練習四第14題。

  先估計每一題的積大約在哪兩個數之間,再計算。

  3、練習四第5題。

  (1)分小組進行比賽:事先在紙上寫好算式,讓小組進行接力賽,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

  (2)提醒學生注意乘法與加法計算時的不同。

  三、應用題練習

  1、出示果園情景圖。

  (1)要求蘋果採了多少筐,你會列式計算嗎?

  (2)學生獨立列式並集體訂正。

  (3)梨比蘋果多采了25筐,梨採了多少筐?學生列式計算。

  (4)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作業

  練習四第13題第二行、16題第一行、17、18題。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篇9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P46筆算乘法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方法的多樣化。

  2、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3、透過比較方法的內在聯絡,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初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並能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難點:理解算理。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點子圖、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為了獎勵我們三年級愛讀書的學生,王老師準備為大家購買《童話故事》書,這一套書有14本(出示課件2),老師想買2套,請問,一共買了多少本?

  算式是什麼? 14×2=28(本)(板書:14×2=28)為什麼用乘法?求2個14是多少?

  認真觀察算式中的兩個乘數這是我們學過的幾數乘幾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

  買10套呢?(出示課件3)14×10=140(本)(板書:14×10=140)

  這是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2、那麼如果王老師要買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呢?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1(出示課本的主題圖4)

  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二、探索嘗試,尋找方法

  1、從題中我們知道:每套書有14本,(課件出示5)這是14本《童話故事》書,這也就是1套書,2套書,3套書……12套書。如果我們把每一本書看做一個圓點的話,就出現了眼前這樣一幅點子圖。(課件出示6)這是1個14,、2個14、3個14……12個14.12套書一共多少本?

  12個14列成算式就是14×12,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將14×12這個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或整十數呢?拿出老師課前發的點子圖。我們一起來看溫馨提示:

  (課件出示7:溫馨提示)

  (1)先獨立思考,你能不能想辦法將14×12轉化成14乘一位數或14乘整十數來計算?

  (2)用彩筆在點子圖上先分一分,並圈畫出來,再把演算法在點子圖右邊寫出來。如果有困難,可以看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分的。

  2、現在大家動手分一分,算一算。

  3、老師選擇幾位同學,講講他們分的過程。(張貼學生作品)

  ①把12套書分成3個4套,1個4套有14×4=56本,3個4套有56×3=168本;

  ②把12套書分成2個6套,1個6套有14×6=84本,2個6套有84×2=168本;

  ③把12套書分成1個2套和1個10套,2套有14×2=28本,10套有14×10=140本,一共有28+140=168本;

  ④把12套書分成3套和9套,3套有14×3=42本,9套有14×9=126本,一共有42+126=168本;

  ⑤把12套書分成4套和8套,4套有14×4=56本,8套有14×8=112本,一共有56+116=168本;

  ⑥把12套書分成5套和7套,5套有14×5=70本,7套有14×7=98本,一共有70+98=168本;

  4、這些作品在分一分,算一算的過程中都計算出了14×12=168(本),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大家的分法雖然不同,但他們之間有一個共同特點,你發現了嗎?(都是把這些點子分成了幾部分,然後再合起來)也就是先分再合。(板書:先分再合)

  師:為什麼要分呢?

  生彙報

  師:分了以後數變小了,就會算了,分的過程中就已經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了兩位數乘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數。就將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知識轉化成了以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是數學學習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思想方法轉化的思想。(板書:轉化)

  5、透過在點子圖上分一分、算一算我們知道14×12=168,如果沒有點子圖,你能根據右邊的提示試著列豎式計算嗎?(出示課件9) 誰願意到黑板上來算? 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算完後在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算的?(出示課件10)

  請演板的同學給大家講講你是怎樣算的?

  師重點強調、點撥:

  ①結合豎式,這裡是14還是140,為什麼?(出示課件11)14個10是140.

  ②140個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為什麼?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時,所得的積表示幾個十,所以末尾要和十位對齊。(出示課件12)

  (6)我們一起回顧一下14×12用豎式計算的過程,是分三步進行計算的,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2去乘14得28,28表示幾個幾?第一次相乘的積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140表示幾個幾? 第二次相乘的積和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28和幾加起來?

  我們在列豎式計算時也是把12分成10和2用,他們分別乘14,最後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其實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的算理是一樣的都是先分再合,只不過書寫形式不一樣。

  (7)最佳化方法

  我們已經透過豎式計算出結果,看看誰的眼睛最亮,其實剛才的這些分法當中有一種分法,正好和豎式計算的過程完全一樣,你找到了嗎?把12套書分成2套和10 套。

  豎式中的28對應的是圖中什麼顏色圓點?是幾套書的本數?140對應的是圖中什麼顏色圓點?是幾套書的本數?

  (口算、豎式、點子圖三者對照比較,找相對應的部分。)

  對照點子圖我們理解了算理,結合豎式同桌兩人再說一說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4、揭示課題:這道題在計算中每次相乘的積滿十進位了嗎?也就是不需要進位,誰能根據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說出課題?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不進位)(板書課題)

  5、出示學習目標。(出示課件5)

  (1)結合點子圖,明白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算理 。

  (2)能正確書寫豎式,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對照目標談談你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2、在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時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什麼方法?(轉化)今後我們再遇到新問題我們可以怎麼辦?(轉化成學過的知識自己來解決)

  四、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做一做。(完成課本46頁的做一做)指名板書講解彙報計算過程

  2、啄木鳥治病。(課本47頁第3題)

  3、解決問題我能行

  小結:在數學學習中我們經常用舊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希望同學們能用這節課學到知識去解決數學王國裡更多的新問題。

  課後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位數乘一位數和含整十數的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然後進位和連續進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12套童話故事書,每套14本,一共有多少本?學生很快分析並解答了出來:12個14是多少? 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14×12=,師巡視輔導,然後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題意觀察、比較、不同演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4得到4個十,故4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這是一堂計算課,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由於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裡相關的實際問題,既練習了所學知識,又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後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有時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出現了一些重複教學的情況,如:對學生估計過低,學生已經表達清楚地內容,總要自己再重述一遍。 還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

  2.使學生在探索演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透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體會探索發現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演算法;體會演算法多樣化和靈活性。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體會演算法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依託情境,理解算理

  1.根據情境圖,分析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問題1:你從這張圖中能得到哪些數學資訊?

  問題2: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問題3:為什麼用乘法列式?

  2.引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

  3.結合直觀,動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嚐試計算14×12,並寫出計算過程,再到圖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圖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寫出14×12計算過程。

  (根據情境分析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利用直觀圖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探究演算法。感受轉化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二、基於算理,創造演算法

  展示學生演算法,並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麼?第二步算什麼?

  b、將12套書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個?

  C、12套書還可以怎麼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來說一說。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還可以怎麼分?

  C、不平均分法這麼多,為什麼單單選這種?

  小結:這幾位同學的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先分再合。為什麼要分?為什麼要合?透過先分再合將沒學過的知識轉化成學過的知識,在數學中這種思想叫做轉化。

  (基於算理將拆分方法概括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透過學生的講解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演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豎式計算:

  a、這種方法和剛才有什麼不同?(豎式計算)

  b、你能用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的方法說一說嗎?

  c、哪個同學能將豎式的整個過程用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來講一遍。

  d、請同學們象他一樣的用豎式計算14×12(老師張貼豎式)

  e、同學們一起來看一看數學書中的豎式,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這個0不用寫?表示24個十。

  比較演算法:

  a、大家觀察和剛才哪種演算法一樣?誰願意上來解釋一下。

  (2812×2的積,2套書的本書;14014×10的積,10套書的本書;)

  b、既然一樣,橫式寫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出現豎式呢?

  C、比較這些方法你喜歡那一種?為什麼?

  (透過觀察分析,打通豎式計算和橫式筆算的關係,進一步明確豎式筆算的算理。透過比較三種演算法的,讓學生感知演算法多樣性和各自的特點。)

  三、鞏固練習,靈活應用

  1.列豎式計算,並尋找錯誤(課本46頁,做一做)

  2.找一找:從豎式中尋找問題答案。

  3.算一算

  李伯伯進了一批樹苗共300棵,如果每個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種22棵,這個長方形草地能種完這些樹嗎?如果每個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種25棵樹呢?

  四、回顧總結,質疑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對於本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最近訪問